80歲夫妻絕望自殺,喪禮上兒女大呼喜喪,《我愛你》刺痛多少人性

2020-12-23 冰雪情感解說

導語

「我愛你」三個字沒那麼容易說出口,愛在心扉口難開。真正的愛,愛了就是一輩子,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有人曾說,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所有的感情最後都會回歸到平凡,即使相濡以沫,相守一生,都離不開生活的瑣碎,離不開柴米油鹽。想要的愛情,契合在生活裡。

簡介

《我愛你》是根據韓國漫畫家姜草的同名漫畫改編的愛情電影,由秋昌民執導,李順載,尹秀晶,宋在浩,金秀美,宋智孝,吳達秀,李文植等人出演。講述了住在同一個村子裡的兩對男女的愛情故事。

金萬石(簡稱老金)是一名送牛奶的老頭子,每天清晨騎著摩託車,走街串巷地送牛奶,嘴邊也總是掛著髒話,但其實他是個熱心腸的人,他早年喪偶。

宋怡芬(簡稱老宋)是一位獨居老人,以收廢品為生。每天她都會在老金的摩託車轟鳴聲中醒過來,開始一天的工作。老金的摩託車聲,總能第一時間喚醒村子裡幾個也要早起幹活的人。

有一天,萬石在上坡的時候偶遇了靠收廢紙為生、孤獨且艱辛的宋怡芬。在孫女金妍兒的穿針引線下,對她產生了特殊的感情。

張君峰(簡稱老張)的妻子患有老年痴呆症。他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回到家後就盡心照顧妻子,然而妻子卻將不久於人世。

老張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因此悲痛無比。他想幫妻子減輕痛苦,同時他也無法接受沒有妻子陪伴的日子,最後決定同妻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他將門窗仔細封好,坐在妻子身邊,笑著對她說一起走過了這麼長的一輩子,下輩子還要娶她,妻子搖搖頭說你永遠都在為我付出而我卻不能為你做什麼,我不能再拖累你了。老張含著淚將安眠藥碾碎,餵妻子吃了下去,自己躺在妻子身邊,握著她的手,平靜地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01往事歷歷在目,觸動著兩顆心弦,彼此的心越靠越攏

自從老金與老宋相遇後,兩人隔三差五地見面。有一次,因老張的妻子迷路了,偶遇老金,用摩託車把老張的妻子送回了家;同時,老宋見老張家的門開著,走進去一看,發現沒人,便通知老張一起尋找。當老宋在巷口看到老金把老張妻子送回家時,心裡十分感動,老張更是感激不盡。

老張連忙接走妻子,並輕輕地背起了她。看到這樣的背影,老宋不由地感慨:「也曾經,我也想這樣老去......」這一幕激起了她的回憶。

老宋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曾為了一個男人,不惜一切代價私奔到這裡。可沒想到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男人脾氣很差,還經常對她實行家暴。後來,男人索性拋妻棄子,沒再回來,孩子也因病去世,沒搶救過來。剩下老宋一個人留在這裡,沒再改嫁。

聽著老宋的訴說,老金揭開了自己的傷疤,一股內疚感湧上心頭。他聯想到了自己,也曾經,他對妻子缺少關心,脾氣也十分暴躁,直至妻子病重,他才猛然醒悟。只可惜,時光回不去了,如今他之所以幹上送牛奶的工作,全是因為妻子走的時候沒喝上牛奶,萬分後悔沒早點關心妻子。

兩個人訴說著往事,老金漸漸對老宋有了好感,不知是因為觸景生情,還是因為老宋跟逝去的妻子很像,想要彌補她。又或是老宋令人同情的經歷,觸動了老金那顆善良的心。

總之,第二天,老金便寫了一封信給老宋,只可惜老宋不識字,錯過了約會時間。好在她請老張幫忙,知道了老金的用意,連忙趕往約會地,發現老金還在冰冷的大街上等著她。這是兩人的第一次正式約會,後來也約著見了好多次。

從此,兩人佔據了彼此的心。為了約會順利,老金開始用畫畫的方式約老宋出去,而老宋為了老金,也開始學寫字。兩顆心慢慢靠近,在老宋生日的那天,老金大膽向老宋說出了「我愛你」,老金的表白融化了老宋的心,讓她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02夫妻雙雙離去,喪禮上兒女大呼喜喪

在老宋和老金獲得幸福的同時,老張卻正在經歷愛的磨難。老張的妻子患上了癌症晚期,可孩子們從來沒回家探望過,即便是妻子病得如此重。養兒防老,常回家看看都是空話,兒女們沒盡一天孝道。

老張知道妻子已沒多少時日,想要在最後的時光裡讓妻子安心離去,便提出四人一起去海邊玩耍。當老張對老金說:「如果沒有她,我不知道我是否還能活得下去。」或許這就是愛,生死都要在一起。老張的話一出,老金心悸動了下,趕緊接話「從今天開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兩人的友情也就此升溫。

幾天後,老張的妻子病情惡化,看著妻子如此疼痛,老張心如刀割。老張把孩子們都叫了回來,可到了這地步,孩子們還在盤算送老太太去養老院的事。老張並沒有讓兒女們照顧妻子,只是讓滿堂兒孫坐好,為的是讓妻子好好看看他們最後一眼。

當天晚上,夫妻倆就雙雙離去了,走之前,老張對妻子說:「好好睡吧,我是一個膽小的老頭,沒有你,我不敢活下去。所以,一定要緊緊抓住我的手,讓我們下輩子再結緣。」就這樣,老張帶著妻子離開了這個世界,是燒炭自殺,臨走前給老金留了一封信,讓他幫忙料理後事,隱瞞他自殺的真相,對外謊稱煤氣中毒。

老張老兩口在離世之前,還在想著生怕給子女們添麻煩。只可惜這群沒人性的子女卻在葬禮上打牌,還和外人說即將80歲的老夫妻離去是喜喪。

經歷這次痛的打擊之後,老金似乎更加看透了人生。儘管他深愛著老宋,可他害怕經歷生離死別,不想再嘗試失去愛人的滋味。他決定一個人獨自生活,把愛留在心田,用這段美好的回憶陪各自走完最後的人生路。

結語

這就是韓國電影《我愛你》,刺痛了多少人性。這樣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多少人,「我愛你」三個字不是說出口就可以,有些人也只是說說而已,可有些人愛了一輩子還不夠。真正的愛,從來不是佔有那麼簡單,而是相守一生,不離不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都不曾放開對方的手。換你,能做到嗎?

相關焦點

  • 《喜喪》86歲的老人被逼著喝老鼠藥自殺,可憐又可悲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子孫滿堂的老人年滿八九十歲後自然死亡,可以稱之為喜喪。子孫後代們會請團隊搭臺子,跳舞唱歌,喪事喜辦。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遺照前勁曲豔舞慶《喜喪》:悲憐人性缺席
    喜喪指的是:年齡八九十歲的老者去世,稱為喜喪。喜喪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全福,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至少也是德高望重者。林郭氏兒媳當著林郭氏的面對她的兒媳說:你看看,家裡已經有一堆孩子了,床上還有個老的等著我伺候,這麼多年來,我為你們立業成家,給你們張羅房子,幫你們把一切弄好,我們自己卻沒有住處。兒媳的話,言外有意明顯,林郭氏聽在耳裡,表面上默不作聲。
  • 【電影】《喜喪》自欺 | 娘,你恨我不?
    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壽雙全者,家族興旺;年紀在八九十歲,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兒孫們就不會那麼悲傷。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老北京人謂「喜喪」是「福壽全歸」(「全」字應作「圓滿」解)。即全福,全壽、全終。此基本條件缺一不可:(一)全福。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葬禮上兒女勁歌豔舞,《喜喪》在「喜」什麼?
    要住進敬老院的前一晚,86歲的林郭氏決定去死。她仰頭吞下了一把老鼠藥,徹底對這個殘忍的世界和她的6個子女絕望,就此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86歲的老人林郭氏,住在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裡。她這一生,35歲沒了丈夫,只留給她一間老房子和6個子女,最大的13歲,最小的9個月。
  • 喜喪:老人去世兒女面露悅色,看似荒誕的電影,是對人性的諷刺
    最近看了這樣一部電影,文藝片,《喜喪》。觀影后,我個人的感觸還是很大的,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希望點開文章的你,給我幾分鐘的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單看電影的名字,很多人會認為這講得是一個長壽老人的故事,畢竟「喜喪」是有特定受用對象的。
  • 《喜喪》:86歲老太,6個子女,晚年被迫住牛棚,吃老鼠藥自殺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給二大媽推薦了一部國產高分電影《喜喪》,在這部電影裡雖然沒有一位專業演員,但是裡面呈現的故事卻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中最自私醜陋的一面。電影《喜喪》的主人公是一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她和孫子住在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她一共有子女六人,可是丈夫卻在她35歲那年去世,當時她最小的孩子才9個月,最大的那個13歲,從那以後她就靠要飯,一人撫養6個孩子長大。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等到我老了,不能動了,我不上敬老院。我上吊、喝藥,我死,給咱兒,給咱孩子省點錢。」 果然,在住進養老院的前一晚,這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決定去死。 那天晚上,她洗了把臉,把自己梳了頭,收拾體面整潔。
  • 喪禮上的花卉藝術
    隨著中國進人老齡化社會,喜喪越來越多,紅色也成為被接受的喪禮花顏色,甚至像火鶴這類色彩造型都很誇張和熱烈的花材都會被用於喜喪,還有喪者生前喜歡的花材在喪禮中也可以運用。喪葬花藝主要包括喪禮胸花、花圈、花籃、遺體花束、靈車布置、禮廳布置等。在做喪禮花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逝者的年齡、身份、性別、個人喜好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做出適當的整體風格設計。
  • 《喜喪》:一部獲獎卻不敢大肆宣傳的電影背後藏著怎樣冰冷的人性
    這個場景來自於一部名為《喜喪》的電影,這是一部在豆瓣上擁有高達8.6的評分林郭氏早年喪夫,以一己之力養活了6個兒女,但現狀身邊能照顧她的也只有兩個兒子和女兒,子女們商量一通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照料老人,只能將老人送到敬老院。
  • 《喜喪》:毫無修飾的鏡頭下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甦醒的禮義孝道
    《喜喪》是70後導演張濤的成名之作,他作品不多,大部分是刻畫現實生活的作品,而這部《喜喪》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是國產影片中的佼佼者,說它好並不是因為它得了多少獎,或者評分有多高,而是看完之後內心被它的真實感所震撼,和一種似曾相識的感。這部影片的劇情名義上是虛構出來的,但你我都知道這是千萬事實的縮影。影片裡的角色包括主角大多沒有姓名,或者說他們的名字叫「你我身邊之人」。
  • 【電影】《喜喪》——生活的窘迫讓人忘記了如何去愛
    魯南張莊,86歲老人林郭氏,身體硬朗,在農村老宅獨自生活。林郭氏突發腦血栓,身體狀況逐漸惡化。看前半部分的時候,我只是單純的沉浸在這個故事中,看老人的笨拙和虔誠,看兒女的艱辛與漠然,可是到了後半部分,從林郭氏把手鐲給孫媳婦戴上,看二兒子問「娘,你恨不恨我」時,不禁悲從中來,無聲的流著淚,默默的擦著鼻涕,因為到處都是人,我連一個大聲哭泣的地方都沒有。
  • 《喜喪》:最殘酷的鄉村養老圖景
    電影講了一個85歲老太太林郭氏去世前一段時間的故事。老太太住自己女兒家,女兒倒是盡心,她卻患上笑病,讓女兒的經濟壓力愈發大;無可奈何之下,老太太又住到了二兒子家,老二媳婦嫌棄老太太經常無法自控的笑把她關在牛棚,老太太在牛棚裡自殺,風光喜喪。
  • 電影《喜喪》
    何為喜喪?   「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老婦人》道出的是「人之常情」下難以啟齒的隱秘,那《喜喪》則是揭開了人性裡最自私最「醜陋」的一面。86歲老人林郭氏,住在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她身體還算硬朗,家中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一個人應付得過來。
  • 喝農藥、上吊、臥軌、投河,老人們為何絕望自殺?原因太可怕了
    12月2日下午,寒冷刺骨的北風呼嘯,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53歲的童大爺躺在鐵軌上想自殺。民警收到消息後,趕緊奔赴現場,可是,一旦警察靠近,童大爺就嘶吼:「我不想活了,你們別過來!」明明是老人中了獎,但最後因為分錢的問題,兒女們爭論不休,各有所圖,他完全無法掌控局面。這筆天降巨款,不但沒有改善家人的生活,反而成了家庭矛盾的引爆點。最後實在沒辦法,80歲的郭貽燦,在荒野自殺。沒錢的老人,怕「老不死」。
  • 喜喪
    這個樂曲竟然在葬禮上出現,讓人聽了渾身好不自在。    聽導遊妹妹說,浙江農村老人活到八九十歲死了,俗稱「老了」,要大辦宴席。因張掛的是白布、白花,所以叫白喜事。家屬著裝:直系晚輩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如果四世同堂,曾祖父去世,祖父要戴長長的白帽頭巾、父親稍短些、曾孫則要戴非常短的紅帽子。都是用麻系住,意為「披麻戴孝」。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那麼為何百歲老人走後,還不能喜喪?對於傳統文化所講的喜喪,究竟有哪些標準呢?下面我給您們講解下。一、喜喪標準之一年齡雖然以前人常講,70古來稀,但70歲的老人並不能被稱為喜喪。對於喜喪的年齡,曹操曾在對酒歌裡,側面提起老人幾歲過世能稱為喜喪。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其實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面,人的平均壽命非常的短。根據數據統計,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們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換句話說,如果能夠活到五六十歲,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是非常高壽的年紀了。這又是為什麼?人生自古七十古來稀,古代能夠活到70歲,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同時,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其實非常的貧困。哪怕是在和平年代,沒有什麼戰亂的情況下,其實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民間非常流行佛教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的心眼中是結束此生的痛苦,就可以早登極樂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去享福。
  • 《喜喪》:六個子女無人養老,86歲老人在進養老院前服藥自盡
    《喜喪》這部電影,直面農村老人的自殺潮,將農村老人的空巢問題,赤裸裸的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曾經中國傳統的百善孝為先,逐漸變成了老無所養。而且,這部電影的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裡面的每一個角色,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奶奶、阿伯、大媽,表演傳神自然,流暢不做作,十分走心。
  • 《喜喪》母親養大6兒女,86歲無人養老,請珍惜緣分,善待父母
    86歲的林郭氏,35歲就沒了丈夫,守寡51年,依靠乞討獨自把4個兒子,2個女兒拉扯大。平平問她,:「奶奶,當初為什麼同意我爸離開村子?」老人淡然回答:「兒大了不由娘,讓他去外邊瞅瞅這個世界。」原本就想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平平聽了這話後,偷偷收拾行李,獨自離開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