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和所謂的一夜成名,背後都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撰文/洪立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賽前他的實力在精英選手名單中,剛進20強;
在比賽中解說員曾一度很長時間說錯他的名字;
比賽最後,他異軍突起甩掉比賽熱門奪冠選手,跑出了2:15:12的成績,拿下了太原馬拉松冠軍,並且刷新國內賽道紀錄,還把自己的PB提高了5分鐘。
他就是今年新晉太馬冠軍和國內賽道紀錄保持者——楊成祥!
「我是自己報名的。因為我之前一直沒(有好)成績——去年最好成績是南京馬拉松的2:25,達不到太馬精英直通線2:22,所以就自己報了。」近日他在接受我們專訪時透露。
在按實力排序的太馬精英名單上,楊成祥僅僅排在第20位(參賽號20,2:25:19),遠不如排名第五的吳向東(參賽號5,2:17:50)。
男1號是去年太原馬拉松冠軍和國內賽道紀錄(2:15:38)保持者管油勝;而參賽選手中PB最牛(2:13:37,2017無錫)的楊定宏則是86號——是因為臨時決定參賽的緣故。
這兩位大神退役後,近一年來也跑出了體制外選手的前兩位最佳成績:楊定宏,2020廈馬2:13:50,奪得國內冠軍;管油勝,2019年柏林馬拉松2:14:05跑出PB。
賽前誰也想像不到,實力進不了前二十強的楊成祥,居然能將楊定宏、管油勝這兩位穩坐當今中國體制外前兩把交椅的大神「斬於馬下」,稱霸本屆太馬,同時大幅PB 5分鐘之多!
這齣令人大跌眼鏡的爆冷好戲,是如何在太原上演的?賽前楊成祥又是如何備戰的?
今天就來說說他的跑步故事。
制勝策略:一路跟跑,等對手掉光,你就贏了
楊成祥的賽前目標,是「在2:16到2:18之間,爭取跑到2小時16分;這也是教練給我我定的計劃」。
如果目標能達成,他將刷新已經塵封六年半的PB——創造於2014年重慶馬拉松的2:20:21。
比賽一開始,他就採取跟隨跑戰術,始終處於第一集團。前兩個5公裡分段,用時都是15:37,平均配速3:07。
這是全馬2:11:47的節奏。不排除第一集團有人想通過後半程加速、衝擊東京奧運會達標線2:11:30的想法。
「前面我沒有什麼困難,只是感覺前10公裡有點快。」楊成祥回憶說。
但不少人卻跟不住了。第一集團陸續減員,到18公裡時只剩三人:他、楊定宏和管油勝。
半程用時1:06:25,平均配速掉到3:09,預計完賽時間2:12:50。
「最慢是楊定宏帶的二十七八公裡,配速掉到3:21、3:22;其餘都在3:20以內。」
跑到三十多公裡時,楊成祥「擔心了一下,因為平時訓練,30公裡過之後,我覺得我還是欠缺一點」。讓他驚喜的是,自己順利挺了下來,而兩大強敵卻相繼力氣不支,放棄抵抗。
「跑到最後,我看楊定宏跑不動了,在33公裡掉了下去。可能今年因為疫情沒比賽,加上工作等等原因,他沒怎麼系統訓練。」
「35公裡管油勝也下去了。管油勝的成績特別好,大家有目共睹,但他可能是身體出了些狀況。」
這讓他感慨馬拉松長路漫漫,結局誰也說不準。
最後7公裡,楊成祥只得放單飛。此時他仍然感覺良好,還有能力加速:「自己一個人跑沒問題,一直保持3分05、06秒的配速。」
他的成績證書顯示,最後一個5公裡分段用時15:53,自15K後重進16分,平均配速3:11;最後2.195公裡用時7:12,平均配速3:17。
最後一段之所以減速,他解釋是因為一看可以跑進2:15:38以內——去年管油勝的奪冠成績,「覺得差不多了,就稍微放了一點」。
結果他雖然到手「破太馬國內選手最好成績獎」一萬元,卻令人扼腕地僅以12秒之差,冠軍獎少拿兩萬元(進2:15者6萬,2:15及以上4萬)。對此他只能怨自己「賽前沒認真看競賽規程」。
在楊成祥身後,第二、三名吳向東和季軍岑萬江也追上楊定宏和管油勝,同樣跑進2:16,但並未對他構成威脅。
他一次也沒有回頭張望追兵,只顧跟著引導車向前奔跑:「這次狀態好,我意識比較清楚,能聽到後面傳來的加油吶喊聲離自己特別遠。」
這並不是楊成祥第一次拿馬拉松冠軍。去年南京馬拉松,他也拿到錦標賽(賽中賽)冠軍兼國際第六。
太馬大捷的四個原因
賽後第二天,楊成祥拿到報名費的全額退款,這是到場所有精英選手的待遇。他和隊友在太原的吃住,全部由組委會埋單。
這次青海出動大隊人馬東徵太原:他所在的蘇偉教練團隊4人(三男一女);尹順金教練團隊5人。
楊成祥備戰太馬的時間,其實總共只有短短三個星期。他是在比完9月26日的蘭州新區半馬之後,才決定參賽的。
那次在1500米的海拔,他以1:06:53的好成績收穫亞軍,於是認定全馬也能有所突破;加上領導也想檢測一下他的全馬實力,所以才報名太馬。
對於楊成祥能在太原奪冠並大幅PB的原因,小編根據他的回答概括如下:
首先,從去年冬天至今,他「練得還可以」。
去年冬天蘇偉團隊赴雲南玉溪訓練,夏天則留在青海隊的大本營——多巴高原訓練基地。
他每周跑160至180公裡,不算特別多;「我感覺個人不適合太大的量,還是以強度為主。」
強度課每周兩次,包括1000米8組或10組、4-3-2-1公裡倒金字塔和6組3000米等等。1000米每組平均3分5秒至3分整,間歇90秒;最後兩個放開跑,他可以跑到2分40多秒。
長距離一周拉兩次,通常是周一和周五或周六,最多40公裡。
此次賽前,他上了20、30和40公裡各一個,都是在多巴跑的:
20公裡1小時06分,平均配速3:18;
30公裡1:43,配速3:26(賽前一周);
40公裡2:27,配速3:41。
第二,賽前他通過幾個半馬調適熱身,也由此對自身狀態心裡有數。
上半年因為疫情,他只跑1月中旬的四川仁壽半馬,以1:05:54排名國內第五並刷新PB。
下半年到太馬前兩個多月,他跑了三個半程;「感覺狀態還可以。所以這次才跑得比較大膽。」
第三是後半程能力的提升。
「之前為了準備錦標賽,一直練5000、10000米,感覺後程速度上對我沒什麼困難。」
最後天時地利:太馬的天氣和賽道。
今年太馬比往年推遲一個多月,開賽時氣溫只有零上出頭,最高也只有十幾度,很適宜出成績。
另外,「我覺得太原的賽道還是挺好跑的,起伏不大,沒什麼難度。七百多米海拔,對我來說和平原差不多」。
當然,最後這些因素對所有選手來說都是相同、公平的。天時地利,最終能否成事還在於人,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和所謂的一夜成名,背後都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體測不及格,馬拉松照樣大PB
楊成祥1993年6月出生於青海海南(即青海湖以南)自治州興海縣,2012年從西寧市體育中學高中畢業,加入省隊。
一年後,他創下兩項場地PB:5000米 14:20,2013年全國錦標賽;10000米 30:21,同樣是在2013年。
第二年在跑完那次創下前PB的重慶馬拉松之後,年僅21歲的他突然退役,隨即結婚生子(他的漂亮妻子和5歲兒子住西寧市區,離多巴基地二十多公裡)。
「當時年紀小,太衝動,跟隊裡的助理教練有點鬧彆扭。」他解釋說。
退役後楊成祥以掙比賽獎金為生,但選擇的多為半馬和越野,這可能也是他多年未能改寫全馬PB的原因之一。
2018年9月他浪子回頭,二進體制內,重新註冊運動員。
「選擇歸隊是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訓練比較系統;一個人的成功也離不開團隊,還有背後的領導支持。」
而青海隊重招舊將的背景,是因為該省將中長跑和競走確立為體育發展重點,希望能在全運會上有所突破。
楊成祥現在的教練,是徵戰過2007年大阪世錦賽的原青海名將蘇偉(相比仍在參賽且成績相當不錯的尹順金,蘇教練因為年紀較大——四十多,已經不再跑步)。
他的隊友包括2017年全運會馬拉松亞軍、兩度徵戰世錦賽(2013莫斯科和2017倫敦)的藏族姑娘曹茉婕。
楊成祥和曹茉婕,正是青海省徵戰9月全國田徑錦標賽的主力;「我相對來說跑得還可以吧。」
就是因為全力備戰場地賽,他感覺自己在量上面有些欠缺,所以沒考慮參加9月下旬的多倫馬拉松精英賽。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被冀以一省厚望的主將,最後卻未能參加全國錦標賽,原因只是因為體能測試有三項不及格!
引體向上:男子做18個才能拿1分,「我只拉了9個」;
坐位體前屈:25釐米1分,他19釐米,以上「這兩項大家基本都拿零分」;
體脂(BMI):好像是不得高於21或22,「我身高、體重都超標了」。
小編算了下,他身高1米80,體重63公斤,BMI才19.4嘛!反正結果就是體測「滿分10分,我不超過5分」。
雙金太馬戰罷,楊成祥接下來會把重點放在馬拉松,參賽數量「教練的要求是一年跑兩到三場」。
管油勝去年就是先在太馬跑出2:15:38,三周後在柏林又以2:14:05刷新PB、兵臨2小時13分城下,如此看來,楊成祥突破2小時15分大關,只是時間問題。
之後他計劃參加西安馬拉松和南京馬拉松錦標賽。我們也期待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楊成祥能有新的突破,跑出更好的成績,成為中國馬拉松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