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心肌梗塞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於阻塞了供應心臟血流的主要血管並中斷了血流,從而導致了心肌缺血性壞死。它屬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類別。在臨床實踐中,左心室心肌梗塞更為常見。患者主要表現為嚴重且持久的胸痛,發燒,頻繁的噁心和嘔吐,甚至嚴重的心律不齊,休克,心力衰竭等,嚴重危害生命。
01關於心肌梗塞的種類,我們知道多少呢?足夠的了解才能做到預防
1、根據心電圖分類
心肌梗塞可分為兩種類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電圖的特徵是全身性ST段壓低,其臨床表現與心絞痛相似。診斷主要是通過血液檢查來確定血清心肌標誌物的顯著增加。
(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電圖的特徵是ST段抬高,胸痛,發燒,煩躁不安,心搏和心肌梗塞的其他典型臨床表現。心肌梗塞的常見臨床症狀主要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2、根據血清心肌標誌物分類
心肌梗塞可分為兩種:急性進行性和老年性:
(1)急性進行性心肌梗死定義為
心肌標誌物通常會增加和減少,並伴有以上至少一種情況,例如心肌缺血症狀,ECG病理Q波形成,提示心肌缺血的ST段改變以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2)舊的心肌梗塞定義為
①一系列的心電圖檢查顯示出新的病理Q波,患者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記得任何症狀,並且心肌標誌物已恢復正常。
②已經或正在治癒的心肌梗死的病理學發現。
3、按定義分類
根據ECS(歐洲心臟病學會)在第四版中對心肌梗塞的一般定義,心肌梗塞分為5種臨床類型:
(1)類型1
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性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心肌梗塞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壞(破裂或糜爛)所致。
(2)類型2
繼發於氧氣供需不平衡的心肌梗塞。有多種潛在機制,包括冠狀動脈夾層,血管痙攣,栓塞,微血管功能障礙以及有或沒有潛在冠狀動脈疾病的氧氣需求增加。
(3)類型3
心臟猝死。該患者在採集血樣之前或在血液中出現生物標誌物之前意外死亡,具有心肌缺血/梗塞的典型表現。
(4)類型4
① 4a型: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有關的心肌梗塞。指在PCI後48小時內具有正常水平的心肌肌鈣蛋白(cTn)基線值的患者。同時,它還具有以下心肌缺血的證據之一,包括心臟缺血的症狀,心電圖的變化以及相關的影像學證據。
② 4b型:支架內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梗塞是PCI相關的心肌梗塞。通過血管造影或屍檢確認,並使用與1型相同的標準。
③ 4c型:支架內發生再狹窄的心肌梗塞也是PCI相關的心肌梗塞。這種類型偶爾會發生。
(5)類型5
心肌梗死合併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基線cTn正常的患者在CABG後48小時內顯著增加,並且他們具有相關證據之一,包括ECG改變,血管造影提示新的移植物閉塞或自體冠狀動脈閉塞以及影像學異常。
02心肌梗塞的起因有哪些,我們需要了解,在生活中才能夠注意到
(一)總述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病例為其他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導致。
(二)基本病因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由於不良飲食習慣等原因導致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形成粥樣斑塊附著在血管壁上。當斑塊體積過大不能穩定地固定在血管壁上時,在一些誘因的影響下斑塊很容易引起潰破,從而引起心肌缺血,進而導致心肌細胞壞死。
2、其他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
如冠狀動脈栓塞、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先天性畸形等所導致的心肌梗死。
(三)危險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心梗的發病風險:
1、吸菸、長期接觸二手菸。
2、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
3、體型肥胖、缺乏體育鍛鍊。
03心肌梗塞有哪些典型的症狀呢?下面提到的幾種症狀,應該是最為常見的症狀了
1、前驅症狀
超過一半的患者在發作前幾天有前驅症狀,如疲勞,胸部不適,呼吸急促,易怒和心絞痛。其中,最初的心絞痛和惡化的心絞痛最為突出。心絞痛更常見,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且療效較差。沒有明顯的誘因。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大量出汗和心動過速,或伴有心臟功能不全,嚴重的心律不齊和血壓大幅度波動。
2、症狀
(1)疼痛
疼痛是第一症狀,疼痛的強度各不相同。對於原發性心絞痛的患者,疼痛的部位和性質通常與心絞痛相似,但通常沒有明顯的原因,並且病程更長,病程更長,有時甚至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服用藥片比較不能緩解。患者通常易怒,出汗,恐懼或有臨終感。
少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疼痛,開始時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這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更為常見。在某些患者中,疼痛位於上腹部,被誤認為是急性腹部,例如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在某些患者中,疼痛擴散到下頜和上背部,被誤認為是骨骼和關節疼痛。
(2)全身症狀
通常在疼痛發生後24至48小時內出現。隨著疼痛加重,心肌梗塞的範圍逐漸擴大。體溫通常在38°C左右,很少超過39°C,持續約1周。
(3)胃腸道症狀:可伴有噁心,嘔吐,腹脹和腹痛,這在下心肌梗死中更為常見。
(4)心律不齊
在75%-95%的患者中可見。它通常在發病後1至2周內發生,最常見於24小時內。它可能伴有疲勞,頭暈和暈厥等症狀。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很少見,多數發生在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患者中。
(5)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發生在發病的最初幾天內,或在疼痛和休克改善的階段。它是由梗塞後心臟舒張力明顯減弱或不協調引起的。發病率約為32%48%。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煩躁等症狀。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肺水腫,然後發生右心衰竭,例如頸靜脈擴張,肝腫大和水腫。右室心肌梗塞始於右心衰竭,並伴有血壓下降。
(6)低血壓和休克
在痛苦時期血壓下降很普遍,不一定是休克。如果疼痛得到緩解,但收縮壓仍低於80mmHg,則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粘稠,脈細而快,大量出汗,尿量減少(<20ml / h),冷漠等是休克的表。休克通常在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約20%的患者會發生。
結語:心臟的健康太重要了,心臟作為我們身體的動力源泉,如果心臟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身體也就一下子垮掉了,心肌梗塞對於心臟的健康來說,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大的危害,如果想要自己能夠健康一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