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王西京

2021-02-17 河南思客

  周六那天,嶽母打來電話,讓我們一家第二天到她那兒吃餃子。於是,我想起了許多關於餃子的事情。

  餃子又名水餃、扁食,是中華傳統美食,源於我們河南的南陽地區,據說和「醫聖」張仲景有關,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餃子是餐桌上的主角,是最為常見的年節食品。

  在我的家鄉溫縣,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都是要吃餃子的。童年時代,家裡很窮,主食是玉米、高粱、紅薯,餃子是很少吃到的,大概就是在每年除夕吃一次吧。因此,年三十那天晚上的活動就顯得格外隆重。

  在村裡,每年一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過年」。從臘月二十七開始,母親就要將許多的白蘿蔔切成薄片,煮熟,然後很細心地用白布包紮,擠出水分,剁成細末。隨後,將豬肉也剁成細末,和蘿蔔拌在一起就成了餃子餡。

  包餃子時,總是由母親負責擀皮,父親、哥哥、姐姐負責包。我那時還小,只負責吃。全家人齊動手,其樂融融。在那天晚上包餃子時,母親總會悄悄地將一枚硬幣包進其中的一個餃子裡。吃到硬幣的人,就是當年家中最有福氣的人,大家都要向他祝福的。

  在大年三十晚上,包好了餃子,首先是要祭拜祖先的。因此,這餃子一出鍋,母親就會取來5個碗,每個碗中放6個餃子。分別放在天地全神、列祖列宗、老天爺、財神爺等牌位前。點著了香,燒了紙錢,母親就會很虔誠地跪拜,嘴裡念念有詞,大體是要求上仙們保佑兒孫「身體康健,工作順利」之類的話語。那時的我還小,並不相信天地之間會有什麼神靈?但母親的虔誠,還是深深地感動了我,因為那正體現了她對家人深深的愛意。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曾經對我講過,在「三年困難時期」,生活十分貧窮,過年時也是要吃餃子的,吃的是「野菜」餃子。而那餃子餡卻不是薺菜、馬齒莧的,而是刺甲菜的。這種野菜學名「小戟」,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野菜本身就是苦的,也不知那餃子的味道會如何?

  在醫科大學讀書時,國家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代,生活漸漸好了許多。每逢冬至、中秋,學校都要組織學生按照小組為單位包餃子、吃餃子,以增加同窗友誼,撫慰思鄉之情。

  通常是班長、生活委員等到餐廳領了餃子餡和麵粉,然後端回寢室。組織同學們一起和面、擀皮、包餃子。之後再送回學校餐廳,煮熟了出鍋,然後大家興高採烈地品嘗勞動成果。記得有一年冬至包餃子時,我負責和面。我只是將洗臉盆用水衝了一下,就開始和面。組長張兄發現了,就悄悄地批評了我,說不好好洗一下,那多「骯髒」。隨後他就「命令」我不要聲張,繼續「和面」。後來這餃子煮出來了,味道好像還不錯。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在濮陽。每逢冬至等節日,都要和單身的同事一起包餃子。那時我已掌握「過硬」技術,包餃子的速度特快,擺在篦子上,看起來也是排列齊整,有模有樣,自己很自得。後來妻子說,你包的餃子皮太厚、餡少,中看不中吃。

  我嶽母做的餃子是家中一絕。當天早晨,她會很早起床,買來新鮮的韭菜,鮮嫩的豬肉,然後洗菜,剁肉,調餡,要忙一個上午。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嶽母家的餃子皮薄餡多、味道鮮美,若是蘸了蒜汁、醋,那就更是唇齒留香,回味悠長。前幾年,嶽父母搬來鄭州住,我們每到周末,只要有空,就去看望老人,同時,也可以經常吃到嶽母做的餃子了,那種感覺真的很幸福。

  如今生活好了,除了有蘿蔔豬肉餡餃子、韭菜豬肉餡餃子之外,還有了雞肉冬筍餡餃子、香菜餡餃子、韭菜蝦仁餡餃子等。但是,我還是以為蘿蔔餡、韭菜餡、白菜餡比較好吃。

  明天,就要去看望嶽父母了。想一想,我的心中就很期待。

本篇審稿 李丹 組版 王睿鵬

作者簡介

  王西京,現供職於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河南思客》籤約作家。


本文作者 王西京 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河南思客

投稿郵箱:2560410387@qq.com

河南思客2018年編委會

編  委 陳 旭 江 雪 莊鳳娟 

     王立國 李智信 張紅陽

     胡建武

總  策  劃 呂佩義

統  籌 楊海燕

相關焦點

  • 王西京:我的一生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
    ——王西京王西京 1946年生於陝西西安。歷任中國藝術市場聯盟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曾獲「軒轅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全國美術作品展一等獎」、「金成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一等獎」。代表作有《阿Q 畫押》、《閃光的青春》、《林中響箭》。
  • 王西京大寫意畫構築了一個寧馨悠遠、通俗神職之境
    王西京,1946年生於陝西西安。出版有《王西京畫集》《王西京作品集》、《中國歷史人物畫傳》《無產階級革命家肖像畫輯》《王西京歷史人物畫輯》《開源》《王西京藝術研究文集》等作品集、論文集等60餘種。王西京的國畫藝術著意布陳著傳統與現代的互滲,造型風格誇張,表現適度,尤其是墨與線的智慧、色彩與形式的生動都是畫家心靈感悟的絕佳藝術表述。他的作品給世人構築了一個寧馨而悠遠、通俗且又神職的境界。
  • 著名畫家王西京水墨展盛大開幕 千餘觀眾共襄藝
    開幕式上策劃人、藝術家們紛紛對展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王西京中國水墨畫探索的成果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展覽總策劃楊超說:「優秀的藝術家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天賦,一個是勤奮。王西京老師給我們繪製了成功的路線圖。每個腳印都能體現王老師天賦和勤奮的高度。
  • 以水墨藝術擁抱世界—「無界.王西京2020水墨藝術展」盛大開幕
    「無界—王西京2020水墨藝術展」於12月5日在西安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西安美術館主辦。作為總策展人的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從專業和學術的角度對王老師的藝術歷程給予梳理和總結:王西京先生這次對繪畫表現本體的「回歸」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不是先生藝術探索的終結,而是先生對中國畫在國際語境下的探索,是一次再出發、再變革、再創新的開始。有別於中國傳統繪畫,有別於中國傳統文人畫,以國際的視野融合中西,超越界限,以更具全球視野的人文關懷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應有的偉大作品!
  • 潘金蓮的「餃子」,是「餃子」嗎?
    《潘金蓮的餃子》據說就對《金瓶梅》吃出了「學問」,通過「玉皇李子」還窺探到作者蘭陵笑笑生的身影。我沒有看到全書,也無意再去翻看,潘金蓮的餃子這一篇管中窺豹已經足足夠了。潘金蓮包的是「餃子」嗎?餃子起初由醫聖張仲景發明,它是用於治療耳朵凍瘡的藥食,用羊肉、花椒等中藥熬熟切碎,再包成食丸在大鍋中煮,一碗湯中只配幾個餃子,用湯味發熱驅寒治療凍耳,所以名為「嬌耳」。
  • 【朗誦】餃子啊餃子
    那一聲「唄」把我們一家人對餃子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母親愛包餃子,我從懂事起就喜歡吃母親包的餃子了,那時候,吃餃子還是一家人過年時最憧憬的奢望。平時家裡是難吃到肉餃子的,但母親會想方設法給我們做餃子吃,實在買不到肉了,母親想辦法也要給餃子裡放點油水。常常是把豬油渣與白菜芹菜等摻合了,作為餃子餡吃,那種餃子我們扔進嘴裡香口四溢,嚼得滿嘴生津,滿頭大汗。我們一喊香、香,母親就拍拍圍裙的面眯著眼笑了,而且下一個周末又是一頓餃子。有一次鄉下叔叔來了還拎來了一小口袋白面。可廚房裡沒有什麼菜,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 好吃不過餃子——什錦素餃子
    適逢看到朋友圈的一句順口溜:好吃不過餃子,可愛不過孩子!餃子作為一日三餐必備便利食物,煎炸烹煮樣樣行,周末或者閒時包上一些儲存在冰箱,早起上班、晚上下班花上10分鐘的時間就有香噴噴的餃子吃啦!葷餃子我們都知道用什麼材料,但是素餃子要怎麼搭配才好吃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
  • 興隆軒餃子,餃子之中的王者風範!!
    各位老少爺們,伏天已至,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天吃上一頓餃子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
  • 好吃不如餃子,嫂子打電話去她家吃餃子,餃子不錯!給你們曬曬!
    嫂子打電話去她家吃餃子!一聽說有吃的!就收拾收拾去了!到嫂子家的時候正好嫂子用包餃子神器包餃子!一按一個準!這餃子包的不錯!今晚有口福了!給你們曬曬!以往在生活困難的時候,只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能吃上餃子,現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想吃就可以吃的到。
  • 頭伏餃子
    今天開始入頭伏了,包頓餃子吧!餃子總是意味著新的開始,頭伏餃子二伏面,炎夏開啟;大年初一吃餃子,新年伊始;上馬餃子下馬面,新的旅途。當然所有的上馬餃子也是一次次新的離別,離別之後就是期待新的重逢。有幾種餡兒是我比較喜歡的:胡蘿蔔雞蛋豬肉蝦餡兒、羊肉胡蘿蔔餡兒(也是我們從小吃的最多的一款餃子餡兒,在內蒙吃餃子,拌餡兒都以羊肉為第一優先)、茴香豬肉餡兒、芹菜豬肉餡兒、牛肉扁豆餡兒和牛肉藕餡兒。
  • 團圓的餃子
    我滿心以為會收到一盆沸騰魚,沒想我爸爸拍了照片給我,「收到各種口味的餃子」,接著我媽給我報口味「槐花,香菜,香菇,白菜,韭菜,豬肉,蝦仁,酸菜,玉米,鹹蛋黃,香蔥,以上都含有豬肉,另外牛肉餡的餃子一袋」。我回,明早我試試酸菜,鹹蛋黃和牛肉。昨天一早就趕去福清出差,來不及吃餃子。今天是這周唯一的一個休息日,睡到八點多醒來,躺在床上就想,今天早上可以吃餃子了。
  • 餃子合集
    ,沒想到生出來一個八斤三兩的大胖閨女………爺爺奶奶的臉色自然是不好看的,而奶奶更是表明不會再幫著照看我,無奈,大姐哭著輟學了……一說到這兒,我每次都會哭,我對大姐充滿了愧疚感,如果不是因為沒人照看我,她也不能輟學,她的人生一定比現在要美好………     大姐帶著年幼的我,每天做家務,做飯,而我倆配合的最好的就是包餃子……母親早上出門前,把餃子餡兒拌好,剩下的就交給了我倆,那時候我才三四歲吧
  • 日本人包餃子,非洲人包餃子,中國人包餃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日本人包餃子,非洲人包餃子,中國人包餃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說起餃子,那可是咱們中國的國粹。自從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以來,就一直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張仲景發明餃子的初衷,本是為了治病救人,可沒曾想到,千百年後餃子卻火遍全國,成為了人們逢年過節必備的一款美食!
  • DIY 餃子
    立冬北方人基本是吃餃子,民間說法是立冬吃餃子冬天不會凍掉耳朵。
  • 吃了一天餃子,你知道餃子的來歷嗎?
    立冬,吃餃子。冬至,吃餃子。臘八,吃餃子。小年,吃餃子。除夕……總之感覺跟餃子有血海深仇,動不動就張開血盆大口,吃。餃子是與東坡肉、曹操雞、夫妻肺片齊名的中國第四大名菜。但這麼萌萌噠的餃子隔三差五就被吃來吃去,也還是讓人無法直視。舅,你餓嗎?
  • 白菜豬肉餃子,調餡時這樣調,餃子鮮美多汁,比三鮮餃子都鮮
    好吃不過餃子,過年吃餃子是我們北方人的一種風俗習慣,每到過年我們北方人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餃子不但好吃,寓意深刻,一個個鮮美好吃的小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
  • 義大利的餃子
    原標題:義大利的餃子
  • 羊肉餃子很挑菜,什麼跟羊肉包餃子才是絕配?最好吃的羊肉餃子
    冬吃餃子夏吃麵,你可知道,東北水餃最為出名,且有這麼一句玩笑話,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東北水餃說起羊肉餡兒的餃子,其實很挑菜,畢竟羊肉的羶味重,一般的配菜,我跟你說,壓根還真治不了它的「腥臊」;漸涼速冷的天氣,這冬天不吃兩個餃子,怕是要凍你的耳朵。
  • 頭伏吃餃子,這三種餃子老好吃了!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頭伏」吃餃子,再喝上熱乎乎的原湯,發一身汗,有驅散盛夏「毒火」,彌補悶熱天氣體力消耗的作用。而且,今天的伏天還很特別,據說要比往年要多10天呢!
  • 天天吃餃子的你,真的知道餃子的來龍去脈嗎?
    餃子是我們大家都喜歡吃的食物,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作為一種民間吃食具有悠久的歷史,因製作原料營養均衡、烹飪方式營養流失少而深受歡迎,而在中國人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春節,餃子更是必不可少的頭號食品。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聚一堂,剁餡的、擀皮的、包餃子的,大家各司其職,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