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江 | 小時候看過的漫畫和畫過的漫畫

2021-02-08 夢見坡

最近和臆想圖志以及來茲一起接受了開眼Eyepetizer的採訪,聊了聊漫畫,不知不覺陷入懷念,大家聊起漫畫來都剎不住車,發出來的內容還不到一半,不過癮,這裡發一下我個人的完整版,加了大量配圖和圖注。圖片大多搜自孔網。


以下是開眼Eyepetizer的題圖,點擊可以進入編輯版。配圖是我的漫畫《匹諾曹之家》的選頁,導語依然是關於這幾年的異常漫畫研究,不過這一次,我並不想聊它們。



1. 您作品中時常可以感受到「無意義」、「虛無」,那這場疫情會影響到這種創作理念?

 

我不太確定自己的作品是否真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我的作品不多,只有少量漫畫,以及幾乎沒人看過的小說。但我肯定是傾向於「無意義」的,因為意義產生的巨大束縛令人無法自由,消解這些意義,是為了還給人自由。而「虛無」,毫無疑問,是對「存在」的玩味,你把一切消融掉,依然存在著的才是本質,或者說,越來越接近核心。這些都非常有趣。和疫情無關。


小說:無所事事的修仙秘法〈一〉

小說:無所事事的修仙秘法〈二〉

小說:無所事事的修仙秘法〈三〉

 

2. 您最開始接受漫畫這種形式是在什麼時候?當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具體故事?

 

我沒考慮過接受與否,很自然的,最早看的漫畫是《丁丁歷險記》《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叮噹》還有一些迪士尼漫畫的小人書版本。有的是中國人重新描過線的,和原作很不同,這一點很有意思。印象中迪士尼系列描得較差,內容也不算精彩,丁丁歷險記描得還不錯,故事非常吸引人。森林大帝和阿童木可能都僅僅是重新安排了分鏡來適應小人書的橫版模式,沒有描過,因為印象裡是保持了原作那種粗細有致的筆鋒,回想起來,似乎比手冢後來改來改去的最終版內容更豐富,更好看,至今不確定是否錯覺。


圖:小人書版《丁丁歷險記》每個封面都有獨特的手寫字體設計,今天看來依然很有趣味,比後來的新版要美觀太多,這種視覺審美的走低似乎是至今沒能逆轉的趨勢。


圖:對比一下新版丁丁歷險記拙劣的電腦字體


圖:不知道當年是否有發行量的問題,丁丁歷險記系列給我一種總也看不全的集卡感,這本《太陽的囚徒》身邊的朋友一直沒有,當年就始終沒看到,除了留下難以釋懷的懸念,還讓本來就挺恐怖的前作《七個水晶球》更加恐怖了,丁丁歷險記裡雖然有些超自然的內容,但要數這兩本最離奇,趁著夜色而來,潛入睡夢中,會發射毒箭以及摔碎水晶球令人無法甦醒的印第安人幾乎是我的童年夢魘之一。


圖:可能因為製版考慮,由中國人重新描線的丁丁歷險記,描線水準良莠不齊。應該是使用了拷貝臺,我看霍克尼說過描和畫的區別,畫會有摸索感,而描則不假思索。或者可以這樣理解,畫的線是從頭開始延伸的,而描的線是直奔結尾而去。


圖:總覺得這個版本要比後來買的臺灣版《小白獅》好看很多,後者好像按了快進鍵一樣,似乎損失了一些生動的細節。


圖:這顯然就是原作,沒有重新描線了。


圖:小時候看的鐵壁阿童木似乎是從獨立於主篇之外,天馬博士痛失愛子,於是製造了替代品阿童木這個悲傷的故事開始,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更複雜,角色更掙扎,命運也更悲劇。因此後來看國內出的新版阿童木,一度因為太過幼稚而看不下去。

 

哆啦A夢那時叫《叮噹》,好像也重新描過,印象裡畫得歪瓜裂棗,但故事新奇有趣,比後來的電視動畫好看,常常突破下限,回想起來,大雄作為欲望體實在非常出色,他對小叮噹拿出來的新奇玩意的利用,都很自私而且猥瑣,肆無忌憚釋放本能,當然包括對小朋友來說格外有吸引力的情色內容。


圖:這顯然不是描線的問題了,或許是照樣子重畫的,也不排除另行創作的可能,有點託大啊朋友。


圖:這臺詞,脫出來沒有?由《少年文藝報》供稿,故事不會也是新編的吧。

 

對迪士尼印象一般,那些小人書和後來播的電視動畫,基本都是插科打諢的逗笑,比較幼稚簡單,作為小朋友的當年,我就不喜歡迎合小朋友的奶聲奶氣的作品,至今對米老鼠毫無興趣,無害又無聊,簡直沒有任何能讓人記住的個性,配音都好像嗓子被甜牛奶泡過一樣。後來又看了一些32開本的唐老鴨系列,篇幅更長,大多是關於唐老鴨和他的叔叔,性格缺陷十分明顯,急躁粗心的唐納德,超級有錢加超級吝嗇的史高治(當時未必是這個譯名),每個故事都異常執著地圍繞著金錢,鎖定目標物之後,無論目標物是什麼,即使是金錢,也都洋溢著夢想的色彩,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也十分過癮,比別的迪士尼故事包括當時電視裡放的迪士尼短片好看太多了。


圖:迪士尼的卡通連環畫選系列,看豆瓣有人整理,一共出了82本。


圖: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套《唐老鴨畫傳》,當時的唐老鴨叔叔史高治,名字被翻譯成達各貝特大叔。

 

不過這些作品都沒有讓我覺得自己也想畫漫畫,真正啟發我畫漫畫的,是一部漫畫之外的日本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以及另一部比較港式的漫畫《超時空猴王》。 

 

3. 簡單描述下那個年代的漫畫大環境,包括出版物、書店、可見作品等?

 

應該說小人書流行的時候,我還沒有購買力,所以真正開始買漫畫,已經是初中,日漫開始流入國內。那時國營書店是買不到日漫的,大部分讀物也不對口味,但在國營書店裡找到好書的感覺似乎格外美好,有一種沙裡淘金的感覺,有一些非常對路又非常偏門的閱讀趣味,藏在國營書店的書架上。

 

漫畫方面,國營書店賣過一些歐洲漫畫比如《力大無比的帕爾特》《快槍手盧克》,還有其它一些很別致的引進漫畫,感受很新奇,我想不起來名字,至今都沒有見到新版,也有有新版的,比如上述兩種,翻譯成《超能小子班尼》和《幸運的盧克》。還有一本《自作聰明的傻小子》,最近後浪出了它的新版《加斯頓》,可惜所選篇目太短,不夠有趣。


圖:當年出了七本,平時力大無窮,感冒就會失去力量,身邊人永遠不相信他有超能力的帕爾特,和藤子不二雄的《飛人》竭力要隱瞞身份不同,帕爾特總是向對方坦誠自己的超能力,卻又總是陰差陽錯無法施展出來,於是壞蛋和好人始終拿他當沒用的小孩子。帕爾特和飛人,都表現了被成人看不起其實卻藏有了不起的秘密,這種始於幻想終於幻想,始終不和現實世界真正接上軌的小孩子心理,隱藏和顯露其實是一回事,很有意思。後來新版出全了十五冊。


圖:快槍手盧克當年就出了這麼三本,對比起來,比電視動畫片內容豐富很多,比如達爾東城裡的爭風吃醋情節就被刪除了,可能不適合兒童,似乎所有這些漫畫改編成動畫之後都更幼稚了。其實封底主打拔槍射擊比光還快這個概念很不錯,比原作的LUCKY更容易記憶。後來國內出了好幾個版本的盧克,比如《幸運的盧克》《幸運的路克》等等,出得亂七八糟毫無規劃,這部世界漫畫暢銷排名還在《丁丁歷險記》之前的作品在中國沒能激起多大迴響。


圖:這本漫畫封面的英文是ZZCMDSXZ,沒錯,是中文拼音,導致我挺長一段時間找不到原作,後來找到了,才知道又是一部大型系列作,到處惹禍的發明家兼上班族加斯頓。好消息是後浪出版了新版《加斯頓》,但篇幅要比這本裡每頁或者每兩頁一個故事短一半以上,只有差不多每半頁一個故事,一個段子的容量,魅力大減,因為這麼短的篇幅沒法進行鋪陳或表現細節,讀者也就無法真正進入漫畫的情境,沒法獲得當年我看這本漫畫時,仿佛自己就在加斯頓的辦公室裡的那種感受了。


圖:這兩本應該是至今沒有新版的漫畫。


圖:新華書店買到的韓國漫畫(推測),內容模仿了阿拉蕾,同樣是博士製造出機器人女孩的故事,還和送外賣的小哥發生了愛情。


我最喜歡的漫畫之一《凱文和小老虎哈貝》好像是去外公家時,在縣城的新華書店裡買到的,如前所述,那時的新華書店裡充斥著沉悶的讀物,但不商業,比較樸實,出版物沒那麼多,也沒有讓人倒胃口的惡俗裝幀,所以偶爾尋到珍寶的感受格外純粹。後來這本漫畫被譯為《卡爾文與霍布斯》《卡爾文和跳跳虎》《卡爾文和霍布斯虎》等多個版本,但做得都不太好,尤其是譯林版。


圖:這套翻譯流暢,趣味點都傳達出來了,而且故事完整連貫,比後來的很多版本都好,對比之下,能發現新版一些翻譯不達意的地方。印量肯定不多,孔網都沒的賣了。


圖:惡劣的譯林版,翻譯差,節選亂七八糟,原本連貫的情節都被破壞了,為這套特別好的漫畫真正進入讀者視野開了個特別壞的頭。

 

譯林的洪佩奇老師令人難以評價,他引進了很多好漫畫,比如令我印象深刻的《金髮女郎布朗娣》,那時有點愛上這位金髮女郎和她笨拙的丈夫,以及他們的美國生活,還有《阿格麗皮娜》,這真是驚人的傑作,尤其對小朋友而言,這本漫畫的深沉令人著迷。但同時,洪佩奇老師做書的態度很糟糕。我不知該感謝他的引進鋪了路,還是該討厭他的引進毀了路。


圖:我一直想看到金髮女郎布朗娣的新版,布朗娣是那種沒脾氣的金髮美人,又包容又嬌憨,還格外擅長在不經意間賣弄性感。這就好像日本漫畫裡的完美之女愛上無用之男的設置,對一個小朋友來說或許就更誘惑,是介於母親和情人之間的角色。此外,這類連環漫畫最具魅力的往往是較長篇幅,具有連貫性的故事,就像哆啦A夢大長篇那樣,在更長的篇幅中,讀者可以和角色建立更深厚的情誼,也有足夠的時間沉浸其中。


圖:這本法國漫畫實在太法國了,其中收錄了好幾個長篇,但並非前者那種以角色魅力培養讀者熟悉感來吸引人的漫畫,而是故事中的思辨令人著迷,可惜等了這麼多年,作者最著名的失意人系列依然沒有引進中文版。


國營書店還銷售過一些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的零散選編,薄薄幾本選編背後藏著超級龐大的世界,所以真的能感受到那種冰山一角的魅力。再有就是美國梁挺博士的《超時空猴王》,我還記得為了買一本新的超時空猴王在炎熱的夏天正午騎自行車穿過幾趟城市的感受,第一趟是午休時間,不抱期待但又充滿期待,按慣例跑了好幾家新華書店,在最遠的一家發現竟然有新的一期卻又沒帶錢,於是再騎車回學校拿錢來買。


圖:最早的超人漫畫,有不少DC的超級英雄來客串。


圖:即使現在看到這些封面還是感到激動不已,尤其是開始的幾本,或許因為少年的腦補,每等到一期新的都好像開啟了一個充斥著無限細節能回味很久的新世界。不過後期畫工越來越差,潦草,走形,魅力自然大幅下降。


圖:封面最差的一本,基本就是後期內頁的畫工,但因為標題宣告主角之一魚忍者死亡(當然不會真死),而具有極大吸引力。我應該是買全了超時空猴王的,幾乎每一期都有「擁有」的印象,但因為借給親戚朋友之類,大多遺失了。

 

此外,日漫另有去處,城中心有一條巷子,兩旁有不少雜貨鋪老闆兼賣漫畫,店主是一些遲鈍而貪婪的老年人,多為女性,銷售糖果雜貨,還有各種動畫貼紙,我能感受到她們行將就木,卻依然比小學生佔優的經驗,言語間的迎合、誘導和輕視同時存在。還有一家名為少兒書店的私營書店,玻璃櫥窗,非常亮堂,進店就有一股好聞的書香,店員相對年輕,這家店老闆是中年男人,心思活絡,還做了自己書店的刻章,買出的每本都蓋上,這是極好的宣傳,此外也會張貼海報,最新出版的日漫最多最全,自然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圖:正是在這家書店買到的著名坑王《變身鬥士凱普》


圖:最早的閹版漫畫《俠探寒羽良(城市獵人)》,其中大量涉性內容被刪除了,比如寒羽良具有超強力量的下體。魔幻的是後來竟然出過一套補完,把俠探寒羽良裡面被刪掉的涉性內容單獨組合成一本本的漫畫,這事讓我想起《天堂電影院》裡被刪除的吻。

 

但我已經不記得是不是坊間傳聞特別靈敏,或者就是老闆並不介意對小孩子抱怨,總之,銷售日漫似乎從來會遭遇很多問題,這家店似乎起起落落,一會兒好像還能和學校搭上點關係,一會兒又被家長投訴經營受到了限制,店內狀況時常動蕩。總之,我能感受到那個會經營也不排斥鑽營的中年男人的憤懣和不得志之情,但內心並不以為然,覺得他不過是懂日漫好賣,其實一竅不通,而且和那些老人一樣,對小孩子有種既傲慢輕視又想掏空你口袋的不得體,成年人覺得在小孩面前無需掩飾,以為小孩子看不出來。

 

最終這家店遷址到一個更好或者更壞的市口,雖然是大馬路邊,行人要走過去卻相對困難,不清楚後續如何,有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商路亨通,總之等我離開自己的家鄉小城後,對這家自己光顧最多的日漫書店是並無懷念之情的,畢竟地址和店面都換了嘛。

 

4. 您集中看主流漫畫是在什麼階段?當時喜歡看的作品有哪些?現在回頭看,會有哪些方面的差異?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日本和歐美的主流漫畫,在我們這裡沒人看過的話,能否定義成主流漫畫?因為我從來沒有奔著主流去閱讀,那麼主流漫畫又該如何定義呢,是否受歡迎程度高,並且完全融入潮流,可以被其它主流漫畫替代,任何其中某一部看不看都沒損失的漫畫?

 

比如曾經的《七龍珠》《聖鬥士星矢》《城市獵人》《福星小子》《北鬥神拳》《灌籃高手》等等,甚至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還有《丁丁歷險記》《幸運的盧克》,這些在所在國家都是引動潮流的大熱作品,肯定可以被定義為主流漫畫,但每一部突然呈現在中國讀者眼前的時候,都是非常震撼和新鮮的異常漫畫。


圖:《福星小子》最早的引進版,拉姆的仙臺腔用每句話的尾音「呀」來表示,嗲到不行。差不多是我考前的精神寄託,尤其喜歡高橋留美子尚未成熟的前幾本,雖然不成熟,卻有更多可能性,奇想更密集。這個階段的引進漫畫,似乎介於正版和盜版之間,用心程度超過後來的正版,日方似乎也知情願意和國內交流,但恐怕並未獲得正式授權,這個版本的福星,翻譯質量甚至超過臺版由「拉姆同好會」這個一聽就可以為愛發電的組織擔當翻譯的版本,因為臺版翻譯依然有不少看似沒get到點的地方。


圖:同期的另一套,也是寧夏人民出版社的《一刻公寓》,翻譯質量同樣很高,是我考前的另一個精神寄託,沒出完的遺憾直到大學購買到了一套翻印臺版的完整版才彌補上,後來當然又買了臺灣出的25開完全版。音無響子曾經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很快我就意識到,沒談過戀愛卻很擅長畫戀愛的高橋留美子,其實反覆畫的只是戀愛中一個狹小的階段,反覆的誤會和吃醋,以及儘管有五角關係以及五代不舉這樣的成人橋段,兩人卻依然停留在淺層交往,絕對談不上深刻的男女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橋留美子或許真沒談過戀愛吧。我也不再欣賞響子。


圖:海南美術攝影版《女神的聖鬥士》,翻譯益文,最早的王道少年漫畫,其實全作籠罩在相當陰鬱的氛圍中,前世和宿命太多,搞得現世毫無價值。我為自己星座對應的黃金聖鬥士是亞爾迪這貨而黯然神傷。


圖:好看到打敗弗利薩為止,後續就像果乾一樣缺乏味道,或許創造出人造人十八號這一大熱角色是唯一亮點。一直想寫篇文章探討《七龍珠》藉由主角孫悟空表達的反人類傾向。


所以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判斷,比如我不太喜歡主流漫畫《海賊王》,雖然角色設定和地圖設定挺有魅力,但一對一的戰鬥和以弱勝強的成長模式實在太熟悉,注水太多,令人失去耐心。但如果我沒看過別的漫畫,上來看的就是《海賊王》,那應該會非常喜歡吧。能帶來新鮮和刺激感的作品,我始終是喜歡的,不論是否商業是否主流。但另一方面,在已經有了相當閱讀量之後,我不會特意去找主流漫畫來閱讀,因為重複率太高,含金量太低。 

 

5. 您自己創作的第一幅漫畫是什麼?當時的創作背景故事是?

 

第一幅我很難確認,但有意識的創作是我在初中時,受日本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與《超時空猴王》影響創作的科幻漫畫,當時命名是:中學生自編自繪大型科幻連環畫冊《太空五衛士》,五衛士這個提法肯定是特攝片影響,仿佛是保衛地球的特勤隊,但其中每個角色,我都設定成了超能力英雄,而他們的敵人也是同樣具有超能力的邪惡之徒。這個故事非常龐大,甚至有複雜的時空關係,卻沒有寫過大綱,而是停留在腦海裡,懷有一種永遠不會失去的自信,仿佛接駁了一個異世界,那時候的大腦,呈現出一種對宇宙開放的狀態,入睡前閉上眼睛,黑暗中就有星辰。


圖:阿爾塔夏公主。當年在日本沒有太大反響的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在中國掀起了熱潮,還記得當年小朋友們在課間奔跑,嘴裡喊著「輪姦(人間的諧音)大炮一級準備」「時間停止吧」。



圖:出過許多種畫片的《恐龍特急克塞號》


補充一段我寫在朋友圈的回憶:


整理東西,翻出了我小學和初中時畫的漫畫,可惜不多,只有檔案袋上寫的這些,如果那時候能畫更多就好了。小學的中午,初中的寒暑假,有時一個人,更多是和搭檔江浩一起畫漫畫,編撰了跨越宇宙星河的磅礴故事,講述給別人聽時抑制不住的心跳加速,這是只有少年才能看見的藏在內心的珍寶。可惜啊,完成得遠遠不夠,至今為止,那仍然是我最幸福的畫畫時光。最後一張是搭檔江浩的主筆,比我成熟得多,可惜當時他的家人不是很喜歡我們在一起畫畫,因為耽誤學習吧,總有一層阻力,有時假期他被家人帶去別處,就像和戀人分別一樣痛苦,我一個人繼續畫我們一起創作的漫畫,叮囑他也要抽空畫,再次見面時完成的作品就是呈給彼此的情書。後來因為升學需要用,他取走了由他主筆的大部分作品,據說後來遺失了。


圖:這是最早的漫畫稿之一,應該是小學畫的


圖:最後這張就是江浩的手稿,他顯然更有基礎和素養 ,但有時會受限於此,比如過於依賴畫力去勉強完成底稿不佳的作品。我們分頭畫,有時也互相幫忙,他有好幾本描了墨線,完成度較高的作品,在我印象裡是相當震撼的,卻似乎因為報考什麼專業之類,被家人交給了某位老師,對方未歸還,就這麼不明不白地遺失了。沒人比我更懂它們的價值。

 

6. 您的創作主題有哪幾個階段的轉變?導致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第一個階段參見上一個回答。後來日漫大量流入,帶動了第二階段,我的漫畫風格開始從《超時空猴王》的港式分鏡,向日漫轉變,漫畫中的打鬥場面由原先圖解式的比劃招術,變成了放大招,一招發出,對手全身寸裂噴血的場面就像《聖鬥士》,大場面時烘託氛圍的排線背景也像《聖鬥士》,人物俊俏的臉龐則參考《貓眼三姐妹》和《城市獵人》,怪物造型感參考《變身鬥士凱普》。隨後,在一些片段中,我又嘗試了《七龍珠》那樣的格鬥分鏡和搞笑手法。總之,這個階段我的漫畫風格比較多變。


(這些就暫時不配圖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國內原創漫畫開始興起,《畫王》出現,《北京青年報》也開闢了原創漫畫專欄,我畫了兩個短篇,都順利發表了,這時我的漫畫呈現出一些對日漫分鏡的比較傳統的理解。但很快,在北京進出口圖書公司的門面,我買了江川達也的《東京大學物語》其中兩本,這兩本漫畫改變了我對日漫分鏡的理解,這大概就是第四階段。

 

隨後,在暗地論壇的暗地病孩子,我開始看到一些郝亮(網名綠,綠校創始人)分享的歐美插圖和地下漫畫,畫風開始受到影響,我自己也開始畫商業插畫,並且和朋友一起主編了SC漫畫系列,這是第五階段。然後就是第六階段,接觸到柘植義春等人的作品,知道了起源於日本六七十年代至今依然前衛的漫畫雜誌《GARO》(現名《AX》),為了研究和分享,主編了微信公號:異常漫畫研究中心。 

 

7. 您接觸到的第一部異色漫畫作品、漫畫家是?看完之後的感覺是?

 

我不想把丸尾和駕籠列在其中,由於力比多的關係,這兩位漫畫家的作品顯然流傳更廣,更具名聲,也就更早被我看到,但所謂獵奇過於表象,就形式和觀念來說,和日本青年漫畫並未拉開足夠距離,丸尾當然畫得不錯,駕籠當然點子出色,但他們對我來說,是不夠極致的。直到柘植義春《夏天的回憶》,那只是我買到柘植義春原版後隨手翻開的一篇,因為不懂日文,所以連蒙帶猜,看完就給好幾個朋友按自己的理解講了一遍。柘植義春的作品改變了我對漫畫的理解,隨後,逆柱意味裂,橫山裕一,根本敬,林靜一,安部慎一,鈴木翁二,柚木和,等等很多日本漫畫家都給我帶來了挺多刺激。當然歐美的也有,此處不提了。

 

8. 如果從主流漫畫到異色漫畫過渡,您推薦看哪部作品?或者哪位漫畫家的作品?為什麼?

 

柘植義春,柚木和,根本敬,逆柱意味裂,橫山裕一,這幾位作者的作品是最好的,同時對普通讀者來說,最容易切入,最可能共情,當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面,我覺得這五位最值得一試。


最後三問就不配圖了,涉及柘植義春和GARO系漫畫的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移步異常漫畫研究中心(scomix)

相關焦點

  • 胡曉江 | 日本異色漫畫賞
    ) 今天在開場之前,我在群裡詢問了一下大家是否了解異常漫畫,發現很多人其實沒有看過異常漫畫研究中心。在出發點上的不同,就意味著我所說的異色漫畫和商業漫畫、主流漫畫之間並沒有一個依附於對方的關係,所以它們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那現在我們就進入今天的正題,推薦一些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異色漫畫家。 我們在異常漫畫研究中心推介和漢化最多的漫畫家是柘植義春,看過異常漫畫研究中心的很多朋友可能是了解他的,非常熟悉。
  • 這些80後小時候最流行的漫畫,你們看過嗎?
    不記得哪天,和老妹兒聊起小時候的事,說到暑假,我們總是跑到書店租回一套的漫畫書,然後大熱天,吹著電扇,躺在床上看漫畫,那樣無憂無慮的日子太美好了
  • 香港、南京、上海,漫畫葬禮發生的三個現場
    畫裡發生的那一年之前,我們這群人已經有很久沒見了,大概有2,3年,我忘了,我過的一直渾渾噩噩的,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胡曉江做了一個翻譯日本garo系的公眾號「異常漫畫研究中心」,唐彥要斷絕自己和漫畫的關係,做一場漫畫葬禮,高毓林結婚生了孩子讓我感覺他有點困擾。因為太久沒見面和聯繫,也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喝酒了,聊的比較多。
  • 「我們都從盜版年代走來,去了不同的漫畫小方格」
    胡曉江:我不太確定自己的作品是否真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我的作品不多,只有少量漫畫,以及幾乎沒人看過的小說。但我肯定是傾向於「無意義」的,因為意義產生的巨大束縛令人無法自由,消解這些意義,是為了還給人自由。而「虛無」,毫無疑問,是對「存在」的玩味,你把一切消融掉,依然存在著的才是本質,或者說,越來越接近核心。和疫情無關。
  • 其實我是個畫漫畫的,但又不只是畫漫畫
    1994年,我和另外兩位喜歡畫漫畫的朋友寫信給漫畫家顏開,他在回信中說,離你們住的地方不遠有家漫畫公司,可以去看看呀。不知為什麼,收到信一年後,1995年中秋前,我和同學葉志斌才真的摸上門去(倆拖延症晚期患者!)。
  • 新中國舉辦漫畫個展的第一人,他畫的諷刺漫畫針砭時弊,如今無人敢畫
    小時候他老愛看別人家牆上掛的山水畫,看完走在路上,就在牆上學著畫。四下畫出房子,畫一下彎的就是山。九歲回北京上的是教會辦的小學。教課的有位「密教士」,教圖畫,手工和英文,方成最愛上她的課。當時用的課本是英文原本,插圖十分精美,方成常常拿來臨摹。平時課間的時候,他幾筆就勾勒出同學的形象,老是能吸引一大批同學圍觀。
  • 初學者如何學畫漫畫?學畫漫畫入門
    初學者如何學畫漫畫?學畫漫畫入門!新手怎麼開始創作自己的漫畫?漫畫是娛樂作品,因此要通過作品讓讀者高興起來,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創作出有趣的漫畫作品。首先,我們來看看一般的漫畫製作流程是什麼?
  • 在忍不住畫漫畫之前
    這些理論,有一些來自於書本或學校教育,有一些來自個人具體的創作實踐和經驗總結,但都有方法和體系可尋。如果沒有理論會怎麼樣呢?大概率會曇花一現,一部作品火了之後就沒有下文,還有可能畫著畫著就枯竭了,只能不停重複自己,再或者就變成會一種技法的匠人,為他人提供服務。活動前,我們和山貓討論了一件事,就是在整個漫畫文化裡,牽扯到幾類人,以及他們和漫畫理論的關係。
  • 陳泉:善畫漫畫的萌系檢察官
    其實這多半是世俗的成見,陳泉就是一位在微博微信圈裡走紅的善畫漫畫的萌系檢察官。陳泉出生於1988年,屬於「80尾」。和許多「80後」一樣,陳泉小時候「被報名」過許多興趣愛好班,繪畫班就是其中之一。畫漫畫的興趣就這樣悄悄地在陳泉心裡紮下了根。上高中時,他沒事兒就喜歡給課本上的杜甫「加工」一把。好端端的大詩人就這樣被陳泉「玩壞了」。
  • 哆啦A夢同人漫畫作者 畫漫畫是因為雛蜂 網友:罪魁禍首找到了
    本期小宅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則趣聞,話說好久沒有見到國內漫畫圈這麼火熱的轉發了。知名漫畫作品《雛蜂》的作者在昨天發布了一條博文,大致是說「幾年前他經常會在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畫著稿子,無意間啟發了一位打工的waiter小哥,多年之後他也有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大家都看過。」就當我在想,誰這麼狂居然敢說作品大家都看過。
  • 有個撲街的漫畫家畫了一本撲街的跑車漫畫丨Hey! 畫說
    這個撲街的漫畫家叫做梅澤春人,如果你小時候愛看漫畫,應該會對他的《聖子到》和作品中分分鐘從後背拔出一個平底鍋的男主角日日野晴矢以及出場必定賣肉殺必死的女主角們還有印象。梅澤春人在2004年開始連載《Countach——極速奇蹟》時,其實已經風光不再,因此這部作品可以說受關注程度極低,甚至連專做日本漫畫中文版的東立都沒有翻譯這部作品。直到2013年底,才有國內漢化組開始漢化,我也是那時才知道有這麼一部漫畫,而其實這套漫畫已經在2012年完結,一共28卷。
  • 池中水妖 VS 眉間尺 中德漫畫對抗賽第五場!
    《池塘水怪》:故事原文本有足夠的場景,和改編幹將莫邪的思路相同,赤顏犬也是將圖景置換成了帶有中古時期中國性狀的場景,但實質上與實在的現實毫無關聯。雖然赤顏犬並沒有使用分鏡框,使畫面呈現出開放的狀態,但是這篇漫畫實質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通過畫面元素的轉換,進而推動時間在其中的流轉,這使得畫面和漫畫時空產生了耦合。
  • 安利幾部這幾年看過的優質漫畫
    這幾年看過不少漫畫,一直單個單個的推,沒有什麼效率。它們儘管有的冷門,儘管有的畫風讓人口嫌體正直,但是都是非常棒的精品,有筆者在前開路,各位喜好二次元者儘管入坑。1.儘管裡面的有些遊戲邏輯略有漏洞,但是能好好結尾將結局寫好的遊戲類型漫畫實在太少了。早些年看的《國王遊戲》漫畫,追求獵奇,結尾明顯收不住瞎掰扯,虎頭蛇尾,類型四不像。而《彌留之國的愛麗絲》,是目前為止我看過的生存遊戲類型漫畫NO.1。致鬱的過程,治癒的結尾。早些年沒有細分版權的時候,布卡是漫畫愛好者的群聚地。到現在下架的下架倒閉的倒閉,著實讓人感慨萬千啊。
  • 讓你耗費紙巾的男人,矢吹健太朗,畫美少女的漫畫天才!
    是曾經在少年JUMP連載過《電影少女》以及《I''s》,無數80後男性讀者青春期的啟蒙老師,大名鼎鼎的【桂正和】?是那位曾經業界著名的R18漫畫作者,後來上岸去繪製美食競技漫畫《食戟之靈》的【佐伯俊】?
  • 那些鹿晗沒看過的漫畫
    80後小時候沒啥娛樂項目,一到節假日電視就無限循環小龍人和西遊記。已經想不起來是怎麼開始看第一本漫畫的,從我買過的月刊日期來看,日本漫畫入中國的鼎盛時期應該是95到97。這之後就鮮少有被我們這一代記住的作品了。月刊連載是當時流行的形式,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我是怎麼買到那麼多月刊和單行本的也是個迷思。
  • 畫漫畫技法——喜歡漫畫的看過來!
    雙眼呈弧線向上彎曲,這也能表達極度悲哀和激動的心情。本圖中,眉頭畫得向下些而且嘴是張著的。注意人物的左上唇有些翹起--不論你想表現哪種消極的情緒,不論是你是要畫忿怒,不爽或急躁--這種嘴型都是適用的。它由三基本的簡單形狀所組成:一片楔形的鼻子,一條細長的線作為嘴,還有定義下唇的一條較短的線.(不過這條較短的下唇線也並非一定要畫出來) 在如圖的正視圖中,你可以先用筆輕輕畫出一些線條來確定鼻子和嘴的位置。鼻子和嘴的尺寸和形狀可根據不同的人物而調整,但必須保證它們在一條直線上,為助於定位,你可以畫一條如圖所示的垂直輔助線。上圖二是一張側面的臉,但是口、鼻仍排列在一條曲線上,表現其處於臉的中心位置。
  • 左馬 用插畫謀生用漫畫「做夢」
    這個剛過而立之年的插畫作者從燕郊趕來,和我見面,在交談中呈現自己,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藝術之嬗變越發清晰。  之前,左馬從自己的生活經歷汲取創作資源,甚至非常依賴照片來作畫,認為作品是經歷的藝術表達,「經過一段什麼事情,我希望能變成一個作品,畫完了,就放那兒。」不過,現在不是如此,他解釋說:「你看,我現在的作品不再那麼依賴現實場景,故事比較虛幻,有一點超現實的感覺。」
  • 虎之卷 -- 立石大河亞的超絕多次元漫畫
    虎之卷中,立石依然對老虎和月亮這兩個元素情有獨鍾,除了隨時侵入日常的超現實景觀,以及對漫畫中線和形的惡搞(跳繩跳出豆莢,木紋滲出老虎,惡狼的嘴象扇子一樣打開,理髮後人的臉部輪廓也被抽成了一根線),劇情則大多通過魔法學徒練技
  • 怎麼學畫漫畫頭像?漫畫頭像入門技法
    怎麼學畫漫畫頭像?漫畫頭像入門技法!臉型:首先畫一個大的圓形,將其水平三等分,再用一條垂直線把它對半分開。水平線的間距不一定要十分準確,其比例取決於你所想畫的人物面部造型。不必太過苛求啦。在圓形正下方作個小標記(一條短線,不一個點)。
  • 漫畫少女眼睛怎麼畫?教你畫一隻漂亮的漫畫眼睛
    漫畫少女眼睛怎麼畫?教你畫一隻漂亮的漫畫眼睛!漫畫裡面美少女的眼睛怎樣才能畫得有神又漂亮關鍵是還簡單呢?如果眼睛畫的好,那你這個人物的刻畫已經成功了一部分,很多同學人物眼睛很難畫,其實眼睛有很多種畫法,那麼微課菌今天就舉例一種畫法,大家可以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