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浩浩蕩蕩,你何以為家?

2021-02-08 三聯生活周刊

「不快樂的城市在每一秒鐘都包藏著一個快樂的城市,只是它自己並不知道罷了。」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儘管立秋已過,但今年參與《樂隊的夏天》的33支樂隊才剛剛全部登臺。在這些出場樂隊裡,Joyside是挺特別的一個。它不同於五條人的散淡和Mandarin的高冷,以「浪子」的身份出現在舞臺上,他們就像是那個總能捅破窗戶紙的人,不經意間,唱出隱藏在年輕人心中最敏感的共鳴與共識。

Joyside有首名叫《Your City Is A Desert To Me》的歌,歌名可以有諸多翻譯的方式,但不少年輕人更願意稱之為「你的城市,對我來說是一片沙漠」。這是許多「漂」在大城市年輕人的共同感受,城市浩浩蕩蕩,我們總會有那麼一兩個瞬間,感覺這裡並不屬於自己。仿佛城市只是一個因工作而停留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

加班到深夜,回到住的地方,發現鑰匙丟了。打電話,發現房東睡了,開鎖的也下班了。那天晚上真的寂寞如雪,回公司耗了一晚上。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比起丟錢包,更怕丟鑰匙。

城市是社會發展的標誌,當年輕人們的生活的水平越來越高,夢想的寬度越來越廣,對城市的各種抱怨和吐槽也愈發增多。好的工作、好的教育、好的醫療、好的環境……大城市有太多美好讓我們留戀,而擁堵的交通、高昂的物價和令人撓頭的房價,又讓我們對大城市又愛又恨。

愈是如此,每一個年輕人心中就愈會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看不見的城市」,那是一座想像中的,滿足我們一切憧憬、想像、願望的理想城市。

那麼,如果有人願意為你「重新發明城市」,你希望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呢?問得如此突然,你或許還有些準備不足。沒關係,我們找到了三位與你我一樣的年輕人,讓他們談了談各自心中「看不見的城市」,為你的答案拋磚引玉。

文末,我們也準備了一則關於理想城市的調查問卷,期待聽到你的答案,所有填寫問卷的用戶均有機會獲得豐厚抽獎禮品!

相關焦點

  • 中東難民何以為家?這部紀錄片告訴你真相
    放假出門看人頭的你肯定把這個假期過得很開心吧!比起滿世界跑的你們,DOCO君可是又窮又懶,放假四天,要說咱爺們的唯一樂趣還數看電影兒,一部名為《何以為家》的黎巴嫩電影就差點把DOCO君感動地哭暈在電影院裡。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家,不在於大小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
    文 |阿阮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我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家是一個溫暖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家本身就會給予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的庇蔭下成長。《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而拍出來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就是一種奢望。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年僅12歲的贊恩,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一個搖搖欲墜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如果你是一個資深的科幻迷,讀過雷·布萊伯利、艾薩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師的經典著作,你很容易會發現,《異星災變》(Raised By Wolves)裡蘊含著一個古老的科幻主題——以純科學主義/無神論的方式構建一個人類社會,這樣的文明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哈搭巴如果你是一個資深的科幻迷,讀過雷·布萊伯利、艾薩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師的經典著作,你很容易會發現,《異星災變》(Raised By Wolves)裡蘊含著一個古老的科幻主題——以純科學主義/無神論的方式構建一個人類社會,這樣的文明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影片名叫何以為家,我也想問,何以為家,何以為人,何以為父母?這世界上有一種爸媽,從小疼愛你到大,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努力奮鬥、省吃儉用給你最好的一切,在他們眼裡你是小公主小王子,你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他們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你皺一下眉頭。
  • 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何以為家》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這部獲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我一直告訴你,「你兒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死了」,他並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醬也有名字,有生產日期和到期日期。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 何以為家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
  • 電視劇《安家》讓我們默想:「何以解憂?唯有安家」
    所以這部電視劇很真實的再現了:有多少家庭,為了買房,花費了一生的積蓄……  畢竟,對於每一位城市奮鬥者來說,  買的不只是房子,更是幸福。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嚮往的生活--就像我們出去旅遊到另一個城市,會路徑一些售樓處,有人遞給你一份宣傳單,映入你眼帘的宣傳單會寫著文案推廣:「墅區大宅  京質生活,從空間到品質,到生活服務態度一切皆有可能」。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觀影《何以為家》
    生活就是個潑婦,我原以為我們會成為好人,受人愛戴,但上帝並不希望我們被愛,他希望我們是別人家的髒抹布。」說完這段話的贊恩,平靜地扭頭對法庭上的媽媽說:「你現在懷著的孩子也會成為我這樣。」贊恩這樣說,是因為數天前,他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被父母強行嫁人後懷孕流產而死亡。這是一個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控訴,可是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孩子的世界沒有被大人玷汙?
  • 何以為家?這支品牌片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
    01三個辯題、三段故事告訴我們何以為家第一題:店鋪轉讓開火鍋店創業失敗的小周,打算把店鋪轉讓出去。然而在中介的努力下,依然無法轉讓到自己滿意的價格。就當他打算降價轉讓時,有人按照原價接手了。但看到接手人,小周才知道,這是自己的父親。退休的父親,決定和小周一起,把火鍋店繼續開下去。
  • 何以為愛何以為家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地位有多高,而是夫妻是否和睦,家是否溫馨。什麼是夫妻?夫妻本為一體,想要站得穩,想要走得遠,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雖然平時會有吵鬧和分歧,但是終究會朝著共同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夫妻之間,平凡而不平靜,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寬容,一輩子忍耐,相扶到老,這才是夫妻。
  • 何以為家,一篇不算影評的影評
    我向來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可能不會讓當事者有太多的情緒立刻就表達出來,比如我看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被圍棋社老闆痛打,看到這個場面就要痛哭流涕,而看何以為家並沒有讓我痛哭流涕。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不能感同身受,沒有遇到那樣的艱難的境地自然不能百分百體會人物的複雜感受。
  • 這部豆瓣8.6,才應該叫做「何以為家」
    當你像編劇一樣思考,怎麼才能在結局給觀眾製造一個超級驚喜呢?大概就只有在親爸和親哥的身份上做文章了。選擇讓觀眾身處「上帝視角」,可能是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個人風格就是如此。他不喜歡用快節奏,不喜歡有太多的感情渲染,只喜歡冷峻地呈現出故事。之後拍的《囚徒》、《降臨》、《銀翼殺手2049》都是如此。他喜歡讓觀眾思考,用畫面提供線索。
  • 電影|何以為家
    今天小物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推薦,電影名字叫《何以為家》,這部由娜丁·拉巴基導演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這部電影究竟有何特色呢?快來和小物一起看看吧!該片原名《迦百農》,「迦百農」本來是《聖經》中耶穌開始傳道的地方,迦百農也被叫做「一座被上帝遺棄的城市」。男孩和他的家人以及敘利亞的其他難民,因為戰爭,被遺棄在了黎巴嫩。雖然男孩父母問題重重,卻沒有拋棄他們。
  • 人生如寄,何以為家?
    這是素素在上海的家。你還記得自己童年的家的模樣嗎?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在那房子的外面,有一條漫長的法國梧桐道。素素整天在這條路上走來走去,觀察一路的店鋪夥計如何烘燒餅、做花生糖、做麵條,煮糖藕粥……素素一直走,一直走,後來,因為戰亂,她就像那小鳥一樣,走到南方去了。
  • 安家?身無所安,何以為家?
    他們為子女的未來而擔憂,卻又無人關注,無人訴說。另一個家庭的孩子是一對崇尚小資生活的小夫妻。女方父母恨鐵不成鋼,打算用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送給她們一套房產作為婚房。最終的結局也恰恰是三軒家技高一籌的地方,她並沒有去循規蹈矩的匹配婚房,而是為老夫婦和小夫妻分別匹配了一套房產。
  • 何以為家:父母是世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
    《何以為家》被提名為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嫩巴黎電影,該電影從一場法庭戲開場,通過主人公贊恩的口述,來梳理整個故事,插敘的講述了一個約12歲的嫩巴黎男孩贊恩的悲催故事,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嫩巴黎貧苦家庭父母的悲哀,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少數中國人的悲哀。
  • 何以為家真實故事事件演員親身經歷嗎 小男孩現狀怎樣
    何以為家真實故事事件演員親身經歷嗎 小男孩現狀怎樣  《何以為家》裡面的小男孩真是太可憐了,真的有這樣的人嗎?還有《何以為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小男孩現狀怎麼樣了?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煽情,過度地博取觀眾的淚點,但每一個片段都讓人哽咽,尤其是扎因狀告父母的時候,他狀告父母讓他們「別生了」,那一幕動人心弦,讓人引發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