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東漢開國的第一功臣

2021-02-23 歷史崔

鄧禹是漢光武帝劉秀身邊的謀士,漢明帝劉莊時期,評選東漢幫助劉秀打天下功勞最大的《雲臺二十八將》中NO.1。宋代軍事理論家何去非曾將鄧禹視為劉秀能夠成就霸業的關鍵人物,比之為西漢的蕭何。

鄧禹是誰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和劉秀老婆陰麗華是同鄉。鄧禹從小的學習成績很好,十三歲就到京城長安最有名的大學學習新文化,而當時他的大學同學就是二十多歲的劉秀。

十三歲,只是小孩的年齡,鄧禹遠離家鄉,身邊沒有親人,當時劉秀二十多歲,成人了,在鄧禹面前就是老大哥,因為兩人的身份都來自農村,性格也很投機,所以在京城的日子,窮秀才劉秀的身邊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一個小鄧禹。

大學畢業後,兩人都各自回了家鄉,這個時候王莽改革失敗,天下大亂,老百姓沒好日子過,只能扛起菜刀起義去了。劉秀也參加了他哥哥的起義運動,騎著牛車哐當哐當就準備和政府的軍隊打一架,最後因為兵少,投靠了當時最大的起義部隊,綠林軍的劉玄,號稱更始帝。

而此時的鄧禹正根據不斷打聽來的情報,分析天下大勢。當時更始帝劉玄剛即位做上皇帝,準備和王莽的政府軍大幹一場,打仗需要人才,於是很多人都開始推薦鄧禹,這傢伙讀過書有文化,是做軍師的好材料。說的劉玄都很動心,幾次派人去請他,可惜鄧禹就是不答應,認為更始帝難成大器,打工的拒絕了大老闆。

沒過多久,劉秀劉演哥倆用兩萬人昆陽城下打敗了王莽的四十萬軍隊,直接把剛建國沒幾年的新朝給打趴下了,這一仗的結果就是老闆更始帝害怕劉秀劉演倆兄弟太猛,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把劉演給殺了,而劉秀,則一個人放到了兵荒馬亂的河北,並下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統一河北大大小小几十股起義部隊。

這個時候,鄧禹準備出手了,他跋山涉水,千辛萬苦找到了河北的劉秀,希望劉秀可以留下自己。

鄧禹對劉秀有什麼幫助

其實鄧禹對劉秀最大的幫助,就是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類似諸葛亮在茅屋對劉備談論的三分天下。

鄧禹的建議主要分兩個方面:

第一、對當時形勢的判斷

鄧禹認為,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之後,稱王稱帝的有十多個,但是配做劉秀對手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劉玄的綠林軍,另一個則是赤眉軍。此時王莽已經被打敗,現在正是群龍無首的大亂鬥局面,雖然綠林軍和赤眉軍整體力量最強大,但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逐個吞併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

而這段時間,劉秀就可以系統的壯大自己,在沒有競爭的真空環境下,野蠻生長。劉秀正是依靠這段時間,聯合真定王劉揚,統一河北全境。

第二、得民心者的天下

當時各個地方的起義軍,比如最大的綠林軍和赤眉軍,他們的問題就是軍紀差,沒有約束。綠林軍中主要是強盜,赤眉軍則是一群土匪。所以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是搶劫、殺人、放火。

鄧禹給劉秀的第二條建議就是爭取民心,重嚴治軍。

劉秀本身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擁有很強的自尊心,不甘於在更始帝手下做一個小小的諸侯,但是又苦於勢單力弱,沒有挑戰霸權的資本。這個時候遇到鄧禹,聽到鄧禹不僅沒有恥笑劉秀的自不量力,而且還詳細分析了天下大勢,正面支持了劉秀要做老大的想法。

兩百年後,劉備聽到諸葛亮的隆中對,估計就和當時劉秀內心的衝擊是一樣的,話一出口就徵服了劉秀的心。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完美的化身,智慧、謀略無一不精,但是鄧禹畢竟只是一個凡人,我們現在來總結鄧禹的能力,是長於謀略,真刀實槍的打仗卻並不是他的強項,要知道,鄧禹跟著劉秀混的時候,才25歲,比諸葛亮還小了兩歲。

鄧禹率領軍隊,打敗過綠林軍的幾十萬軍隊,攻佔了河東和安邑,但是被赤眉軍在長安打的沒了脾氣,土匪的戰鬥力太強了。當時王莽的新朝被滅後,綠林軍佔據了長安,沒多久,擁有極強戰鬥力的赤眉軍團,殺了更始帝,開始佔據長安。

鄧禹沒敢直接和赤眉交戰,而是先把長安周邊的城市掃蕩了一遍,赤眉軍團在長安吃喝玩樂了個把月,準備撤退,卻殺了回馬槍,進入長安城的鄧禹屁股沒坐熱,就被赤眉趕出了城。

劉秀又派馮異聯合鄧禹繼續攻打赤眉,被赤眉耍了個小計策,又輸了,而且這次敗的連開襠褲就丟了,鄧禹只帶了24個人跑回河北。

雖然鄧禹打仗沒有那麼牛,但是劉秀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至於原因,主要是因為鄧禹是從小就跟著劉秀一起混,從一起讀書到一起打仗,鄧禹被劉秀認為是自己的心腹。當時跟著劉秀打仗的大部分將領都是在河北,和真定王劉揚結盟後加入的。

只有鄧禹才是劉秀的嫡系。

鄧禹是怎麼死的

劉秀當上皇帝之後,鄧禹也很識趣,主動上交了兵權,辭去了朝中的職務,官也不當了。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女兒,都沒鼓勵他們去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讓他們學一樣安身立命的手藝。

鄧禹自己在退休之後,抱抱孫子,曬曬太陽,享受天倫之路。正因為鄧禹對皇帝絕對的忠心,又不貪圖榮華富貴,每個朝代在評價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將時,鄧禹都是榜上有名的那個。

公元58年,也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去世的第二年,鄧禹死了。

----完-

謝謝分享、轉發

我的QQ:289950983 微信:lishi_cui

關注公眾號【lishi_cui】查看更多鄧禹相關歷史人物:

1、回覆:蕭何,查看西漢開國劉邦身邊的第一謀臣蕭何

2、回覆:陰麗華,查看劉秀身邊最重要的女人賢后陰麗華

下期人物預告:當世軍神耿弇

相關焦點

  • 他是光武帝手下第一謀士,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王朝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王朝雲臺二十八將、以及大唐王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三個系列的功臣,是後世文臣武將一直追求的最高榮譽。在這三個系列的功臣當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能是後世最熟悉的了,今天小編不談凌煙閣功臣,談雲臺二十八將。
  • 為什麼東漢雲臺二十八將 鄧禹排第一?
    從上面的事跡看來,鄧禹功勞其實不高,恩寵這麼好原因有三,第一是鄧禹投奔劉秀早並且堅定了劉秀統一天下的信心;第二是鄧禹和劉秀是同學,關係好;第三是鄧禹不跋扈,有自知之明。之後鄧禹就是混日子,直到劉莊登基時,以先帝元功的身份支持了劉莊,於是鄧禹人生最後的日子更是甚見尊寵。劉莊於永平中畫建武功臣於雲臺,鄧禹居首,這也是對其身份功勞的肯定。唐朝選武廟配祀時,也因此將鄧禹選入。
  • 這和功臣們一特性有關
    光武帝劉秀在「雲臺二十八將」等功臣的輔佐下,建立東漢王朝。劉秀在位23年期間,沒有殺過一位功臣,也沒有一位功臣造反,君臣關係非常融洽,因此後人稱讚「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焉」。那麼劉秀稱帝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殺戮開國功臣呢?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其實,早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繪圖表彰之前的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便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 一直打敗仗的鄧禹,為什麼能位居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但不同於後世,新朝末年的亂局僅用了十數年便得以終結,而一統之功則歸屬於光武帝劉秀和他的功臣集團。為了追感功臣,劉秀之子明帝劉莊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二十八位開國元勳的畫像,正應天上星宿,是為雲臺二十八將。這其中,有平定巴蜀的吳漢,有攻破鄴城的賈復,有威震隴西卻英年早逝的岑彭,有為人愛戴的「大樹將軍」馮異……總之都是久經戰陣,武名赫赫的大將。
  • 為什麼人們在提到東漢創業團隊的時候,僅僅能夠想到劉秀一人呢?
    ,而他手下的功臣幾乎很少讓人能夠銘記,而這個王朝就是東漢,那麼為何人們在提到東漢創業團隊的時候,僅僅能夠想到劉秀呢?但是東漢開國階段卻沒有這樣的機會,當然這樣的機會不是不存在,而是劉秀親自「扼殺」了,在東漢王朝完成大一統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並且沒有實行開拓疆土的國策,這樣的結果就是武將們在和平年代失去了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劉秀北伐匈奴等遊牧民族,繼續開拓疆土的話,一定會讓武將們建立更大的功勳,比如滅掉某些國家、或者徹底消滅匈奴等等,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在東漢還沒有完成大一統的時候
  • 如果評選史上最仁慈的開國皇帝,我一定投他
    天下初定,百廢待興,若換某些開國之君,早已磨刀霍霍向功臣,而劉秀卻想著怎樣才能讓老同志們吃好喝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雲臺二十八將東漢的開國功臣皆非不明事理之人,得知劉秀有意收繳權力,紛紛主動交出兵權。手握重兵的鄧禹、賈復深知,劉秀不願身在洛陽的功臣形成威脅,於是上交兵權,從此在家研究儒家經典。鄧禹有十三個兒子,他讓他們各自研習一門技藝,專心治學,各盡其才,不許他們做紈絝子弟,整日不務正業。
  •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排名靠後的名將功勳不顯,我們就不多說了,明帝排名的前七位名將分袂是: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固然,劉莊如許排名,是在政治、道德、軍事、勞苦四方面綜合考量的成效,若單單參軍事上排名,我認為排名第七的馮異應該排第一,而排名第一的鄧禹應該排末流。
  •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劉秀竟然評價「差強人意」?
    本文是作者《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系列之24,東漢開國名將之吳漢得故事。東漢名將頗多,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二位的吳漢,在戰功上,絕對是最強的存在。當然了,也得益於天才皇帝劉秀的指揮,在劉秀的麾下,籠絡了一大撥強人牛將,東漢也是一路開疆拓土,最終恢復大漢榮光,並且,最後所有的名將都還得到了善終,可謂奇蹟。
  • 更始帝想給鄧禹加官進爵,鄧禹拒絕了,卻投奔了勢力更小的劉秀
    鄧禹是東漢初年的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他幫助劉秀建立東漢、平定河北、復平關中。劉秀稱帝後,鄧禹被封侯拜將。但更始帝登基時,他曾被多人推薦為將,可是鄧禹拒絕了。 而後鄧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追隨了劉秀。劉秀當時勢力並不大,鄧禹為什麼會舍更始帝,而選擇劉秀呢?是不是他不願意為官呢?
  •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朱元璋得以一統天下,與他手下的三位得力幹將是分不開的。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授予首功。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
  • 東漢雲臺的二十八將中,如果單論軍事能力,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雲臺二十八將」,在這二十八人中,鄧禹排名第一,但那是按功勞而論。 鄧禹有識人之明,劉秀遇到難處,鄧禹總能推薦合適的人,這就是劉邦所說的攻人和功狗的關係。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三大不殺功臣的皇帝,一個穩坐天下,一個掃平胡人,一個……
    「飛鳥盡,良弓藏」,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不殺功臣的君主。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開國君主們需要功臣們為他們披堅執銳;但到承平之世,與帝王們共享富貴的功臣們便成了威脅。劉邦殺了韓信、彭越和英布,隋文帝楊堅殺了王誼、梁士彥等七大功臣,而死在朱元璋手上的開國功臣更是不計其數。
  • 成語「披荊斬棘」由來: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大樹將軍馮異
    一、初識劉秀: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東)人,出自姬姓馮氏,周文王后裔,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劉秀派鄧禹率軍西入關中,此時,赤眉軍將關中禍害到,三輔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數十萬大軍擁在長安,糧草告罄,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被割據隴右的隗囂擊敗,此時嚴冬,「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斃」,赤眉軍只得再次折回長安,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鄧禹逃出長安。27年,劉秀又派馮異前往關中,為徵西大將軍,代替鄧禹指揮西徵軍。
  • 鄧禹憑什麼成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來看他的「圖天下策」
    (《陳亮集·卷五·酌古論一》)而獻策定此「一定之略」者,正是謀士鄧禹。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少年時曾受業於長安的太學,與劉秀相識,遂結為莫逆之交。更始元年(23年),劉秀奉命平定河北時,他從南陽趕赴河北追隨劉秀,提出了「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其後不斷為劉秀舉薦人才,如薦寇恂為河內太守,認為「昔高祖任蕭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追洛陽。
  • 不輸西漢,遠邁唐宋,你所不知道的東漢牛人錄!
    鄧禹屬於謀定大戰略的儒將或軍師,並非完美的戰場指揮官,他在公元27年跟赤眉軍作戰的時候,未能約束部下,遭到慘敗,他向劉秀交出大司馬和梁侯的大印,作為對自己的懲罰。劉秀當上皇帝之後,鄧禹也很識趣,辭去了朝中的職務,官也不當了。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女兒,都沒鼓勵他們去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讓他們學一樣安身立命的手藝。
  • 鄧禹:我不想做官,我只想隨您名垂青史
    雲臺二十八將的第一位叫鄧禹。一 鄧禹是南陽新野人。 他從小學習詩書,十三歲的時候,即能朗讀詩篇,併到長安學習深造。 鄧禹的名氣很大,所以很多豪傑都舉薦他去劉玄那裡,結果他都不肯聽從。 後來,鄧禹聽說劉秀在河北打起了旗號,他騎上馬就去找劉秀,在鄴這個地方見到了劉秀。 劉秀見到鄧禹十分高興,對他說:「鄧生,你遠道而來,是不是想到我這裡當官啊?」 鄧禹笑著回答說:「不,我不願意當官。」
  • 東漢開國名將之後,讓孫權也讚不絕口的蜀國文武之才鄧芝是怎樣的呢?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後,在東漢末年入蜀定居,但無人了解起用他。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請他給自己相面,張裕對鄧芝說:「你年過七十,會位至大將,並封侯。」鄧芝得知巴西太守龐羲好結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入主益州,鄧芝任郫城府邸閣督。一日,劉備經過郫城,和鄧芝交談後,感到十分驚奇,擢升他為郫令,後升遷為廣漢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