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史上最仁慈的開國皇帝,我一定投他

2021-02-07 看鑑


建武十七年(41年),一統天下五年後,漢光武帝劉秀已經走上人生巔峰。


在一次宴會上,劉秀和同族宗親舉杯暢飲。


家族聚會總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親切問候」。


儘管劉秀不用經歷一番關於房子、車子和票子的良心拷問,但看著他長大的伯母嬸娘們還是不忘趁著酒酣耳熟之際,聊起劉秀的童年趣事。


其中一人說:「文叔(劉秀字)年少時謹慎老實,與人打交道也不懂殷勤應酬,只知待人坦率柔和。不曾想如今竟然能當上皇帝!」


劉秀一聽,大笑道:「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從一介沒落貴族到一代中興雄主,劉秀始終以「柔道」 善待文臣武將和天下百姓。


▲漢光武帝劉秀【劇照】



建武十三年(37年),大司馬吳漢平定蜀地,東漢的統一大業宣告完成。


坐天下未必比打天下容易。歷經多年亂世紛擾,如今另一個棘手問題擺在劉秀面前,那就是如何處置開國功臣。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幫元老宿將都知道,朝堂之上比沙場更為兇險,畢竟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曾翦滅一批開國功臣,尤其是功勳卓著的異姓諸侯王。


▲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與劉邦一樣,劉秀手下也聚集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包括後世熟知的雲臺二十八將、三十二名臣他的創業團隊成分更為複雜,歷史學者朱紹侯將其分為四類


一是親屬集團,包括劉秀的妹夫李通、姐夫鄧晨等。


這些功臣早在劉縯、劉秀兄弟起兵前就已經參與籌劃工作,有「首創大謀」之功,是同吃一鍋飯的老戰友,還有血濃於水的親情維繫。


二是南陽、潁川家鄉集團,如劉秀的老同學鄧禹、南陽人賈復、馬武、潁川人祭遵等。


這些人都是劉秀的老鄉,有的參加過綠林軍,有的是劉縯、劉秀兄弟所率領舂陵軍的老班底,都是反莽聯軍的骨幹。很多人還曾和劉秀一起參加過那場罄天下於一戰的昆陽之戰。


三是河北集團,包括吳漢、耿弇等。


這批功臣都不是劉秀的嫡系成員,而是他領兵北渡黃河,在河北壯大事業時拉攏的人才。劉秀稱其為自己的「北道主人」,是他南下統一天下的關鍵力量。為取得河北豪強的信任,劉秀還迎娶了出身當地名門望族的郭聖通。


四是河西集團,以竇融為首,原是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直到劉秀稱帝,與隴西隗囂、蜀地公孫述作戰時,才帶兵來投,助劉秀一臂之力。


天下初定,百廢待興,若換某些開國之君,早已磨刀霍霍向功臣,而劉秀卻想著怎樣才能讓老同志們吃好喝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雲臺二十八將



建武十三年,吳漢徵蜀凱旋,劉秀設宴犒賞將士,並大封功臣。


此次受封者多達三百六十五人,其中鄧禹為高密侯,食邑四縣;李通為固始侯,賈復為膠東侯,食邑六縣。


此前,有一次劉秀封賞功臣,博士丁恭就曾提出異議,說:「以往分封諸侯,封地不過百裡,以此形成強幹弱枝的局面。如今陛下封功臣四縣,不合法制。」


劉秀聽後,不以為然:「自古以來,都是因為無道才亡國,還沒聽說過由於功臣封地多而亡國的。」


其實,劉秀早已想好功臣的退休方案,便是「高秩厚禮,允荅元功」,即用優厚的俸祿和隆重的禮儀來回報功臣,並削奪其權力。


在大封功臣的同一年,劉秀罷左、右將軍,轉而採用「偃幹戈,修文德」、「去甲兵,敦儒學」的政治路線。這是一個信號,是劉秀對功臣的友善提醒。


東漢的開國功臣皆非不明事理之人,得知劉秀有意收繳權力,紛紛主動交出兵權。


手握重兵的鄧禹、賈復深知,劉秀不願身在洛陽的功臣形成威脅,於是上交兵權,從此在家研究儒家經典。


鄧禹有十三個兒子,他讓他們各自研習一門技藝,專心治學,各盡其才,不許他們做紈絝子弟,整日不務正業。家中的一切開支則全部取自封地收入,沒有通過任何不法渠道盈利,更不曾以功臣的身份肆意妄為。


▲東漢開國功臣鄧禹【劇照】


隨著鄧禹、賈復放下兵權,耿弇等徵戰四方的名將也交出大將軍、將軍印信綬帶,離開京城安享退休生活。從此,不再過問政事,只有在加以「特進」(非正式官名,為引見之稱,朝會時位僅次於三公)之銜後才定期進京參加朝會。


漢光武帝一朝,封侯的開國功臣中只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三人曾和朝中大臣一起議論國事,其餘功臣都安然無恙地退隱,「保其福祿,無誅譴者」



劉秀收回兵權的舉措也曾引起一些功臣恐慌,到後來才知是虛驚一場,其中就包括竇融


正如前文所說,竇融不是劉秀的嫡系舊臣。而且他一度經營河西五郡以據境自保,直到建武五年才獻地歸漢。


▲竇融歸漢


劉秀大封功臣後,將竇融由冀州牧改封為大司空,調任中央。大司空位列三公,竇融此番扶搖直上,正當春風得意之時,卻愁得茶飯不思。


竇融自知不是劉秀草根時期就加盟的元功宿將,功勞也比不上那些老員工,每次朝會都表現得十分謙卑,其神情和言辭一點兒都不像曾經割據一方的軍閥。


劉秀見竇融態度如此謙遜,反而更加厚待他。


劉秀臉上笑嘻嘻,也不懷惡意。


竇融內心卻仍惶恐不安,幾次上書辭職,並對劉秀說:「臣的兒子,早晚都在研讀儒家經典。臣不讓他學習天文,也不許他研究讖緯之學,只希望他恭敬怕事,恂恂守道,而不希望他有任何才能。」


言外之意是竇融一家都是老實人,陛下就高抬貴手吧。


之後,竇融為辭官三番五次請求單獨晉見劉秀,都被劉秀拒絕。


有一次朝會結束,竇融獨自一人在席間徘徊。劉秀知道老竇又要談辭職,就命左右趕緊催他回家去。


幾天後,劉秀又見到竇融,就對他說:「我知道你又來提辭職,歸還封地,所以才讓左右告訴你,天氣熱,暫且回去納涼。今日相見,應當談論其他事,不準再說辭職。」


從此之後,竇融就不再提辭職的事情。光武一朝,竇融滿門顯貴,深得劉秀信任,自然也沒有遭到誅滅。



一天,劉秀將尚健在的開國功臣請到宮中,大擺筵席,喝酒聊天。老戰友們興致正高,舉杯開懷大笑,暢談舊事,從昆陽之戰聊到收編銅馬,從平滅赤眉說到得隴望蜀。


酒過三巡,劉秀看著老同志們的燻燻醉態,說:「假如諸位生活在太平盛世,沒有這番機遇,你們自認為能做到什麼官爵?來,都說一說。」


鄧禹率先發言:「臣自幼學習儒家經典,可以在南陽郡中當個文學博士。」


劉秀笑道:「高密侯太謙虛了,以你的志向和學問,至少也可以做個功曹。」功曹只是郡守或縣令的佐吏,劉秀這句話其實也有幾分調侃的意思。


鄧禹說完,其餘功臣一一回答,場面一片和諧。輪到楊虛侯馬武發言時,在場的功臣們都十分期待。


馬武綠林軍出身,是劉秀手下一員猛將。他為人任氣使性,醉酒時經常在御前折辱同列,說話無所顧忌,劉秀也不放在心上。每次馬武喝醉,劉秀總覺得又好笑又好氣,故意逗他說話,以此取樂。


馬武一聽劉秀髮問,大大咧咧地說:「臣剽悍勇武,可以做都尉,督捕盜賊。」


劉秀聽完連連搖頭,笑說:「你只要不做盜賊,到亭長那裡自首,也就可以了。」眾人聽了,都捧腹大笑,馬武這才知道劉秀又拿自己開玩笑,只好跟著傻笑。


這段君臣對話,可看出劉秀與功臣們既是君臣,也是好友。在經過多年出生入死、徵戰四方後,他們仍如最初起兵時那樣其樂融融,一杯酒,一生情。


▲劉秀曾與部下南徵北戰【劇照】


對此,王夫之曾讚嘆道:「光武終不任將帥以宰輔,諸將亦各安於韎鞈而不欲與於鼎鉉。嗚呼,意深遠矣!故三代以下,君臣交盡其美,惟東漢為盛焉。」


這是說,劉秀不任命開國將帥為輔政大臣,而這些開國功臣也都安於現狀而不做非分之想。自古以來,開國君臣之間保持這樣善始善終的美好關係,只有東漢做得最好。



劉秀一方面「鑑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吸取前朝經驗教訓,不任命功臣為重臣。另一方面又 「退功臣而進文吏」,任用一大批懂得治國安民之術和封建典章制度的文人儒士治理國家。


劉秀為招攬知識分子禮賢下士,甚至還曾為此吃了閉門羹。拒絕他的名士中,最著名的當屬嚴光


嚴光,字子陵,是天下聞名的高士。劉秀貧賤時曾與他遊學長安,有一段同窗之誼。


亂世之中,劉秀起兵,匡扶漢室,嚴光隱居,更名改姓。等到劉秀稱帝,嚴光早已不知下落。於是,劉秀命畫工繪成畫像,四處尋訪。


▲嚴子陵【劇照】


苦等多年,終於有人上報:「齊地有一男子,披羊裘垂釣於澤中,似乎就是嚴子陵。」


劉秀大喜過望,急忙遣使者攜帶禮品前去邀請。朝廷使者來往多次,嚴光才答應進京見一下老同學。


嚴光進宮後,劉秀與他論道,回憶往事,一連數日。


故人相見,百感交集,劉秀問嚴光:「朕與昔日相比如何?」


嚴光回答道:「陛下勝似往日。」


劉秀一聽,撫掌大笑,之後拉著嚴光一同在南宮寢臥歇息。


用現在話說,嚴光也曾是劉秀「睡在上鋪的兄弟」。他坦然酣睡,無所顧忌,睡到一半竟把腳放到了劉秀的腹上,劉秀卻始終以禮相待,不曾發怒。


相聚多日,劉秀愈發佩服嚴光的才華,要封他為諫議大夫。嚴光再三推辭,不辭而別,從此在富春山中躬耕垂釣。劉秀也不再勉強,直到嚴光去世,命當地政府賜錢百萬、谷千斛將其安葬。


嚴光以其高風亮節聞名後世。宋代範仲淹作《嚴先生祠堂記》,其中就有一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但是,嚴子陵的高尚節操,離不開劉秀的成全。



劉秀不僅對嚴光這樣的世外高人禮遇有加,更以「柔道」厚待恪盡職守的直臣,而對阿諛奉承的小人嗤之以鼻。


郅惲(zhì yùn),早年在江夏一帶以教書為生。劉秀「退功臣而進文吏」,郅惲正趕上當地推舉孝廉,被拜為上東城門候,也就是都城洛陽一個城門的門官。


劉秀平生沒什麼不良愛好,就是喜歡打獵。有一次,劉秀到洛陽郊外打獵,一時興起,玩到晚上才回城,那時城門都已關閉。


劉秀曾頒布一條法令:都城到二更後緊閉城門,任何人都不準打開,違令者依法論處。


這道法令把劉秀自己坑了。到了郅惲所把守的城門,劉秀下令打開城門接駕。郅惲不為所動,繼續緊閉城門。


劉秀以為郅惲不認識自己,就命左右隨從到城門前與其交涉,見他仍不相信,就親自策馬立於橋前。不料郅惲依舊閉門不開,還對著城下大喊:「夜裡看不清楚,按朝廷的規矩不能打開城門。」


劉秀無奈之下,只好從另一個城門入城。這一回,門官一聽說是皇帝御駕,二話不說就打開城門接駕。


這事兒還沒完,隔天郅惲就上了一道奏章,把劉秀罵了一頓:「從前文王不敢玩樂遊獵,因為他時時刻刻憂心老百姓。可是陛下卻沉迷於山林遊獵,夜以繼日地遊玩,這對江山社稷會有什麼影響呢?如果陛下不能以此為戒,臣下實在擔憂。」


從文字內容來看,郅惲顯然知道昨晚城門外的人是劉秀。


昨夜,劉秀在城門外耽擱許久,覺都沒睡好,看到這道奏章,竟然也不發怒,反而感慨這個守門小官是個鐵面無私的賢臣。


劉秀將郅惲請來。一番交談後,發現此人果然才能出眾,便賞賜郅惲布帛100匹,讓他擔任太子的老師。至於那天夜裡放劉秀入城的門官,則被貶出京城。


▲洛陽古城(攝圖網授權)


漢光武帝一朝,因敢言直諫、秉公執法而得罪劉秀的人,劉秀不但不追究,還要點個讚。


董宣不畏權貴,當街懲處公主家中殺人犯法的奴僕,得罪了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


公主找劉秀告狀,董宣因此差點兒被亂棍打死在殿上。可當劉秀得知事情原委後,當即放過董宣,只要其向公主磕頭謝罪。


董宣寧死不從,劉秀只好命人將這個「強項令」拉出去,並賜其三十萬賞錢。


祭遵曾被劉秀任命為軍市令,協助掌管軍紀。劉秀的侍衛因私取庫府黃金,觸犯軍法,被祭遵處死。


劉秀得知後勃然大怒,好在身邊主簿提醒,才想起祭遵是依法辦事。


於是赦免了祭遵先斬後奏的罪名,反而讓他擔任刺奸將軍,授予其監督諸將的權力。



劉秀不僅以柔道待眾臣,更以柔道待天下百姓。


他曾親眼目睹王莽之亂後「野谷旅生,麻草尤盛,野蠶成繭,被於山阜」的悽涼景象,稱帝後更是時時不忘生活艱苦的老百姓。


西漢末年以來,大量社會勞動力淪為奴婢,劉秀深知其害。從建武二年到建武十四年,他下達關於釋放奴婢的九道詔令,宣布:「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


因此,大量奴婢返歸田園。為更進一步減少剝削,劉秀實行輕徭薄賦,改為三十稅一,山林川澤不再徵收「假稅」(出租、借貸所徵的稅)。


為了撫平戰後創傷,恢復生產,劉秀體恤民情,尤其對農業極為重視,對農民柔和寬待。


建武十九年(43年)秋,劉秀南巡路過汝南郡南頓縣,設酒宴賞賜當地官員,並下令免除南頓縣田租一年。


當地人居然還不滿足,趨前叩頭說:「陛下的父親曾在這裡居住,陛下也熟悉此地,每次來都給我們很多賞賜。請陛下免南頓縣田租十年吧。」


面對如此得寸進尺的鄉親父老,劉秀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和他們討價還價:「治理天下責任重大,我經常擔心不能勝任,一天天地過還擔心出問題,怎敢預期十年之久呢?」


南頓縣官民就說:「陛下就是捨不得減免,何以講得這樣謙遜呢?」


劉秀仍然一臉和氣,放聲大笑,之後就把免租的期限加了一年。


▲漢光武帝畫像


劉秀以柔道待人,卻嚴於律己。每逢清晨上朝,到下午才肯罷休。他曾多次請公卿大臣入宮討論經書義理,直到半夜才休息。


太子劉莊(漢明帝)不忍心看父親太操勞,進諫道:「陛下有禹湯之明,但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顧愛精神,頤養天年。」


劉秀擺擺手,說:「朕自樂於此,不為疲倦。」


中元二年(57年),常年為國事操勞的劉秀病倒在洛陽南宮,從此再也沒能站起來。


一向提倡薄葬的劉秀在遺詔中說:「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牽掛他的國家、大臣和百姓。他只希望國泰民安,不求有人為他痛哭流涕,歌功頌德。


▲漢光武帝劉秀【劇照】


想當年,劉秀與宗親宴飲,坦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日後,劉秀成功兌現了這個承諾。馬上取天下的漢光武帝,終以柔道治天下。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劉秀這樣的人。


參考文獻:

1.(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

2.(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年版

3. 朱紹侯:《劉秀與他的功臣》,《中國史研究》,1995年04期


相關焦點

  • 史上最仁慈的太監,故意讀錯聖旨,拯救了數千名無關人員
    史上最仁慈的太監,故意讀錯聖旨,拯救了數千名無關人員皇帝是一個國家的國王,有著非常顯赫的地位。後宮裡住著皇帝的妃嬪。皇帝有3000個後宮美女。因此在皇宮裡需要許多侍衛和女僕來保護和服務皇帝和妃嬪。然而有許多事情只有男人才能做,比如一些艱苦的工作。
  • 明孝宗朱佑樘: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朱佑樘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終於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代歷史上少有的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史稱「弘治中興」。  其中,孝宗朱佑樘是明朝僅有的幾個「正常」皇帝之一,他也是明代中葉唯一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
  • 劉秀白手起家,不做開國皇帝而是繼承西漢,是最明智的選擇
    劉秀和劉備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開國皇帝,雖然他們都是皇室的後代,但是由於那個時候實行的推恩令,爵位和封地也都在一代一代慢慢的減少,所以到了劉秀父親那一代的時候爵位可以說已經沒有了
  • 為何開國必須殺功臣?其實皇帝沒有那麼冷酷,但他必須這麼幹
    隨後的歷朝歷代只要完成了打天下的任務,那麼這些開國大將們無一例外不是被殺就是被整飭,還有的直接被趕回了老家,基本上沒一個有好下場的。這一事件讓很多人讀來特別的不舒服,我們都說一個人要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些開國大將和皇帝有著那麼深厚的情誼,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得到善終,這實在是有些太冷酷了。那麼問題來了,當年的皇帝真的每一個都有這麼冷血無情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開國皇帝才能稱「祖」,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皇帝敢稱「祖」?
    可以看出開創王朝的君主是必須要封為「祖」的,就比如我們對於唐朝的歷代皇帝的印象,不少人印象最深的其實不是開國皇帝李淵,而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開國皇帝李淵是唐太祖。開國皇帝畢竟自己開創了一個王朝,是給自己家族打下天下,即位的不是自己的兒子也是孫子或家族之人,後代給開國皇帝尊稱帶「祖」的廟號也很正常。加上「始封必為祖」原因,一般沒什麼特殊情況開國皇帝的廟號都會帶「祖」。
  • 史上最慘的4位太子,儲君做了數十年,最後竟然沒當成皇帝
    太子是古代封建王朝競爭力最激烈的一個崗位,因為一旦某位皇子被立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老皇帝死後,太子就登基為帝,成為新一任皇帝。對於太子來說,最悲慘的,莫過於辛辛苦苦做了太子後,最終卻沒有登基為帝。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歷史上最慘的4位太子,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的太子,到頭來卻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讓人惋惜至極。
  • 宇文覺:史上最年輕(悲劇)的開國之君
    七歲就被封為郡公,十五歲時就成為大司馬(最高軍事長官),順便成了皇帝的妹夫。起步如此高,上限可想而知,只剩下當皇帝一個目標了。而人家還真做到了,宇文覺成為北周的開國皇帝,而這一年,宇文覺虛歲十六歲。不得不感嘆,同樣的年紀,我輩還在為升高中發愁,好不容易大學畢業,為了找工作還是愁眉苦臉,這就是做人的差距啊。
  • 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母親是大清第一任皇后,自己是大清開國皇帝
    自古以來,為了爭奪皇儲之位,皇室中手足相殘的例子並不少見,如果你不踩著競爭對手的屍體過去,你就無法成為最後的贏家,皇太極無疑也是深知這一點的,所以當時為了贏得後金的大汗位置,他可是下了苦功夫的,先後碾壓了兩位貝勒才得以成就了一番事業。
  • 這個開國皇帝,為什麼愛殺功臣?
    王國用說,李善長與陛下出生入死,生前封韓國公,位極人臣,並且還是皇帝的親家(李善長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長女臨安公主),如果說他自己想圖謀不軌還說得過去,但說他要幫助胡惟庸造反,實在太荒謬,難以服眾,也請求陛下以此為戒,不要再行殺戮。
  • 司馬炎:他仁厚寬宏是史上最寬容仁慈的皇帝,只可惜沒有好的結果
    在我國古代歷代的皇帝中,各形各色的皇帝都有,比如寬宏仁慈的,荒淫無道的,聰明智慧的,膽小怕事的都不在少數。但是要說到氣量大對人寬容的人就絕對要說說晉武帝司馬炎了,他是歷代皇帝中最寬宏大量的一個。他的政治能力和大智慧也同樣很出色,在世的時候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好皇帝,可唯一一點不足的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身後事所以在他輝煌的一生中有一個汙點。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司馬炎的生平。在司馬昭生病去世之後司馬炎就繼承了相國,晉王的職位,在他的手中掌握著國內的軍政大權。其實在司馬昭還在世的時候並不打算讓他的長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王位,而是想要柚子司馬攸繼承皇位。
  • 外國人眼中,他才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傑出的皇帝
    說到中國古代帝王,人們自然會提到秦皇漢武、唐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等,但在西方學者看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是隋文帝,他不是很有名,經常被我們忽視。隋朝本身歷史不長,只有四代三十八年。說到隋朝,大多數人只記得在揚州開鑿三次運河,隋朝皇帝楊廣建大運河。
  • 康熙不是開國皇帝,為什麼廟號卻是聖祖?
    康熙的廟號叫聖祖,很多人都會奇怪,康熙不是開國皇帝,為什麼能夠稱祖?一般來說都是開國皇帝稱祖,比如說太祖,高祖,康熙都已經是第四位皇帝了,按理說怎麼都稱不上祖啊,康熙的聖祖是怎麼來的呢?
  • 史上皇帝生育能力排行榜
    史上皇帝生育能力排行榜好多人可能認為風流成性、善於養生的康熙帝、乾隆帝所生子女最多,可是據史料記載他們與實際擁有子女最多數量的皇帝相比要差之甚遠。日夜耕耘勞作,只開花不結果的大有人在。哪些皇帝子女最多,分別有多少個呢?
  • 一個流氓、一個和尚,卻成了中國古代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
    中國的許多開國皇帝,或者是前朝舊臣見時局混亂,趁機起事奪得皇位,比較典型的如李淵,本是隋朝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建立唐朝;或者欺負孤兒寡母奪得天下,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宋祖趙匡胤,周世宗柴榮死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得皇位。
  • 變態皇帝--北齊開國之君高洋
    在北齊短短的27年壽命中,除了孝昭帝高演還算德才兼備,其餘的皇帝就沒一個人正常的,一個比一個變態,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變態皇帝高洋了。高洋是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的開國皇帝。從中國歷史來看,大凡開國之君都是明君聖主。但是偏偏高洋是個例外。其父高歡是南北朝時期的實際掌權者,也是北齊的實際創建者。(高洋能做皇帝也請其父的功勞)。
  • 開國皇帝父親縱然一生平庸,一朝兒子登基,便能尊為太上皇
    向來皇帝都是子承父位居多,開國皇帝便是靠自己打出一片天,那麼他們的父親又該如何稱呼呢?一個從未坐上皇位的人被稱為皇帝是什麼道理,當然是兒子登基。一輩子無緣於皇位的人,卻在死後成了皇帝。劉邦是大漢的開國皇帝,在稱帝後他經常去看望他的父親,每五日就親自上門問候,好一派父慈子孝的圖景,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守禮儀,尊敬長者和忠於君主。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覺得沒什麼不妥之處,也習慣了皇帝來問候他。在他看來,即使兒子是皇帝,那他依舊是皇帝父親。
  • 自秦朝後一百多位開國皇帝中,哪個生肖居多?
    在秦朝完成統一大業後,我國古代出現了近五百名皇帝,開國皇帝有一百多,以下給大家介紹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的生肖。 秦朝開國皇帝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滅掉六國,一統天下,自稱為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出生,公元前257是虎年。
  • 朱溫:一個被稱為「無賴小人」的開國皇帝
    但是他卻在唐末亂世中粉墨登場,上演了一場開國之君的大戲,把中國帶入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時期。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給僖宗皇帝遞交了一摺奏章。在這摺奏章中,他稱黃巢軍的同州防禦使朱溫已被招降,此人驍勇善戰,殺之不祥,請求封為同華節度使。
  • 他是最狠毒的開國皇帝,母族全部溺死,連母后都活活毒死
    李元昊是西夏的開國皇帝,在他之前,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建立了西夏王朝。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後,遠祖拓跋思恭曾幫助唐僖宗平定黃巢起義,得以被賜李姓,封為西平王。從拓跋思恭這一代開始,才有了後來西夏王朝的基礎。宋真宗鹹平六年,李元昊出生在靈州一個党項貴族之家。
  • 這個皇帝經常用毒酒殺人,被俘後對方賜他一杯酒,他嚇得連忙下跪
    之後,他的臣子都勸他說要把這個孩子給殺掉,以絕後患。但是,趙匡胤卻拒絕了,他說:「我繼承人家皇帝的位子,還要把人家的孩子給殺掉,這實在是太殘忍了,我不做這種事。」一看就知道趙匡胤是在演戲,但是,此舉很有用,人們都認為趙匡胤這個人是一個仁慈的人。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於是,他策劃了一起「杯酒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