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父親縱然一生平庸,一朝兒子登基,便能尊為太上皇

2020-12-23 張銀麗說歷史

向來皇帝都是子承父位居多,開國皇帝便是靠自己打出一片天,那麼他們的父親又該如何稱呼呢?一個從未坐上皇位的人被稱為皇帝是什麼道理,當然是兒子登基。一輩子無緣於皇位的人,卻在死後成了皇帝。

這樣的人甚少,因為成為這樣人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他的兒子是皇帝!只要具備了這個條件,那麼,不管他生前有多平庸,有多窮困潦倒,都有可能父以子貴,在死後獲得帝王的光榮稱號。當然,具備這種條件的人是極少的。

劉邦是大漢的開國皇帝,在稱帝後他經常去看望他的父親,每五日就親自上門問候,好一派父慈子孝的圖景,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守禮儀,尊敬長者和忠於君主。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覺得沒什麼不妥之處,也習慣了皇帝來問候他。在他看來,即使兒子是皇帝,那他依舊是皇帝父親。

劉太公沒有任何感覺,但他的下屬覺得不合適,便向他勸道:「俗話說,天上不會有兩個太陽,地上也沒有兩個皇帝並存的道理。現在的皇帝是你的兒子,孝敬您是沒錯的,但他也是天子。雖然你是他的父親,但你也是他的大臣。他來拜訪你這個臣子實在不合適。再說,這並不顯示皇帝的威嚴。"

劉太公好好琢磨了一番,覺得屬官說得在理。於是,等劉邦再來拜見的時候,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去迎接他進來,隨即就趕緊倒退著要進屋,根本不敢給劉邦向他行禮的機會。劉邦看到這一情景,很是納悶,也很不理解,跳下車就想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天子,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就算我是你的父親,也不能總是讓你來拜見我,這不符合君臣禮數。」

啊,原來如此!劉邦很崇尚孝道,所以頒布聖旨,尊他的父親太公為太上皇。現在我父親是太上皇,那我再來拜見就順理成章了吧。就這樣,劉太公一生雖然碌碌無為,卻因為兒子是開國皇帝而被尊為太上皇。接下來我們再提一個人趙弘殷。誰是趙弘殷?你一定沒有聽說過啊。沒關係,他的兒子你一定聽說過。因為他有一個兒子叫趙匡胤,就是鼎鼎大名的宋太祖。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成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即位以後,馬上追封他的父親趙弘殷為宋宣祖,諡號武昭皇帝。就這樣,一輩子沒做過皇帝,也沒想過能當皇帝的平民百姓趙弘殷就稀裡糊塗地在死後獲得了皇帝的封號。如果他泉下有知,應該會笑著活過來吧。就算祖上三代都是農民不要緊,好好培養後代,只要兒子爭氣,一舉當上皇帝或者成為官一代和富一代,便是祖上有光,一朝享盡榮華富貴。

相關焦點

  • 新皇登基,皇帝卻對生父表示:既不能讓你當太上皇,也不能相見
    從秦始皇創造皇帝之後,直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退位,歷經兩千多年,一共有過大大小小80多個王朝,400多位皇帝。封建帝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家天下,除非是開國皇帝,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將帝位傳給有血緣關係的人,最主要的當然是兒子。所以,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阿鬥能扶就扶,不能扶就取而代之,那只是小說家的戲言而已,因為根本古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思想觀念。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劉邦是中國漢朝開國皇帝,是漢文化和漢民族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指揮家和戰略家。劉邦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草根皇帝,短短四年多時間就從平民逆襲成為了皇帝。
  • 當了太上皇是怎樣一番感受?
    劉邦在當皇帝以前,老爹劉太公沒有跟著這個兒子得濟,反過來還的養活他。當了漢王,老爹也沒有被接到漢中享福,倒是被項羽捉去作為人質,逼著劉邦投降。劉邦更是做得絕,說曾經和項羽結為兄弟,因此上說:「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煮了你爹,請給我一碗肉湯喝。」不管這個計策多麼令人拍案叫絕,總有點兒把老爹豁出去的嫌疑。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雖已貴為一國之君,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親劉太公劉太公雖沒讀過什麼書,可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劉邦再來時,他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候,如奴僕迎接主人。劉邦大驚,問明原委後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太上皇,也是第一個活著坐上此位的人。司馬衷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西晉末年,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
  • 歷史上的太上皇: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都安享晚年嗎?
    2、未稱帝的太上皇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 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麼區別?今天的文章,簡單的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太上皇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是當朝皇帝出於人倫對父親的尊稱,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初唐顏師古注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區別?
    在劉太公看來,「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亂。劉邦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子成了龍,當父親的總該有個與之相稱的頭銜,於是下詔:「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漢書》)。  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稱「始皇帝」到溥儀退位成為「末代皇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494位皇帝。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
  • 乾隆死前當了3年「太上皇」,這3年和珅在幹啥,為何沒能化險為夷
    導言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從古至今,「太上皇」屈指可數,較為知名的有唐高祖李淵、宋徽宗趙佶等。中國歷史最終一位「太上皇」,就是乾隆,他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主動性退居二線」的皇帝。乾隆之所以會能當皇帝,當然離不了他爸爸雍正,可是雍正能當皇帝,一樣離不了乾隆。康熙晚年時期九龍奪嫡,使他很是心煩,因此常常去那時雍親王的賜園玩樂。
  • 史上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是什麼?未曾為帝王的是誰?
    老馮淺說歷史--第3期中國歷史上皇帝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兒子是皇帝了,原來皇帝的頭銜是什麼?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中國歷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代表的太上皇還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淵、宋朝的宋徽宗趙佶等。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
  • 大明風華孫若薇一生歷經六代皇帝 放眼歷史無人可及
    由湯唯飾演的主角孫若薇也會進入其人生的巔峰時期,被封為皇后、輔佐其年幼的兒子登基、被迫理政等一系列高潮戲都會輪番上演。其實,歷史上的「孫若薇」,即孫皇后也正是這般演繹自己的人生的。一個女子從明建文朝開始,到輔佐其子理政,總共經歷六代王朝。這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中是極其罕見的。只有唯一沒有之一!
  • 太上皇,你幸福嗎?
    首先,秦莊襄王這種被追封型的,肯定沒啥幸福度了,即使兒子給他弄個金字塔住,於他而言,和洪水滔天也沒啥區別。能感受幸福的,必須還有這個在思考的「我」存在。所以,幸不幸福,必須採訪第一任活著的太上皇,劉邦的親爹劉太公。
  • 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乾隆在繼位滿六十年時公開兌現登基時的承諾,將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自己則退位做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帝。從嘉慶帝即位後的種種舉措來看,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守成的的平庸君主,他既沒有雍正皇帝那樣大刀闊斧、改革時弊的統治魄力,更沒有乾隆帝文治武功、縱橫捭闔的統治手段,除了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和珅外,嘉慶帝二十五年的統治生涯再找不出一個亮點,所以他的個人能力及統治手段被普遍定義為平庸。那麼為何英明一世的乾隆大帝會選擇資歷平庸、亦步亦趨的嘉慶帝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無人可選!
  • 平庸皇帝唐睿宗,為何被稱為「六位帝皇丸」?看完瞬間秒懂!
    文/晚風暮雨唐睿宗李旦懦弱無能,一生兩度登基,在位八年,但真正掌握權力的時間僅有兩年左右,自然沒有留下任何值得被史書記載的政績。李旦唯一值得驕傲的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李隆基,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李旦一生雖然平庸,但出生和成長於唐朝最高權力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也留下了「一門五帝」的傳奇。李旦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武則天,哥哥是唐中宗李顯,兒子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以被稱為「一門五帝」。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由此可見,嘉慶的執政能力確實平庸,那麼作為開創「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乾隆皇帝,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能力如此平庸的嘉慶呢?三立太子縱觀乾隆一朝,其實乾隆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傳位給嘉慶,後來傳位給嘉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乾隆生前曾三立太子。
  • 司馬懿和柏靈筠唯一的兒子, 做到了司馬師司馬昭一生未竟之事
    司馬懿一共有9個兒子,而張春華所生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無疑是這其中最傑出的兩位,他們二人一起聯手鞏固了自己父親司馬懿留下來的朝政大權,為司馬炎篡位鋪路,最終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司馬師英年早逝,司馬昭有能力奪位卻最終迫於輿論風險放棄了這一打算。司馬懿最有能耐的兩位兒子都未能在生前稱帝,但是他與柏夫人唯一的兒子司馬倫卻做到了這一點。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劉邦做了皇帝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孝道,時常去跟劉太公請安。
  • 太上皇的「另類」際遇:歷史上太上皇的八個類型
    劉邦在他父親眼裡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劉小三,直到他斬蛇起義,劉老爹才拿剃鬚刀颳了刮眼睛,開始正眼瞧著兒子的革命事業。幸運的是,七年之後,革命徹底成功,劉邦搖身一變,喚作漢高祖了(這當然是後人給他的諡號),就大方地賜給他老爹一頂「太上皇」的帽子,讓他在養老宮吃喝玩樂,頤養天年。兒子當了皇帝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也產生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父子二人見了面,一個是老子,一個是皇帝,誰給誰叩頭都不合適。
  • 歷史上著名的悍後李鳳娘: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
    ,不僅將割領土作為賠償,而且還不顧及年齡,直接與金宋兩國的皇帝以叔侄相稱呼,宋孝宗自食其果,但是也不想丟失面子,最後他將皇位傳授給了三兒子趙惇,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南宋光宗。趙惇在繼位之後,便讓自己的王妃李鳳娘成為皇后,她出生在將士之家,她的父親是李道,曾經跟著嶽飛北伐。據說李鳳娘在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看見有幾隻黑色的鳳凰在他老婆居住的帳篷上盤旋不走,於是在她出生之後,便取了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