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真正的翻譯行業狙擊手?AI還是COVID-19?

2020-12-22 同傳記

疫情當下,全球化進程放緩,這對翻譯行業有什麼影響?近年來如火如荼的AI對翻譯的影響又有哪些?二者哪個的影響更大?

一、AI對翻譯的影響

在講AI之前,首先要理清幾個概念。

1.1 CAT與MT

MT(Machine Translation)機器翻譯

機器翻譯,又稱為自動翻譯,是利用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百度百科

機器翻譯大家經常用到的有:百度翻譯,谷歌翻譯,有道翻譯等

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類似於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夠幫助翻譯者優質、高效、輕鬆地完成翻譯工作。它不同於以往的機器翻譯軟體,不依賴於計算機的自動翻譯,而是在人的參與下完成整個翻譯過程。與人工翻譯相比,質量相同或更好,翻譯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譯流程自動化,並大幅度提高了翻譯效率和翻譯質量。計算機輔助翻譯是一個廣泛的和不精確的術語,涵蓋了一系列的工具,從非常簡單到更複雜的。——百度百科

Trados、Memoq常見的機器輔助翻譯軟體,它們現在是某些學校翻譯碩士階段的必須課。對於提升團隊協同翻譯效率、保證術語的一致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現代譯員的必備技能。

這類軟體主要是基於術語庫(包括詞語和段落),可對文本進行預先翻譯,譯員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借鑑術語或語料,團隊其它成員翻譯的類似段落/本人翻譯過的類似段落也會同步出現。某一領域的術語庫和語料庫越完善,其發揮的作用就越大。特別是對於ppt等版式較為複雜的文件,直接導入trados/memoq,轉化為純文本翻譯,譯員無需關注格式,翻譯完可導出與原文格式一致的譯文。有時候如果ppt頁面字數太多,譯員再稍微調整下字體大小即可。

二、MTPE

MTPE(Machine Translation withPost Editing)「機器翻譯+譯後編輯」

由於機器翻譯質量目前無法保證,但是機器翻譯在速度及一些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方面相對人工翻譯又很大的優勢。所以在客戶要求時間比較緊迫、稿件量很大、同時預算較低的情況下,MTPE就是較好的選擇。

MTPE的流程:輸入原始文件——基於術語庫和語料庫進行機器翻譯——導出譯文——人工進行後期編輯潤色——定稿。

但是MTPE不適用於對質量要求較高的正式文件,前期溝通中,翻譯公司項目經理需要首先了解客戶需求,評判文件是否適合進行MTPE。

三、現狀

這幾年AI一直炒得很熱,騰訊、百度、科大訊飛都在把翻譯作為AI的試驗田。也有不少人預測翻譯馬上要被AI取代。AI在翻譯中的應用就是上文提到的MT。

我個人觀察:

筆譯AI確實取代了低端翻譯,比如簡單的商務溝通郵件、很多只需要達到理解層面的文章,這些都可以直接通過百度/谷歌等翻譯達到閱讀的目的;技術性強的文本翻譯:如法律、醫學等,機器翻譯因為存儲有大量的專業術語、而且此類文本不需要太多的翻譯手法和技巧的運用,機器翻譯可以比人工更快更好地完成翻譯任務,後期確實需要手工調整,但是錯誤率很低。

質量要求較高的正式文件、發表文章、文學翻譯、創意翻譯等,AI目前還無法涉足。

口譯:網上也出現了翻譯機,可以通過語音識別,進行非常簡單的口語翻譯。但是口語翻譯這方面確實存疑,因為有一些口語即使非常簡單,比如外出旅遊,就某一個商品討價還價,如果因為口音影響而出現價格翻譯錯誤,就完全達不到溝通效果;其它容錯率低的正式商務談判和外交場合就更不要提了。

因此,口譯方面由於語音、表達習慣、情感傳達等方面影響,機器要想取代人類還任重而道遠

四、疫情對於翻譯的影響

4.1筆譯

筆譯受到的衝擊沒有口譯那麼大,醫學方面的溝通需求比以前大很多,可以看到很多翻譯公司臨時招聘醫學筆譯。但其它行業的翻譯需求由於國際貿易的萎縮,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2口譯

而口譯市場用腰斬已不足以形容了,市場上的口譯直接減少90%以上,只有一些關於疫情的國際交流或者發布會依然需要翻譯,其它的國際性大會直接取消。疫情最初,本來期望國內6月份控制住,市場會慢慢緩解,但是後來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貌似今年口譯市場都很難恢復了,也有人預測口譯市場要想回到疫情爆發前需要兩年的時間。

目前各國都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經濟已經放在次要位置,全球化進程急劇放緩,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尚不明朗。我個人由於在單位內部上班,工作未受到影響;受到這波衝擊較大的為市場上的自由職業同傳。

4.3自由職業同傳當前都在做什麼

其實很多高端的國際會議本身的目的在於人員之間的流動,通過face-to-face的溝通,增進感情,為以後合作打下基礎,而這些會議在疫情當前可有可無,直接取消。剩下有實質性內容的會議佔非常小的一部分,以遠程會議的形式召開。很多自由職業者目前偶爾會接一些遠程同傳,做視頻會議,但是會議量與疫情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

有些譯員本身在大學任教,會議量沒那麼大,就回歸校園,專注學術了;還有些譯員做一些自媒體,如喜馬拉雅讀書,公眾號一類的,或者從事培訓行業,錄製視頻課程等;還有一些譯員在健身學習,為市場回暖繼續能量。

可以說疫情做到了AI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做到的事——口譯市場一日回到解放前。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全球化勢頭不減,口譯市場重新回暖。

這段時間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調整和充電期,在這段時間做一些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一直想學卻沒有學的東西,探索工作以外的其它樂趣。在突如其來的意外情況下,持續學習,自我提升,重構自己的生活秩序,建立自己的節奏,內心就會坦然,等到疫情過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精讀|Covid-19 in 2020
    Covid-19 in 2020The plague yearThis will be remembered as a moment when everything changed.The sheer scale of the suffering from covid-19, the injustices and dangers the pandemic has revealed, and the promise of innovation mean that it will be remembered as the year when everything changed.
  • 小道消息漫天飛,闢謠還得靠AI?
    [2]https://theconversation.com/an-ai-tool-can-distinguish-between-a-conspiracy-theory-and-a-true-conspiracy-it-comes-down-to-how-easily-the-story-falls-apart-146282[3]https://www.theguardian.com
  • 接種過疫苗後是否還會傳播COVID-19?
    尚不清楚COVID-19疫苗是否能防止接種疫苗的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而不會感到不適和不知不覺地將其傳播給他人。對於接種疫苗的人掩蓋其仍然很重要。On December 18,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the emergency use of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 COVID-19:一個關於在社區中佩戴口罩的討論
    To wear or not to wear: WHO’s confusing guidance on mask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BMJ Blog, March 11, 2020. https://blogs.bmj.com/bmj/2020/03/11/whos-confusingguidance-masks-covid-19-epidemic/ (accessed April 15, 2020). 3 WHO.
  • 創維ai晶片電視怎麼樣 創維ai晶片電視優勢介紹【詳解】
    近幾年AI技術是被很多人提起的話題,為了讓人們真正感受到它的神奇,很多品牌會將其運用在自家產品上,其中創維新推出的ai電視就是運用了這一項科技,在發布會當天就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是一次跨越性的挑戰,意味著電視再一次進入了換新的時代。
  • AI翻譯如何與傳統翻譯並存共贏:這一次「翻譯」的概念將被重新定義
    「讓精彩不因語言而阻礙」,人人譯視界的企業理念詮釋了此次發布會的真正寓意。AI翻譯是否將代替人工翻譯、人機大戰是否真的會出現,這些問題的背後映射出的是中國語言服務...
  • 爽文+AI翻譯,全球老外正在同步修仙
    更為關鍵的是,就算套路固定,還是有很多老外吃這一套。 比如這位外國老哥就總結了中國爽文與外國文學的不同之處: (我們國家的)小說主角,一般要恪守「不殺人、不偷東西、我們是平等的、大家是好人」等等觀念,這些都已經是被吹爛了的社會理念。
  • 曹彬等評論:抗病毒單藥不足以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
    在醫生和患者眼裡的 「重」,翻譯成準確的醫學術語應該是臟器損傷和死亡風險,表現為 ARDS、急性腎損傷和心肌損傷、酸中毒等。這時候,病毒載量已經下降了,病毒性感染中毒症(viral sepsis)起主要作用。此時才開始啟動抗病毒治療雖然仍有必要,但已經晚了。 本譯文授權轉載自《呼吸界》。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Covid and chronic illness Lingering fog
    In British ICUs the share of covid-19 patients on ventilation fell from 90% in the early days to 30% in June.
  • AJR:揭示COVID-19影像學特徵與SARS和MERS存在顯著重疊
    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儘管COVID-19的影像學特徵是可變的和非特異性的,但迄今為止報導的發現確實顯示出它們與SARS和MERS的影像學特徵存在著「顯著的重疊」。
  • 漫畫翻譯、嵌字 AI,東京大學論文被 AAAI'21 收錄
    >1593 個句子、848 個場景、214 頁漫畫數據大小:36.8 MB更新時間:2020 年 12 月 7 日下載地址:https://hyper.ai/datasets/14137在產品化方面,Mantra
  • 微信翻譯鬧笑話蔡徐坤躺槍,AI翻譯為何總「翻車」?
    AI 前線導讀:昨天,有人發現微信的翻譯功能出現 bug,翻譯質量讓人哭笑不得,比如把流量明星們的名字翻譯成「傻蛋」等風馬牛不相及的字眼。對此,微信團隊做出回應,稱微信翻譯引擎出現誤翻問題,現正在修復。經 AI 前線測試,截至發稿時,微信的翻譯功能還未恢復正常。
  • 最好的狙擊步槍和真正的狙擊手:「甩狙」?不存在
    【話說軍世】隨著現代影視劇和遊戲等領域的展現,人們越來越多的看到狙擊步槍的身影,狙擊手這一概念也成為了軍事、動作電影中必然的重要角色,不過與多數影視劇中表現的狙擊手不同,現實中雖然槍法還是那麼準,卻不是「甩狙」那樣賦予戲劇性。
  • 漫畫翻譯、嵌字 AI,東京大學論文被 AAAI』21 收錄
    內容概要:一項關於漫畫文字自動翻譯的研究,引發了熱議,由兩位東京大學博士組成的 Mantra 團隊發布了一篇論文,目前已被 AAAI 2021 收錄,該 Mantra 項目旨在為日本漫畫提供自動化的機器翻譯工具。
  • 狙擊手教科書:狙擊手是怎樣煉成的
    所以雖然偶然有用7.62mm狙擊步槍創下超過1000米的命中記錄,但這是沒有重複性和再現性的個別事件,同樣的條件同樣的射手再打,未必能再次打中。如果把這個射手拉到比賽場上跟一大堆射擊高手較勁,他也未必能拿第一名。戰場上的狙擊手一般會射擊目標的軀幹部位,而不是象訓練中要求的那樣對400米以內的目標瞄準頭部,這是因為對付戰場上飄忽不定的目標時瞄準軀幹更適合。
  • AJR:將胸部CT用於診斷COVID-19應當保持謹慎態度
    2020年4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一篇開放獲取的臨床前瞻性論文,迄今為止,關於COVID-19肺炎的放射學文獻包括有限的回顧性研究,這些研究未證實胸部CT可用於COVID-19的診斷測試。
  • 《真正男子漢2》今晚收官 佟麗婭與狙擊手「鬥智鬥勇」
    《真正男子漢2》今晚收官   湖南衛視《真正男子漢2》將於今晚提檔收官。經過嚴苛的淘汰後,新兵們獲得了榮譽的獵人勳章,併集體與劉隊長和兩位班長告別,淚灑軍營的場面讓人動容。   佟麗婭與狙擊手「鬥智鬥勇」   今晚的大結局中,新兵們分為兩組匍匐潛行,向著放有食物的堡壘前進。潛行的過程中,堡壘上的狙擊手們一直「虎視眈眈」,一旦暴露,新兵們就面臨被「擊斃」的危險。靠著茂密樹林的掩護,新兵們一點點向前挪動,還要隨時避開草叢中隱藏的「雷線」。
  • 用AI重新定義翻譯,人人譯視界發布視頻翻譯黑科技
    5月28日,由人人譯視界聯合主辦的「AI翻譯與傳統翻譯共存並贏」主題發布會在北京東方花園酒店成功舉辦,本次發布會上人人譯視界、百聿集團和網易AI事業部強強聯手,三方就如何為語言服務行業帶來第一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
  • 國內翻譯行業的現狀是什麼樣的?知行翻譯公司總結了這幾點
    正是因為國內語言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國內湧現出大量翻譯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翻譯公司早已突破上千家,但是專業翻譯公司的數量並不多,隨著行業規範越來越嚴格,很多跟不上的翻譯公司註定被淘汰出局,翻譯市場仍舊會繼續增長,翻譯行業前景仍舊寬闊,誰能一直把握機會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呢,現在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