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在電影院看到豆瓣9分的國產電影。
22萬以上的人打出來的9分的《我不是藥神》▼
隨手一截網友對這部影片的感受,千言萬語彙成了三個字:好電影
這個分數什麼概念呢——
在國產電影裡,僅次於《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鬼子來了》《無間道》《活著》《飲食男女》這6部神級電影。
上映第3天,截止今天下午4點,《我不是藥神》就要累積8億票房了。
甚至前段時間,徐崢作為山爭哥哥在飯圈C位出道,導火索也是因為這部電影。
應該是毫無疑問的現象級國產電影了,但是它值得咋舌的票房,值得豆瓣的高分,值得大家成為自來水。
故事從賣成人保健品的程勇各種落魄喪氣的事件開始:前妻要帶兒子移民、父親躺在醫院、沒有錢交房租。
因為白血病人呂受益找上門,他開始走私印度抗癌仿製藥,價格只有正版藥的六十分之一,效果卻和人家差不多。
別想太偉大,程勇只是想賺錢而已▼
在這個過程裡,他組成了一個小分隊:
一個人撫養孩子的酒吧舞女、倔強沉默的黃毛、膽小怯懦的呂受益、年邁但是懂英語的傳教士。
他們要麼就是白血病患者,要麼是白血病患者的家屬。
販賣仿製藥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程勇害怕坐牢,賺夠了錢,就把中國區的代理權賣給了別人。
但是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有人去世有人逃命,程勇動搖了。
具體來講,就是電影的前半段是好笑的,後半段是催淚的。
醫療、白血病人、天價藥、社會底層小市民、情與法、生與死,這些詞語就是《我不是藥神》的關鍵詞。
所以,橘子君的觀影過程內心OS:這玩意兒居然可以過審。
這種發人深省的現實題材商業電影,很多人講看到了韓國電影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熔爐》有一句著名臺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是《我不是藥神》有好幾句: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要活著,犯了什麼罪」
「命就是錢」
每一句都振聾發聵。
你們可能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
電影原型也是一個曾經轟動一時的風雲人物——
就是被大家稱之為「藥俠」和「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
他本人和電影男主角還是有點區別的:
電影男主程勇是一個賣成人保健品的上海底層小市民,根本和慢粒白血病沒有關係。
真實人物陸勇是一家針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他本身就是一個白血病患者,做出口貿易也會講英文。
陸勇本人對《我不是藥神》的感情大概很複雜,它提高了大家對這個病的認知,但是男主角程勇被塑造成了一個見錢眼開的上海市儈小人。
電影預告片發布的時候,他發了一篇博文▼
電影裡的男主角藉機斂財,他強調自己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不過陸勇本人還是徐崢一起來到清華大學,參加了電影首映。
坦誠看完預告很生氣▼
但是現在認可了這種改編▼
徐崢也是太會講話,他說觀眾不會因為這個角色而認為他不是英雄,小人物部分屬於徐崢,英雄的部分屬於陸勇。
大概還是怕被大家誤解▼
他還是強調了自己:沒有賣成人保健品,沒有賣藥賺錢,最不喜歡電影最後千人相送的場面,因為誇張到不真實。
從不解到相敬▼
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當年的故事:
陸勇是江蘇無錫的企業家,2002年,他被診斷患有慢粒細胞白血病。
要麼骨髓移植——找到相符骨髓的概率太低時間太久
要麼中成藥——死亡率太高
要麼吃保命藥——需要一輩子堅持服用
這個藥就是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但是一盒的價格就是2萬3千5百塊。
這個定價極高,高於美國的2100美金(今天匯率13943人民幣)和香港的18000港幣(今天匯率15228人民幣)
同樣重量,格列衛的價格是黃金的20倍。
一顆200塊錢,一天800塊錢,他生病兩年就花了60萬。
我們算一筆帳,一盒一個月,23500×12×2=564000,的確是這個數字了。
他在QQ上創建了一個慢粒白血病人交流群:
一百來人的群裡,只有兩個人可以吃得起,其他人只有在病情進入急變期才會花錢買藥。
這時候,這個藥物已經沒有太大作用了,只能稍微延長一點生命而已。
有沒有錢直接決定了你可不可以活下來。
中國絕大部分的白血病患者,都是死於後期無藥,不是沒有藥,而是買不起。
就像電影裡向警察求情的老太太:「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領導,誰家裡沒有一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輩子就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只是想活下去。」
你辛苦幾十年的積蓄,一場大病,就可以讓你一朝回到解放前。
但是這又是一個悖論——
人家醫藥公司花了50年時間,研發成本超過50億美元,成就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催生2項可以獲得諾獎的重大發現。
如果價格便宜,就收不回成本,如果不賺錢,就沒有企業願意研製新藥,很多現在治不了的病以後也別想了。
所以盜版藥物便宜,只是因為乘了前人篳路藍縷的順風車。
可是不夠有錢的人,在高昂的價格面前束手無策,只能等著自己的生命逝去。
除了吃藥,白血病患者還要定期做骨穿刺檢查和骨髓移植配對,所有費用加起來得有70萬了。
所以兩年下來,家裡幾乎沒有多少錢供陸勇繼續吃藥了。
但是不吃藥,就只能等死,根本無路可走。
有一個細節:37歲那年,父親為了供他吃藥再次出去工作,在一次聯繫業務的途中,車禍身亡。
直到陸勇在網上看到一篇韓國病友的文章,得知印度Natco公司有一款格列衛仿製藥Veenat,一瓶只要三四千。
他先是委託韓國朋友打聽,再是從日本代購了這個印度仿製藥。
因為印度的法律沒有保護藥品化合物的智慧財產權,所以他們大量生產仿製藥,印度就成了世界廉價藥廠。
他吃了三個月,再去做身體檢查,血液指標一切正常,就把這個消息分享在了群裡。
接著從日本代購的藥包裝上找到藥廠地址,他聯繫到了印度製藥廠。
電影裡省去了這個片段,個人名義跨境買藥是很複雜的:
去銀行購買美元,用英文填寫各種單子,向印度這邊打款,打款憑證發給印度公司,錢到帳以後把藥寄過來。
陸勇一直沒有像電影裡的程勇一樣幫人代購藥物:
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身體反應不一樣,他只是幫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cue了一下流程。
感受一下陸勇的模板▼
接著買藥的中國人多了起來,陸勇和印度製藥廠談判,慢慢壓縮價格:
2004年每盒3000塊,2011年每盒1000塊,2014年每盒200塊。
我們算一筆生意,23500/200=117.5,購買正版藥一個月的錢,仿製藥可以吃117個月,也就是9年。
雖然這個數據是冷的,但是想像一下背後會有多少條生命可以因此獲救,100條或者1000條,真的很熱血。
陸勇沒有藉機謀財,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是陸勇救了他們的命。
如果沒有陸勇,這些白血病患者真的早就化成一把塵土了▼
他本人表示最大的私心就是希望印度製藥廠做大生意,有信心繼續生產二代三代藥。
因為有病人產生耐藥性,一代藥就失去了作用,他們還是要等死,印度藥升級對於他們來講是更大的活路。
為了方便買藥,陸勇網購了銀行卡:他人身份信息的信用卡。
於是被抓了▼
除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還有銷售假藥罪。
這時候,大家開始討論生命倫理和法律的碰撞:
從病人的角度看,這是真真切切的很便宜的可以救命的真藥。
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沒有經過藥監局註冊和專利認可的假藥。
就像《我不是藥神》電影裡那句:為了救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但是電影還是電影,程勇有波瀾壯闊的人性轉變。
現實生活裡的陸勇,沒有幡然醒悟,被司法和救命推著走,一切前提建立在自救和助人上。
他的行為確實很戳人,被大家賦予了俠義精神,被架在了藥神或者藥俠的位置上,是像普羅米修斯一樣盜火的英雄。
6000多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
也有新聞講:其實是1002個人▼
《為爭取白血病患者基本生存權的集體自救行為的非罪化而吶喊》原文▼
實名請願▼
於是檢方宣布不予起訴,陸勇在看守所裡關了117天,終於重獲自由。
他對看守所記憶最深刻的是自己洗了43個冷水澡▼
在這些年裡,有幾百起代購進口藥的案件,只有陸勇一個人沒有獲罪。
他的特殊經歷,甚至直接加快了中國藥品審批制度的改革進程。
電影結尾▼
陸勇就像是一個孤膽英雄,他做著違反法律的事情,同時無償地在拯救了上千條生命。
這個俠義精神就值得respect一下。
截取法院最後公布的說理書一部分:
在國內市場合法的抗癌藥品昂貴的情況下,陸勇的行為客觀上惠及了白血病患者。儘管違反了國家對信用卡的管理秩序,但是他的行為的實際危害程度,相對於白血病群體的生命權和健康權而言,是難以相題並論的。
「如果認定陸勇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我們的法律也可以這麼的近人情呀。
但是GQ在今年6月的一篇報導《令人生疑的「中國藥神」》提出了對他的質疑:
2011年,陸勇換掉了吃了七年的Veenat,換成了Cyno公司生產的仿製藥Imacy。
他為Cyno做過宣傳,還介紹給了患者,但是這個公司生產的藥品連說明書都沒有。
當然,考慮到陸勇一直有換成二代藥三代藥的想法,而且印度也有幾千家藥企,所以現在也不要過早下定論。
陸勇在新京報的採訪裡回應了質疑:
陸勇確實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是對他的質疑也是應該存在的聲音。
《我不是藥神》的最後,程勇講了一句: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來。
今年,這個藥已經在19個省市裡被納入醫保,進口抗癌藥也是零關稅,真的越來越好了呀。
所以陸勇也說買印度藥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好事▼
這部電影裡有我們時代的陣痛和進步,還可以看到人性的光和熱,有眼淚有笑聲,還有什麼理由不搖旗吶喊。
人生苦短,能健康平安度過一生已經是有好運氣了,希望大家永遠不用體會電影裡沒藥可醫、沒錢買藥的場景。
最後一句中國如果再有幾部這樣的現實主義改編電影,做夢都想笑。
有些還算是精緻的豬豬女孩,
護膚品是專挑貴的買,買得還特別多
但再看看臉,
好像該粗大的毛孔一個也沒變小
所以,護膚花錢不可怕
用錯才可怕!!!
【韓國Neogen珍妮慕斯】原價:129元/支
粉絲福利價:99/支
拼團價:84.9元
直降4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