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勝多經典戰役 唐朝李勣以6000人大敗20萬突厥騎兵 一戰封神

2020-12-24 騰訊網

以少勝多經典戰役 唐朝李勣以6000人大敗20萬突厥騎兵 一戰封神

唐朝名將徐茂公只有6000士兵

卻要和20萬人的薛延陀部對戰

薛延陀的騎兵異常勇猛彪悍

而且他們有一種絕妙的戰術

即5個人一組 其中4個人作戰

剩下1個人看守5匹戰馬

一旦戰況可觀

立刻騎馬追擊敵軍

薛延陀部依靠這種

步兵和騎兵結合的方式

打遍天下無敵手

徐茂公以6000人

對戰薛延陀部20萬人

完全是以卵擊石

他還下令主動出擊

很快就處於下風因此急忙往後撤

薛延陀部乘勝追擊且萬箭齊發

很多唐軍死於亂箭之下

徐茂公此時竟然下令

讓騎兵下馬與敵軍打白刃戰

薛延陀人大喜 以為這次贏定了

但此時徐茂公才使出殺手鐧

他一聲令下

提前埋伏的幾千精兵殺出來

直奔薛延陀軍隊後邊的看馬士卒

這些士卒嚇傻了眼

我們沒有武器啊怎麼還要打我們

一時間慌亂潰逃

戰馬也嚇得四處逃竄

而前面作戰的薛延陀士兵一看也慌了

這些戰馬非常重要

不光能打仗 還能保證他們回到家鄉

戰馬跑了

士兵們無心作戰 開始四處逃跑

徐茂公趁勢反攻 大獲全勝

還俘虜了5萬餘人

6000人對20萬

徐茂公一戰封神

相關焦點

  • 淝水戰役始末:一場以少勝多的奇戰,兩個英明的指揮家
    本文旨在講述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不可能戰役」——東晉和前秦的「淝水之戰」。這場東晉以8萬人力克前秦80萬精英部隊的經典戰役,可謂是精彩異常。秦軍劇照一、強敵已至,殊死一戰。勝者統天下,敗者亡國奴。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定性戰役以一敵十,還大獲全勝
    在鷹娑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親率兩萬名精銳騎兵迎擊唐軍,總管蘇海政率部出戰與之戰成相持。關鍵時刻西突厥鼠尼施部兩萬名騎兵又加入了戰團,形勢一度危急了起來。這時唐軍中的一隊精銳騎兵逾嶺馳搗賊營」,衝亂了西突厥軍的陣營,唐軍趁勢「追奔二十裡,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 唐朝的騎兵為什麼強到恐怖?
    在李唐王朝統一中原的道路上,唐朝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外同樣如此,在平定突厥、回紇、高昌、吐谷渾等戰役中,騎兵也是大出風頭,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在虎牢關之戰中,唐軍騎兵的巔峰狀態,被充分顯露了出來。眾所周知,李世民並非一個躲在後方指揮的將領,在他統領的戰役中,他常常衝鋒陷陣,甚至帶少數騎兵窺探敵軍大營,而最後總能平安撤出包圍。是時,李世民為了刺探敵情,身邊僅帶著少量騎兵,不巧的是,突然碰到王世充的部隊,很可能李世民身邊只有幾十名輕騎兵,和王世充的部隊相差懸殊。
  • 唐朝兵器的代表作,「人馬俱碎」的陌刀,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一、陌刀起源於武德年間,於高宗時期普及到唐朝陌刀是唐朝步兵中使用的一種長柄刀,樣式雖然多樣,但多為雙刃,殺傷力巨大。陌刀在最早製造出來,是為了對付突厥、回鶻等騎兵的。那時候唐朝主要戰鬥對象在西域和北部防線,都是騎兵為主的兵力。而中原地區由於環境所限,步兵實力強勁而騎兵弱,因此在先天上就處於劣勢。直到陌刀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現狀。
  • 李世民建立唐朝功勞 虎牢關一戰滅兩國
    薛舉以往戰隋軍、火併義軍無往而不利,脆敗於唐軍後,居然嚇得向部下詢問,如果天子投降了會不會有好下場。618年七月,薛舉在部下勸說下重整旗鼓,再犯關中,與唐軍大戰於高墌城(今陝西長武縣北)。李世民彼時正患瘧疾,劉文靜和殷開山負責指揮。李世民本意是堅守不戰,結果二將自恃兵多,率兵出城迎戰。薛軍以精銳騎兵突擊,防備鬆懈的唐軍被擊敗,士兵十死五六,高墌城也陷落了。
  • 盤點中國歷史上五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巨鹿之戰項羽威震四方
    然而如果非要列舉幾場以少勝多的大戰役的話,我認為以下幾場戰役值得歷史好愛者閱讀與研究。1、巨鹿之戰(項羽對戰章邯、王離)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對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交戰的原因就不做贅述了。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此後天下勢力紛爭不斷,而蘇定方也加入了河北竇建德陣營當中,在為其效力的幾年時間裡面,蘇定方多次在正面戰場給兵鋒極盛的瓦崗軍重擊,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畢竟李世民手下猛將實在太多,李靖、秦叔寶、尉遲敬德、李勣等,這些人哪個不是獨當一面的戰場能手,所以竇建德勢力隨後敗亡,而蘇定方雖然威名在外,但終究是跟錯主,戰後選擇歸隱。
  • 以少勝多,1241年蒙古軍秒滅歐洲三個騎兵團割下九大麻袋耳朵
    其實當年蒙古進攻波蘭,後者卻實輸得很慘,也被屠了城,不過要說當時雙方的兵力,似乎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波蘭一無是處,蒙古兵無知,相反,在著名的蒙波瓦爾斯塔特戰役中,還是蒙古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在公元1240年,蒙古軍隊進攻波蘭時、當時波蘭還是東歐的強國,他們的軍隊之花「騎兵」一直到今年,還是非常出名的。什麼聖殿騎士,條頓騎士等等,中國的軍迷或者遊戲迷們應該都不陌生。
  • 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虎牢關之戰,看李世民的軍事才能
    虎牢關之戰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年李世民率軍討伐王世充,從當時的軍事實力來看,很明顯可以看出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對手,經過長時間的對峙之後,王世充率領的軍隊節節敗退。為了能夠保住洛陽,王世充不得已只能向竇建德求助。
  • 李世民橫掃天下的神秘兵種:玄甲軍騎兵
    他在與突厥的交戰過程中,首先仿效突厥建立了一支精銳的輕騎兵。《資治通鑑》中如此記載:「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這支騎兵能夠在機動性上與突厥匹敵,應當是輕騎兵無疑。這部分騎兵,可以看做玄甲軍最初的基礎。
  • 從不利地位到主動反擊,看唐朝如何徵服突厥,終結突厥之戰
    在最開始唐朝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但是通過後期的發展逐漸超越突厥力量,最終開始轉變政策,由最開始的安撫與防禦為主轉為進攻。再加上此時突厥內部發生混亂,唐朝就趁此機會徹底擊敗了東突厥,生擒其首領直接使得突厥汗國得以滅亡。在這之後,唐朝就在他們原本的屬地設下了都護府,使得唐朝的疆域得以擴大。
  • 盤點三國名將七大封神之戰,一戰定乾坤!
    現在歌壇有一種說法叫一曲成名,也就是一首歌成為他的代表之作,歌壇封神!在三國之中的名將也有一種說法叫一戰成名,也就是武將成名的一次經典戰役,流傳千古!那三國中有哪些比較著名經典的封神之戰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 突厥將士軍心渙散毫無鬥志頡利一敗再敗只能退守
    李靖沒有將俘虜趕盡殺絕,而是對他們加以訓誡,然後放他們走,讓他們在外宣揚唐軍的英勇神武,唐軍本就大敗突厥,突厥在聽說唐軍有多厲害以後,自然就不敢貿然進犯,就算進犯心裡也會打嘀咕,從本質上就對唐軍有懼怕之心。這樣的心理戰一實行,突厥就更沒有多大力氣與唐朝對抗了。
  • 何以說大唐名將李勣一生榮光功德圓滿?
    一、少時投身瓦崗,一戰成名,得翟讓、李密認可公元594年出生於曹州離狐(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東明縣)的徐世勣,乃標準的"富二代"。父親徐蓋在隋朝末年遷居滑州衛南縣(即今天的河南濬縣),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史載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
  • 國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要了四種動物作為彩禮,導致此國滅亡
    唐朝與薛延陀的關係迅速進入了蜜月期。很顯然,李世民所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他主動對乙失夷男進行冊封,承認薛延陀獨立,擺明了就是要讓東突厥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貞觀四年,李世民認為剿滅東突厥機會來到,任命大將李靖總領六路大軍,開始剿滅東突厥。而剿滅東突厥,使得大唐名將李靖在自己輝煌的軍事生涯中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鷹娑川之戰:一場讓程咬金晚節不保的掛帥,讓蘇烈嶄露頭角的戰役
    (夢歸秋辰:第151期)如果大家熟悉唐史,那麼想必大家知道唐朝是一個除了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眾多的時代外,同時也是一個像李靖、李績、侯君集等名將輩出的時代。如果說到名將,那麼唐高宗時期蘇烈就不能不說是唐朝的當世名將了。
  • 唐朝大將被射成刺蝟,卻生龍活虎地贏下戰爭
    許多朋友為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津津樂道,也將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和運籌帷幄的指揮官說得神乎其神。結果,李世民做出了優秀將領最正確的選擇,他讓大部分軍隊繼續圍困洛陽,不放出王世充,再以三千五百騎兵和少量步兵搶佔虎牢關,靜候夏軍的到來。
  • 世界戰爭史探秘:以少勝多經典案例,馬拉松戰役為何會逆轉?
    但如果開啟塵封的歐洲歷史長卷,就會發現原來馬拉松居然與一場經典戰役有關。這場戰役對西方世界的影響,絕不亞於赤壁之戰對三國時期歷史格局的影響。馬拉松在古希臘首都雅典,東北方向42公裡的愛琴海邊。如果沒有公元前490年的那場希波戰爭,相信馬拉松依然會是一個不起眼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