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洪水逼出辣條,大豆守護堤壩: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有多強?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洪水、大豆、辣條,三個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被歷史的大手牽連在一起。

正解局出品

7月23日,水利部預計,長江上遊將有一次明顯洪水過程,中下遊幹流及兩湖維持高水位,淮河幹流部分河段水位復漲並維持超警。

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武漢市江夏區為了抗洪防汛,準備了360噸防汛物資——大豆。

江夏區準備的防汛物資-大豆

大豆也能用來抗洪?

今天,說一說洪水、大豆、辣條三者之間的奇特關係。

01

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

防汛,到底在防什麼?

當然是防洪水漫過堤壩。

不過,這是極端現象。更為普遍的,其實是防止管湧現象。

正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管湧,不是大壩自身出了問題,而是地基出了問題。

大壩多為混凝土結構,但大壩的基礎頗為複雜。大致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為粘性土或壤土,不透水;第二層為粉沙或砂礫卵石,透水,並與河水。

這兩層,平時沒什麼毛病。遭遇汛期,危險就出現了。

汛期,洪峰襲來,水位高漲,水壓增大。透水層雖然與河水相通,但透水性好,反而壓力不大。最終,壓力都集中到粘性土層。

管湧示意圖

一旦壓力超過了黏土層的承受力,河水便會順勢衝出,形成管湧。

管湧最大的危害,不是流水,而是在流水的同時,將透水層的粉沙、細沙帶出來。

所以,湖北一般稱管湧為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河水的水位越高,水壓越大,管湧的流量就越大,帶出來的泥沙也就越多。時間一久,就將透水層掏空了。

透水層一空,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隨時有潰壩、決口的危險。

管湧的危害有多大呢?

1998年汛期,長江幹堤近2/3的重大險情是管湧險情。

今年的巡視,發生管湧險情的新聞,也不少。

7月11日晚,江西南昌,贛江大堤發生管湧!東部戰區空軍某部救援分隊15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連續奮戰8個多小時,才將險情控制。

新聞報導

7月6日,懷寧縣洪鋪鎮東圩堤段發生管湧險情。200多人搶險隊伍,18個小時的日夜奮戰,控制住了險情。

7月12日,安慶長江幹堤安慶發電廠附近出現一處管湧險情。安慶市組織了400多名搶險人員,調度40餘輛挖掘機、裝載機等重型機械參與搶險,奮鬥數小時才抑制險情。

新聞報導

防患於未然。防汛期間,防汛工作者都會24小時不間斷巡堤。巡堤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看有沒有管湧。

防汛工作人員徹夜巡堤

管湧之危害,不容小覷。

02

大豆的妙處

管湧出現了,應該如何堵住?

遺憾的是,管湧,堵是堵不住的。

道理也很簡單,既然出現了管湧,那麼意味著管湧的下面是一股強大的水壓。

你可以堵住管湧口,但堵不住水的壓力,只會導致水壓尋找另外的出口,有可能形成新的管湧。

所以說,搶護管湧,宜疏不宜堵。

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導水抑沙。通俗的說,就是讓水流出來,但不要帶著泥沙流出來。

根據管湧的大小,有不同的處置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無濾反壓,也稱養水盆。就是圍繞管湧口,圍成一圈,形成一個盆狀的圍擋。

示意圖

這樣做的目的是,圍擋蓄水,形成了壓力,與來管湧內部的壓力對抗,從而延緩管湧流水的速度。

比無濾反壓更有效的是,反濾圍井。

反濾圍井示意圖

所謂的反濾,有過濾之意,即將泥沙過濾後留下來,讓水流走。

要讓泥沙留下來,圍擋裡就必須要添加過濾材料。從上到下,常用的材料一般是大石子、小石子、粗沙。

這些材料,顆粒大、有縫隙,能夠讓水流走的同時不帶走泥沙。

如果管湧多、面積大,還有反濾鋪蓋、透水壓滲臺等處理辦法。

反濾鋪蓋示意圖

原理基本一致,都是導水抑沙。

你應該也能看出來,要想搶護管湧,反濾材料比較關鍵。

武漢市江夏區準備了360噸大豆,就是用來搶護管湧的反濾材料。

常識告訴我們,大豆泡在水裡,會變大膨脹。堆積在一起,既能夠增加水壓,中間的縫隙也能流水,所以能用來做反濾材料。

大豆用來抗洪,不是什麼新鮮事。大米、玉米粒等易泡發的糧食,都可以用來抗洪。

2003年的國產影片《驚濤駭浪》,以98年抗洪搶險為主題。其中的一個情節是,黃海波飾演的士兵抱著一袋玉米粒跳到水裡堵管湧。

《驚濤駭浪》情節

說白了,砂石不夠,只好拿糧食來湊。

03

被逼出的辣條

大豆與洪水之間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1998年,受洪水影響,中國的大豆價格飆漲。當然,漲價的原因,不是大豆都用來抗洪,導致供不應求,而是減產所致。

大豆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湖南平江全縣的生計。

平江區位示意圖

原來,平江縣有著悠久的做醬豆乾(香乾)製品的傳統。據《平江縣誌》記載:

食品工業是平江的傳統產業,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幹就被列為宮廷貢品。

在平江,家家戶戶都會做醬豆乾。醬豆乾是平江的一大特產,也是平江人賴以生存的生計。

平江醬豆乾

大豆價格從0.7元一斤漲到1.6元,原材料價格飆漲,醬豆乾的生意一落千丈。

平江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想,大豆價格上漲,有沒有其他食材可以替代?

平江人發現,麵粉供應量大、穩定,而且價格很便宜,可能是個選擇。

善於鑽研的平江人,發揮了醬幹的製作工藝,在麵筋製品上增添了鹹味與辣味,創造出了麻辣麵筋。

這就是現在的辣條。

辣條做出來後,大受歡迎,迅速佔領了原本屬於醬幹的市場。

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有辣條廠家1000餘戶,產值至少達到500億-600億元,湖南與河南各佔半壁江山。

平江獲評「中國麵筋食品之鄉」

其中,平江一縣的辣條行業年總產值近200億。

平江之於辣條的影響力不止於此,中國99%的辣條經營者為平江籍。

辣條行業老大、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的衛龍食品,老闆劉衛平也是平江人。

04

被逼出來的生存智慧

22年前,史無前例的洪水襲來,大豆登上了抗洪的舞臺。

今天,中國對洪水早已是未雨綢繆、嚴陣以待,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大豆、玉米之類的糧食了。

22年前,洪水導致大豆價格上漲,倒逼平江人發明出辣條。

今天,辣條產業逐漸壯大,給平江人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曙光。

洪水、大豆、辣條,三個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被歷史的大手牽連在一起。

在它們背後,我看到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我們這個民族,遇到任何困難,不屈不撓,總都會想到一些解決辦法。

這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也是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相關焦點

  • 360噸大豆守護堤壩,98年洪水逼出辣條: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有多強?
    當然是防洪水漫過堤壩。  不過,這是極端現象。更為普遍的,其實是防止管湧現象。  正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管湧,不是大壩自身出了問題,而是地基出了問題。  大壩多為混凝土結構,但大壩的基礎頗為複雜。大致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為粘性土或壤土,不透水;第二層為粉沙或砂礫卵石,透水,並與河水。
  • 98年被洪水困住,20年他去抗洪,因為見過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一次又一次衝擊大江堤壩的洪峰。98年的受災群眾她的耳邊只有大水的叫囂聲,洪水已經一次一次地觸摸到了她的膝蓋,企圖將她吞沒,漆黑的夜晚中,她只能拼命地抱住樹幹。江姍22年後,那個堅強的小女孩江珊已長大。這麼多年,她始終記得:「98年,是他們救了我的命。」
  • 江西洪水告急!有人想到了98年大洪水,一個富二代累死在救災一線
    「人們賴以生存的生命源泉,在它肆意奔湧的時候就成了危害人們生命財產的猛獸。」雖然每年一到梅雨季節,南方城市就會陰雨綿綿,但今年似乎雨季來的不同尋常。下半年剛開始,多地暴雨持續不斷,江西告急、湖北告急、貴州告急的消息不絕於耳。
  • 今年洪水比98年的嚴重,受災卻比98年的輕,你知道原因嗎
    98特大洪水,估計不少人依然記憶猶新!1998年特大洪水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大洪水。98特大洪水,不但給國人帶來嚴重的損失,還引起了國際的關注。這一次特大洪水,國際還專門進行了命名——China floods in 1998。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98特大洪水的嚴重性。
  • 真實反映98年抗擊洪水的電影——《驚濤駭浪》
    這是一部以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抗擊98年洪水為背景的,由翟俊傑執導,柳建偉編劇,巫剛、寧靜、李幼斌、趙有亮等主演,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主旋律影片。1998年夏天,某集團軍轉戰湖北,擔負長江荊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務。軍長張子明(李幼斌飾)與兒子張成文(潘粵明飾)產生矛盾,批評兒子不該提出轉業,找個人前途。紅軍團長周尚武(巫剛飾)準備到國防大學報到。億萬富翁林同生(馮恩鶴飾)的獨生子林為群(高天飾)這時從軍部機關下到紅軍團四連當兵,隨部隊開赴荊江。
  • 2020年,中國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從全國各地的訊息來看,汛期降雨過程多,雨區集中重疊強度大,入汛以來, 截止6月中下旬已發生了22次強降水過程,是2013年以來第二多,主雨帶持續在華南至江淮之間擺動,雨帶西段集中在西南東部穩定少動,長江中下遊洪澇災害嚴重。那麼今年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嗎?早在3月的時候,氣象專家就已經預測,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
  • 衛龍計劃在香港IPO,小小辣條是如何做大做強?
    關於辣條的前世今生,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它起源於湖南,卻在這裡被做大做強,並且聞名海內外。 醬幹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產能下降,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 98年特大洪水中,一個7歲女孩抱樹9小時後獲救,如今她過得怎樣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曾經在特大洪水中的小姑娘現如今怎麼樣了?滔天洪水噩夢纏綿在這場災難中活下來的人也不願多回憶那段黑色的時光,害怕夢裡會再夢見那一幕。1998年夏天,那時已經連續多日降雨,長江水位暴漲,最終衝破防線。滔天洪水、漫天大雨很快淹沒了莊稼農田、房屋村莊。這次特大洪水影響省份29個,損壞農田3億多畝,嚴重損害農田約2億畝。
  • 南方洪水畫面曝光,朋友圈都在聊「1998年」
    雖然早已經有心理準備,這個2020年不會順遂度過,但是最近接踵而至的新聞還是讓人無法平靜——7月11日,央視新聞發布:今天,江西饒河鄱陽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比預測提前16小時!並且還將上漲!7月11日,央視新聞:截至今早6點,湖北陽新富河水位達到23.70米,超過1998年23.69米的歷史最高洪水位。
  • 小辣條有大故事!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開館
    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表示,目前,全國有辣條生產企業1000多家,平江籍企業佔96%。平江縣內共有辣條生產企業126家,產值達200多億元,安排就業7萬人,帶動相關消費150億元。在長沙年輕人聚集的步行街建造一個辣條博物館,是為了讓消費者對辣條行業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了將起源於平江的正宗辣條帶給更多人,希望通過博物館的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平江的辣條文化,讓消費者真正了解辣條,更放心吃辣條。
  • 辣條你還敢吃嗎?去黃興步行街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看看
    2020年11月1日,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黃興步行街正式開館,該博物館由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建造,通過介紹辣條的起源與發展,並用科學的方式展示了辣條的生產與檢測,讓市民近距離了解辣條的前世今生。開館當天,大批遊客和市民排著長隊,等候進入辣條博物館參觀。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表示,目前,全國有辣條生產企業1000多家,平江籍企業佔96%。
  • 1998 - 2020:中國與洪水終極一戰
    01 2020年可謂多災多難,先有大疫,後有洪災。就如古人的感慨: 嗚呼!巨浸、大疫,殺人成丘。 在今年的暴雨之下,南方洪水肆虐,危情不斷。汛情中最容易讓人聯想的,是1998年那場特大洪災。關於98抗洪的記憶,在這個夏天被喚醒。
  • 洪水退去,在新都,有一群忙碌的身影!
    當石板灘的洪水退去後,隨處可見被洪水帶上街的淤泥。石板灘街道迅速組織力量,對場鎮進行清掃、消殺,水退到哪裡就清掃到哪裡,還市民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 強降雨期間,新都街道轄區內毗河河道持續漲水,多處低洼地段積水嚴重,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 洪水丨50年一遇的災難,他們該怎麼挺住?
    ——這是2020年武漢人的生活寫照。7月18日,周六,武漢市再次拉響暴雨橙色預警,部分地區將迎來50毫米以上的降水。而現在的武漢市區內,長江水位已與堤壩齊高,洪水與車道僅一街之隔。深夜,老郭在倉庫的值班室,一個人刷著微博,讀著新聞。
  • 被央視「曝光」的辣條,到底是美食小吃還是垃圾食品,一探究竟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 「98年抗洪」的感人一幕,百姓:求求你們別跳了,房子我們不要了
    除地震外,新中國還遭受洪水肆虐,其中就有1998年特大洪水。  現在的洪水防治已經相當高效,各種水文監測設施被採用。199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中國大陸卻爆發特大洪水。由於連續降雨,長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水量暴漲,釀成洪澇災害,受災最嚴重的是湖北、湖南、江西和黑龍江四省。
  • 9種辣條你吃過幾種,自己手工如何做辣條
    說到辣條的話大家都知道,辣條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吃的一個零食,辣條雖然吃多了對我們身體不太好,而且沒什麼營養,但是很多人都是忍不住會去買上一些辣條來吃的,辣條的味道麻辣鮮香,我們能夠吃得到的辣條種類也有很多,不管是甜辣微辣,麻辣還是香辣,吃起來的味道都是非常美味非常好吃的,而且是停不下來的
  • 洪水裡,一個信號曾消失的島鄉
    它們將從縣城採購的物資供給有需要的村民,也將島上一個患有尿毒症的病人,送到縣城做血液透析。洪水漲得太快時,村中廣播站接上小型發電機,向村民傳遞最新信息。 正在鄱陽縣鞏固堤壩的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班長伍德文,聯繫不上住在蓮湖鄉的外婆和舅舅。和他一樣,不少外地的遊子關心住在蓮湖鄉的約8.1萬人。
  • 中國總發洪水的原因在這兒呢!原來洪水也能改變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書上,有明文記載的水災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2000多次,再看看今年,自打6月以來,全國超過250條河流都發生了洪水預警。說到這兒,估計大家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咱們中國這塊大地上,發生水災的次數會這麼多呢?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三個最容易洪水泛濫的地區,分別是印度的恆河流域、越南的湄公河流域和中國的長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