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有米熙子~
歡迎來看有米熙子美食日記~
大家在做烘培時,其實真的蠻少出現沒有雞蛋的情況的。但是有時候偏偏正在水逆,這個事兒沒做好,那件事也讓人不愉快,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你正要做烘培,但是發現沒有雞蛋的情況了!
哈哈~我沒有說錯吧?如果心血來潮想烘焙時,發現偏偏少了雞蛋,那種情況實在教人鬱悶。今天給大家分享蘇楓雅給大家帶來的小技巧,其實,有12種替代小方法可以助你完成任務,而且材料比想像中親民。關鍵是可以幫你化解危機和緩解煩躁的心情啦!
以下皆為代替1顆雞蛋的容量:
1、無糖蘋果醬
4分之1杯無糖蘋果醬,適用於各種烘焙食譜,只不過會稍微影響到成品的口感。使用有甜度的蘋果醬也無妨,只需調整砂糖的量;另一用途是代替油或奶油。蘋果醬最適用於呈現溼潤口感的食譜,如馬芬蛋糕、布朗尼餅乾、甜麵包等。
2、香蕉果泥
4分之1杯香蕉果泥,主要促使黏合及溼潤的作用。針對強調蓬鬆感的食譜,需額外添加膨脹劑,比例是每顆蛋多加4分之1茶匙~2分之1茶匙的泡打粉,並應與粉類材料一起拌勻。由於香蕉具有特殊的濃鬱果香,建議用在口味搭配合宜的食譜上,如美式鬆餅、磅蛋糕等。
3、亞麻仁籽粉
1大匙磨成粉狀的亞麻仁籽,加入3大匙的水混合均勻,擱置5分鐘至糊狀,就變成優秀的雞蛋代替品了,而全蔬食主義者愛稱它為「亞麻蛋」(Flax Egg)。亞麻仁籽粉最適合製作綿密、溼潤口感的食品,雖然黏合、紮實的效果不如雞蛋,還是能成功烘焙美式鬆餅、布朗尼、馬芬蛋糕、餅乾類、司康餅等。
4、奇亞籽
1大匙奇亞籽加入3大匙的水攪拌均勻,擱置15分鐘至黏稠狀即可。黏稠度雖好,建議用在需要1~2顆雞蛋的食譜上效果最佳,適合烘焙美式鬆餅、布朗尼、馬芬蛋糕等。另外,需注意奇亞籽的顆粒會使口感產生差異。
5、絹豆腐或原味酸奶
4分之1杯用濾網篩成泥的嫩豆腐,或植物性原味酸奶,可增加烘焙成品的密度和水分,適合用來製作焦糖烤布蕾、布朗尼、水果塔、法式可麗餅等。想補充膨的成分,每顆蛋可另外添加8分之1茶匙的小蘇打粉。
6、小蘇打粉+醋
把這2樣東西混在一起,感覺仿佛回到學校的實驗室,好像有什麼會從玻璃杯裡溢出來似的。其實你猜對了一半:2者產生化學作用後會形成泡沫,適用於製作較細緻的蛋糕體。
混合1茶匙小蘇打粉及1大匙白醋或蘋果醋,產生泡沫後即可使用,能使一般蛋糕、杯子蛋糕及馬芬蛋糕的質地輕盈、蓬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少量的醋通常難以讓麵糊達到理想的稠度,因此要增加其他液體材料的量。
7、堅果抹醬
3大匙的花生醬、腰果醬或杏仁果醬,細緻綿滑的抹醬能使麵糊容易攪拌均勻,又能提升點心的濃鬱風味。其中,花生醬相對便宜,而且味道在烘焙過程中會淡去,最適合製作布朗尼和比利時鬆餅。
8、牛油果
4分之1杯搗成泥的牛油果,其濃鬱、綿滑的果泥和油脂非常適合甜甜圈及「速發麵包」(quick bread)的食譜,例如愛爾蘭蘇打麵包、司康餅、麥芬蛋糕、鬆餅等,成品的質地會更溼潤、紮實,而烘烤色澤會偏淺。
9、煉奶
4分之1杯的煉奶主要適用於蛋糕食譜。需注意的是煉奶是乳製品的一種,是將牛乳去除水分後加糖製成糊狀的商品。現在市面上有植物性的煉乳供選擇,或自己在家也能用豆奶、椰奶熬煮製作。
10、泡打粉+油
1大匙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蔬菜油)、2大匙的水、及2茶匙的泡打粉混合均勻,能完全與乾性材料相融合,適合需要膨脹的烘焙品,如美式鬆餅、瑞士卷蛋糕等。需注意的是,如果是超過3顆雞蛋的食譜,將會產生非常油膩的蛋糕體。
11、植物澱粉
葛根粉、玉米粉、馬鈴薯粉、樹薯粉、及寒天粉都適用,2大匙的澱粉和3大匙的溫水拌勻即可。其黏合度及溼度最適合薑餅、蛋糕,以及大部分使用1~2顆雞蛋的食譜。由於澱粉容易沉澱,記得在拌入溼性材料前再攪勻一下。
12、蔬菜泥
4分之1杯的南瓜泥和番薯泥,糖分和澱粉使黏性、溼度都足夠。不過,蔬菜泥容易使麵團變得厚重,這時可額外添加泡打粉來加強膨脹的效果,每顆蛋添加8分之1茶匙的泡打粉。混入蔬菜泥時,建議分次倒入,以免麵糊的黏稠度過溼。蔬菜泥適合用於馬芬蛋糕、鬆餅、布朗尼和餅乾。
小知識點快點記起來啦,以便不時之需~我也要列印出來放好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