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市場需求 碧江一企業轉型生產口罩

2020-12-27 騰訊網

為緩解防疫急需的口罩問題,銅仁市福愛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決定轉型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目前,該公司的一條半自動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線已經投產。

3月11日,記者在銅仁市福愛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的操控機器生產口罩。

口罩生產線

「我們企業一期投入一千萬元,建設四條醫用一次性口罩生產線。目前已經建成兩條生產線,一條半自動生產線已經投產,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正在調試中。現在每天的產能兩萬隻,全自動生產線調試完畢後,每天產能可達到10萬隻。剩下兩條生產線設備大概在3月15日到達。」銅仁市福愛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興喬介紹。

工人正在整理剛生產出來的口罩

據了解,銅仁市福愛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貴州超呵衛生用品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具備生產口罩的能力和條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碧江區委、區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該公司積極轉型,很快組裝調試了一條生產線進行醫用口罩生產。

「下一步,我們將投入4000萬元擴大產能,主要建設標準化醫療器械生產廠房,我們的產品不僅有口罩,還有醫用防護服、防護冒、以及消毒產品。」田興喬說。(碧江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玉琳 毛林峰)

相關焦點

  • 口罩產能過剩 企業亟待轉型
    但7月以來,隨著國內市場需求降低,該公司主動調低產量,目前主要是消化庫存。是否繼續大量生產口罩和消毒溼巾,還要視市場情況而定。 在保定思銳醫療器械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範佳琪看來,儘管國內口罩等防疫物資產能過剩,但市場需求仍然是剛需。跟上半年不同的是,公司要控制產量,以防產品積壓。 從今年2月底開始,保定思銳陸續轉產口罩和酒精消毒棉片,最高日產能達20萬隻口罩。
  • 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口罩卻「一貨難求」,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
    原本公司生產的並非醫用口罩,只是把口罩當做勞保用品的一部分。只不過在防霾背景之下,公司才將工業這一用途,轉變為民用產品。雖然很多本土品牌也做KN95口罩,但是與3M和霍尼韋爾相比,還是難以撼動它們的地位。至於上面所說的「穩健」,其實也是近期才被人了解的。畢竟國內能夠生產醫用口罩的品牌並不多。
  •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
    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與此同時,多國出現疫情對口罩的需要亦打消了部分生產企業的擔憂,甚至表示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前提下,正在密切關注並考慮未來的出口機會。時下,一場供銷與倒逼企業潛能激發的博弈正在上演,未來的市場被業界視為優質口罩的「舞臺」。
  • 信陽市固始縣一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獲批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日前,河南康利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順利通過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取得「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產品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4月20日上午,信陽市固始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一行專門來到該公司,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產品註冊證》和縣市場監管局頒發的《營業執照》,發放給企業負責人。  據了解,河南康利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醫用耗材和醫療器械生產的企業,於2012年底入駐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 口罩博「疫」怎能少了機器人企業,拓斯達、新松等相繼推出口罩生產...
    疫情蔓延,口罩「一罩難求」,機器人製造商作為工業自動化的一環,面對洶湧疫情,紛紛依據自身實力,或轉產口罩,或推出口罩生產線,加速當下疫情防控的口罩供應。翼菲自動化:免費提供包裝設備翼菲自動化是一家集工業機器人研發和製造、控制系統開發、視覺系統開發、OEM配套、自動化系統集成於一體的綜合自動化高新技術企業,在自動化包裝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翼菲自動化了解到口罩生產現狀與需求後,對外公開宣布疫情期間免費給口罩生產商提供自動化包裝設備,由此接到了很多口罩生產企業的需求諮詢。
  • 雅安市再添一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為保障雅安疫情防控用醫用口罩的需求,四川省馨逸康醫療衛生用品有限責任公司在雅安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幫扶與指導下,積極響應市、縣政府號召,加快推進醫用口罩研製、生產工作。經過市市場監管局和企業近一年的共同努力, 該企業於12月21日取得了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12月23日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上述兩證的取得標誌著該企業已具備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生產銷售資質,為雅安再添一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為雅安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
  • 濱城區這家企業全員全時日產5000口罩供應防控需求
    在清渤美(濱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封閉生產車間裡,30多名企業職工加班加點生產口罩。 疫情防控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口罩作為疫情防控的急需的物資需求量大,倍受關注,為滿足市場供應和群眾需求,作為口罩加工企業整個春節就沒放假,集中全力兩條流水生產線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 「毅」路上有我|火速響應疫情需求 富田精工緊急轉產支援口罩生產
    來源:企業觀察報火速響應疫情需求 富田精工緊急轉產支援口罩生產隨著返工潮的到來,新冠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口罩等防護物資頻頻告急。2月1日,「毅」家人富田精工董事長方安江接到了安徽省防疫指揮部的電話,希望富田精工能迅速組織專家協助天長市某口罩生產企業調試故障口罩設備;2月2日,福建恆安集團向富田精工提出了口罩設備的需求,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政府也向黃山市人民政府發出函件,希望支持富田精工先行復工生產以抗擊疫情;2月6日,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向富田精工下達了6條口罩設備生產線的緊急任務
  • 中國企業研發口罩生產線:每小時生產5000隻KN95口罩!日本企業都來...
    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我國口罩的總體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瞬間成為需求最為迫切的防疫物資,隨著逐漸到來的全面復工,國內的口罩日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
  • 今年以來新增口罩企業16.3萬家:平均每3分鐘就新增一家口罩企業
    平均每3分鐘,就新增一家口罩企業  口罩,已成為2020年生產生活的最新註腳。各大口罩生產廠商紛紛開足馬力,滿足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需求,而新的口罩企業也在今年批量註冊成立。  一半口罩企業,今年新增  2020年行將結束,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口罩行業發展大數據報告》,從口罩相關企業的註冊量變化、地區分布,以及風險信息、專利等方面出發,觀察一整年的行業變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旬,我國共有口罩相關企業31.1萬家,其中狀態為在業、存續的共計29.3萬家。
  • 這些福建企業轉產!開足馬力生產口罩防護服……
    而原本,這批原料並不在公司的排產計劃中。  連日來,市場上防護口罩供給告急!作為我省石化產業龍頭的福建聯合石化第一時間反應,主動與下遊口罩生產廠家聯繫,了解到口罩生產的原材料缺口較大。30日啟動轉產,工作人員花了近5個小時調試生產參數及配套系統,產線正式「改道」。五天,生產線連續運轉。同時各環節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成批物資的生產、檢測、出廠。
  • 江陰企業研發全自動口罩生產線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復工企業都在疫情下尋找著自己的轉型發展之路。4月17日,江蘇錦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自主研發的全自動KN95口罩生產線順利下線,助力疫情防控。送料、焊接、折彎、切割……一隻KN95口罩下線,全程不到2秒鐘。
  • 疫情以來五菱生產口罩,吉利生產N95口罩汽車差距在哪裡
    疫情牽動著全世界所有人的神經,在疫情發生以來,缺口罩、買口罩成為人們生活的中的常態,在「一罩難求」的環境中。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已有幾千家企業臨時轉產口罩,都在為緩解「一罩難求」的局面。各大車企也紛紛加入口罩生產大軍不斷擴大。
  • 全國口罩生產抗疫戰線 這些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春節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赴天津調研時表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目前很多企業已經停止休假,開始加班加點生產。現在國內已有30多家企業復產,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保障市場供應是有底氣有信心的。那麼,這些犧牲春節假期奮力趕工,為防疫立下大功的企業都有哪些?
  • 國內熔噴布利潤僅剩7% 口罩廠商謀求轉型養老產品
    位於西南省份的一家生產口罩的企業副廠長張宏(化名)所在的企業也同樣遭遇了訂單大幅減少的情況,他們3月底投入口罩生產,訂單最高峰是在4月10日左右,之後訂單越來越少,利潤也大不如前。目前來看,進入4月份以後,防疫物資需求從井噴漸趨正常化,不少企業已經考慮轉產。
  • 中國口罩業之殤:生產出口大國,前三品牌加起來卻不到20%市場份額
    疫情的爆發使平時名不見經傳的口罩重回了大眾的視野,並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甚至在很多國家、地區及場所還被強制性使用,從而一躍成為各國爭搶的重要戰略防疫物資。   中國作為疫情最先爆發並被成功控制的國家,已率先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生產、生活已全面恢復正常。
  • 建德朝美生產的專業兒童口罩,下月上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潘奕含日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在全國率先發布了首個兒童口罩團體標準。記者從杭州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獲悉,朝美生產的90萬隻兒童口罩,已經通過國家標準檢測。繼年前3倍工資喊工人回來生產口罩後,朝美又發大招啦——不僅要做兒童口罩標準的生產者,更是兒童口罩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在朝美日化的生產車間裡,兩條半自動化生產線正在生產新標準下(T/ZFB 004-2020《兒童口罩》浙紡標團體標準)的兒童型N95口罩。
  • 國內熔噴布毛利潤率僅剩7%,口罩廠商謀求轉型養老產品
    位於西南省份的一家生產口罩的企業副廠長張宏(化名)所在的企業也同樣遭遇了訂單大幅減少的情況,他們3月底投入口罩生產,訂單最高峰是在4月10日左右,之後訂單越來越少,利潤也大不如前。目前來看,進入4月份以後,防疫物資需求從井噴漸趨正常化,不少企業已經考慮轉產。
  • 富士康們生產的口罩到了,去哪兒買?
    「與其說是一『罩』難求,不如說是一『布』難求。」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內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醫用物資全線告急,一批大廠紛紛跨行業援助,以新增生產線、新建生產車間的方式加入口罩、防護服的生產大軍。3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我國口罩日產量突破1億隻。但另一個現實困境是,不斷湧入的跨行業生產者似乎未能真正緩解市場上存在的口罩荒,問題究竟在哪?
  • 南湖企業在短時間內串起口罩「產業鏈」
    「感謝政府幫助牽線,企業才及時解決了生產所用的相關材料和設備。」位於餘新鎮的嘉興君泰醫藥輔料有限公司,口罩生產線馬不停蹄,日產六七萬隻立體口罩仍供不應求,企業正積極籌備再引進兩條全自動生產線。 一隻高質量的口罩,其生產不僅涉及口罩生產企業本身,更涉及必需的熔噴布、醫用無紡布等原料,口罩機等裝備製造。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口罩變得炙手可熱,南湖區口罩生產企業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