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不怪諸葛亮

2020-12-23 東方早行

隨著諸葛亮的離世,魏延之死就成了所謂的千古謎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因為諸葛亮早就看出了有反骨,所以臨死前吩咐楊儀和馬岱殺掉魏延,一句魏延反,馬岱斬的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判斷,那麼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

圖片:唐國強版三國演義魏延劇照

根據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史書《三國志》中對魏延的記載可知,魏延之死完全是自己的錯誤,與諸葛亮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如果劉備想要除去魏延,就不可能給魏延的官職比趙雲的還要高,而且一再的提拔魏延,最終將漢中守將的極其重要的地盤交給魏延把守,觀察三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漢中是與曹操的洛陽最為接近的地方,隨時都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如此重要的任務劉備能交給魏延,可以看出魏延一定是受到了劉備的器重的,因為趙雲的能力遠在魏延之上,能在長坂坡於曹操的萬馬軍中救出後主劉禪,實力是無人敢質疑的,但是趙雲實際上只是得到了劉備的一句,子龍渾身是膽的誇讚,官職還不如魏延大。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同樣愛惜魏延的才能,數次北伐魏延都是先鋒大將,而且還授予了涼州刺史的官職,何況劉琰和魏延有矛盾,諸葛亮居然讓劉琰給魏延當面道歉,諸葛亮對魏延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怎麼能說魏延有反骨呢?因為如果魏延有反骨的話,諸葛亮完全可以不用魏延,何必要一直給魏延升職呢?這不多此一舉,自相矛盾嗎?以諸葛亮的實力難道還害怕區區一個魏延不成?

實際上,關於魏延的死法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與魏延同朝為官的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中的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意思是魏延性格孤傲,不把楊儀這些官員放在眼裡,同朝為官的人都躲避魏延的鋒芒,只有楊儀與魏延對著幹,並不怕魏延,所以兩人的矛盾一直都在計劃中,只是由於諸葛亮愛惜魏延之才,袒護魏延,所以這種矛盾就一直隱藏在心裡,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後,楊儀擔心魏延一旦大權在手,肯定會先殺掉自己,所以索性就來了個先下手為強的手段除掉了魏延。實際上,這也是蜀漢多數人的意思,誰都害怕魏延這種性格之人上臺會對自己不利。

圖片:新版三國魏延劇照

第二種是裴松之註解的陳壽的《三國志》中引用的《魏略》裡的話,說白了就是曹魏政權的人寫的蜀國的史記資料,可信度明顯已經不如原著了,這本書裡說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並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這就是魏國的一種說法。

圖片: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第三種是說,諸葛亮死後,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明顯看出魏延因為第一次北伐中給諸葛亮進獻子午谷奇謀的戰術被謹慎的諸葛亮拒絕後一直懷恨在心,時刻想要自己獨自做主,而去攻打魏國。已經自大到把誰都不放在眼裡的程度,我認為這才是魏延真正的取禍之道。

圖片:三國演義楊儀劇照

所以說,魏延並非有反骨,而是自己的性格招致了殺身之禍。所謂的反骨只是扣在魏延頭上的一頂帽子,魏延有反骨我認為是冤枉了魏延。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這麼一位為蜀漢大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功臣,卻被諸葛亮認為其腦後有反骨的滑稽罪名,在諸葛亮的計劃下,把魏延處死了。那麼諸葛亮真的能看得見魏延所謂的反骨嗎?其實這只是掩飾之詞了,誰腦後有什麼反骨?完全是騙人的把戲。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拿著「腦後有反骨」的罪名,把魏延給暗中處死了呢?其實還是有原因的,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兩個缺點,或許會重蹈關羽的覆轍,讓蜀漢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為何諸葛亮給魏延穿小鞋?還說魏延天生反骨
    很多人提及魏延都會嘲諷「天生反骨」,此乃無法證實的笑言。歷史不可追憶,是否「反叛」不可定論,但村中老者對石馬與書生的介紹卻頗有意味。兩個石馬分別是馬岱和楊儀的化身,而書生則是羽扇綸巾的眉目。沒錯,正是諸葛亮。在文史界有一句笑話:馬岱,字丁啉,專治魏延。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是在三國史確實有所依據。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
  • 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怎麼看的?史上有反骨的人除了魏延還有仨
    反骨第一人:魏延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魏延與黃忠一道歸降劉備,卻受到不同的待遇,書上寫「玄德待黃忠甚厚」。等到關羽帶魏延進來時,諸葛亮卻要斬了他,列出的一眾理由中就有「反骨」一項。也正是因為這,魏延幾乎在後世成了反骨的代名詞,提起魏延,人們就想到「反骨」、「造反」。可謂是「反骨第一人」。
  • 諸葛亮:魏延你腦後有反骨!陳壽:孔明你胡說!
    三國時期有一個令人費解的老梗,即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我時常在想,一個忠於蜀漢的國士,腦袋後面為什麼會生出反骨呢?羅貫中或許只是隨便一說,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更想不到的是,這部歷史演義小說,在後世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正史。而他強加的反骨,影響了後世幾百年對魏延的認知。
  • 魏延的反骨
    諸葛亮第一眼見到魏延就欲殺之,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    魏延字文長,蜀漢大將,排名僅在五虎將之後。
  • 歷史探秘:魏延腦後真有「反骨」嗎?諸葛亮死前是否設計殺害他?
    而魏延之死,更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看點。很多人受演義的影響,認為魏延是腦後生有「反骨」,對蜀漢不忠。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對魏延印象不好,暗地裡對劉備說:「此人腦後生有反骨,日後必然會反。」反倒是劉備對此不以為然,一直對魏延信任有加,十分重用。這可能和魏延投靠劉備的方式有關。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劉備攜民渡江敗走襄陽的時候。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但是兩人在實際中卻相互不服,其中魏延更是傲慢狂放,不把別人看在眼裡。別人都怕魏延,唯獨楊儀不怕。相比於軍中職位來講,魏延頭銜更大,因此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魏延想當然的認為,執掌整個軍隊,決定進攻還是撤退的大權應該由自己來決定,但是諸葛亮卻留有遺言,將軍隊交給了楊儀,並且讓楊儀領軍撤退。諸葛亮的安排讓魏延十分不爽,於是率軍搶先南下成都,並且燒斷了歸途的棧道。
  • 魏延腦後的反骨,這個人也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執意要殺魏延,難道就只是因為有「反骨」嗎
    魏延最初在長沙歸順劉備的時候,諸葛亮看出魏延腦背後有"反骨"料,到此人日後就會造反, 本想著除之而後快,最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果真造反了。以降服葛亮逝世 ,沒有人可以那他怎麼辦 ?很典型的"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當時幸運的是諸葛亮提前授予馬岱的計劃, 才殺了魏延。
  • 魏延的「反骨」
    一是他從長沙歸降時,諸葛亮一見他,就號令將他推出斬首,理由是他腦後有反骨;另外一個就是諸葛亮剛剛去世屍骨未寒,魏延就發動叛亂,結果被馬岱誅殺,印證了「反骨」的說法。這個位置有多重要呢,當時的人們有個普遍看法,叫「無漢中則無蜀」,想想看,沒有漢中就沒有蜀國,魏延當時的位置,就相當於是京畿戍衛隊對北京的重要性啊。當時人都都以為這個位置非張飛莫屬,誰也沒想到會落到魏延這個小角色身上。這說明什麼?說明劉備非常信任魏延,反過來,也說明魏延有能力,要不然劉備也不會這麼信任他。
  •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要斬殺麾下能力最出色的魏延還說魏延有反骨
    魏延是一代出色的名將,先是替劉備把守漢中國若金湯15年,後跟隨北伐大軍,更是戰功卓著,論武堪比五虎將,論智更是賽諸葛,沒想到在蜀國後期因諸葛亮一句魏延有反骨
  • 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魏延是諸葛亮最佳繼承者,為何反遭猜忌
    三國名將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就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為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的確魏延從參軍開始,一系列做法讓堅守道德情操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十分不滿。 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為何不趁早殺掉他,為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魏延有反骨?哥哥心裡苦
    說起魏延就兩個字,謀逆!是真的嗎?其實未必。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魏延沒有在其中,這不代表魏延的能力不如這五位,而是魏延這個人不討喜。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有一個,上級諸葛亮還是對他有著不信任,說魏延有反骨,遲早有一天會反。那魏延扛著這麼大的責任,還要受著上級的猜疑,他為什麼不去投奔魏國呢,憑藉著自己在蜀國的地位和自己的一身本領,在魏國也可以混不錯,那魏延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魏延有沒有謀反,從歷史記載來看,似乎可以回答:有。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發生激烈衝突,直至兵戎相見,都上書稱對方謀反。劉禪與諸位大臣討論,眾大臣一致認為:楊儀不可能造反,謀反的只能是魏延。魏延被馬岱斬殺後,夷滅三族。
  •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並非他真的有反骨,而是不該有這一個想法
    不過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魏延很少能得到領兵獨當一面的機會,他在諸葛亮的麾下,更像是一個謀士。  魏延加入的時間是有些晚,不過他在蜀漢的作用非常關鍵,做了幾十年的漢中太守,打造了一套非常堅固的防線,這也很好阻擋了魏軍的進攻。  後來他跟隨諸葛亮北伐,多次立下了功勞,在蜀漢內部,除了諸葛亮之外,還真沒有人能壓過他。
  • 魏延的反骨只是一場悲劇,其實只是一場內訌?
    在三國演義裡,一想到魏延,大家就想到他那狂骨的性格,起初殺韓玄,後期諸葛亮一死又想投靠魏國。但是歷史上的魏延真的怎麼反骨嗎,回答當然不是。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一登場就幫助劉備脫身與文聘交手,後不知道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