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2020-12-23 南城太守V

魏延有沒有謀反,從歷史記載來看,似乎可以回答:有。

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發生激烈衝突,直至兵戎相見,都上書稱對方謀反。劉禪與諸位大臣討論,眾大臣一致認為:楊儀不可能造反,謀反的只能是魏延。

魏延被馬岱斬殺後,夷滅三族。株連九族是謀逆常見處罰,在蜀漢歷史上,滅三族也僅此一例。但小編認為,就此認定魏延謀反,完全是不足夠的。

影視劇中的魏延

歷史上滅族的事件很多,其中真正謀反的比例很少,絕大部分是因為權力鬥爭失敗,當然為了殺得理直氣壯,安上一個「謀反」罪名,是常見操作。

魏延是蜀漢軍隊中第二號人物,僅次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率軍在最前線與司馬懿對峙,如果要謀反,直接投降司馬懿即可,又怎麼可能最後兵敗被殺?

當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觀點,魏延是打算自立為王,先取漢中,再攻入成都平原。這也不合情理,魏延地位很高,手下的兵卻不多,僅數千人。楊儀手上有十萬大軍,以幾千人馬,與楊儀大軍硬碰硬,同時大喊「誰敢殺我?」放在小說劇情裡,很精彩。放到歷史真實上,完全說不通。

魏延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發現,沒有詞彙能比《三國演義》中對他的評價「腦後有反骨」更形象了。這不是說他「早晚必反」,而是說他太有性格

魏延的性格很像《亮劍》中的李雲龍,出生低微,甚至有可能草根出生,文化程度應該也不會太高,深得士兵愛戴,作戰勇猛,鬼點子多(「子午谷奇謀」為證),但為人驕傲,愛吹牛,情商不高,闖禍的本事不在打仗之下。

很多同僚都表示:惹不起,讓他三分。(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傳》)

面對這種性格鮮明的部下,陳賡旅長表示,有了李雲龍,他得少活十年;諸葛亮對魏延,只怕還真有「腦後有反骨」的感慨,真不知道這哥們又得罪了誰,闖出什麼亂子來。

當然,「腦後有反骨」,只是說他不好管,不是會造反。

他提出過「子午谷奇謀」,這個奇謀如果實施,魏延毫無疑問是子午谷偏師主將。親自帶兵去執行這麼危險,很有可能送人頭的任務,為興復漢室創造出一線生機,這份熱血忠誠,在蜀漢中當可與關張趙雲同列。

魏延喜歡吹牛,是因為他有吹牛的本事。劉備位進漢中王,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都督漢中,大會群臣時問魏延,漢中怎麼守?魏延鏗鏘有力的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漢中的守軍,只有三四萬,居然可以抗拒曹操「舉天下而來」,並表示曹魏只派十萬軍隊來進攻,就等於送人頭。這份狂傲,在整個三國,好像也就彌衡可以相映生輝,區別在於,彌衡就狂一張嘴,魏延是真有能力。

他依託漢中地形制定的「錯守諸圍」戰略部署,是蜀漢北部防禦的核心。

公元244年,曹爽十萬大軍伐蜀,王平按照魏延既定方略,以三萬大軍擊破曹軍。後來姜維改變魏延這種穩健的部署,改為激進的「誘敵深入」,漢中很快被鍾會攻下,開啟了蜀漢滅國道路。

所以,聽到魏延這通吹牛後,劉備的評價是「稱善」;其他文武大臣的反應是「眾鹹壯其言」。

影視劇中的魏延

頗有李雲龍同志吹牛「告訴程瞎子,當年老子教他怎麼打槍,今天老子再教他怎麼打仗」的風採。

不少人說,諸葛亮不喜歡魏延,打壓了魏延。

小編表示反對,不喜歡他的性格是肯定的,但諸葛亮深愛其才。諸葛亮到漢中後,魏延是丞相司馬(丞相府軍事負責人),督前部(打仗的前鋒)。公元230年,更是派遣魏延以偏師西入羌中,擊敗郭淮。

魏延是劉備提拔的,但立下的戰功,幾乎全在諸葛亮時代,說諸葛亮打壓了魏延,我反正不信。

事實上,魏延巨大的性格缺陷,正是因為諸葛亮這種名相的彌補,才給了他發揮實力的舞臺。諸葛亮對魏延不但沒有打壓,反而有點「護犢子」,類似於陳賡旅長對李雲龍的保護。

劉琰

蜀漢元老劉琰與魏延發生矛盾,劉琰資格比魏延更老,又是皇族,與個性豐滿的魏延發生矛盾,再正常不過。諸葛亮毫不猶豫地把劉琰貶去成都,給魏延撐了腰。

魏延的驕傲,有時卻連諸葛亮的面子都不給。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後,經常口出怨言,批評(估計言辭還很激烈)諸葛亮膽小。(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很像李雲龍的名言「你咋不敢跟旅長幹一架呢?」

面對這種言語,胸襟寬廣的諸葛亮當然不會計較,照樣重用。

誰都知道魏延惹不起,禮讓三分,卻也有不認黃的,他就是同樣有個性,資歷也不在魏延之下的楊儀

影視劇中的楊儀

楊儀跟隨劉備,比魏延更早,劉備與他探討軍政計策的時候,同樣「大悅之」;劉備位進漢中王,提拔他為尚書。

根據《季漢輔臣贊》的記載:

威公狷狹,取異眾人;閒則及理,逼則傷侵。

楊儀性格張揚,心胸狹隘,與心高氣傲,看不起人,連張飛和諸葛亮面子都不給的頂頭上司劉巴發生矛盾。楊儀的能力地位豈能與劉巴相提並論?找錯對象的楊儀被劉備眼都不眨的「左遷弘農太守」。弘農郡在曹魏,楊儀肯定無法去上任,相當於被免職了。

建興三年,諸葛亮將楊儀提拔為參軍,臨時負責丞相府的管理工作。建興八年,再提拔為長史,正式成為丞相府秘書長,加銜綏軍將軍。成為蜀漢文官中的第二號人物(這裡把李嚴劃為武將,如果李嚴算文官,則楊儀算三號)。

楊儀的特長是後勤,「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一文一武的兩大臂膀,都很有個性,以楊儀的資歷,官職,能力,也的確可以不買魏延的帳。

兩人發生爭執矛盾,在所難免,估計魏延言語上也爭不過飽讀詩書的楊儀。軍人性情的魏延,更不廢話,直接拔刀相向,嚇得楊儀涕淚橫流。

諸葛亮也沒有辦法,無法遷就誰。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楊儀傳》)。

好在諸葛亮的威望,平衡手段,諸葛亮在時,還不至於鬧出大亂子。

如果諸葛亮不在了呢?矛盾很明顯會激化,這一點,連遠在東吳的孫權都不懷疑。

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諸葛星隕五丈原,兩人的矛盾終於變成大禍,直至兵戎相見,互相上書稱對方「謀反」。請看下回《同歸於盡》

完。

本文作者:職業鏟臺 授權發布於百家號「南城太守V」

相關焦點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歷史探秘:魏延腦後真有「反骨」嗎?諸葛亮死前是否設計殺害他?
    而魏延之死,更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看點。很多人受演義的影響,認為魏延是腦後生有「反骨」,對蜀漢不忠。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對魏延印象不好,暗地裡對劉備說:「此人腦後生有反骨,日後必然會反。」反倒是劉備對此不以為然,一直對魏延信任有加,十分重用。這可能和魏延投靠劉備的方式有關。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劉備攜民渡江敗走襄陽的時候。
  • 腦後有反骨是人才!
    這人正是長沙守將之一魏延。當 關羽引魏延拜見劉備時,孔明卻「喝令刀斧手將魏延推出斬首」。劉備驚問為何斬殺獻功降將?孔明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經劉備求情,魏延保住了性命,但卻一直不受重用。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果然帶兵謀反。副將馬岱遵照孔明的遺命誘殺了魏延。 從此,魏延與腦後反骨成了反叛與不軌的代名詞。往往上司斥責不聽指揮的下屬,會直言你是魏延再世;你腦後有反骨;反骨仔。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於是安排馬岱假意投降魏延。那么正史是怎樣記載的呢?諸葛亮有誅殺魏延之心嗎?三國志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魏延之死撲朔迷離,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真相終於被說出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成功地被描述成為一個反面角色,因為謀反伏誅,當初手刃長沙太守韓玄迎接關羽入城,作為最大的功臣,諸葛亮見他第一面就給個下馬威,當眾要殺了他,認為他為人殘暴不仁,弒主不忠,說他腦後有「反骨」,還是劉備求情才存下性命。
  • 魏延腦後的反骨,這個人也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
  • 諸葛亮:魏延你腦後有反骨!陳壽:孔明你胡說!
    三國時期有一個令人費解的老梗,即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我時常在想,一個忠於蜀漢的國士,腦袋後面為什麼會生出反骨呢?羅貫中或許只是隨便一說,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更想不到的是,這部歷史演義小說,在後世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正史。而他強加的反骨,影響了後世幾百年對魏延的認知。
  • 魏延真的造反了嗎?他是天生反骨嗎?真相令人吃了一驚
    在《三國演義》裡,魏延因為想趁諸葛亮病逝時造反而被殺死,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魏延真的造反了嗎?又是否真的天生長有反骨,命中注定不得不反呢?其實把魏延完全歸入反臣,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至於反骨一說,則更是後世的杜撰。
  • 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怎麼看的?史上有反骨的人除了魏延還有仨
    我們在看一些影視劇和文史典籍的時候,會經常看到「反骨」一詞。而腦後有反骨的人一般都被定性成不忠不義之人。那麼,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在哪呢?反骨並不是特指腦後一處凸出的骨頭,除此之外還有像額頭突出(額前反骨)、耳後有骨突出也都是反骨的一種(叫「完骨」)。
  • 揭秘: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不怪諸葛亮
    隨著諸葛亮的離世,魏延之死就成了所謂的千古謎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因為諸葛亮早就看出了有反骨,所以臨死前吩咐楊儀和馬岱殺掉魏延,一句魏延反,馬岱斬的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判斷,那麼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
  • 魏延之死是被冤枉的,其實,他壓根就沒想過造反
    歷史上的一些武將,沒有戰死沙場,反倒因各種原因,被自家人給砍了,所以,自然會有後人替他們洗冤。就如三國時期的魏延,是劉備很器重的一員大將。但是,在諸葛亮死後,蜀兵回撤時讓他斷後,他卻很是不滿,於是,便招來了殺身之禍。若是只讀三國演義,那對此人的印象,應該就是書裡說的那些話,「天生反骨」。而此話還是諸葛亮說的,因為魏延腦後長了「反骨」。
  • 魏延有反骨?哥哥心裡苦
    說起魏延就兩個字,謀逆!是真的嗎?其實未必。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魏延沒有在其中,這不代表魏延的能力不如這五位,而是魏延這個人不討喜。在五虎上將相繼死去之後,劉備代表的蜀國實力也隨之衰弱不少,不是有一句諺語流傳很廣,「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其實就代表了後五虎將時代,蜀國軍事力量的薄弱,可以這麼說,在後五虎將時期,魏延就是蜀國軍事將領的牌面。可是這個牌面,為什麼下場如此悽慘?
  • 魏延的反骨
    諸葛亮第一眼見到魏延就欲殺之,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    魏延字文長,蜀漢大將,排名僅在五虎將之後。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這麼一位為蜀漢大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功臣,卻被諸葛亮認為其腦後有反骨的滑稽罪名,在諸葛亮的計劃下,把魏延處死了。那麼諸葛亮真的能看得見魏延所謂的反骨嗎?其實這只是掩飾之詞了,誰腦後有什麼反骨?完全是騙人的把戲。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拿著「腦後有反骨」的罪名,把魏延給暗中處死了呢?其實還是有原因的,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兩個缺點,或許會重蹈關羽的覆轍,讓蜀漢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魏延的「反骨」
    一是他從長沙歸降時,諸葛亮一見他,就號令將他推出斬首,理由是他腦後有反骨;另外一個就是諸葛亮剛剛去世屍骨未寒,魏延就發動叛亂,結果被馬岱誅殺,印證了「反骨」的說法。這個位置有多重要呢,當時的人們有個普遍看法,叫「無漢中則無蜀」,想想看,沒有漢中就沒有蜀國,魏延當時的位置,就相當於是京畿戍衛隊對北京的重要性啊。當時人都都以為這個位置非張飛莫屬,誰也沒想到會落到魏延這個小角色身上。這說明什麼?說明劉備非常信任魏延,反過來,也說明魏延有能力,要不然劉備也不會這麼信任他。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執意要殺魏延,難道就只是因為有「反骨」嗎
    魏延最初在長沙歸順劉備的時候,諸葛亮看出魏延腦背後有"反骨"料,到此人日後就會造反, 本想著除之而後快,最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果真造反了。以降服葛亮逝世 ,沒有人可以那他怎麼辦 ?很典型的"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當時幸運的是諸葛亮提前授予馬岱的計劃, 才殺了魏延。
  • 名將魏延為何被污衊腦後有反骨
    魏延可能有很多人疑問,魏延不是在關羽在攻打長沙郡時得到的戰將嗎?在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確實如此。魏延就是其中之一,羅貫中老前輩也沒有想到他的小說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也不會照顧一個很久以前的將軍的名聲。事實上根據《三國志》記載,魏延第一次的出現是在劉備入蜀之時。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