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有反骨?哥哥心裡苦

2020-12-27 原來歷史很搞笑

說起魏延就兩個字,謀逆!

是真的嗎?其實未必。

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魏延沒有在其中,這不代表魏延的能力不如這五位,而是魏延這個人不討喜。在五虎上將相繼死去之後,劉備代表的蜀國實力也隨之衰弱不少,不是有一句諺語流傳很廣,「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其實就代表了後五虎將時代,蜀國軍事力量的薄弱,可以這麼說,在後五虎將時期,魏延就是蜀國軍事將領的牌面。

可是這個牌面,為什麼下場如此悽慘?

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有一個,

上級諸葛亮還是對他有著不信任,說魏延有反骨,遲早有一天會反。那魏延扛著這麼大的責任,還要受著上級的猜疑,他為什麼不去投奔魏國呢,憑藉著自己在蜀國的地位和自己的一身本領,在魏國也可以混不錯,那魏延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魏延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就跟隨了他,可以說是功勳元老,一生徵戰無數,而且戰績不菲,章武元年的時候,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王朝,魏延也在這時被封為鎮北將軍。後來劉備去世,劉禪登基,魏延被封侯。

魏延這麼多年,劉家待他不薄,但是魏延也值得這些獎賞,魏延自始至終也沒有對不起劉家。

所以就算諸葛亮再說自己有反骨,他還是沒有背叛蜀漢。就算當下處境再難,自己也不會反叛,一是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二也是不想讓諸葛亮說的話成真,不能讓他的污衊變成事實,到時候諸葛亮背上了神機妙算的好名聲,而自己則背上了叛徒的千古罵名。這樣不值當。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論再怎麼反抗也會被魏國吞掉,所以不管魏延投不投降自己,魏國已經不在乎了。是敵人,魏國不在乎,是友軍,魏國也不需要。而且這個時候的魏國已經不是曹家的天下了,各處暗流湧動,司馬家族已經覬覦已久,自己這時候橫插進去,肯定會被淪為政治的炮灰。魏延自己帶兵打仗還行,搞政治是一點不懂。所以哪怕自己到了魏國,也不會落下一個好下場。搞不好魏國更看不起背叛的人,直接就像當初砍呂布那樣,也把自己砍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大家都明白了,魏延沒有一絲可能會謀反,哪怕蜀國氣數已盡,哪怕上級對自己不夠信任,哪怕朝堂之上有同僚排擠,他依舊沒有主動投奔魏國,他臨死之前,跑往的方向都是川蜀的方向。

相關焦點

  • 魏延的反骨
    諸葛亮第一眼見到魏延就欲殺之,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    魏延字文長,蜀漢大將,排名僅在五虎將之後。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
  • 魏延的「反骨」
    一是他從長沙歸降時,諸葛亮一見他,就號令將他推出斬首,理由是他腦後有反骨;另外一個就是諸葛亮剛剛去世屍骨未寒,魏延就發動叛亂,結果被馬岱誅殺,印證了「反骨」的說法。首先,魏延不是降將,而是一直跟著劉備的家兵,據《魏延傳》記載,他「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這裡面的先主,說的就是劉備,「部曲」,是家兵或者私兵的意思。劉備對魏延不但非常信任,而且特別看重。看重到什麼程度呢,我們舉個小例子,劉備在漢中稱王時,魏延遭遇突擊提拔: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 揭秘: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不怪諸葛亮
    隨著諸葛亮的離世,魏延之死就成了所謂的千古謎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因為諸葛亮早就看出了有反骨,所以臨死前吩咐楊儀和馬岱殺掉魏延,一句魏延反,馬岱斬的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判斷,那麼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這麼一位為蜀漢大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功臣,卻被諸葛亮認為其腦後有反骨的滑稽罪名,在諸葛亮的計劃下,把魏延處死了。那麼諸葛亮真的能看得見魏延所謂的反骨嗎?其實這只是掩飾之詞了,誰腦後有什麼反骨?完全是騙人的把戲。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拿著「腦後有反骨」的罪名,把魏延給暗中處死了呢?其實還是有原因的,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兩個缺點,或許會重蹈關羽的覆轍,讓蜀漢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怎麼看的?史上有反骨的人除了魏延還有仨
    而古人說的最多的反骨多是後腦勺突出的兩塊骨頭,叫做枕骨,有這種後腦勺的人頭部從側面看就呈一個問號的形狀。反骨第一人:魏延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魏延與黃忠一道歸降劉備,卻受到不同的待遇,書上寫「玄德待黃忠甚厚」。等到關羽帶魏延進來時,諸葛亮卻要斬了他,列出的一眾理由中就有「反骨」一項。也正是因為這,魏延幾乎在後世成了反骨的代名詞,提起魏延,人們就想到「反骨」、「造反」。可謂是「反骨第一人」。
  • 魏延腦後的反骨,這個人也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要斬殺麾下能力最出色的魏延還說魏延有反骨
    魏延是一代出色的名將,先是替劉備把守漢中國若金湯15年,後跟隨北伐大軍,更是戰功卓著,論武堪比五虎將,論智更是賽諸葛,沒想到在蜀國後期因諸葛亮一句魏延有反骨
  • 為何諸葛亮給魏延穿小鞋?還說魏延天生反骨
    蜀國內部矛盾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被馬岱斬殺也能看出一二,而在陝西石馬鄉魏延就長眠於此。當地老者每每向外人介紹魏延墓時,都會提及幾十年前墓前立著的兩個石馬和一個文生。墓碑上簡明扼要——漢將馬岱斬魏延於此」。很多人提及魏延都會嘲諷「天生反骨」,此乃無法證實的笑言。歷史不可追憶,是否「反叛」不可定論,但村中老者對石馬與書生的介紹卻頗有意味。
  • 諸葛亮:魏延你腦後有反骨!陳壽:孔明你胡說!
    三國時期有一個令人費解的老梗,即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我時常在想,一個忠於蜀漢的國士,腦袋後面為什麼會生出反骨呢?羅貫中或許只是隨便一說,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更想不到的是,這部歷史演義小說,在後世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正史。而他強加的反骨,影響了後世幾百年對魏延的認知。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36所謂魏延的反骨
    ,馬岱斬」的情節為人所熟知,不過現在很多為魏延喊冤犯案的文字,說歷史上魏延並沒有造反的意思,這個就是《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為了印證前面戰長沙那段當中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的話,整個三國,投降的武將多如牛毛,怎麼諸葛亮就認定魏延有反骨呢,難道就是相面看出來的嗎?
  • 魏延的反骨只是一場悲劇,其實只是一場內訌?
    在三國演義裡,一想到魏延,大家就想到他那狂骨的性格,起初殺韓玄,後期諸葛亮一死又想投靠魏國。但是歷史上的魏延真的怎麼反骨嗎,回答當然不是。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一登場就幫助劉備脫身與文聘交手,後不知道蹤跡。
  • 名將魏延為何被污衊腦後有反骨
    魏延就是其中之一,羅貫中老前輩也沒有想到他的小說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也不會照顧一個很久以前的將軍的名聲。事實上根據《三國志》記載,魏延第一次的出現是在劉備入蜀之時。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 魏延之死撲朔迷離,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真相終於被說出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成功地被描述成為一個反面角色,因為謀反伏誅,當初手刃長沙太守韓玄迎接關羽入城,作為最大的功臣,諸葛亮見他第一面就給個下馬威,當眾要殺了他,認為他為人殘暴不仁,弒主不忠,說他腦後有「反骨」,還是劉備求情才存下性命。
  • 演義中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魏延又是如何呢?
    演義是小說家言,真實的魏延一直忠於蜀漢,從無反意。 魏延此人,狂就一個字,從沒怕過誰。就算曹操的五子良將擋在身前,他也不會皺一下眉,只會提著兵器衝上去,幹不幹得過另說,反正沒個怕字。 劉備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善於識人,魏延就是被他發掘重用的。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歸根到底,魏延的死與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諸葛亮從始至終就不信任魏延。魏延最初並不是劉備手下人,是劉表手下一員將領,後來投靠長沙太守韓玄。魏延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而且武藝超強,有膽識有謀略,但在始終得不到重用。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魏延是諸葛亮最佳繼承者,為何反遭猜忌
    三國名將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就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為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的確魏延從參軍開始,一系列做法讓堅守道德情操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十分不滿。 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為何不趁早殺掉他,為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