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條微信下留言,回復您的姓名+電話。
2、回復截止時間至11月9日(周三)中午十二點。
3、中獎後請等待並查看我們給您的後臺回復。
相信每個人在讀書時期都做過這麼一道語文單項選擇題:
《茶花女》的作者是( )。
A. 大仲馬 B. 蒂克 C.小仲馬 D.莫泊桑
多年之後,《茶花女》的作者到底是大仲馬還是小仲馬,也許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但《茶花女》的故事卻一直留存在我們心中。說起這部作品,茶花女悽美的形象便頓時躍然紙上,仿佛還能若隱若現地聽到輕輕地咳嗽聲……
11月11日—12日,上海歌劇院將來到深圳大劇院,再次將《茶花女》這部經典之作搬上舞臺,跟觀眾再次一起經歷一遍這悽美的愛情故事。
△ 亞歷山大·小仲馬
這個真實發生在小仲馬和茶花女之間的故事,從出版至今已然168年。聽說小仲馬寫下這部作品,除了為了紀念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批判當時的社會制度與不良風氣之外,還希望能為像茶花女一樣的可憐女性發聲,比如說,小仲馬的親生母親。
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千二淨。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於是,他開始從婦女、婚姻等現實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
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係,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
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者只有二人。她的遺物在進行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
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即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名妓瑪麗·杜普萊西嚮往上流社會生活,和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Synopsis
時間/
1920年前後
地點/
從上海出發駛往法國的郵輪「白色茶花號」旅途中。
途經北非卡薩布蘭卡和巴黎臨港勒阿弗爾。
故事發生在1920年前後上海開往法國的郵輪「白色茶花號」上。
富家子弟阿爾弗雷德來上海闖蕩,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郵輪上的卡斯通二副,並愛上了郵輪上的駐船歌女薇奧莉塔,在薇奧莉塔生病期間,他每天都前去探望。
轉眼一年過去了,在卡薩布蘭卡做生意的亞芒得知自己的兒子阿爾弗雷德在上海事業無成,只得安排他乘「白色茶花號」返回法國。登上郵輪,通過卡斯通的介紹阿爾弗雷德終於獲得了薇奧莉塔的愛情。為了表達自己對薇奧莉塔的愛,他打電報給父親,提出要將自己獲得的遺產全部贈予薇奧莉塔。父親亞芒十分著急,在郵輪停靠卡薩布蘭卡時立刻登船前去說服薇奧莉塔離開阿爾弗雷德。在亞芒的威逼利誘下,為了成就阿爾弗雷德妹妹的婚事,她做出犧牲假裝愛上了多佛船長而與阿爾弗雷德斷絕來往。阿爾弗雷德得知此事,在賭場上當眾羞辱薇奧莉塔後,隨父親一起離開了郵輪。
半年以後,郵輪再次停靠巴黎臨港勒阿弗爾。亞芒受良心的譴責,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阿爾弗雷德並且與其一起上船看望薇奧莉塔。但此時的薇奧莉塔已經容顏盡失病入膏肓而瀕臨生命的終點。最後她在阿爾弗雷德等人的陪伴下離開了人世。
上海歌劇院成立於1956年11月,其前身為上海歌劇舞劇院和上海樂團。掀開中國歌劇和聲樂藝術的發展歷史,上海歌劇院是其中閃光的一頁,已成為我國成就卓著、聲譽斐然的音樂戲劇和聲樂藝術表演團體。
數十年來,歌劇院創作演出了眾多影響深遠的歌劇、舞劇、合唱、歌舞、器樂等劇(節)目。
上海歌劇院更是廣泛開展中外合作和交流,體現都市形象的藝術窗口。歷年來劇院曾數十次派藝術使者,出訪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歷屆香港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和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國際藝術節等藝術盛會上頻頻亮相。
張國勇 指揮
中國著名指揮家,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1997年被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授予音樂博士學位。先後師從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黃曉同教授和俄羅斯著名指揮大師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曾任上海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指揮系主任,上海歌劇院首席指揮。
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先後與國內外著名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指揮演出了一系列歌劇、芭蕾舞劇、交響合唱等經典作品,尤其擅長指揮俄羅斯作品,是目前國內公認的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的最佳詮釋者。他的指揮風格簡明自然富有靈性,如火的激情與深刻的理性渾然天成,極具藝術張力。近年來多次受邀代表中國參加重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中美、中法、中德、中俄文化年慶典音樂會等。2006年應邀擔任第八屆西班牙卡達喀斯國際指揮大賽評委。
易立明 導演
北京新蟬戲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導演。2008年創立故事新編劇團,以當代戲劇手法導演了包括《茶館》《雷雨》《哈姆雷特》、奧尼爾劇作《悲悼三部曲》及中國當代劇作家徐瑛作品《說客》《門客》,與林兆華合作導演作品《故事新編》《大將軍寇流蘭》等;2013年在天津大劇院導演了貝拉·巴託克作曲的歌劇《藍鬍子公爵城堡》和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歌劇《俄狄浦斯王》,首開現代西方歌劇在中國舞臺演出先河。此後受到各大機構常年邀約,導演作品包括:天津歌劇院《茶花凋零錄》(天津版《茶花女》)、中國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駱駝祥子》、周小燕歌劇藝術中心原創歌劇《一江春水》等;2015年發起並組織「中英文學劇場連線」計劃,導演話劇《竹林七賢》《帝國專列》、以及指揮大師湯沐海執棒的班傑明·布裡頓室內歌劇《螺絲在擰緊》等,以此為起點開啟長期中外文化交流。同年10月受陝西省文化廳委約製作導演了歌劇《白鹿原》音樂會版。
宋倩
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先後師從胡逸文、周小燕、欒峰教授。2006年獲義大利政府獎學金進入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隨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喬瓦娜·卡耐提及斯卡拉歌劇院藝術指導馬西米裡阿諾·布羅學習。2008年攻讀於科莫威爾第音樂學院,先後師從於卡爾洛·阿馬羅和布魯諾·達爾·本,並取得歌劇演唱與室內樂演唱雙碩士,同期還兼修於米蘭音樂研究學院聲樂專業,師從尼考蕾荅·扎妮妮。義大利學習期間在《唐璜》《卡門》《丑角》《茶花女》等歌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並獲得第十一屆阿萊桑德雷·佩爾提雷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第二十四屆伊斯馬愛樂·沃爾託裡尼國際聲樂比賽第三名,第六屆馬爾提尼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第十屆音樂人生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曾出演國家大劇院歌劇《玫瑰騎士》中的瑪麗安娜,《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的麗莎,上海歌劇院歌劇《曼儂·萊斯科》中的曼儂、《蝙蝠》中的羅莎琳達。曾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黃河大合唱》中擔任領唱和獨唱。
馬倩
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200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謝樂教授,曾考入周小燕歌劇中心。2005年代表上海賽區參加「中亞杯」首屆長三角青年歌手大賽並獲獎。在歌劇《茶花女》中飾演薇奧萊塔;《風流寡婦》中飾演漢娜以及大使夫人瓦倫西娜;《卡門》中飾演米凱拉和弗拉基斯塔;普契尼三聯劇《賈尼斯基基》中飾演奈拉等,原創歌劇《雷雨》中飾演繁漪;原創音樂劇《國之當歌》中飾演女主角小莉和流浪女;《黃河大合唱》中擔任女高音領唱。2006年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蕭士塔高維奇聲樂套曲《猶太音詩》中國首演。2011年在上海交響樂團中國首演拉赫瑪尼諾夫《鐘聲》中擔任女高音領唱。曾多次在全國大型晚會擔任獨唱和領唱。
韓蓬
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新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先後師從陳星教授、周小燕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
2009年1月,獲義大利維羅納《圖蘭朵》國際歌劇比賽第一名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頒發的「最佳音質獎」。2010年5月,獲得義大利Riccardo Zandonai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2013年,獲得第十五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組第二名。曾在歌劇《阿蒂拉》《卡門》《圖蘭朵》《鄉村騎士》《楚霸王》《群妖圍舞》《那時花開》《弄臣》《心經》《燕子之歌》《駱駝祥子》《永樂》《西蒙·波卡涅拉》《方志敏》等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男主角。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包括鄭明勳、丹尼爾·奧倫、約翰·尼爾森、馬庫斯·史坦茲、馬克·波艾米等。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熱那亞歌劇院、佛羅倫斯歌劇院,米蘭馬勒音樂廳、帕爾瑪帕格尼尼音樂廳、莫斯科愛樂音樂廳、韓國大邱歌劇院等地演出,2015年9月跟隨國家大劇院歌劇《駱駝祥子》赴義大利巡演,演出實況被義大利國家電視臺(RAI)播出。
於浩磊
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師從曲歌教授,2009年考入上海歌劇院。獲得第十屆「金鐘獎」聲樂比賽上海地區美聲組一等獎。曾在中國原創歌劇《西施》首演中飾演老人,2013年與匈牙利大藝術宮合作的上海大劇院版《阿蒂拉》首演中飾演烏迪諾,歌劇《茶花女》中飾演男主角阿爾弗雷多,歌劇《風流寡婦》中飾演布遼舍,歌劇《蝙蝠》飾演男主角埃森斯坦,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劇中飾演上校。2010年赴印度參加中印建交60周年(中國年)演出並擔任領唱。2012年在拉赫瑪尼諾夫交響合唱曲《鐘聲》中擔任領唱。2014年上海電視節第二十屆「白玉蘭」評獎晚會中擔任演唱嘉賓。2015年赴新加坡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年擔任《黃河大合唱》領唱。2015年赴釜山與釜山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擔任獨唱。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歌劇表演藝術家,福建省歌舞劇院院長,福建大劇院董事長。作為當今最活躍的男中音歌唱家,孫礫曾獲多項音樂賽事大獎,包括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美聲金獎;第三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第八、九屆全軍文藝匯演聲樂表演一等獎;第一、二屆中國歌劇節表演獎;文化部直屬院團展演表演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表演獎(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並多次應邀參加文化部、中宣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各類大型演出活動。作為歌劇表演藝術家,孫礫在中外四十餘部歌劇中擔任主角,作品涉獵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及近現代多種風格體裁。如:《塞維亞的理髮師》中的費加羅、《卡門》中的鬥牛士、《茶花女》中的老阿芒、《弄臣》中的弄臣、《丑角》中的託尼奧、《費德裡奧》中的皮亞羅、《莎樂美》中的先知約翰、《蝙蝠》中的艾森斯坦、《白毛女》中的楊白老、《茶》中的聖響、《趙氏孤兒》中的程嬰、《運河遙》中的張水鷂、《白鹿原》中的鹿三,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與國內外許多頂尖藝術家及院團保持長期良好的合作。作為劇院管理者,他在前輩們打下的良好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舉辦了福建大劇院演出季、福建交響樂音樂季、名家大講堂等系列活動。堅持引進最優質的演出產品,同時推出福建本土優秀的藝術人才和藝術精品。帶領福建省歌舞劇院與國家大劇院、香港歌劇院及歐洲多所知名劇院進行合作演出,提升了福建藝術生產的品質,力求達到國際水準。招商銀行 — 第二十屆深圳大劇院藝術節節目單
內容來源:深圳大劇院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