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

2021-02-13 四川愛樂樂團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最著名的小說,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和巴黎上流社會最有名的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 義大利歌劇《茶花女》改編自小仲馬的同名名著,由劇作家弗朗西斯科•皮阿維改編為歌劇腳本,偉大的作曲家威爾第作曲。150年來,在全世界上演次數最多的歌劇,當首推義大利歌劇《茶花女》,有世界歌劇史中的最燦爛的寶石之稱,想了解義大利歌劇,不可不「精讀」歌劇《茶花女》。

4月24日,四川愛樂樂團將攜手國際級歌劇演員在成都嬌子音樂廳上演歌劇版《茶花女》。現已正式開票,諮詢電話:028-87322906。

網上購票請直接在「大麥網」購票:http://www.damai.cn/cd/


歌劇《茶花女》原名為《La traviata》,意思為《墮落女人》。相對於小說的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歌劇把主要情節壓縮在三幕劇中,做了非常大的改動。瑪格麗特的名字改為維奧萊塔,阿爾芒的名字改為阿爾弗瑞德。歌劇省去了小說中冗長的鋪墊,直接在第一幕中將維奧萊塔對Alfredo的態度由不屑(飲酒歌)轉為傾慕(及時行樂)。在書中,阿爾芒曾經有位情婦,她的出現僅僅說明阿爾芒在瑪格麗特之外不懂得什麼叫愛情。歌劇中這位姑娘與之後那個羞辱瑪格麗特的妓女一起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alfredo在第二幕第二場中親手羞辱維奧萊塔的重頭戲,並加上了老阿芒的憤怒和對兒子的失望之情。而最後alfredo與維護維奧萊塔的男爵決鬥,男爵受了重傷,Alfredo被迫逃往英國躲避私鬥的刑罰。

改動最大的還是最後一幕,維奧萊塔一個人住在被債主查封的房子裡,在彌留之際見到了匆忙趕回來的Alfredo和老阿芒。父親出於內疚已經向Alfredo解釋清楚了一切,Alfredo痛哭著向維奧萊塔懺悔。維奧萊塔一直等待著Alfredo的歸來,等待著他再次帶給她生活的勇氣和生命的力量。她驚喜交加的迎向愛人,卻發現孱弱的身體沒有半點好轉的跡象。她在眾人的幫助下躺回病床上,像個賢良妻子一樣對Alfredo交代後事,讓他不可以太悲傷,一定要娶妻生子,照顧好可敬又年老的父親。最後她聽到了上帝的召喚,帶著臉上帶著神聖的光輝死去了。

應當說,比起人物關係複雜,情節嚴謹的小說,歌劇的改編處理使得矛盾更加集中,更加抽象而富有藝術性,歌聲使得愛情更加感人。由於歌劇的編劇是義大利人,歌劇創作時間較晚,歌劇中對茶花女這樣的交際花的性情,以及對巴黎色情沙龍的描繪多是出自導演自己的想像,在不同的版本裡有不同的詮釋,經常是場面宏大富麗堂皇。而主角本身,雖然設定的是俊男美女的組合,在實際歌劇中經常因為歌手自身的原因而很難做到形象一致。這也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歌劇《茶花女》看起來有趣的地方。

小說《茶花女》第一次如此生動的描寫了一個妓女的純潔無私的愛情,而歌劇《茶花女》則讓這愛情得到了神性的升華。當你聽懂,看懂,全身心投入到歌劇《茶花女》中時,你會感覺到,歌劇之門已為你打開,你的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盞美麗彩燈。

名 稱:茶花女 歌劇(La Traviata)

指 揮:邁克 科勒

演 奏:四川愛樂樂團

歌 手:

蘿拉•阿隆索•帕丁 飾 薇奧莉塔

米科拉•舒利亞克 飾 阿非列德·傑爾蒙

尼赫拉•米亞伊洛維柯 飾 喬治奧·傑爾蒙

盧德米拉•沃爾科瓦 飾 弗洛拉和阿尼娜

演出時間:2015年4月24日 晚7點30分

演出地點:成都嬌子音樂廳

票 價:10元 20元 30元


指揮介紹:

邁克 科勒

邁克科勒大師以其卓越的音樂表演力而聞名。他對音樂獨特的詮釋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他指揮的樂團,聲音溫暖而富有魔力,這源自德國傳統,飽受讚譽。

他長期與柏林愛樂樂團、柏林國家管弦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的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們合作演出,如:Guy Braunstein , Lother Strauss , Christian Funke , Michael Barenboim。他的演出唱片由索尼音樂發售,並且在2011年獲得了全球音樂獎。

邁克科勒曾在柏林愛樂樂團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音樂廳、法蘭克福HR音樂廳、芝加哥哈裡斯劇院、坦格伍德音樂節、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節、聖彼得堡愛樂樂團音樂廳、莫斯科音樂廳、拜羅伊特歌劇院、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爾藝術中心、孟買國家演藝中心及班加羅爾Chowdiah 音樂廳等進行演出。他曾參與過德國廣播電視聯合會、德國電視二臺、德國RAI電視臺、俄羅斯電視一臺、中國中央電視臺、印度國家電視臺等的廣播、電視節目。他指揮過的樂團無數,遍布歐洲、亞洲、美洲

邁克科勒大師出生在音樂之都——德國,德勒斯登市。早年在德勒斯登擔任鋼琴獨奏家,之後在柏林學習了聲學工程及指揮。從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校畢業後,他繼續在慕尼黑師從切利比達赫大師,後又至巴黎學習。他與Kurt Masur,Gerd Albrecht,Rolf Reuter等一起參與了大師班。

他自2000年起,擔任萊比錫愛樂樂團的藝術總監及音樂總監,帶來了大量的精彩的音樂會演出。大眾被他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深深吸引。2008年,他被選為了薩克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及藝術指導。他也是義大利貝加莫the 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ella Cultura的首席客座指揮。2010年,他在韓國首爾擔任指揮、教授。

除了他的演藝事業,他還抽出時間從事教育工作。他自1998年起,就在萊比錫音樂戲劇學院(菲利克斯孟德爾頌)擔任樂團指揮及教師。他曾與Kurt Masur,Herbert Blomstedt,Fabio Luisi 和 Daniel Harding合作。他在柏林洪堡大學時,撰寫了關於音樂學的論文,並在2000年被授予了哲學博士學位。


歌手介紹:

蘿拉•阿隆索•帕丁 飾 薇奧莉塔

西班牙女高音蘿拉•阿隆索•帕丁出生於加利西亞的Villagarcia de Arosa。

她最初在歌唱和小提琴方面取得了專業表演資格,後來依靠著名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她在舉世聞名的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師從阿爾多•巴爾丁,安娜•雷諾茲和珍•考克斯等大師學習了五年,並在眾多大師中與哈爾特穆特•赫耳的藝術造詣一脈相承。

在23歲那年她加入了位於德國艾森的阿爾託劇院,在那裡她曾出演了《波西米亞人》中的咪咪等角色,並取得了最受觀眾歡迎的最佳藝術家的獎項。

她的足跡遍及紐約林肯中心,科隆大劇院、柏林音樂廳等數十個國際知名的劇場和音樂廳。

阿隆索女士贏得了一系列國際性的歌唱比賽大獎,其中比較引人矚目的是在最近一次的阿爾弗雷多•克勞斯歌唱大賽,以及弗朗哥•科雷利,韋爾維耶大賽和豪梅•阿拉加爾歌唱大賽中都榮獲冠軍。

她與無數舞臺導演合作在薩爾茨堡音樂節等一系列重要音樂盛會中露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利西亞交響樂廳的演出《佩妮洛普的拯救》(作者為布裡頓)開啟了由西班牙歌唱家演出該劇的先河。

她最風靡的錄製發行的作品有美聲詠嘆調專輯《Col sorriso d́innocenza》,合作者是馬加拉愛樂樂團。這張專輯發行於2006年12月,在歌劇國際出版發行界享有較高聲譽。

出版公司Columna Musica為她出了一張名為《Lúa descolorida》的加利西亞歌曲專輯,合作者有奧斯瓦爾多•格裡喬夫以及安託•加爾西•阿夫裡爾。這張專輯包括曾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首演的裡卡多•洛爾卡作曲的歌劇《空寂的時刻》。這張專輯還包括了著名作曲家摩西•貝爾特南一系列加泰隆尼亞歌曲精選。

她的表演行程非常之滿,包括一些在西班牙國內、在美國以及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音樂會。同時值得一提的還有她最近在墨西哥、中國、韓國、日本、秘魯、智利、巴西和華盛頓進行的一系列獨唱音樂會表演活動。

蘿拉•阿隆索•帕丁目前居住在柏林和紐約兩地,並且師從享有盛譽的大師傑拉爾德•馬丁•摩爾繼續學習聲樂。


米科拉•舒利亞克 飾 阿非列德·傑爾蒙

米科拉•舒利亞克是一位在烏克蘭國家劇院的一位頂尖男高音,並且是數個國際歌詠比賽和音樂節大獎的獲得者。他擁有非常美麗的音色並且能夠表演技術上高難度的劇目。米科拉•舒利亞克在全世界的許多劇院和音樂廳舞臺表演過歌劇和音樂會曲目。

他在烏克蘭基輔出生,在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他師從聲樂教授Vladimir Timokhin,在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學位。

在1996年他成為了塔拉斯•舍甫琴科 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基輔)的獨唱演員,並且在其他歌劇院做客座獨唱演員。在1999年他與」烏克蘭總統管弦樂團」合作,並且從那時起他成為了烏克蘭電視廣播臺公司管弦樂團的客座獨唱演員。

競賽獎項:

2004年「第一屆吉姆利亞國際歌曲競賽」銅獎;2001年「世界歌劇競賽——普拉西多·多明戈」歌劇大賽(華盛頓,美國)入圍獎;2001年烏克蘭文化部舉辦的「藝術文化領域貢獻獎」頒發的榮譽獎;2001年「第二屆」伊萬·阿爾切斯基」國際歌唱比賽,第一名,金獎及特別獎(烏克蘭);2000年「瓦倫西亞帛琉音樂節」特別獎,管弦樂音樂會(西班牙);2000年「第五屆古諾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角色演唱大賽」第二名(第一名未評出),羅密歐角色第一名。(匈牙利,布達佩斯);1996年「艾瑪· 黛絲汀國際大賽(捷克共和國)——第三名。

演唱曲目:

詠嘆調,歌曲,浪漫曲(舒伯特,多尼採蒂,柴可夫斯基,孟德爾頌),民謠歌曲,現代音樂,美國出版的CD《21世紀音樂》等等。

國際音樂節:2011年「第二屆烏茲別克斯坦音樂節」(《弄臣》);2007年烏克蘭-美國音樂節(現代音樂);2003-2006年義大利音樂節;2002年「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音樂節」(烏克蘭);2001年「第10屆布達佩斯千禧年音樂節(《羅密歐》),在電視上播出;2000年法國音樂節(亞維農);1999「基輔音樂節」(《Szanen aus Göethes Faust》);1998 歌劇-清唱劇《俄狄浦斯王》(斯特拉文斯基),導演:沃福坤·瓦西裡。

巡演:日本:《曼儂·萊斯科》;丹麥:《蝴蝶夫人》;德國和比利時:《茶花女》,導演:弗蘭克·貝恩德·哥特沙爾特,《弄臣》,導演:瑪麗安·伯格霍夫;德國:《羅密歐與朱麗葉》,瑞士,法國,俄羅斯,西班牙,匈牙利,波蘭,白爾羅斯等等。


尼赫拉•米亞伊洛維柯 飾 喬治奧·傑爾蒙

尼赫拉•米亞伊洛維柯(生於1973年)是一名塞爾維亞男中音,1990年代中期已經在國際舞臺上有眾多的演出。他在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中的演繹最為人們所稱道。他在眾多音樂出版商發行的唱片中都唱過完整的歌劇。

米亞伊洛維柯出生于貝爾格萊德,他的聲樂學習開始於母親拉德米拉· 斯米利亞尼克的指導。母親是貝爾格勒藝術大學的一名聲樂教師。在1993年獲得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學位以及1996年獲得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位後,米亞伊洛維柯進入了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的抒情詩培訓中心學習。在學生階段他贏得了多個重要的國際歌唱比賽,這包括1994年在馬裡奧.蘭扎、1995年在魯契亞諾·帕瓦羅蒂,以及1997年在蕾拉·簡恩瑟聲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他在莫斯科大劇院演繹的《波西米亞人》中的 舒奧納爾是他職業生涯的首秀。同年,他在費城歌劇院演唱了波西米亞人裡的馬爾塞洛一角,與帕瓦羅蒂演唱的魯道夫是對手戲。

米亞伊洛維柯的事業迅速騰飛,到2000年他已經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聖彼得堡基洛夫大劇院,馬丁納弗蘭卡國際歌劇節,帕爾馬國際歌劇節,蒙彼利埃音樂節,斯特雷薩音樂節,利馬的普羅利瑞卡劇院以及貝爾格勒國家大劇院中唱過主要角色。他接著在國際上的主要歌劇院中繼續演唱角色,比如《寵姬》中的阿方索十一世。《遊吟詩人》中的盧娜,《命運之力》中的躲避侯爵之子唐卡洛,《海盜》中的埃內斯託,卡門中的斯卡密羅,《福斯塔夫》中的福特,《茶花女》中的熱爾蒙,《橘之戀》中的萊安德羅,《艾麗卡》中的俄萊斯特,《唐·卡洛》之中的羅德裡格,以及《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麥克白》的主角。

盧德米拉•沃爾科瓦 飾 弗洛拉和阿尼娜

女中音盧德米拉•沃爾科瓦是烏克蘭裔,出生在基輔,她最初是以鋼琴家的身份在基輔音樂學院完成了歌唱的學習。在那裡她師從加琳娜.蘇克洛科娃教授,以獨唱女中音的身份畢業。

1991年還是學生的時候,她通過國內各種唱詩班的邀請以及參加交響樂團的巡演開始了她的職業獨唱生涯。這些交響樂團中包括了烏克蘭國家愛樂樂團以及烏克蘭國家廣播電臺交響合唱樂團。

在1991-1992以及1992-1993年期間,沃爾科瓦女士隨同這些樂團在法國、德國以及波蘭演繹巴赫的《尊主頌》和《聖馬修斯的激情》,莫扎特的《加冕彌撒》以及威爾第的《安魂曲》。1994年她入圍了在華沙和畢爾巴鄂舉辦的國際歌唱大賽的決賽圈。當她從音樂學院畢業後,她作為獨唱藝術家加入了基輔歌劇院,一直到1998年離開。1996-1997年間這個女中音歌唱家收到了畢爾巴鄂阿堡劇院的邀請,成為導演A.阿萊曼迪指導下的歌劇《天使姐妹》和《鄉村騎士》

的團隊中的一員。她與米裡亞姆·高奇,多羅拉·扎吉克以及維奧利卡·寇爾特茲同臺演出。後者還邀請她參加了在法國的大師班。

1997年她與義大利指揮家裡卡多·卡帕索錄製了威爾第的《安魂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以及G·羅西尼的《聖母悼歌》。2000年夏季,沃爾科瓦女士成為了桑坦德市的「索菲亞音樂女王高中」裡的特蕾莎·布幹薩大師班中的一名學員。同年11月,她在「馬德裡音樂之友協會」於馬德裡阿特尼歐劇院組織的歌劇獨唱會中進行了表演。她表演了多尼採蒂,羅西尼,穆索爾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威爾第,比才以及聖桑的作品。

2000年-2002年間,她在馬德裡的「索菲亞音樂女王高等音樂學院」的教授貝倫傑尼託的指導下完成了聲樂研究生的學習。2001年4月她與烏爾馬斯塔米指揮的「馬拉加的青年交響樂團」在安達盧西亞的多個城市巡演佩爾格萊希的《聖母悼歌》。2001-2002年間,沃爾科瓦女士與凱薩琳·馬卡拉,莫羅·奧古斯丁以及安赫爾·奧德納一道演繹了《鄉村騎士》,這部作品在萊利達中心劇院上演。

2009年夏天,這位馬德裡出身的女中音於城堡音樂節期間在法國舉辦了獨唱會。2009年開始她與「西班牙廣播電視合唱管弦樂團合作。她同時在Villanueva de los Infantes國際音樂節中首次出演了《卡門》中的一角。2010年在阿爾科孔又出演了同一角色。2009年12月和2010年3月,她分別參加了一個致敬阿弗雷多·克勞斯的音樂會和一個在阿特尼歐劇院的,由」馬德裡音樂之友協會「主辦的抒情音樂會。出色演繹了《吟遊詩人》,《卡門》,《阿依達》與《納布科》。2011年4月16日,她在馬德裡的阿特尼歐劇院演出了比才的《卡門》。2011年12月11日,她在同一地點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中的公爵夫人。這兩個演出都是以敘述歌劇的版本呈現的。自2011年以來沃爾科瓦女士以獨唱家的身份參加了烏克蘭的歌劇季。

了解更多樂團演出信息:

登陸樂團官方網站:www.spo1973.com

樂團新浪官方微博:四川愛樂樂團

電話諮詢:028-87322906

相關焦點

  • 威爾第:茶花女
    本劇取材自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由皮亞菲改編成劇本:一位遊走於巴黎上流社會的名交際花「茶花女」,一位來自正統家庭的年輕作家;二人不顧身份地位懸殊及世俗禮教,墜入了愛河。原以為從此可以白頭偕老,無奈在作家父親的秘密幹涉下,他誤以為茶花女是一個嗜錢如命、用情不專的女子。這個誤解,造成了兩人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但結局給人一絲安慰,最終女主角在愛人的懷中停止了呼吸,也算另一種美。《茶花女》故事情節雖然家喻戶曉,但威爾第將歌劇編排的如此迷人,給每一個角色都留下了廣闊的發揮空間。
  • 威爾第: 歌劇《茶花女》
    ·索爾蒂爵士威爾第  歌劇《茶花女》皇家歌劇合唱團皇家歌劇院/格奧爾格·索爾蒂爵士《茶花女》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觀賞這部以法國文學家小仲馬著名小說為本的戲劇《茶花女》後,備受感動,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改編為歌劇。
  • 【今日歌劇】《茶花女》
    薇奧莉塔取出自己的肖像交給阿弗列德,並且祝福阿弗列德有朝一日能夠找到另一個可以為他帶來真正幸福的女孩。說畢,她忽然覺得體內有一股生命力量不斷升起,但那只是迴光返照;最後,薇奧莉塔在眾人驚呼之下,香銷玉殞!《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最著名的小說,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和巴黎上流社會最有名的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
  • 電影欣賞《茶花女》
    QQ: 1284722011 微信號:18069855089茶花女(法語/原版/1981)電影標籤:法國 劇情愛情主演:伊莎貝爾·於佩爾 吉昂·馬利亞·沃隆特 布魯諾·甘茨導演:莫洛·鮑羅尼尼簡介:這是一部現實版的《茶花女》,片中將故事中的角色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即茶花女的原型、豔冠巴黎的Alphonsine Plessis)貫穿在一起,上演了一齣戲中戲。
  • 歌劇《茶花女》的歷史背景
    瑪格麗特聽從了阿芒父親的懇求,忍著棒打鴛鴦痛離開阿芒,成為某伯爵的情婦。不料,不知內情的阿芒卻以為瑪格麗特變心,怒不可遏,當眾羞辱瑪格麗特,然後開始了長期漂泊。這時身患肺結核的瑪格麗特,病情急劇惡化,她在貧困和悲傷之下咯血而逝,這是小說《茶花女》的大致情節。
  • 林紓是怎樣翻譯《茶花女》的
    林紓、王壽昌聲淚合譯《茶花女》        晚清時期,在福州出了一位不懂外語的翻譯家,林紓。        他與王壽昌合作首譯法國小仲馬名著《茶花女》        自從《巴黎茶花女遺事》發售以來,「中國人見所未見,不脛走萬本」,至今已歷110周年。
  • 小仲馬和他的茶花女
    小說《茶花女》自1848年春問世以來,便不斷地被改編成戲劇、歌劇、電影、電視劇和芭蕾舞劇等藝術形式呈現在舞臺和銀幕上,足見其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而小仲馬和茶花女的真實故事可能更讓人唏噓。茶花女這個人物,確有其真實的人物原型,茶花女的故事正是基於茶花女與作者小仲馬之間的一段真實感情故事而寫成。小說《茶花女》中,女主人公名為Marguerite Gautier,是巴黎上流社會一位有名的年輕貌美的交際花。關於茶花女這個稱呼,小說中這樣描寫道:——「只要有新劇上演,準可以在劇場裡看到她。
  • 藝術微課堂 | 歌劇《茶花女》
    中央歌劇院《茶花女》演出時間 | Time:
  • 上演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
    這樣歡樂的時刻雖然美好,但誠摯的愛情更寶貴……」11月24日晚,在熟悉的《飲酒歌》旋律中,由中國交響樂團帶來的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亮相。演出由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執棒,女高音歌唱家麼紅、男高音歌唱家張龍分別飾演維奧萊塔·瓦萊麗及阿爾佛萊德·阿芒。
  • 【世界經典電影】茶花女
    《茶花女》看電影全片,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茶花女》「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茶花女》看電影全片,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收藏經典電影《茶花女》     請撥打電話:020-86372900    版號:ISRC CN-A08-00-0037-0/V.J9
  • 應邀|G.Briccialdi《茶花女幻想曲》
    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長笛作品比如《威尼斯狂歡節》,《茶花女幻想曲》《遊唱詩人幻想曲》等等。公眾對於布裡西阿爾迪的藝術水平有著極高的評價。他是一位極其傑出的長笛演奏家和作曲家,被稱作「長笛界的帕格尼尼」。著名長笛學者羅克斯特羅(Richard S.
  • 上海芭蕾舞團福州精彩演繹芭蕾舞劇《茶花女》
    上海芭蕾舞團精彩演繹芭蕾舞劇《茶花女》。 劉可耕 攝上海芭蕾舞團精彩演繹芭蕾舞劇《茶花女》。劉可耕 攝芭蕾舞劇《茶花女》演出現場。劉可耕 攝芭蕾舞劇《茶花女》演出現場。劉可耕 攝上海芭蕾舞團福州上演芭蕾舞劇《茶花女》。 劉可耕 攝8月26日晚,上海芭蕾舞團在福州福建大劇院精彩演繹芭蕾舞劇《茶花女》。
  • 同樣的《茶花女》,不同的《飲酒歌》
    《飲酒歌》由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作曲,皮阿維作詞,作於1853年,是威爾第「最美的」歌劇《茶花女》中第一幕的經典唱段。但是,此《飲酒歌》非彼《祝酒歌》,我們有時會把《茶花女》歌劇中的《飲酒歌》與我國作曲家施光南作曲,韓偉作詞的作品《祝酒歌》混淆。聽慣了劇院中的《飲酒歌》來聽一聽街頭快閃吧,同樣的旋律,不同的驚喜!
  •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2019年是威爾第歌劇《茶花女》首演以來的25周年,普拉西多·多明戈和艾爾莫利拉·亞霍再度聯手,於英國皇家劇院奉上這場精彩的演出。個人對《茶花女》的了解僅限於中學時讀過的小說以及這版歌劇裡著名的唱段——慶酒歌,對女主瑪格麗特的印象也十分模糊了,不過由於94版歌劇時間線以及劇情的修改,倒也沒太多影響,沒有做功課也沒有查閱相關資料去觀看這部劇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驚喜。
  • 東方茶花女——張權
    1956年主演了中國首演歌劇《茶花女》,與李光羲等用中文表演。1957年5月19日,張權在《文藝報》上發表《關於我》一文。當時整風已開始,《文藝報》副總編輯唐因的妻子、該報記者姚瑩澄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鳴放任務而採訪張權。張權響應號召,批評所在單位領導的問題。姚瑩澄整理成文,以張權的名義發表。在隨後的反右運動中,張權和姚瑩澄因該文都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期間姚瑩澄身亡。
  • 中國交響樂團演繹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11月16日,據中國交響樂團官方公眾號,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將於11月24日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亮相。歌劇《茶花女》是義大利作曲家、歌劇奇才朱塞佩·威爾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也是世界歌劇史上最賣座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改編自小仲馬著名小說《茶花女》,全劇共分三幕。
  • 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在京上演
    當日,作為中國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劇目之一,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11月24日,男高音歌唱家張龍(後左二)、女高音歌唱家麼紅(後右二)、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後右一)等在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
  • 葛麗泰-嘉寶飾演的「茶花女」你看過嗎?
    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也是這樣。影視之所以選擇名著改編,就是因為名著已經是被時間驗證,已經被大眾熟悉,對於投資者來說,沒有風險。所以,像《茶花女》這樣的題材,常常是影視投資的首先。1935年,葛麗泰-嘉寶因為主演電影《茶花女》,獲得第三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 薦讀 小仲馬與他的《茶花女》
    1848年,《茶花女》誕生的時候,小仲馬只有24歲。一舉成名後,他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劇場爆滿。小仲馬將《茶花女》演出大獲成功的消息告訴遠在比利時的父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父親回電:「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兒子!」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觀賞戲劇《茶花女》後,備受感動,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改編為歌劇。至今,這已經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劇。劇中多首歌曲,如《飲酒歌》、詠嘆調《啊!
  • 歌劇展 | 《茶花女》歌劇作品賞析
    茶花女的形象,也就是書中的瑪格麗特,跟現實中的瑪麗·杜普萊西雖有很多相似點,其實不同點倒是更多。現實中的瑪麗是個很純粹的風塵女子,她從未對任何男人一往情深,更不具備茶花女瑪格麗特為愛情犧牲的堅忍品格,缺少了這些,雖然故事仍然是以悲慘的結局告終,也不能取得感人至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