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舉大勝,曾國藩樂寫對聯,但對聯中最厲害的那人,命運不好

2020-12-22 凡人摸史

諸位曉得,湖南人打仗很厲害,自清中期後便以湘軍聞名天下。

由文人而入軍陣,在軍陣而寫詩文,文武雙全之人,數不勝數。

然則,正規科舉方面,湖南就有點乏善可陳了。

唐朝後期,長沙劉蛻中了進士,被時人稱為破天荒,意思是第一回。

實際上,劉蛻並非唐朝第一個湖南進士,但因此生造出一個詞來,只能說明,當時確實書讀得不如其他地方。

到了明清,湖南的進士才多了起來,這不,今日讀《曾國藩年譜》,看到個故事。

話說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三十五歲的曾國藩,被派為會試同考官,「籤分第十八房,薦卷子六十四本,中式周士炳等十有九人」。

看來,他推薦的卷子,中獎率還是蠻高的嘛。

這年,整個湖南考中進士八個,都是長沙府的。另有兩人,黃輔相、彭年叔侄,雖屬貴州,但原籍為醴陵,也可以說是湖南人。

(科舉貢院)

中式八人,不算多,但狀元和朝元,都是湖南人啊。

當時曾國藩管理著長沙郡館——也就是大家經常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會館——因此,很多人請他題副對聯,慶祝這件大事。

老曾也很高興,欣然命筆:

同科十進士

慶榜三名元

說起來,這對聯不咋地,沒什麼藝術性,卻明明白白記載了這段盛事。

十進士好理解,三名元又是什麼呢?

當科狀元,是蕭錦忠。

朝元,孫鼎臣。

何謂朝元?

相信很多朋友對科舉考試的了解,到殿試選出狀元就打止了,實際上,之後還有個朝考:

「清代新科進士取得出身後,由禮部以名冊送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皇帝,再試於保和殿,並特派大臣閱卷」。

一句話,沒有永遠的學霸,只有碰上適合自己試題的學霸。

清朝科舉,還有叫南元。

(科舉劇照)

順天府也就是京城的鄉試,是隨便哪裡的秀才,都可以考的。

這相當於,你在湖南讀的高中,但可以到北京考大學。

爽吧?

但競爭也大啊。

所以,為了照顧各地之人,一般而言,順天鄉試的第一名舉人,必是直隸省的;而第二名呢,則必為南方人。

的前一年,南元是周壽昌。

搞清了這個狀況,就知道這兩屆,湖南人在科舉方面確實是斬獲不少,可稱大勝。

儘管中了狀元,那叫一日看盡燕京花,但古來狀元而出將入相者,真是少之又少。

(狀元 劇照)

蕭錦忠是文壇巨子彭浚之後,湖南第二個狀元,時年已42歲。

據說他受到道光帝接見時,就惹老大不開心了。

之後回鄉省親,又遇兩個弟弟相繼身亡,於是請旨辭官照顧父母,在鄉著書立說。卻於1854年,也就是中進士9年後,烤火時煤氣中毒身亡……

想來,曾國藩知道這個消息,應該是唏噓不已吧!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六副對聯,寫盡了一生智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曾有人評價曾國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眾人皆知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殊不知其也是大清金句大神。
  • 嶽麓書院對聯「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語?
    他參加科舉「鄉試」而中舉人。但在赴京參加「會試」時落第,被大臣肅順聘請為家庭教師。隨後,他成為同鄉湘軍將領曾國藩的幕僚。但是意見多有不合,不久就離去。此後,他專門從事遊歷講學。他受四川總督丁寶楨之邀,到成都擔任尊經書院山長。
  • 最尬的對聯,喜事喪事一起發生,才子巧寫對聯化解窘境
    在中國古代科舉中經常看到有關對聯的考題,科舉通過謝師宴上還要與同門對對聯,來彰顯自己的文採,不僅要求對仗工整還要求具有意境,一副經典的對聯出世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在世界各個國家中,對聯文化只有中國有,對聯極具考究,詞語冠世界之首,沒有一種語言可以與中國相提並論。
  • 當我們身處逆境之時,不妨讀讀曾國藩的這3副對聯
    正所謂是「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濟」,涵養深有容量的人品德就高尚,遇事忍耐的人事情才能成功。晚清名臣曾國藩一輩子「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而他的一生更是充滿波折與坎坷,遭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難,他都是如何面對人生困難呢?我們從曾國藩留下的文字中,就可以發現端倪。
  • 曾國藩的一副對聯,只有12個字,卻被曹德旺掛在辦公室整整8年
    1985年,一位朋友勸曹德旺讀讀《曾國藩》,並且把書都寄過來了。曹德旺忙裡偷閒,花了2個月把《曾國藩》這本書看完了,但是不明其意。後來,曹德旺又重新讀了兩遍,恍然大悟,對曾國藩為人做事深感佩服。曹德旺對書中曾國藩所寫的一副對聯印象深刻。這副對聯雖然只有短短12個字,但卻是曾國藩面對人生困境、走出人生低谷的12字藥方。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以上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書院建築,至今都還被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裡的院落、石碑、磚石、瓦塊、文字等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神。而就是寫在這樣一座古老書院大門旁的一副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但也曾遭人誤解,也同樣事出有因。
  • 曾國藩一生,戎馬倥傯,究竟寫了多少幅書法對聯?
    曾國藩在道光十九年(1839)至同治十年 (1871),也就是他28歲至60歲寫過多少 對聯? 曾氏於條幅、中堂、鬥方、橫批、扇面等書法幅式中,尤好寫對聯。什麼時間寫,寫多少,日記中大多有詳細記載。可他統帥湘軍徵戰之初,座船兩次被太平軍繳獲,放在船上的文件(包括日記)遺失殆盡,給統計工作帶來了困難。 曾氏在道光、鹹豐年間共缺日記13年2個月,2年1個月不全或籠統不全,四舍五 入缺日記15年。
  • 過年寫對聯、封運的那些事
    年前文化色彩比較濃的是寫對聯,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要是有人家沒有貼對聯,那很可能是家裡有人去世了,三年不貼對聯。南方有的地方家裡有老人去世了,用白紙寫對聯,感恩先人,表達思念之情。這幅老對聯,已經用了幾百年了,還可以繼續使用下去,不像現在有的對聯很短命,很快就過時了。我手裡收藏一本百年前手寫體的老對聯,是我老婆的爺爺搜集整理的。看那薄薄的黃漂紙,精美的小楷,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十分珍貴。早先年鄉下各個村莊裡都有會寫毛筆字的,無償為大家寫對聯。那些能寫對聯的老先生都作古了,我們河西的老裁縫、二先生那一手毛筆字,足以讓現在的書法家汗顏。
  • 對聯寫的好不好,茅廁門前見真招。盤點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對聯
    對聯俗稱楹聯,對子。它是中國語言中的一大奇花,千百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對聯或莊或諧,或雅或俗,可以應對婚喪喜事,也可以表達心情,幽眾人一默。對聯可以貼在各處門楹,就連廁所也可以貼。1.先來個輕鬆的。該聯載於清人徐珂《清稗類鈔》,說是一個秀才沒考中,家境貧寒。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在道旁建一公廁,指望靠集糞為生,公廁建成之日,即書此聯於門側。如果來的人屁少屎多,那麼書生就特別開心,如果幹打雷不下雨,書生就氣得要命。5..王小波《黃金時代》裡的:男廁:大珠小珠落玉盤,一片冰心在玉壺。
  • 曹德旺:我一生成功的秘訣,就在曾國藩這22字對聯裡,少有人做到
    他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起自己遇到貴人的事情:福耀剛創辦的時候,自己感覺好了,就有點飄了。一天,一個老闆請他吃飯,問他有沒有讀過一本書。曹德旺問什麼書,對方說《曾國藩》,曹德旺很乾脆地說沒有。對方又說,那我回去給你寄一本。幾天後,曹德旺收到了,雖然那段時間很忙,但曹德旺還是看了。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正是因為方塊字的特點,我們產生了對聯這種文體。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要求和規則。如果創作時,不遵守其規則便不能稱之為對聯。這就好像你寫了一篇說明文,你不能說他是散文,你寫了篇議論文,你不能說他是詩一樣。對聯的格律規則1、對聯不是韻文,不能押韻。
  • 讓人一見傾心的3副對聯,文採飛揚,難怪能流傳千百年
    關注我,一起來看看讓人一見傾心的3副對聯,文採飛揚,難怪能流傳千百年。第1副對聯: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廟,死重泰山,當時乃蒙大難;聞鼙鼓思東遼將帥,一夫當關,隱若敵國,何處更得先生?這個對聯是晚清人康有為在袁崇煥祠堂寫的紀念對聯。袁崇煥是明末大將,官至薊遼督師,後來因為反間計而被崇禎處死。
  • 曾國藩一幅12字對聯,被曹德旺掛辦公室50年,曹:它讓我一生很順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近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思想家、政治家。與很多晚清時期飽受後世罵名的官員不同,人們提到曾國藩的時候,往往是讚揚不已。特別是在做人方面,他的事跡是不少人暢通於世的人生秘籍,我國著名實業家,「玻璃大王」曹德旺能夠取得成功,與曾國藩留下的精神財富密不可分。
  • 寫對聯與貼對聯有何講究?
    新時代對聯書寫和粘貼的主流格式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最早叫做桃符,後稱楹聯、對子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不過,筆者以為,對聯作為華夏子孫的文化瑰寶,我們還是儘量地遵從一點規則為好,讓對聯這個寶貝更顯其璀璨光華,更好地展現其瑰寶的價值,更好地服務於明天的生活。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用什麼寫對聯?
    作為漢文化圈中的一員,韓國和中國一樣,過年也要寫春聯。 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製為韓語書面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 對聯例話(41):對聯中的同音與繞口
    拙文將聯語中含有用字聲韻調全同或接近全同者視為「同音對」,用字聲韻調相近但是不全同者視為「繞口對」。 一、對聯中的「同音對」所謂「同音對」,是指上下聯中有幾個讀音完全相同或者只差那麼一點點幾乎完全相同的字,而需要藉助同音字的不同形體來區別意思,此種方法讀出來難以分辨,寫出來便一目了然。
  • 有一種有趣的文字叫對聯,從對聯趣事中探尋對聯創作方法
    他們一旦發現有害人的惡鬼,就用葦索捆住送去餵虎,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從一開始寫神荼、鬱壘的名字,發展到後來人們在桃板上寫上一些吉利話,兩句話往往採用對偶句,以造成對稱和諧的效果,於是桃板和對偶句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對聯。② :發展概述最早的一副對聯,據史料記載,出在五代時期。
  • 對聯例話(48):對聯中的飛白聯與無情對
    (48)對聯中的飛白聯與無情對朱英貴(本文一、二兩節刊載於《晚霞》雜誌2020年第21期)  對聯中的飛白聯與無情對都是故意出錯的對聯,二者的不同在於:「飛白」有意錯在字面,而「無情」特意錯在內容;飛白聯是將錯就錯而
  • 經常寫詩詞或對聯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文化水平?
    平臺上有人提了個問題:經常會寫詩詞或對聯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文化水平? 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單純。 這真的是想搞清楚寫詩的人文化水平嗎?我看是在譏諷寫詩的人文化水平不高。 因為這個問題的兩個要素之間沒有必然關係——寫不寫詩與文化水平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一個人、一群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寫不寫詩能夠反映出來的。寫詩、寫對聯充其量只能反映這個人的漢字使用水平。
  • 唐伯虎為10兩銀子給茅廁寫對聯,意外成就千古絕對,再無後者
    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自然對唐伯虎這個人不再陌生,說起唐伯虎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風流才子」這個名號。一首《桃花閹》流傳至今「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