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曉得,湖南人打仗很厲害,自清中期後便以湘軍聞名天下。
由文人而入軍陣,在軍陣而寫詩文,文武雙全之人,數不勝數。
然則,正規科舉方面,湖南就有點乏善可陳了。
唐朝後期,長沙劉蛻中了進士,被時人稱為破天荒,意思是第一回。
實際上,劉蛻並非唐朝第一個湖南進士,但因此生造出一個詞來,只能說明,當時確實書讀得不如其他地方。
到了明清,湖南的進士才多了起來,這不,今日讀《曾國藩年譜》,看到個故事。
話說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三十五歲的曾國藩,被派為會試同考官,「籤分第十八房,薦卷子六十四本,中式周士炳等十有九人」。
看來,他推薦的卷子,中獎率還是蠻高的嘛。
這年,整個湖南考中進士八個,都是長沙府的。另有兩人,黃輔相、彭年叔侄,雖屬貴州,但原籍為醴陵,也可以說是湖南人。
中式八人,不算多,但狀元和朝元,都是湖南人啊。
當時曾國藩管理著長沙郡館——也就是大家經常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會館——因此,很多人請他題副對聯,慶祝這件大事。
老曾也很高興,欣然命筆:
同科十進士
慶榜三名元
說起來,這對聯不咋地,沒什麼藝術性,卻明明白白記載了這段盛事。
十進士好理解,三名元又是什麼呢?
當科狀元,是蕭錦忠。
朝元,孫鼎臣。
何謂朝元?
相信很多朋友對科舉考試的了解,到殿試選出狀元就打止了,實際上,之後還有個朝考:
「清代新科進士取得出身後,由禮部以名冊送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皇帝,再試於保和殿,並特派大臣閱卷」。
一句話,沒有永遠的學霸,只有碰上適合自己試題的學霸。
清朝科舉,還有叫南元。
順天府也就是京城的鄉試,是隨便哪裡的秀才,都可以考的。
這相當於,你在湖南讀的高中,但可以到北京考大學。
爽吧?
但競爭也大啊。
所以,為了照顧各地之人,一般而言,順天鄉試的第一名舉人,必是直隸省的;而第二名呢,則必為南方人。
在的前一年,南元是周壽昌。
搞清了這個狀況,就知道這兩屆,湖南人在科舉方面確實是斬獲不少,可稱大勝。
儘管中了狀元,那叫一日看盡燕京花,但古來狀元而出將入相者,真是少之又少。
蕭錦忠是文壇巨子彭浚之後,湖南第二個狀元,時年已42歲。
據說他受到道光帝接見時,就惹老大不開心了。
之後回鄉省親,又遇兩個弟弟相繼身亡,於是請旨辭官照顧父母,在鄉著書立說。卻於1854年,也就是中進士9年後,烤火時煤氣中毒身亡……
想來,曾國藩知道這個消息,應該是唏噓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