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對於漳浦人來說
魚,是每餐必不可少的美食
不過,吃魚也是有風險的哦
一不小心可能會受傷
甚至有生命危險
這不,杭州的鄭老伯就因為吃魚
口吐鮮血、生命垂危……
「嚇死人了,地上一大攤血,我褲子上也沾不少!」 鄭老伯的女兒回憶起10多天前早晨的險境,至今心有餘悸。「老人當時就暈過去了,我們也嚇的腿發軟。」
1月23日清晨,家住杭州的鄭老伯因「胸痛」難耐,8點不到,在女兒陪同下趕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科。
突然間,在急診科的鄭老伯感覺難受,很快,他不斷口吐鮮血,短時間內嘔血約2000毫升,臉色蒼白,血色素迅速掉至4克左右,老人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
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盧惟欽在為鄭老伯檢查身體
肝硬化引起胃底食道靜脈曲張,還是食道腫瘤破裂?在對症治療同時,醫生立即急診床邊胃鏡檢查,醫生發現其食道壁有一個3毫米破裂口,胃裡還有約1000毫升血(加上吐出的血,出血量達3000毫升)。「有沒有魚刺等卡喉過?」醫生隨口一問,家人這才回憶起,2個月前老人有魚刺卡喉的經歷。
那天晚餐,一家人圍桌吃魚,鄭老伯術後記得是鯽魚「刺是多了點,但蠻鮮,我們喜歡吃」。談笑中,鄭老伯突然覺得被魚刺卡住,疼痛不已。當時也想了不少土辦法,包括吞飯咽菜,都沒辦法。
鄭老伯隨後就去了附近的醫院,沒有發現東西,讓他先回家,若疼痛未減輕再來醫院。痛了兩天後逐漸減輕,之後沒什麼大的不舒服,鄭老伯也就沒有在意,直到這次胸口隱隱作痛,然後大出血。
通過進一步主動脈CT檢查,證實了專家們的預估。出血原因基本是這樣的:魚刺刺破食管,進一步刺破主動脈,造成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然後出現大出血。
趕到急診科的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盧惟欽分析道:「心臟動脈其實和食管後壁非常近,這個位置也正是食管的『第二狹窄處』。吞咽食物時,喉嚨部位是食管的『第一狹窄處』;異物如果不慎被吞下,在食管中到達第二狹窄處時,會出現刺破食管後壁,然後隨著血液流動,刺破心臟主動脈的可能。」
CT顯示的巨大假性動脈瘤
「魚刺刺破動脈血管壁的情況非常危險,動脈內血流的壓力非常大,主動脈損傷後若做彎腰或者是大笑的動作,都有可能導致假性動脈瘤破裂」,盧惟欽說: 「好比是一個自來水的主供水管出現一個破洞,出水量可想而知。」經過緊急搶救,醫院施用支架植入後,成功封堵主動脈了破口。
「哪怕晚到醫院半小時,很可能救不過來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蔣勁松說「魚刺等異物造成的主動脈破裂出血是極為兇險的危疾,可謂九死一生。」。
據了解,鄭老伯目前病情穩定,醫生戲稱,這根鯽魚刺比魚翅昂貴了很多。
鄭老伯及時就醫
撿回了一條命
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而現實生活中
被魚刺等異物卡喉是非常常見的事
尤其是這部分要特別注意
老人:
老人咽部黏膜感覺遲鈍,吃飯時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吞入異物。
兒童:
孩子吃飯時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大口吞咽。一旦家長不注意,就可能吞入魚刺。
飲酒者:
在喜宴、聚會時如果大量飲酒,最好少吃多刺魚、雞塊等食物,免受傷害。因為一邊喝酒一邊吃東西,很多飲酒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如果
真的一不小心被異物卡喉
我們該怎麼做呢?
傳聞大口吞飯吞餅吞饅頭,可以把魚刺送進肚子去。 然而一口飯下去,原來在咽喉的刺,就到喉嚨了,再一口饅頭,就到食道了。然而無論怎麼吞,魚刺只會扎在更深的皮肉裡。請相信:
傳聞大口喝水也可以把魚刺送進肚子。 然而大口喝水就和吞飯一樣,劇烈的吞咽動作只可能會把原本位置很淺的刺推到更深處。不能指望喝水就讓魚刺自己出來,畢竟:
傳聞魚刺成分是鈣,醋能與鈣發生反應,魚刺遇醋會軟。 那麼請問吃醋溜魚、醋燜魚、糖醋鯉魚和西湖醋魚時,魚都是骨軟身柔嗎?根本不會!
傳聞吃幾粒維生素 C 片,也可以軟化魚刺。大概相信這個方法的人認為維 C 片味道是酸的,和喝醋的效果相同吧。
傳聞魚刺卡住需要用手摳出來。衛不衛生、能不能摳到另說,你覺得一根不太乾淨的柱狀物在喉嚨裡來來回回,進進出出:
傳聞魚刺卡喉時,可剝取橙皮,含著慢慢咽下,可化解魚刺。但是,橙子皮是啥成分呢?醋(醋酸)都不能解決的事,橙子皮卻可以?簡直是天方夜譚!
民間傳聞的這些錯誤應對吃魚卡刺的方法
有些方法依然很多人相信
趕緊讓小夥伴們知道
來源:廈門日報
欲知舌尖卡詳情,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福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