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豐潤區車軸山中學谷守磊老師與學生李明強共同創作了一副方言撲克牌。54張撲克牌,將唐山方言配上漫畫,圖文並茂,相得益彰,這副方言撲克牌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認可和喜愛。一時間,唐山方言受到很大關注。但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提出,這副撲克牌在記錄唐山方言上還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借字發音的問題比較嚴重,許多方言徒有其音,而無其意,以致出現了錯別字。那麼,唐山方言究竟應該怎麼說、怎麼寫,人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唐山話中,深究下來,究竟是從哪些字演變而來的,根源在哪兒,還有那些好聽的兒化音、變調,都有什麼規律。對於這些問題,網友和社會學者展開了討論。
除夕為什麼叫「五介黑介」
唐山網友大唐瓦當告訴記者,雖然他對唐山方言沒有特別深入的研究,但平時非常關注唐山話,通過查詢字典、資料以及考證唐山方言某些字詞的出處、演變,總結出了一些有關唐山方言的規律。「目前網上流傳的唐山方言實在太多了,有的字根本沒有經過考證。網友覺得音調對,再加上有些口語方言用漢字表達不出來,就隨便用相近的拼音表達,實際上這樣做對唐山方言的傳播並沒好處。對唐山話,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去查查這些話到底應該用哪幾個字表達,為什麼這麼說,把其中的文化內涵找出來。」
「黑介」是唐山方言,指的是夜晚,和唐山同屬於冀魯官話保唐片區的保定也這麼說。但是這個「介」有何含義,讓人頗費周章。大唐瓦當告訴記者:「和『介』字同音的還有一個字:價。價是個多音字,表語末助詞的時候讀jie,輕聲,和介同音同義,幾乎可以斷定介就是價,或者二者是通用字。而『五介』裡的『介』字未必和上述意思相同,開平區一帶的居民說『五介黑介』之中的『五介』,多帶有兒化音,尤其是在介後面有濃重的後鼻音ng,唐山北部山區部分地區甚至直接說『五驚黑介』。『驚』字應為『更』字,過去報時是一夜五更,每更兩小時。『過五更黑介』,就是守到『五更黑介』,跟過除夕的意思毫無二致, 意在除去舊歲,是一年之計的開始。」
追本溯源,唐山方言內涵多
「網上有很多曬唐山話的,大多是會說不會寫,根據音調寫在書面上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沒有同音字的甚至就用漢語拼音代替,當然網上有些惡搞的成分,但想弄懂一個地區的方言土語,最好還是應該追本溯源。」大唐瓦當稱,他一直在做唐山方言「咬文嚼字」系列,就是要挖掘唐山方言的深意。
另外,大唐瓦當告訴記者,他還考證了許多唐山方言。「稱晚上為『猴剩』,這只是唐山人據音生字,跟猴子無關。其實這倆字應該是『後晌』,而且這個聲調是從開平話中沿襲過來的。『苤了』是唐山人的叫法,其實就是苤藍,甘藍的一種,唐山人作為醃製鹹菜的原料。『跑了』是唐山人老話兒,現在說得不多了,其實就是公豬。」再比如,「疤瘌筐,其實是笆籃筐,笆,字典裡解釋是用竹子、柳條、荊條等編成的像席箔那樣的東西,比如我們常說的荊笆片兒、葦笆片兒以及院子裡的籬笆,唐山人也稱作『笆籬子』。用竹片或樹的枝條編織成的器物,如笆簍子。唐山人習慣把筐稱作籃筐,老話又叫笆籃筐,小一點的帶抓手的叫籃子。」都說唐山老呔土裡土氣,說話跟唱歌一樣,甚至還有呔商之說,網絡語言大部分管唐山人叫老坦兒,到底哪個字是正確的?大唐瓦當告訴記者:「嚴格說來,個人認為,都不正確。現在有的解釋說,老呔是說話帶有外地口音的人,狹義上專指昌黎、灤南、樂亭人,廣義專指唐山人。」
主張方言標出原字
常年研究唐山方言,葛士林對唐山方言的發音、字義都很較真兒。他告訴記者:「在唐山方言中,有一些語句並不是唐山專有的,唐山方言和華北地區其他城市方言有一些是共用的。只是這些共同之處中,多半是字義相同,而發音和語調有差異。因此許多外地人聽不懂唐山話,但要把唐山話正經寫出來,外地人反而看得懂。」葛老師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唐山人說下午,是『後半晌兒』,這從字面上一看,外地人也知道啥意思,但如果不用原字,只根據它的語音寫成了『侯半晌兒』,外地人一看,就不明白了。也就是說,如果唐山方言都像這樣只注重『音』,不注重『意』,那就失去了它語言文字的會意功能。」
在葛老師看來,現在網上流傳的唐山話有許多並不正宗,主要就是寫法不正宗。「有的網友為了圖新鮮,表達唐山話多麼搞笑、神秘,而按照發音隨意安上幾個字,借字發音,而不追求唐山方言的準確寫法,那就相當於改變了方言的字面意義。」相反,如果在書寫地方方言時將它的原字寫出來,雖然在紙面上看來驚喜少一些,趣味性差一些,但卻保留了唐山方言的「真面目」。葛老師告訴記者:「書寫唐山方言時,可以寫出原字,如果與發音不一致,那也可以用括號的形式註解一下。另外,現在許多城市都開設一些本地方言的廣播電視節目,我覺得唐山也可以嘗試一下,用唐山話來播節目,這對唐山方言的傳承有好處。」(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李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