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建議:這7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

2020-12-19 小青育兒世界

自從「梅姨」一案震驚全國後,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對孩子的安全教育都很重視,幼兒園舉辦「防騙防拐演習」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記得我家兩個孩子上幼兒園時,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次防拐演習,而我也很榮幸地扮演過幾次「人販子」。

但不管辦過幾次「防騙演習」,總有些孩子的表現令人擔憂。

大約是二寶幼兒園第二次辦防拐演習的時候,我用15分鐘的時間帶走了32個孩子。

有的孩子在出幼兒園的門時還對保安叔叔揮手說再見。

這次演習只有2個孩子沒被騙,一個是我家二寶,還有一個表現非常冷靜的小女孩。不管哪個家長要帶她走,她都無動於衷,還想著把小夥伴拉回來。

可想而知,她的家長平時安全教育也是沒少做。

不管哪次演習,總有小朋友會被「騙」出去,可見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人民日報在「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這件事上多次向家長們提出建議和方法,以下這7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保護孩子的安全。

01:不向陌生人透露信息

孩子的心思單純,在與陌生人交談時很容易洩漏自己的信息。

很多人販子就是利用孩子的信息假裝成孩子的親戚、父母,把孩子拐走。當然父母也要注意不要隨便透露孩子信息,即使是同一個小區的住戶,也不要透露過多孩子的信息。

02:不要過於頻繁地向孩子提起提防陌生人

不少家長反映總是跟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但孩子就是記不住,實際上是中了「超限效應」。當同一個信息說的過多,反而會引起孩子的不重視。而且大部分孩子對陌生人的定義很模糊。

03:告訴孩子,不要相信成年人的求助

要對孩子強調,不管是什麼原因,大人都不會向一個孩子求助,即使是問路這樣的小事,也沒必要幫。

04:接送孩子要及時溝通信息

在有事不能接送孩子的情況下,一定要提前和老師說明,並告訴老師代為接送人的穿著、長相、身高等信息。

05:會用家庭暗碼

當孩子自己在家時,不管來人是誰都要說出家庭暗碼,才可以給他開門。即使是爸爸媽媽也要對暗碼,才能最大限度保證孩子的安全。暗碼也要過一段時間換一次。

06:知道如何撥打110

在慌忙的情況下,孩子很有可能記錯父母的電話號碼,但110卻非常容易記憶。

07:定期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僅限於口頭說說,說完就大功告成了。但安全教育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堅持地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更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的。

而且很多大道理孩子根本就聽不懂,所以在安全教育這方面,我依賴於使用繪本,比如這套《幸運的米拉》戶外篇安全教育繪本。

每冊書都配有著名安全專家王大偉教授的「平安童謠」、「平安忠告」、「平安警語」。

這套繪本共有10冊,包含了不跟陌生人走、家裡秘密不能說、電梯出事要冷靜、迷路有妙招、不要隨處遊泳、別輕信等內容。

故事除了能給孩子一些安全建議,還關注了兒童心理健康,將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結合起來,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懂得自救等等。

孩子能從繪本中學到很多知識和生活常識,畫面感也很強,相比大道理,對故事中的內容孩子記憶更深刻。在安全教育上,家長也能省心的多。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看哪|Behold:教會孩子善良,要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父母要明白3件事
    教會孩子善良, 要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父母要明白3件事! 2、善良,要量力而行 你的正義應是量力而為的。在見義勇為前,必須要充分考慮自己當下的安危,以免被壞人傷害,可以用更聰明的方式應對。
  • 疫情在家的感悟:讓孩子學會這三件事,孩子的獨立性會越來越好
    我們一邊嘴巴喊著讓孩子獨立,另一邊卻養起了巨嬰。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但是獨立不是嘴巴說的,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一點一滴幫助孩子培養起來的。我不希望我女兒在不能出門的時候只能選擇方便麵或者外賣;更不希望因為沒有計劃隨時需要面對生活中的經濟壓力,所以在這個假期中我讓她做了三件事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孩子3歲前,父母要陪他一起做7件事
    3歲前的孩子到底要學會什麼?以下7個重點,是父母可以陪孩子學會的事: 第1件事:身體律動的發展 0~3歲的兒童動作發展,主要以基本動作的學習為主,例如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3歲之後所習得的技巧,不外乎都是這些基本技巧的延伸,這個階段可以把主力放在基本動作的養成上,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平衡、協調與肌肉力量,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外,也可以通過感官動作達到情緒的穩定性
  • 孩子遇事不思考,張嘴就「求助」?家長用4條教會孩子學會思考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是教育孩子的諸多方面,那麼教孩子學會思考重要嗎?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這些都是比較現實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希望教會孩子的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知道的一些常見的事。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3)樹立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有利於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會逐漸明白,個人的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不僅是培養他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是讓孩子具備獨立自主性。(4)學會了生活的技能,有利於孩子未來的家庭使命感。
  • 飯後摔一跤,孩子就沒了!孩子吃飯時,家長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8月7日,蘇州男童皓皓和家人外出遊玩,全家人酒足飯飽後,就在酒店房間裡玩耍。 快1歲的皓皓突然開發了新技能,學會了第一次獨立行走,他興奮不已。誰知在踉踉蹌蹌行走的過程中,皓皓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摔,就再也沒有站起來。 家人一時間不知所措,只能趕緊送孩子去醫院。
  • 孩子成長從小看大,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小時候,孩子不會穿衣,父母寧願每天花時間幫他們穿戴整齊,也不願意去教會他們自己穿;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父母就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餵他吃;孩子鞋帶鬆了,父母的下意識行為永遠是蹲下幫他們系好,而不是告訴他自己弄。
  • 要怎麼教孩子學會尊重?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討厭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每次給他的感受都很糟糕,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有脾氣了,譬如有的孩子特別討厭吃飯刷牙這類事,或者特別討厭和生人社交,他一發現自己要面對這些就心情立即很糟,就算大人語氣很溫柔,他也會渾身不爽說話帶刺,恨不得搞亂局面把這個事兒給攪黃了。
  • 孩子出門不會交朋友,建議父母做好這3件事,變成社交小達人
    最近後臺有一位粉絲留言說,自家的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突然發現不愛說話了,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也是支支吾吾表達不清。直到有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才發現自己的寶寶是獨自走出學校門的,而其他的孩子都是結伴而行。寶媽對於自家的孩子,不會交友這件事,可謂是異常的困擾。
  • 孩子喜歡摔東西,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我說:「你兒子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摔東西是很正常的現象,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我建議鄰居多一些耐心,在沒有改掉孩子亂摔東西這個壞習慣之前,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明面上。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摔東西這個壞習慣。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自律的小男孩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律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長一定要「忍」!尤其下面這3件事,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
  • 親子電影安利:讓孩子學會冒險,也要懂得自我保護
    面對孩子的善意,他卻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這個案件裡,善良的代價太慘痛。即使過去的時間再久,作為父母,回想起來還是膽戰心驚。我想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十分後悔,沒有在教會孩子善良之前先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張慧放下手偷東西,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原來今天在學校裡,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女兒。張慧壓住了怒火,安慰了孩子一下,然後打電話給當兒童心理諮詢師的老朋友明明,請教事情怎麼處理,明明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
  • 世界地球日,別忘了和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今年地球日的主題是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特殊時期 讓我們更加意識到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 那麼,該如何與孩子討論環保呢
  • 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好這3件事,尤其是最後一件!
    作者:蛋蛋媽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各位寶爸寶媽,請務必重視起來。
  •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必須嚴格管教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如何管怎麼管,這個成了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在在管孩子這件事上,每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些人講究嚴加看管,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而有些家長講究快樂教育,讓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家長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那麼父母要從哪些方面來管教孩子呢?
  • 分高不代表優秀,但孩子7歲前家長不教會3件事,到30歲他都不成器
    結果今年又要求家裡去廣州買房子,而且合肥的房子還不讓賣……姑父和姑媽已經沒錢了,這半年四處籌錢,焦頭爛額。知道了表弟的情況後,大舅舅非常生氣說:「廣州一套房要多少錢?是你們買得起的嗎?再說他要什麼就得給什麼啊,三歲小孩嗎?」
  • 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