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Behold:教會孩子善良,要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父母要明白3件事

2020-12-27 騰訊網

正義是人生的雨露甘霖,善良是洞穿黑暗的陽光。正因為有了正義善良,才讓世界充滿仁愛,讓歲月溢滿溫馨。

正義是一種智慧,有原則有底線的善良是一種學問。教會孩子善良, 要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父母要明白3件事!

1、善良,是人性中寶貴的生命之光

前段時間,在四川西昌,一隻小貓咪被困在便利店的屋簷上,瑟瑟發抖進退兩難。恰好兩名小學生放學路上經過這裡,聽到了貓咪微弱的呼喊聲。

他倆先踮起腳尖,試圖伸出雙手接住小貓,但小貓咪害怕至極,遲遲不敢跳下。急中生智的兩個小朋友用雙手託起雨傘,最終,貓咪終於勇敢的跳入了傘中。

小小的舉動卻藏著大大的愛,孩子們託起的不是一把傘,而是整個世界的善意。善良,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是黑暗中為你倏然點亮的一盞燈;是危難時向你伸出的一雙幫扶的手。

2、善良,要量力而行

你的正義應是量力而為的。在見義勇為前,必須要充分考慮自己當下的安危,以免被壞人傷害,可以用更聰明的方式應對。

有正義感,並不意味著要鋌而走險,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尋求老師、警察以及其他大人的幫助。

孩子,我只希望你做個健康快樂的平凡人。因此,當你行使善良的權利時,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而你的生命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你也有愛你的家人。

3、商量,你要講原則

我想你善良,但並不贊同「吃虧是福」的理念,有時一味的退讓會讓你的善良變味成了懦弱。

雖然我們不願以惡意去推測人,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所以還是「做一個有稜角有鋒芒的善良人吧,懂得用智慧懲惡揚善,在好人那裡還是好人,在壞人那裡露出自己的鋒芒和自己烈性。」

願每一個孩子,保有善良同時,也學會保護自己。

所以,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幫助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建議:這7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
    不管哪次演習,總有小朋友會被「騙」出去,可見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人民日報在「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這件事上多次向家長們提出建議和方法,以下這7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保護孩子的安全。
  • 教會孩子「不必善良」才是最好保護,委曲求全只會讓娃活得很累
    天天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跟他本身就柔弱的性格有關係,另一方面跟天天爸爸的觀點也脫不了關係。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於父母的教導。這種過分地善良會讓孩子承受更多的壓力,委曲求全地生活。委曲求全只會讓娃活得很累,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教會孩子「不必善良」,才是對孩子最好保護。
  • 親子電影安利:讓孩子學會冒險,也要懂得自我保護
    素媛案罪犯於昨天刑滿出獄,面對媒體和大眾他兩度鞠躬,但並沒有換來大家的一絲諒解,畢竟他之前的所作所為讓人無法原諒。面對孩子的善意,他卻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這個案件裡,善良的代價太慘痛。即使過去的時間再久,作為父母,回想起來還是膽戰心驚。
  • 孩子3歲前,父母要陪他一起做7件事
    俗話說:3歲定終身、3歲定性、3歲看80,在未接觸孩子之前,會覺得這些話語都有些誇大,但隨著與孩子相處的經驗變多,逐漸覺得這些話語大有學問! 3歲前的孩子到底要學會什麼?
  • 江歌案開庭:善良的孩子,要我如何保護你?
    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盲目地伸出援手,教他們幫助別人的同時,更要讓他們學會分析環境、敢於拒絕。壞人,也會利用你的善良。不要拿孩子去考驗人性,因為我們輸不起!對於家長教育孩子,一直以來,我們都教育孩子善良,卻沒有告訴他們,善良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善良也是有底線的。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說過這樣一句話吧「3歲看老,7歲看小」,就是說看一個人3歲的脾氣和品性,就可以預測出一個人老年時的行為品行,看一個人7歲左右的習慣,他小時候是怎樣的。
  • 素媛案警示,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育很重要
    「孩子,你一定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這句話。作為家長,你會教孩子說「不」嗎?作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堂課,並不是什麼高額的補習班,而是應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對陌生人說「不」。這件事情發生後,引起了韓國社會的劇烈反應。更有導演根據這個真實事件拍攝了一部電影《素媛》,來讓更多地人知道這個世界上壞人到底有多可怕,多殘忍。電影《素媛》是2013年10月在韓國上映的一部催淚大片,也是為了讓更多地家長和孩子知道,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電影開頭一位母親正在著急忙慌得換著衣服,像是要去參加什麼活動一樣。
  • 《如懿傳》海蘭給父母的啟示:富養女兒,更要他學會保護自己
    該給孩子上上安全課了,尤其是小女孩子。身在冷宮的如懿無能為力,只是勸她,海蘭,保護著你的,是你自己啊。一句話點醒夢中的海蘭,家裡人只教她女德,教她才藝,獨獨沒教她,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得到安全。往後的路,她要學會保護自己啊。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白巖松:父母要學會讓孩子吃這3種苦,心軟的父母教不好孩子
    很多注重教育孩子的家長,在胎兒尚在腹中時就開始關注育兒專家或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從中尋點育兒經,好培養自己的兒女,讓孩子能活成他自己希望的模樣,掌握技能,有文化有教養,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成長的道路上不會永遠平坦無阻,溝溝坎坎、布滿荊棘總是不可避免,所以很多問題要教會孩子用智慧去解決,獨自去面對未知的情況。
  • 明智的父母,不會逼迫孩子善良,否則容易養出「軟柿子」任人拿捏
    也正因為靈靈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所以同事們也覺得他好說話、好欺負,什麼事情都想讓靈靈幫忙。靈靈雖然忙得要死要活,但是最終的工資卻不會上漲一分,然而有時候因為分身乏術而遭到了同事的埋怨。靈靈一味討好別人的老好人形象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在她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中,父母一直給她灌輸一些不恰當的思想。靈靈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所以總是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思想。
  • 孩子穿衣難?學會獨立穿衣的3大影響不可忽視,父母要學會放手
    學會獨立穿衣服對孩子有哪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在家裡,有父母或者老人照顧,孩子不會穿衣服,大人就幫忙穿上。可是,父母給穿還是孩子自己穿,對孩子的成長來講,效果卻大不一樣。會對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3、對入園的影響有的孩子到了入園階段,由於自理能力比較差,進入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穿、脫衣服,而幼兒園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完不成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
  • 孩子成長從小看大,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小時候,孩子不會穿衣,父母寧願每天花時間幫他們穿戴整齊,也不願意去教會他們自己穿;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父母就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餵他吃;孩子鞋帶鬆了,父母的下意識行為永遠是蹲下幫他們系好,而不是告訴他自己弄。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自律的小男孩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律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長一定要「忍」!尤其下面這3件事,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
  • 伊能靜秦昊因女兒被欺負,雙雙落淚:保護她,不如教會她如何反擊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麼欺負,換做是誰,都會難受。 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善良禮貌,遇到什麼事互相讓一下就過去了。 我們要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更要讓孩子明白,善良要有一個度。 02 青年編劇柏邦妮曾在《奇葩說》中,說起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上小學時,因為自己身材偏胖,每次體育課,都會遭受男生們的嘲笑。
  • 要怎麼教孩子學會尊重?
    再說一遍你試試看!但是無論哪一種,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最多是當時讓孩子收斂一下下,但下一次他依然還會照頂不誤,有的時候孩子甚至只是為了頂而頂,就是純粹要把父母激怒。另外也可能是孩子討厭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每次給他的感受都很糟糕,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有脾氣了,譬如有的孩子特別討厭吃飯刷牙這類事,或者特別討厭和生人社交,他一發現自己要面對這些就心情立即很糟,就算大人語氣很溫柔,他也會渾身不爽說話帶刺,恨不得搞亂局面把這個事兒給攪黃了。
  • 為人父母要經歷的3種恐懼,你克服了哪一個?
    前段時間和幾個媽媽聊起養娃這件事,大家一致感慨「這個時代養娃太難了,投錢投時間投精力,最後還不一定能培養出學霸孩子。」甜甜媽媽說:「我經常看公號文章,這個行為不當會毀掉孩子,那個行為不當會毀掉孩子,看得多了,我就常常覺得自己總是在做毀掉孩子的行為。然後就覺得當媽太難了。」
  • 看哪|Behold:過度保護和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寵慣孩子飯來張口,衣來張手,沒有一點自理能力。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能夠獨立。3、大驚小怪、過度保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跌倒,從跌倒中爬起來的孩子會變來越來越堅強,而有些家長往往孩子跌倒了就大驚小怪,而限制孩子某些行為,過度保護。這樣的過保護會令孩子變得懦弱。
  • 不想孩子沒出息,媽媽要先教會Ta立足之道: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助人為快樂之本」,受東方儒學薰陶的中國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都不忘教育孩子善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但家長要是不想孩子將來沒出息,首先要教會他做人的立足之道,善良也要分時間、地點、場合,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 致父母: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教會孩子這件小事
    你穿這件花裙子真漂亮呀,要不要和我們一起玩?」 當時我就感嘆,這麼小的孩子,情商實在是太高了。熟悉了以後,我才知道,菲菲是小區的人氣王.她懂得分享,不吝嗇對別人的讚美,熱情有愛,很有人緣。3/會表達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幸福習慣把愛說出口的人,更享受親密關係,也更加懂得經營幸福。我有個閨蜜,從小就和父母關係特別親密,和父母之間也不吝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