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遺言:喪事要從簡,唯獨棺材要花大錢買好的?原因讓人淚目

2020-12-24 騰訊網

1951年7月28日,已經臥病在床很長時間的杜月笙知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因為自己的兩條腿點力氣也沒有, 根本不能站立了。

香港很多有名的醫生,都先後來給杜月笙看過病,往日裡還會說些注意好好休息之類的話,如今他們診斷後得出的結果卻是:「杜先生精、 氣、神三者全無,恐怕不是藥石可以奏效的。」聽了醫生們的說法,杜月笙的家人也都明白了,現在只能熬時間了,能熬多久算多久,再也沒別的辦法了。

幾天過去了,杜月笙還一直勉強支撐著,隨後他開始集中心智,安排後事,對於妻子、兒女、至親好友,乃至於服侍他的傭人,每一個人他都分別作了交代。杜月笙對手下人吩咐說:

「此地是香港, 不是上海,我們在這裡算是做客,這裡也不是我們的故鄉,所以喪事切忌鋪張, 」

此時此刻,他似乎更感到漂落異鄉的悽涼,稍微停了一下, 杜月笙又說,

「從移靈到大殮,前後絕不可以超過三天。我去的時候就穿長袍馬褂,還和原來的穿著打扮一樣。這是我穿了大半輩子的衣裳。」

「不過有一件要多用兩鈿的事,我那一口棺材。這並不是我死出風頭,一定要買口好棺材,而是我不要葬在香港,葉落歸根,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情懷。活的時候我因為氣喘毛病,到不了,死了我還是要葬到上海去的。」

意思是屍骨不能埋在香港,可以先葬於臺灣,將來等上海「光復」了,再將棺材起出來,帶回上海,葬在出生地高橋,所以他才要求要有好的棺材。

由於杜月笙的身體太虛弱了,加上自己要說的話要交代的事太多,一時說不完。杜月笙只好利用他有限的精力,說陣子,又瞑目養神,半天不再說話,等過一會兒,精神體力稍微恢復,他又掙扎著再說一兩句。

「我一生一世,過手洋鈿何止億萬,一旦兩腳一伸,我只要你們在這件事上完成我的心願,讓我多用兩鈿,其餘的事一概從簡。頂要緊的是要記得我們正在落難,凡事切忌招搖,免得給別人批評。所以不論開弔、出殯,絕對不許再擺什麼場面,你們要是不聽我這個話,那就不是愛我,反倒是在害我了。」

8月16日,杜月笙已經到了病危的狀態。為了維持杜月笙的生命,他的家人在西瓜汁中加入藥物給他喝,可能是藥效的作用,也可能是迴光返照,迷迷糊糊之中,杜月笙清醒了過來,告訴家人他剩餘的全部財產是:宋子良那裡替他保存了十萬元美金,朱如山那裡替他保存了十萬元港幣。

姚玉蘭信奉基督教,請來趙世光牧師,在病榻之前為杜月笙禱告,杜月笙說了兩句話之後又陷入昏迷。下午,不管人們怎樣呼喚杜月笙,他都沒有反應,安安靜靜地躺在床上,雙眼緊閉,眼角流下淚水。十六時五十分,杜月笙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

在場的人們無不痛哭流涕,家人、子女還有 和杜月笙多年交情的老兄弟、老朋友,他們嘆息這樣一位風雲人物從此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自己。一時間,整個房間到處都是悲痛聲、嘆息聲。

顧嘉棠負責治喪委員會的總務,他的觀點和杜月笙大不相同。顧嘉棠認為人生一世,草長一秋,杜月笙自從到上海算起,出道已經四十餘年,儘管杜月笙平日裡花錢如流水,用錢極為鋪張浪費。然而這些錢都是花在廣交朋友,開辦公司、銀行、學校,細細算來,錢真正花在杜月笙身上的又能有多少呢?所以他認為杜月笙的喪禮是其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必須辦得體面風光,多花十萬八萬港元,和杜月笙一輩子裡過手的洋鈿相比,那算得了什麼?

顧嘉棠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杜月笙家人的默認。

杜月笙死後,屍體停放在香港萬國殯儀館。杜月笙的親戚朋友和門生徒弟按照杜月笙事先的遺囑給他花了大價錢找了好棺材,一口價值一萬五千元港幣的楠木棺材。不僅如此,為了讓死後的杜月笙能更好地長眠,他們還特意請來了風水先生擇定入殮日期。

1952年11月25日,蔣介石下令將杜月笙的靈柩從香港運到臺灣。隨後杜月笙的靈柩安頓在臺北縣汐止鎮大尖山麓之西。

從上海癟三到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傳奇經歷數不勝數,他的為人更是為後人所稱道!

相關焦點

  • 上海灘風雲人物杜月笙,喪事從簡,為何棺材卻要花大錢買好的?
    做人要吃三碗面,一是情面,二是體面,三是場面,這是三碗難吃的面,可是為了朋友,再難吃都要吃。 ——杜月笙剛聽到這個名字,一瞬間覺得這個人一定是如此的溫文爾雅,應是民國時期的翩翩公子吧。杜月笙喪事從簡,棺材卻要花大錢買好的杜月笙對手下說:「此地是香港, 不是上海,我們在這裡算是做客,這裡也不是我們的故鄉,所以喪事切忌鋪張,從移靈到大殮,前後絕不可以超過三天。我去的時候就穿長袍馬褂,還和原來的穿著打扮一樣。這是我穿了大半輩子的衣裳。」
  • 杜月笙喪事要求一切從簡,只求棺材要買貴的?原因讓人淚目
    杜月笙跟手下的人說:"此地是香港, 不是上海,我們在這裡算是做客,這裡也不是我們的故鄉,所以喪事切忌鋪張, "杜月笙又對家裡人說道:"從移靈到大殮,前後絕不可以超過三天。我去的時候就穿長袍馬褂,還和原來的穿著打扮一樣。
  • 晉州91歲老黨員去世前最後的囑託:喪事從簡
    老人的喪事,她的子女沒有安排聚餐、沒有燃放鞭炮、只有20人到來為老人送行。這一切從簡的安排都是這位老黨員最後的囑託。 村委會每天給予消毒 據老人兒子陳永傑回憶,就在其母親安元果去世前兩天,鎮裡的宣傳車路過大門口,不斷廣播著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的提醒,母親聽到後對他說,「現在全國疫情鬧得這麼厲害,咱們也要為黨分憂,如果我走了,必須喪事從簡,這也算完成黨交給我的最後一個任務。」
  • 喪事從簡,親情不減!
    疫情當前 安全第一冀南新區文明辦向全區父老鄉親發起「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的倡議書新區廣大群眾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有力支持疫情防控「現在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吃勁時期,為了減少疫情傳染可能性,白事要從簡、從快。
  • 杜月笙的臨終遺言:死後要穿長袍馬褂,運回上海葬在父母身邊
    杜月笙忙問:「此說可靠否?」「絕對可靠,系大陸上層人士絕密傳遞之情報。」來人又稱,大陸已派暗殺團來港,若無法押解其回上海,則就地予以處決。杜月笙雖然與中共有秘密接觸,且多少知道中共方面對他的態度,料想不至於此,但來人如此言之鑿鑿,杜月笙心裡不由得發毛。
  • 疫情防控 株洲行動|老黨員臨終囑咐家人,喪事從簡
    老黨員臨終囑咐家人,喪事從簡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咪 通訊員 彭雪飛 程耿孺 鄧希「您好,請問是西岸村委會嗎?我是劉國龍的兒子劉芝安,我父親昨天晚上去世了。」「對於劉老先生的逝世我們深感遺憾......」
  • 杜月笙死後葬在臺北,陵墓多年無人問津,不相識老人為何掃墓三年
    1951年8月,民國幫會第一人,上海灘一代布衣梟雄,臨終之時向杜門大弟子陸京士、家屬交代了最後的遺願,死後一切從簡,唯要一口好棺材。
  • 杜月笙臨終前銷毀百萬借款欠條、要求葬禮從簡,看透人心顯大智慧
    二、杜月笙自知病重,時日無多,連夜喊來得意門生陸京士安排後事,並反覆囑託:喪禮從簡,避免他人責難 7月28日的上午,自知時日無多的杜月笙,
  • 備受尊敬的謝園為何在生前一再囑託家人要喪事從簡?
    然而本該大操大辦的後事,謝園的家人卻選擇了一切從簡,按照謝園老師生前的囑託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表演藝術家為何會如此低調,主要源自於以下兩點原因。,謝園都要讓好友梁天代表自己出席,帶去自己對故之人深切的緬懷。
  • 老母親去世,萬全63歲護林員喪事從簡 堅守防疫一線
    老母親去世,萬全63歲護林員喪事從簡 堅守防疫一線 2020-02-20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隴南禮縣:防控疫情 喪事從簡
    「通知,本村王氏老大人患病去世,特殊時期,經本村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主家協商議定,喪事從簡辦理……」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關鍵時刻,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橋頭鎮雀坪村一戶人家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
  • 「特殊時期,喪事一切從簡」
    喪事現場既沒有鞭炮齊鳴、也沒有哀樂奏響,既沒有宴請大廚、也沒有人群聚集,特殊時期的喪事簡辦,受到了當地群眾讚賞。這是針對當前疫情,該鎮提倡的紅喜事緩辦、白喜事簡辦,防止疫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積極應對。2月2日下午3時許,在觀音河鎮疫情排查站,一輛小車疾馳而來,駐守幹部前攔住車輛開展排查登記,經詢問得知駕駛員名叫儲召林,幹部聽說他住在縣城就立即要求他返回。
  • 「如果我走了,喪事從簡」「耄耋老兵」彌留之際對防疫一線子女的囑託
    也許自感時日無多,臨別之際,老人對兒子、孫女叮囑:「你們工作忙,不要來看我了,如果我走了,喪事從簡,你們趕緊回到工作崗位上。」沒想到這一句叮囑成為了老人的遺言。2月2日凌晨,老人溘然長逝。而就在去世的當天,鄭雁的父親操辦後事,而鄭雁強掩悲慟,參加了社區的疫情防控會議,並和一位同事搭檔,一起排查了500多戶住戶。
  • 百縣千村行(314)丨金陽縣東山社區移風易俗:喪事從簡,鄰裡親戚都叫好
    一個多月前,入住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東山社區的居民齊吉說日因愛人病逝需要籌辦喪事,考慮到自己的積蓄並不寬裕,喪事的規格讓他犯了難。「既要讓愛人家的親屬覺得體面,又要節省開支。」齊吉說日求助了社區。東山社區組建了以黨員引領的紅白理事會。由紅白理事會出面協調,原本可能花四五萬元的喪事,在社區努力下,僅花了1萬元左右。
  • 對樂清「喪事新規」要多些理解
    當德高望重的人也好
  • 農村辦喪事棺材上放公雞,是有原因的,畢竟是風俗習慣!
    我國傳統的喪葬文化歷史悠久,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這就意味著各地都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尤其農村土葬喪事習俗禮文化更濃厚一些。今天看到題目上說「農村喪事為啥在棺材上放公雞?",這個我要糾正一下,這個是部分地區,不能以偏概全。其實這個習俗背後是關於」叫魂「、」引魂「的意思。
  • 「做人要學杜月笙」,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杜月笙到底有多黑多毒
    經商要學胡雪巖,做官要學曾國藩,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夜之間,杜月笙成了很多人的成功導師,勵志偶像。 「做人要學杜月笙 嫁人要嫁杜月笙」,杜月笙一個民國的黑幫大佬,居然在今天成了一種成功的標誌,身份的象徵,仰慕的對象,真是三觀盡毀,厚黑無敵。
  • 90歲老人離世前留下遺願: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喪事一切從簡
    7日,沙灣區葫蘆鎮徐溝村90歲老人祝磘江因病離世,老人的子女祝世文、祝春秀強忍悲痛,遵照老人遺願,為老人從簡辦理了喪事,於8日出殯。按照農村習俗,老人90高齡過世屬於喜喪,一定要操辦。但就在幾天前,自感時日無多的老人早早向一雙兒女交代後事,反覆強調自己當了幾十年的村幹部,在這種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更加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
  • 嶽母除夕去世,他強忍悲痛說服親戚喪事一切從簡
    嶽母去世,親戚提出按照當地習俗用三天時間辦理喪事,為減少人員聚集,他強忍悲痛不要虛名,說服親戚喪事一切從簡。如今已經55歲,可他還每天堅持巡山,查處涉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這個人就是濰坊臨朐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李興武。
  • 安徽巢湖:親人去世,這家人貼出訃告:喪事從簡 謝絕弔唁
    2月14日,巢湖市柘皋鎮西街社區居民彭某母親去世,主動到社區報備,諮詢疫情期間喪事辦理事項,隨後,便貼出一則訃告,上書大意:慈母辭世,遵照國家政策,疫情期間,喪事從簡、不辦宴席,謝絕弔唁,敬請諒解。據西街社區黨委書記陳兵介紹,彭某兄弟姐妹4個,老母親83歲壽終正寢,按照習俗,首先要向親朋好友「報喪」,大操大辦,讓老人風風光光離開。逝者要在家中停放3日,親友和鄰居要前往弔唁,親友以及鄰居每家都要派代表參加酒席聚餐及活動。面對當前疫情,人員聚餐存在疫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