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只是幻象,解脫才是永恆

2021-02-15 雪漠禪壇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若在實相中,並無發生事。卿之歷世界,心靈投影矣。

世為娑薩朗,輪迴亦淨土。

「表象消失時,便能歸故裡。」大手印文化認為,所有人都沒有離開道的本體,所有人都沒有離開本體智慧,因此了義地看,所有人都是解脫的。那麼,遠離解脫的是什麼呢?是念頭,是「我相」。念頭生起時,人就會產生夢境般的幻覺,同時遠離解脫,可一旦放下執念,不再糾纏於念頭,又會回歸本體。回歸本體的同時,本體本有的智慧就會顯現。這就是「歸故裡」,因為,解脫的狀態是生命最本源的狀態。

關於本體,大手印文化還有一種說法:所有人都有法身,它和諸佛的法身是一體的,就像所有人都屬於道的本體,跟道是合二為一的。這一點不好理解,也不好表達,我們暫且不談。你只要能理解什麼是本體,不會把它當成自己之外的存在就行。如果不能理解,你可以去看《真心》,那本書中的「明心性品」一章專門解釋了什麼是本體。

簡單地說,真心和妄心是同一個本體的兩種顯現,其中,真心就像風平浪靜時的大海,妄心則是海上的波浪。念頭起時,如風起浪湧,各種幻覺隨之出現,六道輪迴也隨之出現;念頭息時,浪花消失,各種幻覺消失,海平如鏡,回歸本體,解脫達成。真心和妄心的本體都是道的大海,我們的本體也是道的大海,所以,我們的生命中本身就有道,本身就有輪迴和解脫兩種狀態。當你明白這一點,並能安住於道的本體,不被念頭引起的幻覺所迷惑時,你就是道。也如老子說過的:道,無處不在。

「浪子遊天涯,終有知迷時。」浪子不管流浪到什麼地方,都知道哪裡是故鄉、怎樣才能回到故鄉,他只要下定決心回去,就立馬能回去。

世界是一個夢境,生命也像夢境,它雖然會顯現出諸般景象,但從來沒有離開過解脫的本體。人的生活也是這樣。一切我們以為發生過的,過了此時此刻,就成了記憶,記憶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記憶一旦消失,人生的痕跡也會消失,自己經歷過的一切都會消失。所以,一切都執著不了。安住在光明境的本體中觀察,也會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我們的記憶熒幕上出現的許多影子,不過是鏡子裡來來去去的幻影,它改變不了鏡子的什麼東西,更撼動不了鏡子的本體。明白這一點,還能證得這個發現時,就能消除所有業障。

噶舉派的一位祖師叫岡波巴,他有個弟子專門賣佛像——過去,賣佛像和法器被認為是不正當的職業,是會造罪的,但現在剛好相反,人們把賣佛像和法器看成了很好的職業,並且認為它能產生功德。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也是在傳播文化。我同意這種觀點。只是,如果販賣佛像和法器者是借信仰和傳播為名,賺取過多的利益,貪得無厭,就不但不能產生功德,還會像過去所說的那樣,製造罪業。過去的人之所以認為不能以此為業,也是這個原因。他們認為,信仰是很崇高、很神聖的,如果借信仰來做生意,就是一種對神聖的褻瀆,這種褻瀆本身就是有罪的——總之,那個弟子有一天再也不想賣佛像了,就用畢生所得修了一座寺院,但修到一半,錢就用光了。為了賺到裝修寺院的錢,他打算繼續賣佛像,但心裡非常不安,覺得自己又要造下新的罪孽,於是去問詢上師的意見。岡波巴大師告訴他,你不用懊惱,也不用專門修寺院贖罪,只要好好修行,大手印淨光就會在你的生命中顯現,那一刻,你所有的業障都會消除。為什麼?因為,在本體智慧的觀照下,過去的一切都只是鏡中影像,無論有著怎樣的內容,對鏡子本身都構不成影響。這種見地,就是典型的大手印文化,也是東方哲學中最精要的內容。

「卿之歷世界,心靈投影儀。」你所認為的所有經歷,都是世界在你心中的投射。

比如,你可以跟朋友談一談某段共同經歷,或者你們共同經歷的那些日子。你會發現,你的記憶跟他們是不一樣的——你們對這些事件的理解也罷,這些事件帶給你們的啟迪或教訓也罷,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同樣,你印象很深的某件事、某個畫面或某個細節,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無關痛癢的,這很正常。人的心靈無論多麼相似,也一定有某種東西是自己獨有的。所以,別人永遠不可能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明白世界在你心中的投射。

為什麼有些人在我們的活動中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收穫很大,有些人卻沒什麼感覺,而且很快就把那段經歷給忘了?因為那段活動在他們心中的投射不一樣。同一個世界在不同人心裡的投射,決定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印象,也決定了這個世界能帶給他們什麼。不過,許多時候,無論什麼樣的投射,都會很快消失,除非它對你的生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你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人生就是這樣,不管你做過什麼,說過什麼,只要沒有特別記下來,或是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就會很快被人遺忘,並隨之消失。所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在飛快地消失著,就像洩洪一樣。面對洩洪般的人生,我們實在沒有什麼好執著的,因為,不管你執著還是不執著,一切都在消失,留下的,僅僅是一點很快就會消失的記憶。既然很快就會消失,我們為什麼還要痛苦不堪,為什麼不能讓一切來者自來,去者自去,讓自己活得從容一些呢?

時刻都要記住,過去的早已過去,現在的很快就會過去,未來的也終究會過去。

「世為娑薩朗,輪迴亦淨土。」娑薩朗是香巴文化認為的淨土,相當於淨土宗文化的極樂世界,或基督教文化的天國。老祖宗認為,娑薩朗是一個聖潔的時空,那裡沒有欲望,沒有紛爭,只有平和、安寧以及對智慧的嚮往,是一個無限接近永恆的地方。當你安住在這種狀態,或者說這個時空中時,你的生命裡會出現很多奇妙的境界。這時,你會真實體驗到《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於是明白生命只是一個幻影,對一切都不再執著時,紅塵就是娑薩朗淨土。對短暫易逝的感慨,會讓你更能感受到當下世界的美好,也更能珍惜、享受和寬恕一些東西。

不過,香巴文化對娑薩朗的解釋有兩種,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另一種解釋或許更加接近娑薩朗的本質:娑薩朗跟紅塵世界是一體的,輪迴和淨土也是一體的,你並不需要離開紅塵世界到娑薩朗去,也不需要離開輪迴到淨土去。不過,當人們被心中的想像所迷惑,不明白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幻影,就像鏡中的影像,不能對本體構成影響,就會感受到輪迴之苦。如果一個人能看破這種痛苦的虛幻,看破輪迴的虛幻,他就會證得本體智慧。當他安住於本體之中,靜靜地觀照世間的萬千幻象時,就會看到輪迴中的淨土、紅塵中的娑薩朗。這時,就算他的肉體還在紅塵世界之中,他也已經到了娑薩朗淨土。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著名文化學者,甘肅省 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和上海中醫藥 大學腫瘤研究所「人文導師」。

相關焦點

  • 陳曉旭的前世輪迴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是有其大的定數的,只是精通此數的人,深知天道的威嚴可怕,沒有人敢輕易將他人的壽數說出來,會遭天遣的。算命算命,因為有命運脈絡,才談得上通過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數命理,人的生死福禍是逃不過天理定數的。
  • 陳曉旭的前世輪迴!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是有其大的定數的,只是精通此數的人,深知天道的威嚴可怕,沒有人敢輕易將他人的壽數說出來,會遭天遣的。算命算命,因為有命運脈絡,才談得上通過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數命理,人的生死福禍是逃不過天理定數的。再往更高深一層講,人的肉體只是人意識「識我」的載體,而這個載體在佛法智慧中,在修道者達到更高深層次境界中看,就是幻象。
  • 真實與幻象
    所有一切都已改變,這個生死輪迴的旋轉木馬,它已在你的門前驟然停止,你需要在此刻從惡夢中醒來,從幻象走向真實。在這個幻象的世界,你已體驗了很多很多,你是你所有的恐懼,所有的夢想和所有願望的集合;你也是自己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領域,所生活過的天堂與地獄的集合;你同樣是你所站立的這個世界的宿命扭轉之點。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幻象,僅僅在你認同了它之後才變得真實。
  • 「虛無主義」和「永恆輪迴」
    永恆之路是彎曲的。」(14)這是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宣講的永恆輪迴的中心思想。尼採宣講「永恆輪迴」不只是在重複古代先哲的思想。對他來說,這個命題包含特別深刻的內在矛盾:它既是虛無主義產生的根由,又是克服虛無主義的動因。如果不結合尼採的視角主義的思想方法,很難說清楚這個道理。
  • 《妄想代理人》輪迴依然可以有它的奇點,建立在虛弱的妄想上的烏託邦依然可以有成為建立在強力意志之上的想像的超越的異託邦的可能
    從幻像而始,穿越浮生眾生相之後,又回到幻象,回到幻象的破除。然後隨之又進入新的輪迴,而輪迴的開始,又是幻象。真實,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必須與幻象和解,承認那種徹底無根的存在狀態的先行性,承認那拉康鏡中完整的自己不過是破碎的藉助於他者的認知碎片靠想像粘合起來的虛構整體,任何幻象都不是歸宿,我們沒有歸宿,而那失去歸宿的地方,才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歸宿,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鼓起勇氣出發的地方。
  • 《鬼哭邦》物語:假若有輪迴,死亡就真成了解脫?
    調控居民輪迴轉生的規模與數量,來維持國家的新生兒出生率(這一點在劇情中並未詳細解釋,但根據記錄文檔可以理解為「該世界觀下生命總數不變,只有不斷地有人死去並且順利轉生,才有足夠的新生兒降生」)。遊戲在主角所面對的第一個迷路人事件裡就給出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  迦賀志接受委託前往救贖一名迷路人男童,男孩兒告訴主角,他之所以逗留在此,只是因為牽掛父母。迦賀志遂將男孩兒帶到了其父母所在之處,並且告知二人,男孩兒已經去世,現在正以迷路人的姿態站在他們面前(普通人看不到迷路人),只要兩人對喪子之事不再糾結,由衷祈禱,男孩兒便可以輪迴轉世。
  • 陳曉旭(林黛玉)的前世輪迴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是有其大的定數的,只是精通此數的人,深知天道的威嚴可怕,沒有人敢輕易將他人的壽數說出來,會遭天遣的。算命算命,因為有命運脈絡,才談得上通過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數命理,人的生死福禍是逃不過天理定數的。
  • 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 | 陳曉旭的前世輪迴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是有其大的定數的,只是精通此數的人,深知天道的威嚴可怕,沒有人敢輕易將他人的壽數說出來,會遭天遣的。算命算命,因為有命運脈絡,才談得上通過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數命理,人的生死福禍是逃不過天理定數的。再往更高深一層講,人的肉體只是人意識「識我」的載體,而這個載體在佛法智慧中,在修道者達到更高深層次境界中看,就是幻象。
  • 永恆輪迴:萌新「避坑」指南!大神總結出六條鐵律!
    隨著【永恆輪迴:黑色求生者】遊戲持續的人氣高漲也讓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注意到了這款PC端不可錯過的好遊戲。不過當一眾萌新興高採烈地進入到永恆輪迴本以為就此走上光輝之路時卻由於種種對於遊戲的不了解最終導致意外涼涼的局面出現,除了悔恨自己對於遊戲角色的不熟練之外其實更多的玩家則是因為踩中了「坑」才導致自己一蹶不振。
  • 三摩地影片第1部 | 「幻象,自我的迷失」
    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在構建自我。探尋和練習並不是問題所在,認為自己已經在這些外在形式上找到了答案才是問題所在。大部分的精神追求,在形式上與隨處可見的病態想法並無二致,這是內心深處的一種焦慮。不只要生而為人,更要像人一樣活著。自我在建構時,想要更多金錢,更多權力,更多的愛,更多的一切!
  • 《當男人戀愛時》: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
    男女主人公之間跨越生死的純粹永恆之愛,可謂在愈發物化的世界中,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今天我就從美學層次、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三角度,為大家深度解讀電影《當男人戀愛時》。接下來那一幕極度經典,劇本寫得太牛了,一看就是對生活有深入觀察和體悟才寫得出來。演員的詮釋也是教科書般的準確,不輸《春光乍洩》中梁朝偉在醫院的那段表演。在這場全片第一次男主情緒崩潰痛哭的戲份中,沒有擁抱,沒有臺詞,沒有故作堅強,只是遠遠望著彼此哭泣,像孩子一樣委屈的哭泣。
  • 《當男人戀愛時》: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
    男女主人公之間跨越生死的純粹永恆之愛,可謂在愈發物化的世界中,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今天我就從美學層次、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三角度,為大家深度解讀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三、主題立意:當助理導演拍慣了粗獷黑幫片的韓東鬱,在自己的處女作中卻希望為觀眾傳達一種跨越生死的純粹永恆之愛,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 1、對待愛情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的真實寫照(不愛自己的人,很難得到愛情)
  • 齊澤克:穿越幻象,觀察電影的另一個視角
    在其同現實性的若即若離關係上,它對應「幻世」「、幻緣」「:幻世春來夢,浮生海上漚」(白居易《想東遊五十韻》);「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都要下凡,造歷幻緣」(《紅樓夢》)。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將「幻影」與「生活之欲」連在一起思考:「然於解脫途中,彼生活之欲,猶時時起而與之抗,而生種種幻影。」這裡「幻影」,已經非常接近接近精神分析的「幻象」了。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告訴你:輪迴,只是一場障眼法
    這些電磁波中,人眼能見到的只是波段在380nm(納米)到760nm之間的電磁波。像紫外線、X-光、伽馬射線、紅外線、微波射線、雷達和無線電射線等,因為在這個範圍之外,所以無法被人類「見到」,只能藉助其他儀器來認知。 當我們對熱戀的人以肉眼觀察時覺得美妙無雙,但是如果人眼看到的波段在380nm~760nm之外,比如人眼能看到的就是X射線,那麼看到的熱戀對象就基本是骷髏。
  • 寒蟬悲鳴,貫穿秋雨的冷徹.百年失落,只為從朝生暮死的輪迴中解脫.即便如此,請別不舍.奇蹟必會出現,驅除災禍.--《寒蟬鳴泣之時》
    引言:我猜想,希緒弗斯的神話必然會有個終點,他如此堅持,一定也希望從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輪迴中解脫出來。
  • 《火線 第五季》巴爾的摩市生態鏈與永恆輪迴
    看完第三季,Avon和Stringer的結局想到黑手黨犯罪之父盧西安諾;看完第四季,Bodie的結局想到鄧麗君翻唱中島美雪的一首歌《漫步人生路》,循環了幾遍;看完第五季,Michael的結局想到尼採永恆輪迴,沒有《權力意志與永恆輪迴》這本書,拿出那本翻爛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修行: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如何解脫?(道出真相)
    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各種界的問題,只是因為眾生迷惑,心中自設障礙才有了「界」。根據「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裡有多少障礙,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個界,你就被這些界障礙在界中而不得出離。心的超越沒有時空限制,正是由於自心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礙在時空三界之內。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體,而是自心的超越。「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歷僧祗獲法身」。因此,頓悟之後既可一念超越三界。所謂求解脫,修行人總是迷惑在肉體和靈魂的解脫上,真正的解脫,是要把你那真我本性從重重障礙中解脫出來。能超越三界的是真我本性,而不是肉體和靈魂。
  • 薩古魯:比實相更真實的幻象
    一直以來,人們都會用一個詞來定義這些體驗,「幻象(maya)」。那些都是虛幻的,來自於你的自我認同,來自於你的想法、情緒及執著。只要其中一樣存在——世界就會繼續演進,宇宙也因此誕生。這正在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宇宙。而且看起來非常真實,比實相都要真實。所以人們就沒時間去了解實相了。你不停地擔憂金錢的多少,而你其實並不需要。你不停地擔憂未來,而它是虛無的。
  • 張愛林:佛教解脫重自力 基督救贖重他力
    有「我」,才有諸煩惱生,受生死輪迴,無我則無虛妄、無煩惱,無生死。一切眾生對「我」的執著是很強烈,不斷從自我的主體需要出發索取所需,並不斷煽動激動主體的慾念,引起無量煩惱,要想解脫就要證得自我是幻,自我是空。五蘊狹義上指人的身心存在,廣義說包括一切有生滅變化的存在,在佛教中稱之為有為法。「法」的概念在佛教中含義甚廣,指一切存在。
  • 永恆輪迴黑色倖存者10月14日公測正式推出
    韓國遊戲開發商Nimble Neuron 旗下開發的多人線上生存遊戲《永恆輪迴: 黑色倖存者 Eternal Return: Black Survival》經過多次的Alpha及Beta測試終于于10月14日Steam平臺上推出正式公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