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宗教戰爭,又名胡格諾戰爭,是發生在1562年至1598年間法蘭西王國國內的內戰和民眾騷動事件,內戰雙方為忠於聖座的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派(屬於喀爾文宗)新教徒。戰爭進行了連續八次,對當時的法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估計在當時三百萬民眾死於戰亂及戰爭帶來的饑荒和瘟疫,在宗教戰爭中僅次於造成八百萬人喪生的三十年戰爭。
而在這場造成法國人口嚴重傷亡的戰爭中,三亨利之戰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衝突的三方,分別是法王亨利三世,納瓦拉的亨利(波旁王朝的開創者亨利四世),以及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德洛林。新教的盟友荷蘭人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成為當時新教和天主教對抗的重要轉折點。當時天主教徒已經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聯盟。
1588年街壘日後亨利三世不再擁有巴黎,他非常厭惡神聖同盟,為了破壞神聖同盟,他於1588年在布盧瓦暗殺了天主教徒的領袖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樞機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但亨利三世本人也在隔年被神聖同盟的刺客暗殺,暗殺者是個狂熱的教士。
此時納瓦拉的亨利成為了法國的國王亨利四世,但神聖同盟在繼任領袖馬耶那公爵的率領下,宣布波旁家的紅衣主教查理·波旁為法王「查理十世」(1590年過世)、馬耶那為「攝政王」。就結果來看,獲勝的是違背捲入戰爭的亨利四世。而發起爭鬥的雙方亨利三世與吉斯公爵都雙雙遇刺。然而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卻並非所謂的信仰問題。
而是牽扯到法國的王位繼承,會落入何人之手。信仰天主教的人口在法國佔據多數,三亨利之中的亨利三世與吉斯公爵也信仰天主教。只有納瓦拉的亨利四世信仰新教,這意味著這場戰爭是天主教之間的爭鬥,而新教只是個旁觀者。然而由於天主教同歸於盡,反而讓新教統治者得以問鼎大位。
因此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中,是否有新教成員故意挑動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吉斯公爵日漸高漲的聲望和野心,似乎不用挑撥也會導致他與時任法國國王的亨利三世兵戎相見。即使他們都信仰天主教,但是在權力面前,共同的信仰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這場戰爭的意義,我認為用凱薩琳太后在臨終之際所說的話來總結,再為合適不過。
當亨利三世興高採烈地跑到母親凱薩琳太后的病榻旁,對凱薩琳說:他成功殺死了不可一世的吉斯公爵。凱薩琳的回答是:亨利,你把法國毀了!你正在自我毀滅啊!由此來看,三亨利之戰的意義在於,摧毀了法國的國力,也迫使法國國王在宗教面前低頭,頒布了南特赦令,允許宗教信仰的自由,雖然只持續了很短時間。
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