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宗教戰爭三亨利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2021-01-18 徐子毅

法國宗教戰爭,又名胡格諾戰爭,是發生在1562年至1598年間法蘭西王國國內的內戰和民眾騷動事件,內戰雙方為忠於聖座的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派(屬於喀爾文宗)新教徒。戰爭進行了連續八次,對當時的法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估計在當時三百萬民眾死於戰亂及戰爭帶來的饑荒和瘟疫,在宗教戰爭中僅次於造成八百萬人喪生的三十年戰爭。

而在這場造成法國人口嚴重傷亡的戰爭中,三亨利之戰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衝突的三方,分別是法王亨利三世,納瓦拉的亨利(波旁王朝的開創者亨利四世),以及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德洛林。新教的盟友荷蘭人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成為當時新教和天主教對抗的重要轉折點。當時天主教徒已經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聯盟。

1588年街壘日後亨利三世不再擁有巴黎,他非常厭惡神聖同盟,為了破壞神聖同盟,他於1588年在布盧瓦暗殺了天主教徒的領袖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樞機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但亨利三世本人也在隔年被神聖同盟的刺客暗殺,暗殺者是個狂熱的教士。

此時納瓦拉的亨利成為了法國的國王亨利四世,但神聖同盟在繼任領袖馬耶那公爵的率領下,宣布波旁家的紅衣主教查理·波旁為法王「查理十世」(1590年過世)、馬耶那為「攝政王」。就結果來看,獲勝的是違背捲入戰爭的亨利四世。而發起爭鬥的雙方亨利三世與吉斯公爵都雙雙遇刺。然而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卻並非所謂的信仰問題。

而是牽扯到法國的王位繼承,會落入何人之手。信仰天主教的人口在法國佔據多數,三亨利之中的亨利三世與吉斯公爵也信仰天主教。只有納瓦拉的亨利四世信仰新教,這意味著這場戰爭是天主教之間的爭鬥,而新教只是個旁觀者。然而由於天主教同歸於盡,反而讓新教統治者得以問鼎大位。

因此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中,是否有新教成員故意挑動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吉斯公爵日漸高漲的聲望和野心,似乎不用挑撥也會導致他與時任法國國王的亨利三世兵戎相見。即使他們都信仰天主教,但是在權力面前,共同的信仰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這場戰爭的意義,我認為用凱薩琳太后在臨終之際所說的話來總結,再為合適不過。

當亨利三世興高採烈地跑到母親凱薩琳太后的病榻旁,對凱薩琳說:他成功殺死了不可一世的吉斯公爵。凱薩琳的回答是:亨利,你把法國毀了!你正在自我毀滅啊!由此來看,三亨利之戰的意義在於,摧毀了法國的國力,也迫使法國國王在宗教面前低頭,頒布了南特赦令,允許宗教信仰的自由,雖然只持續了很短時間。

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流言與暴力:法國宗教戰爭時期信仰共同體的邊界固化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新教在法國的分支教派胡格諾派的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爆發了多達8次的宗教戰爭,並且發生了諸多駭人聽聞的屠殺事件。其中,發生於1572年的聖巴託羅繆屠殺更是以其血腥和殘忍程度令當時和後代之人震驚。那麼,造成宗教戰爭時期眾多宗教暴力活動頻頻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它與當時的宗教信仰情況及其分裂狀況又有著何種聯繫?一直以來,暴力問題都是法國宗教戰爭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 羅馬爆發三十年戰爭之前,宗教仇恨在歐洲已經,引發了一些衝突
    《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所帶來的宗教和平標誌著新教的最終勝利,也標誌著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將會長期和平共處。然而這段和平時期只是一種不祥的平靜,隨後整個帝國便烏雲密布,一場暴風雨帶著可怕的暴怒席捲了整個國家。在神聖羅馬帝國爆發三十年戰爭之前,宗教仇恨在歐洲其他地區已經引發了一些衝突。
  • 復仇之心點燃的戰火,胡司宗教改革後,捷克農民起義爆發
    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個國家並沒能繼續發展下去。等到了公元9世紀初,大摩拉維亞公國出現,隨後被匈奴滅亡。直到公元10世紀上半葉,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才最終成立。隨後,它長時間依附於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又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
  • 歐陸戰爭之法國(一)半島戰爭
    半島戰爭,拿破崙帝國的掘墳戰 (1)法西同盟 隨著1795年7月22日《巴塞爾和約》的籤訂,庇里牛斯戰爭結束,這場西班牙人挑起的戰爭以法蘭西共和國的勝利而結束(請注意,此時的國家體制很重要)。
  • 宗教戰爭沉思錄
    這是為什麼,這一法老秩序與凱撒崇拜的二位一體出現於當代中國的原因。在凱撒崇拜的底下,二千年來的個人主義散沙,一百年來的集體主義幻想,和四十年來的自由主義啟蒙,是教會作為一個在福音裡的屬靈城邦,所面臨的三個文化上的對手。不認識這三個約伯的朋友,就難以在宗教戰爭的新常態下,竭力向中國社會傳講「未識之神」的福音。
  • 歷史上曾有過的宗教戰爭
    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便以巴黎各教堂鐘聲為號,率軍隊發動突然襲擊,殺死胡格諾教徒2000多人。由於24日正值聖巴託羅繆節,因此這一血腥的夜晚在歷史上被稱為「聖巴託羅繆之夜」。這實際上承認了胡格諾教徒佔領的地區為「國中之國」。 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強烈不滿。1576年,吉斯在北方組織「天主教神聖同盟」,自行徵稅、招募軍隊,要求恢復王國的宗教統一,拒絕執行敕令,兩派戰爭又起。 1577年9月,兩派締結《貝日拉克和約》,規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給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權利。
  • 中法戰爭之惑:清軍反敗為勝,為什麼還要與法國議和?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戰事分兩個階段,持續了15個月左右,最後的結果是清軍在取得鎮南關到諒山戰役勝利後卻停止了攻勢,兩國最後達成《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越南這個藩屬國。
  • 《天國王朝》——宗教戰爭中的英雄故事
    這部講述十字軍與穆斯林爭奪聖城耶路撒冷之戰的電影在豆瓣上有8.5的高分,而144分鐘的劇場版和193分鐘的導演剪輯版的評論兩極分化很大,很多人都在控訴劇場版剪輯破碎導致敘事不完整,人物行為無邏輯,角色單薄,劇情枯燥,而提到導演剪輯版時,「史詩巨著」、「氣勢恢宏」這樣的詞語則出現了很多次,
  • 三分鐘了解歐洲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宗教寬容法令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近代史上第一個宗教寬容的法令——南特敕令。宗教引起的戰爭十六世紀的德意志,一位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運動。整個德意志都受到其影響。新教思想傳到了德國的怨侶——法國,在法國的加爾文教也開始逐漸活躍起來,他們在法國成為胡格諾派,意為「日內瓦宗教改革的追隨者」。胡格諾派的興起就代表著法國原有天主教派受到了地位上的威脅,天主教徒日益惶恐不安,雙方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曾對胡格諾教徒實行過宗教迫害,這一舉動,使得新教徒敢怒而不敢言。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更要命的是,這個國度統治者們在政治眼界上顯得十分愚蠢和短視,當內部爭議產生時,他們總是習慣於尋求國外勢力的支持,如此一來,更有引狼入室之嫌,這也為1494年,義大利戰爭的全面爆發提前埋下了伏筆。
  • 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到二戰結束前,1944年12月戴高樂訪問莫斯科,並於12月10日籤訂了《法蘇互助同盟條約》,得到了史達林承認法國非洲殖民地的許諾,之後更是籤訂了貿易、文化協定,兩國關係密切升溫,此舉也極大提高了法國和戴高樂的國際地位。 法蘇關係的改善引起了美國的警惕,只不過此時戰爭尚未結束,也不好窩裡反,不然容易翻船。
  • 說不上打敗,只是一場宗教戰爭
    這不是一場爭霸戰爭,而是一場宗教戰爭。同時,這也不是一場以弱勝強之戰,而是一場以逸待勞之戰。故事要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講起。在天主教治下的歐洲,無論平民還是國王,大家統統一夫一妻,而且統統不允許離婚。
  • 戰爭爆發前有4個徵兆,各國都需時刻保持警惕
    二戰全面爆發前,法國巴黎還是一片祥和,人們仍對即將爆發的大戰毫無知覺。對其國內民眾來說,二戰的發生沒有任何徵兆,只在一夕之間,其實,當時戰爭的發生並非沒有任何徵兆,只是法國人沉溺於太平繁華的盛世中,沒有注意到這些。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七十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這首激昂的戰鬥歌曲,參加了影響至今的抗美援朝戰爭。 今年我國高調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在某些當年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的精氣神正在回歸!
  • 近代戰爭1 從義大利戰爭到八十年戰爭:西班牙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於是1494年開始,這場以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為主的爭奪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義大利戰爭總的來說規模不大,雙方之間都是幾萬兵力和上百門火炮之間的對決,但因雙方之間均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因此,義大利戰爭便演變成了一場持續60多年的實力拉鋸戰。這場長達60多年的拉鋸戰雖然也有歐洲其他國家諸如英格蘭、奧地利、瑞士、奧斯曼帝國等國的參與,但大戰的主角依然是西班牙和法國。
  • 英荷戰爭:海上霸主的換代之戰
    17世紀中期,英國與荷蘭是歐洲的兩大海上強國,雙方為了爭奪海洋與貿易,於1652年-1674期間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史稱「英荷戰爭」。令人驚奇的是,雖然荷蘭海軍屢戰屢勝,但最終卻是英國成為了新的海上霸主。戰爭對世界歷史造成了哪些影響?第一,海上霸主荷蘭由盛轉衰。荷蘭在18世紀的衰落主要是由於愛國主義和進取心的喪失。
  • 誰更偉大、誰更卑鄙:美國獨立戰爭是怎麼爆發的
    七年戰爭期間,北美殖民地不僅沒有為母國軍隊雪中送炭,反而乘人之危,向英國軍隊高價出售物資,大發戰爭財。這哪是什麼殖民地,純屬一群白眼狼。但,母國已經慘到這個地步,北美殖民地就不能交點兒稅嗎?答案,是不能。具體原因有四:首先,北美是一幫清教徒自己建的,跟你英國政府沒關係。別的殖民地都是政府出錢、出兵,然後是奔著發財去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戰爆發你所不知道的原因
    一戰和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都是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一戰爆發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國列強之間分贓不均造成的結果。
  • 1859年,美英都相安無事,為何卻在聖胡安島險些爆發「豬之戰爭」?
    豬之戰爭,美英之間因為一頭豬而爆發的嚴重軍事對峙事件。 原因無外美英之間的領土糾紛。 現在聖胡安島上還有豬之戰紀念館。
  • 樊城之戰徐晃贏關羽的原因是什麼?
    樊城之戰是指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國劉備手下關羽率兵圍攻荊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陽(今湖北襄樊),史稱樊城之戰。樊城之戰影視劇照那麼,樊城之戰背景是什麼呢?為什麼最後孫權倒戈曹操一起對付關羽有了這樊城之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