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歷史故事二則

2020-12-21 大好河山悅讀

舌戰叛軍王庭湊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鎮州(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庭湊兵變,攻城略地,並派兵包圍深州。唐穆宗命韓愈為宣慰使,去鎮州招撫亂軍。韓愈即將出發時,文武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穆宗也感到後悔。韓愈說:「不畏生死去執行君命,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於是毅然只身前往。

韓愈到鎮州後,一個人進入叛府,王庭湊的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面不改色來到客房後,將士們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韓愈對王庭湊如此對待朝廷命官表示譴責,王庭湊對韓愈說:「他們之所以這麼放肆無禮,並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將帥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說得王庭湊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這時,有一士卒手執兵器走上前來說:「先太師(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裡。我軍有什麼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徵討!」韓愈說:「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也曾叛亂,後來歸順朝廷,被加官進爵。因此,由叛亂變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嗎?」眾人想了半天回答說:「沒有。」

韓愈又說:「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祐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後來投降朝廷,現在也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吧!」將士們一片沉寂。這時有人回答說:「但是田弘正待人刻薄,所以我軍不安,這才要叛亂。」

韓愈說:「但是你們這些人也殺害了田公,又殘害他家,這樣做又有什麼道理?」眾將士紛紛點頭稱是,手裡緊握的武器也放鬆了許多。

王庭湊此時已心有動搖,便命令將士們退出去,然後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想讓我幹什麼呢?」韓愈說:「神策軍和羽林軍等六軍中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麼你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命令馬上放牛元翼出城,並表示以後永遠效忠聖上,不再叛變。

韓愈就這樣孤身進入敵營,舌戰叛軍,平息了這場叛亂。

巧遇賈島說「推敲」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又名瘦島,唐代詩人,因詩被韓愈發現才華並受教於韓愈。

韓愈在京都長安任京兆尹兼吏部侍郎時,有一天與其隨從儀仗一行大隊人馬行在街上。忽然,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騎著毛驢闖入隊伍。差役們立馬將書生扭住,帶到韓愈馬前。韓愈問書生姓甚名甚,為什麼亂闖?書生說,他叫賈島,當時正在作詩,因為其中一個字而陷入沉思,沒有發覺,等到近身,迴避也來不及了。韓愈一聽說此人在作詩,不但沒有責備賈島,還從馬上下來,與賈島商討起來,賈島說,他從家鄉赴考到京(長安),剛才忽然得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覺得下句「推」字不夠好,不如改為「僧敲月下門」。賈島一邊說,一邊用他的右手表演起來:一會兒伸手一推,一會兒舉手作敲的姿勢。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我看就用『敲』好:既是月下的夜裡,門早該關上,恐怕是推不開的。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道。韓愈聽了賈島的詩,覺得賈島是個人才,便把賈島帶回府上,兩個人從此交上了朋友。「推敲」一詞也成了人們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斟酌的一個常用詞而膾炙人口。

無獨有偶。傳說賈島還有一次也是騎著毛驢在長安大街上行走。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賈島一高興,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來。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官員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山響,賈島愣是沒聽見。那官員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一聲:「秋風生渭水。」那個官員不像韓愈那樣愛才惜才,反而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進了牢籠,第二天才把賈島放出來。賈島在牢裡雖然吃了些苦頭,卻吟成了一首名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此處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猱橈未返,消息海雲端。」

正是由於韓愈這一「伯樂」的賞識、教誨,使賈島成為唐朝中期的一名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苦吟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修武縣韓愈研究會供稿)

相關焦點

  • 河南一市,是韓愈故裡,境內流傳著「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歷史文化
    文/史間一壺酒韓愈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孟州流傳著「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歷史文化。「一文」指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教育家韓愈。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為官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是中國政治清明的道德標杆,成為孟州的文化標誌。「一武」指水滸好漢武松。
  • 八仙故事:韓湘子藍關度韓愈
    韓湘子,名湘,字清夫,傳說為韓愈之侄孫。韓湘子神誕之日為十一月初九。相傳韓湘子自幼學道,追隨呂純陽,後登桃樹墜死而屍解登仙。韓愈官拜刑部侍郎時,賓客盈門,親朋、慕僚宴賀。韓湘子勸韓愈棄官學道,韓愈則反勸韓湘子棄道從學,將來弄個一官半職。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之韓愈科舉篇(上)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是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對韓愈的評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開始知道韓愈都是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詩句開始的,等到後來,又開始學習「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種詩句,以及《師說》《祭十二郎文》這些名篇。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知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一個著名詩人,文學家。
  • 韓愈,一個風流的老頑童
    「韓愈的故事,距今已過千年,韓愈走過的地方,如今也已經換了人間,歷史有趣之處,就在於它的必然裡包含著偶然,它的晦暗之處又藏著光明,韓愈被貶,對他個人是壞事
  • 【故事】韓愈潮州驅鱷魚
    韓愈潮州驅鱷魚韓淑興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派遣使者前往陝西鳳翔法門寺迎彿骨,在京城掀起了一場狂熱的信彿潮。 韓愈對這一勞命傷財的崇佛行為憂心忡忡,寢不能眠。幾經思量,提筆疾書,寫了《諫迎彿骨表》上表皇上。憲宗皇帝看後龍顏大怒,要將韓愈處以極刑。
  • 曹大哥寓言故事二則
    恰逢一個朋友在編寫《新中國唯物主義太平廣記》,故作曹大哥寓言故事二則,聊以慰藉。棲棲世中事,去去百年外。一       曹大哥除了通曉文藝,還喜愛穿拖鞋。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雷震子重現,拖鞋都在他腳上。後來他告訴我說:我這拖鞋,名字叫「酸了」。我不理解,叩問之。曹大哥說:就好比城管現在打人的機會少了,只能去打公園裡沒有拴繩子的狗。
  • 韓愈傳略
    唐代的眾多文人均屬於這一階層,韓愈也不例外。這種社會地位決定了韓愈一生思想和行事立場。韓愈有著良好的家學淵源。他聰明早慧,七歲讀書,十三能文。但自幼就很不順利。他出生時「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不久,強藩跋扈,吐蕃、回紇內侵,宦官程元振等弄權,各地民變蜂起。在這種形勢之下,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更形尖銳。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幼年韓愈的生活。
  • 中國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潮州的著名景點不多,但是吃的很多,美食的名氣遠遠超過了景點,但是韓文公祠是為數不多來到潮州一定要去的地方,不僅是因為這裡名氣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也是國內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 如何看待南粵先賢館中的韓愈、包拯、蘇軾、周敦頤等歷史名人?
    一、南粵先賢列表:第一部分 古代先賢趙佗、楊孚、葛洪、冼夫人、陳文玉、惠能、張九齡、韓愈、包拯、餘靖、周敦頤、蘇軾、崔與之、文天祥、丘濬 陳獻章、湛若水、黃佐、海瑞、翁萬達、袁崇煥、陳子壯、屈大均、陳恭尹、陳璸、阮元第二部分 近代先賢林則徐、關天培、洪秀全、洪仁、張之洞、丁日昌、劉永福、鄧世昌、馮子材、丘逢甲、張維屏、梁廷枏、朱次琦
  •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公元768年,韓愈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其父韓仲卿武昌縣令和朝廷的秘書郎等職務。韓愈是韓仲卿的第三個兒子,在韓愈三歲的時候韓仲卿就去世了,韓愈跟隨其長兄韓會一家生活。韓會也是當時公認的才子,深受當道者器重,被任命為起居舍人。公元777年,受到朝廷黨爭的牽連,韓會被貶廣東韶關,韓愈也隨著哥哥一起來到嶺南。三年後,韓會在韶關病卒。
  • 唐宋八大家背後的故事:出生於寒門的韓愈,讀書逆襲之路格外坎坷
    唐宋時期,可謂文豪聚集,唐宋八大家更是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文曲星,而憑什麼出身於寒門的韓愈被人們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馬說》這些文章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文章中的精神是韓愈的主觀想法,不過說的確實很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客觀的韓愈的坎坷求官之路。幼年的悲慘韓愈出生於一千多年前的河南,那時候家中世代為官,家底豐厚。
  • 諫迎佛骨的韓愈和八仙韓湘子的傳說
    道教八仙的故事膾炙人口,其中呂洞賓呂祖的傳說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在八仙中,除了呂祖爺這樣的「網紅神仙」外,還有一位默默吹著洞簫的「文藝青年神仙」韓湘子韓祖。和呂祖爺一樣,韓湘子祖師也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湘子為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孫。
  • 相傳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孫,他是如何成仙的呢?和韓愈是否有關?
    八仙中的韓湘子據傳說他本名韓湘,乃「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孫,曾經官拜大理函,但史書上並無韓湘學仙成道的故事。而在道教徒的筆下,韓湘子則是一位不求功名,小技頗多,猶善養花,整天吹笛的仙人。元明之後關於韓湘的故事極多,因傳說曾從呂洞賓學道,所以被被列入八仙之列。
  • 電視紀錄片《韓愈與潮州》攝製組到孟州取景拍攝
    8月25日上午,廣東潮州市廣播電視臺電視紀錄片《韓愈與潮州》攝製組來到孟州市,將鏡頭聚焦「韓愈」相關內容和素材取景拍攝。在韓愈陵園,攝製組一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挖掘韓愈文化,用鏡頭語言解讀韓愈,為韓愈文化的傳續「添薪續力」。
  • 韓愈為什麼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為什麼被列入孔廟?三論韓愈貢獻
    韓愈是唐朝貞元年間最為著名的文學家,世人稱其為「昌黎先生」,並將其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為世人所作的貢獻極大,被列入孔廟同孔子一起受後人祭祀,連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受到過韓愈思想的影響,並稱讚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 歷史上的唐代大家韓愈,反對迎佛骨,被貶荒蠻之地
    韓愈反對的迎佛骨一事究竟有多嚴重,讓他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拼死向皇帝上表?其中又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如此?在韓愈生活的唐代,因為之前包括武則天在內的幾個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因此在廣大的群眾甚至於達官貴人中,都有信佛的風氣。
  • 韓愈登華山時,為什麼會寫了遺書,還放聲大哭?
    這就是著名的韓愈登華山投書的故事,記載在李肇的《唐國史補》中,全文如下:「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絕峰,度不可邁。乃作遺書,發狂慟哭。華陰令百計取之,乃下。」或許在韓愈的心中,只有哭才能將心中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韓愈是一個感情極為豐沛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在看到蒼龍嶺的時候,很可能會激動到哭。當然,也有人覺得這個故事是編造的,並不是韓愈的真實經歷。
  • 承先與啟後:站在思想史轉折點的韓愈
    觀陳氏《論韓愈》之大意,重點不在「承先」,而在乎「啟後」,謂韓愈實為開啟趙宋以降新儒學的先驅。無獨有偶,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也稱,凡治宋學者「必始於唐,而昌黎韓氏為之率」,更加明確了韓愈「啟後」的歷史定位。以陳、錢兩位先生的學識與影響,這一觀點迅速為學界接受、認同,成為不移之論。此後但有講述宋明理學題目者,大都以韓愈為起始點,陳來的《宋明理學》、楊立華的《宋明理學十五講》可為代表。
  • 讀《馬說》——韓愈
    伯樂原來是《戰國策·楚策》中一個名叫汗明的人對春申君黃歇講的一個故事裡的人物。這個故事應該是汗明用藝術虛構手法創造出來的寓言。(正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然而,韓愈此處這句本末倒置之言,卻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義。此處「然後有千裡馬」之中的「有」,指的並不是「客觀上存在」,而是「被發現」。其實,我們經常說的一句「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就已經很清楚的說出了這個道理:「世上並不是缺少千裡馬,而是缺少發現千裡馬的伯樂」。這也完全就是第二句話的意思。
  • 韓愈:從苦孩子到大佬的逆襲
    他死後六年,這個叫韓愈的小朋友出生了。韓愈年方三歲,父親去世。其實父親的年紀也不小了。因為韓愈哥哥韓會的兒子,也就是「十二郎」,已經同韓愈差不多大了。之後,韓愈便由兄長韓會和嫂嫂鄭氏扶養。和侄兒「十二郎」名為叔侄,卻情同兄弟。韓愈八歲時,韓會因受到元載案件牽扯,被貶為韶州刺史。一大家子舟車勞頓地來到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