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教九流」,是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段中人對不同的群體之社會地位和職業的等級劃分。具體來說,九流又可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下九流」原來是指一流高臺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七內涵也逐漸變化,泛指生活在社會下次靠從事各種營生闖蕩江湖的人們,諸如鏢行、俠客、土匪、流氓、賭博、優伶、佔卜、娼妓、典當、乞丐等等。
何謂「九流」,如果從傳統的學術上分,則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按社會各種行業分,則泛指社會中不同的行業及從事不同行業的人。
其中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莊田」。
佛祖指的是釋迦牟尼,「仙」指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以及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等;皇帝及歷代「真龍天子」、封建君王等;「官」既朝廷大小官員,「燒鍋」也就是酒廠,過去釀酒業十分發達,最大的工廠就是酒廠;「當」也就是當鋪,「商」既經商行業,「客」是莊園主,「莊田」也就是農夫。
中九流則是: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舉子也就是中榜的舉人,「醫」也就是醫生,「風水」則是指風水先生,「批」是算命先生,「丹青」就是書畫先生,「相」既相士,看相的;「僧」既和尚,道是道士,琴棋這裡指的是文人。
下九流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街」、九「賣糖」。
「巫」是指專門以畫符念咒召神驅鬼為業的南方巫師、巫婆等,有別於北方跳大神的,巫師是不跳不唱,專門畫符念咒;「娼」即娼妓,「大神」即所謂的神仙附體,以唱跳歌舞形式治病的一種「神巫」,「梆」也就是更夫,從事計時工作的。「剃頭」也就是理髮師,「吹手」則是指鼓手,喇叭匠子,專門為紅白喜事而在大門外吹吹打打的「樂隊」。「戲子」這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唱戲的演員,「叫街」則指的是乞丐,「賣糖」就是吹糖人的。
當然,在九流裡不止這三九二十七行,各地對九流的劃分也不盡相同,並且每一流的行業都包括了很多同行或類似同行的職業,比如剃頭的不止理髮師,還包括了類似修腳的、搓澡的、跑堂的、拉車的,還有按摩、店員、舞女、幫閒,大凡屬於服務行業的都算在了裡面。
而在北方,人們對九流的劃分與上述劃分卻不盡相同。建國前,本地對九流只分上九流和下九流兩個檔次,未有中九流之說。
具體劃分,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做工」、六「莊田」、七「饞」、八「懶」、九「耍錢」。
而下九流則是「一流「勤行」、二流「藝」、三流「鵪鶉」、四流「猴」、五「修腳」、六「剃頭」、七「春」(娼妓)、八「典」、九「吹手」。
這裡面尤其有意思的是上九流的「饞」、「懶」「耍錢」,實際上指的就是享樂主義者,也就是那些不勞而獲,還得受人侍奉的人。
實際上,關於「九流」的劃分,有很多版本,因地區不同,其指代的也會不同,但「下九流」基本泛指了掙扎在社會底層的那些闖蕩江湖的人們,他們沒有田產,不從事種田,也不像有譜子做生意的,甚至都不是手工業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