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久等,本周的《踢館》欄目再次與大家見面了。隨著《踢館》欄目的的開辦,小編後臺積攢的問題越來越多,每次篩選起來都變得很費時間……不過請大家放心,不管問題來多少,我們都會儘可能地回答,大家盡可以使勁踢,沒有踢到的同志們也請耐心排隊,……小編心裡好像有些奇怪的東西覺醒了……
播正片前慣例的安利: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問:首先感謝堂主歷次精彩解答!非常專業,基本每期都受益匪淺!;我這次有兩點疑惑向您求解:1、你上次說的我們的殲-20沒有機炮,我倒是第一次發現,問了度娘,有說有,有說沒有的,但我還是覺得不可能,因為F-4鬼怪後期加裝機炮的事大家都知道!其次F-22可是有機炮的,難道要求我們的飛行員到時碰面了只是打打招呼,這太不可能啊!您能否幫忙確認下!
考考你的眼力,目前我們還沒有從殲20可能安裝機炮的位置發現任何留給機炮的艙蓋之類的痕跡
實際上,F-4鬼怪安裝機炮以後,反而基本沒有用機炮擊落敵機的戰例,或者說1972年以後可知的戰例裡面,至少沒有三代機用機炮擊落敵機的戰例……
最早選擇給F-4安裝機炮,是1965年的事情,當時美國軍隊的格鬥飛彈是AIM-9B響尾蛇飛彈,這種飛彈只能射擊機頭左右各10度範圍內的目標,而最大有效鎖定距離只有1.5公裡左右,最小射程900米左右,鎖定又需要幾秒鐘時間,經常出現鎖定完目標結果發現已經到最小射程的問題,而且飛彈容易被太陽光幹擾,也只能瞄準敵機尾部跟蹤發動機的高溫氣流,如果雙方迎頭交戰就毫無作用。
這時候美國空軍就決定給F-4安裝機炮,這也就是著名的F-4E戰鬥機。
而與此同期,美國海軍則搞了AIM-9D格鬥彈,性能提升很大,因此他們同期在F-4基礎上是強化了飛彈和雷達,搞出來F-4J戰鬥機,沒有安裝機炮。美國海軍所有的F-4戰鬥機,都是純飛彈戰機,只有空軍的F-4E有機炮。
F-4E機頭下的突起就是機炮
飛彈靠譜的美帝海軍型F-4J就沒有機炮
到了馬島戰役,英國的海鷂戰鬥機緊急配發了AIM-9L飛彈,性能比AIM-9D進一步提升,有效射程超過3公裡,尤其是可以有限的正面射擊敵機,在馬島海戰中AIM-9L就取得了驚人的戰績,擊落了21架阿根廷飛機,而自己無一架空戰損失,阿根廷人甚至沒有一次將海鷂納入機炮射擊包線內。海鷂在馬島戰役裡面也掛載了機炮吊艙,但是整個戰役期間也沒有獲得過空中射擊機會,倒是在對地掩護中發揮了作用。
馬島的海鷂,翼下是AIM-9L
而在80年代以來,更新式的空空飛彈不斷出現,機動性、導引頭可靠性、射程都不斷提高,比如說AIM-132飛彈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3.5倍音速以上,有效射程超過10公裡,甚至比60年代的中程飛彈更快更遠。機炮無論再怎麼改,有效射程也只有三五百米,而在60年代有效射程三五百米的機炮可以給射程一公裡多點的AIM-9B補漏,到80年代有效射程3公裡以上的AIM-9L就已經幾乎不給機炮使用的機會了,現在AIM-9X、AIM-132、PL-10等射程10公裡以上的,機炮可用的機會就很小了。
AIM-9X飛彈,各方面性能已經足夠取代機炮
現在還裝機炮,很大意義上只是一種傳統的結果了,而不是說機炮真的有不可替代性。美國F-35戰鬥機裡面,陸戰隊的F-35B和海軍的F-35C就已經取消固定機炮,只能掛機炮吊艙,而且主要還是用來掃射地面目標。尤其是海軍是最重視格鬥訓練,也最早搞出來假想敵中隊的,連他們都放棄了,也很說明問題了。
掛機炮吊艙的F-35
將來假如雷射武器技術成熟了,或許機炮格鬥戰術能否迎來第二春?
問:國外的主戰坦克基本都實現遙控炮塔了(外置機槍),而我們的全系列坦克包括最新的99A還是人員外置手控!為什麼?遙控炮塔技術不難啊!我們好像也有了吧?想想外面的槍彈、狙擊手,實在為我們的坦克手擔心!感謝解答
實際上不用遙控機槍的也很多,比如說美國M1A2自用版基本都還是手動控制的機槍,車長一挺12.7毫米的M1機器,裝填手一挺M240機槍。德國自己的豹2坦克也是裝填手操縱一挺MG3機槍。實際上改用車頂武器站的,大部分都是在各個武器展防務展上展示而已,並不是各大國真正在用。
專門為了在伊拉克打城市戰改裝的M1 TUSK2,美軍的選擇不是遙控炮塔,而是給車長和炮長一人配一挺帶防盾的機槍,這很能說明問題了
豹2A7,做廣告拍宣傳照時裝了個美美的遙控武器站(沒帶機槍)
同樣是豹2A7,在交付德國陸軍時車頂卻是光板,恩,一定是體制問題!
因為實際上相比火力和防護,坦克最缺的是視野。坦克殼體保護了乘員和武器,但是也讓坦克乘員們不知道敵人在哪兒。在城市戰裡面,坦克需要的是有更好的視野來發現敵人在哪兒,而不是說躲在車內遙控機槍掃射。實際上,如果知道敵人在哪兒,那坦克有無數辦法解決對手——比如來用炮彈一發入魂,使用遙控機槍?人影都看不見還打什麼?
在戰鬥環境中,坦克不是要自己的車長探出頭去自己找敵人,就是要依靠步兵通知敵人在哪兒。第一次格羅茲尼之戰的俄國坦克,就是有遙控機槍的,脫離步兵後就陷入重圍被打爆,而以色列人在黎巴嫩的戰鬥經驗就是,必須要保證視野和步坦協同,其他都是徒勞。最重視坦克城市作戰的以色列坦克,反而也是全手動機槍。
在格羅茲尼戰役中被BBQ的俄國坦克
「不重視生存」的俄羅斯坦克可是很早就有遙控機槍的喲
「最重視生存」的以色列坦克,反而是手動機槍
解放軍步兵保護坦克側翼
現在機槍採用遙控的,除了俄羅斯主要就是各個海灣石油富國了,而他們在最近和胡塞武裝的戰鬥中,就暴露出來嚴重問題:坦克手關著艙門悶頭作戰,結果被胡塞武裝從死角暴打。
步兵不敢跟著坦克衝鋒陷陣,車長不敢露頭觀察的軍隊,就必然是海灣石油國家這個死樣子,而至於遙控機槍,看起來有用,但是實際上根本沒啥意義。
海灣懦夫在居民地都還關門不帶步兵,天頂星裝備也救不了他們了
遙控機槍以現在技術來說並不是什麼稀罕物,99大改也可以選配
問:您好小編!我想問下有關無人機的問題。最近國產無人機的新聞很是火爆,先是頻頻打擊恐怖分子,然後又是出口土豪國家,而且從相關報導來看國產無人機具有相當不錯的水平,所以我想問的是出口型的都如此了得,那自用型的已經達到什麼高度了,配合我國的北鬥系統會產生怎樣的戰力,會不會在無人機方面異軍突起一舉超越美國呢?希望小編能在百忙之中,在相關政策下給予解答
這個啊,其實出口的無人機無論對於美國還是中國來說都是低端機型……相當於RQ-1捕食者而已,中國美國都還有更高級的無人機。
美國RQ-1無人機
我國出口的翼龍無人機
我國和美國都有大型的噴氣式無人機,但是總體來說美國優勢還是很大。尤其是大型攻擊無人機,美國放棄掉的X-47B方案比國內的利劍驗證機也要先進不少,隱身性能優秀,而且還能以無人駕駛狀態在航母著艦,先進性和技術成熟性都很好。
X-47B著艦
另外想補充的是,美制無人機出口較少的一個原因是政治,元老院(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在出口無人機(尤其是武裝無人機)方面限制非常嚴格,令美制無人機喪失了佔領國際市場的最佳時機,去年初,因為看到中國無人機出口太猛,美國人才在這方面鬆口。
問:殲十在我國空軍中的地位是否不如F16在美國空軍中的地位,意思是,F16因為它執行的更多的是戰術轟炸打擊任務,而美國的空軍基地都前置,在全球都有分布,包括美國的加油機的數量,因此他對F16的戰術作戰半徑要求就不是那麼高,反觀中國的殲十,因為都是依託於中國的國土作戰基地,對於遠達日本和關島,或者是其他的作戰對象,都有一個作戰距離過遠的問題,就算堅持,到達得了作戰區域,作戰滯空時間也有限,因此就不如本身作戰半徑大的殲十一有優勢?我是一個幾十年的軍迷,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非常的困惑,說它對和不對都有理由。請講武堂一定要認真解答我這個困惑!
實際上,殲-10在中國空軍是擔任的制空作戰任務,和擔任對地打擊任務的F-16區別是蠻大的。不過作戰半徑反而不是問題,因為大部分戰術戰鬥機,都不需要考慮太遠的任務,美國以前是用F-111這樣的大傢伙來執行這樣的任務,現在是用B-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來玩了。
美國自己作戰,也是儘可能把基地前移,比如說針對朝鮮的F-16部隊,一般部署在韓國的群山基地,距離三八線只有200公裡左右,到鴨綠江中朝邊界也只有500公裡左右。
群山基地到三八線
群山基地到鴨綠江
美韓軍隊在群山基地展示力量,對朝示威
另外糾正一個普遍的錯誤認識:空中加油不是萬能的,必須在有足夠的自身航程的基礎上才有價值。比如說某機型航程2000公裡,作戰半徑800公裡,一次加油後航程3000公裡,那是不是就有1200作戰半徑?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不可能飛800公裡,加油後飛400公裡轟炸了目標,然後再返航。加油是很危險的行為,需要保證飛機平穩的在中高空飛行,持續很長時間,而且加油機一般是客機改裝,笨拙而又脆弱,很容易被擊毀。如果在距離目標400公裡的地方加油(這還是假設目標就是在敵方邊界上,如果要轟炸東京,離東京400公裡加油都在日本本土上空了),會直接被地面雷達發現,然後被敵方防空戰鬥機襲擊……
實際上歷次的長距離加油作戰,都是在本方控制領土領海上空加油,而不敢到近距離加油,因此能享受空中加油福利的,主要是重型戰鬥-轟炸機,如F-111、F-15E等,而不是F-16。他們可以遠遠的在安全位置加完油,再飛上千公裡到目標區域,再飛上千公裡返航到返航加油點加油。F-16之類,加油更多純粹是為了航渡,或者是為了挽救燃油耗盡的飛機而已。(阿富汗那種聯軍握有絕對制空權,空中加油只是為了延長留空時間的特殊戰場不算在內)
問:據說蘇27在高速下不能做大幅度的機動,否則會有空中解體的危險,那麼我國引進並國產化出了殲11系列來,這些弊病是否得到改善?
蘇-27主要問題在於他的大展弦比後掠翼,剛度較差,在大的速壓下容易出現結構損壞,這也不是只有蘇-27有這樣的問題,F-14也在低空大錶速狀態出現過空中解體事故。
F-14空中解體
侯知健兄對此有相關論述:從殲-10漫談戰鬥機結構的一些小知識 http://view.inews.qq.com/a/NEW2014021702017302
不過蘇-27的問題不在於解體,而在於他的解體原因,在於其飛控落後。早期的T-10原型機使用機械增穩飛控,結果頻繁出現俯仰失控頻繁點頭抬頭問題。後期更換了電傳飛控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頭疼醫頭的結果就是只有平尾採用電傳,而垂尾、副翼等還是機械杆系控制。
80年代蘇-27試飛過程中,大速度下平尾控制系統突然敏感性暴增,不停擺動使得飛機俯仰失控從而過載超標,導致空中解體。也就是說,他的空中解體,核心問題不在於結構強度不足,而是在於飛機失控了。蘇霍伊設計局之後在模擬式電傳飛控中增加了一個濾波器,將會導致失控的狀態屏蔽掉,從而避免了這個問題。
殲11系戰機前幾年出現了好幾次俯仰失控的險情
國內引進後,殲-11B戰鬥機還是沿用了蘇-27的模擬式飛控,因此也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殲-11B則將原來模擬式電傳的電腦程式翻譯成了數字式計算機的程序,改為了一種半模擬-半數字式的飛控系統,在這個過程中這個濾波器的功能被省略,從而導致了多起俯仰失控事故,其中也包括了一次空中解體。幸好目前看來,這個問題應該已經得到了解決,正常情況下應該不太可能出現類似事故了。
問:中國的殲11D和大毛的蘇35可以相提並論嗎?有優勢嗎?
殲-11D的情況很複雜,現在我們也還不太清楚601所到底在上面做了多大的改進(知道了就要被請去喝茶了),已知的只有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具體跟蘇-35的強弱之分,還很難判斷。但如果只是升級了雷達,機體仍沿用殲-11B/BS的結構和飛控,那還是要比蘇-35弱的。
僅憑目前的這張照片,還不能說明殲11D有什麼其他的改進
問:航母鋼材有什麼要求,需要多少種特種鋼材。國產航母的特種鋼材中國能自行生產嗎?哪個鋼鐵廠能生產?
基本要求跟普通軍艦差不多,都是用低強度高合金鋼製造。軍艦和民船的區別就是,民船的結構製造一般是用普通碳鋼,而軍艦要用低強度高合金鋼,而低強度高合金鋼比碳鋼貴很多倍,而且焊接的時候很蛋疼,要先把焊縫周圍處理乾淨,再預熱,再用氣體保護著焊接,焊完還要再熱處理……非常之麻煩。
美國航母傳統用的是HY80低合金高強度鋼,這種鋼材國內生產很多,還有不少出口,問題不大,主要是寶鋼鞍鋼在產。
能用來造航母的軋機國內都好幾臺了
當然航母需要鋼板儘可能的寬,所以需要大型軋機,國內以前只有4.3米軋機,造航母只能湊合用,當然現在世界最大的5.5米軋機已經有好幾臺了,產能不是事兒。
問:中國的反潛直升機發展情況是缺少平臺,還是機型研發較慢和產能不足?
反潛直升機平臺,看著不起眼,實際上水準要求是很高的。因為艦艇長度有限,因此對直升機大小有限制,在90年代以前,只有海王、超黃蜂(含國產的直8)這樣旋翼直徑達到18米級別的大型直升機,才能同時安裝聲吶浮標-吊放聲吶-海面搜索雷達-磁異常探測器-反潛魚雷這完整的五件套組合。
強如美國海軍,因為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甲板面積有限,因此採用的SH-60海鷹系列直升機,就被迫進行了取捨:SH-60B海鷹帶大量聲吶浮標-海面搜索雷達-磁異常探測器和反潛魚雷四件套,配備在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上;而航母配備的SH-60F大洋鷹可以攜帶吊放聲吶、磁異常探測器和反潛魚雷,但只能手動投擲少量聲吶浮標,而且也沒有海面搜索雷達。
超黃蜂/直8雖然設備完整,但是其體積太大,只能部署在大型艦艇上,驅逐艦護衛艦都無法使用。
驅逐艦/巡洋艦用的SH-60B,側面有25個圓洞用來發射聲吶浮標
航母上用的SH-60F,
蘇聯/俄羅斯的KA-27/28直升機雖然噸位很大,但是由於設備老舊因此必須兩架才能攜帶完整的傳感器-武器組合,使用起來也只能當一架超黃蜂用。
國產的直-9直升機噸位太小,哪怕是兩架組合起來反潛,作戰半徑也只有50公裡的左右,更是慘澹。
90年代在一些出口型的SH-60B(日本、臺灣的版本)上,開始嘗試將五種設備合一,依託當代載荷能力最好的中型直升機SH-60B勉強能實現要求,但是飛行性能損失很大。知道21世紀初,美國人在新的SH-60B系列機體基礎上,開發了MH-60R直升機,才在10噸級直升機平臺上實現了完整的反潛能力
MH-60R,既有SH-60B的側面聲吶浮標發射架,也有SH60F的聲吶浮標
當代來說,既有全套反潛能力,又可以在甲板較小的驅護艦上使用的,只有最先進的10噸級平臺MH-60R和NH90,之外就是EH-101和直8這樣的大型直升機。中國海軍當前的選擇是類似MH-60R的直20反潛直升機,也就意味著必須要達到世界最頂級水平才行,所以開發的困難度可見一斑。
中國黑鷹直-20
問:中國的狙擊步槍與美國有那些差距。我國狙擊步槍性能如何?
這個差距……不是用幾個姚明或者郭敬明可以衡量的……
核心問題就在於,中國的槍企,是把步槍當成成批量生產的簡單機械,對狙擊步槍也一樣。而實際上狙擊步槍是需要精細化生產,精細化調教的東西,像國內槍廠那樣粗製濫造,根本就不像話。
或者說簡單點,國產狙擊步槍大部分就相當於父輩騎的二八大踹,目標是加點機油就能嘎茲嘎茲跑;而正經的狙擊步槍至少也是比賽用的公路車,需要用心校槍,經常保養。
而且國內對於狙擊武器的運用問題很大,79/85是山寨的蘇聯SVD狙擊步槍,SVD口徑7.62毫米,跟蘇聯體系下的7.62毫米全威力步槍-機槍都是一樣的7.62*54R子彈。所以我軍也順帶沿用了國產的7.62毫米53式步機槍彈,但問題是毛子的SVD針對7N1專用狙擊彈設計了的膛線纏距,用普通步機槍彈時精度大打折扣:標準SVD在600米距離上散布是395毫米,而85狙擊步槍就只有600毫米左右,等於是SVD在600米可以打筆記本顯示器那麼大的目標,85就只能打家用電視機那麼大的了。
SVD和85看起來很像,但是精度差不少
這還是跟俄羅斯比,跟美國比起來那根本就沒法比,就相當於北京國安打巴塞隆納,不是一個檔次比啥……美國的狙擊步槍是依託他強大的民間射擊市場來的,美國民用槍友在20年前就開始廣泛的玩600米距離散布10釐米以內的狙擊步槍了,在這樣可怕的市場面前,真的不要跟美國人比槍……
巴雷特狙擊步槍本來是民用的
問:請介紹一下潛艇和艦艇聲吶有什麼不同?什麼拖曳線列陣聲吶,舷側陣,球形,主動被動,高頻低頻段工作特性?水下攻擊怎麼辦?
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的音譯,意思是聲音導航與測距。而聲吶又分成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聲吶是利用換能器把電能轉換成聲波,利用聲波反射效果來探測目標,被動聲吶則是利用高精度的水聽器(實際上就是麥克風),偵聽海洋內的聲音,從裡面聽出來目標。主動聲吶可以直接測量出目標的方向和距離,而被動聲吶一般要使用三角定位,單個水聽器是利用自己船的移動來推算。
拖曳線列陣聲吶最早是被動的,是在一根很長的管子內裝上多個水聽器,拖在船後面工作,因為遠離船體所以船上機械的噪音幹擾降低。同時因為很長,所以可以測量管子內各個水聽器收到信號的強度,利用這個強度可以直接三角定位測量出目標的位置。
後來則又再給拖曳聲吶加了一個換能器,還可以同時進行主動探測,這就是主動/被動拖曳聲吶
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吶
舷側聲吶原理其實跟拖曳陣列聲吶一樣,也是利用較長的多個水聽器實現更好的探測能力。只是拖曳陣列聲吶因為是拖在後面的,所以船不能開快,需要機動的時候還得拿斧頭砍斷拖纜才行。潛艇不方便這麼用,所以乾脆把陣列放到了自己船體上,這樣機動更方便,還能做得更大。
常規動力的212潛艇也帶了舷側陣
球型的聲吶是配備大型潛艇使用的,傳統水面艦艇的聲吶只用管下方,所以柱狀就可以了。而潛艇本身是在水下,所以四面八方都是水,都需要探測,球型就能保證覆蓋範圍。
美國核潛艇的球型聲吶
一般認為4KHZ頻率以下的聲吶是低頻聲吶,而高於4KHZ屬於中頻高頻,頻率越低探測距離越遠,但是解析度低,頻率越高探測距離越近,但是解析度高。一般反潛-反艦用低頻聲吶,而反水雷的聲吶用高頻。
水線攻擊,可以利用水聽器直接概略定位然後發射飛彈、制導魚雷攻擊,也可以利用主動聲吶直接精確探測目標。不過為了安全性,一般都是用被動模式打擊。
問:我想請問中國094戰略核潛艇的技術指標在當前怎麼樣?
戰略核潛艇具體性能如何,屬於絕對機密,我要回答了就得準備吃免費飯穿免費衣住免費房了……
不過考慮到80年代中期國內核潛艇研製出現了嚴重的斷檔……只能說,094是中國核潛艇發展重新上路的一個標誌,未來會更好。
094型戰略核潛艇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