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銀行17個APP:是業務多元,還是管理失序?

2021-01-10 澎湃新聞
一家銀行17個APP:是業務多元,還是管理失序?

2019-08-16 1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看懂君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信息中心)

「在銀行開個戶,多了10個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領田原抱怨道。剛剛在銀行開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下載app,並在app上做了一系列綁定操作。「app總閃退或沒反應,浪費了不少時間。」

為驗證已下載app的真偽,她在app store搜索開戶行名稱,居然出現了涵蓋手機銀行、理財、校園、購物、導航等不同業務的17個app。「同一家銀行搞十來個app,每個app的功能設計和服務重點,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之後也不會再打開。」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

李海燕

神州數碼金融行業總監,評論作家

這家銀行顯然沒有理解App 的本質,把App 簡單理解為應用系統之類的工具軟體來看待了。App 作為銀行觸達客戶的服務界面,其本質不在於數量多,而是內容對客戶有吸引力,比拼的是在線運營能力。

一個App 運營尚且困難,何況開發17個App,純粹是勞民傷財。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業務部門各自為戰,於是提出需求對應做一類App。第二,沿襲固有思維,以渠道和內容來劃分。不論什麼原因,凸顯數位化轉型時期,部分銀行缺乏總體戰略目標,就事論事,倉促上馬,機械模仿的困境。

銀行應該切實以客戶為中心,深刻理解客戶真實訴求和痛點,而不是浮於表面弄出數量眾多的App,這不是服務,是缺乏思考,浪費寶貴資源的行為。

馬軍

金融、TMT領域律師,評論作家

一家銀行17個app,本質上是這家銀行內部業務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機製造成的。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就導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問題突出,而數據孤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難以發揮數據的流通價值,數據流通的價值體現不出來,就難以為用戶更好的提供服務,反而給用戶帶來極大的負擔。因此,重複的app建設不僅體現出來銀行內部管理混亂,而且還不利於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在城市服務方面,銀川市開發的e銀川app可謂統一和整合了整個城市的便民服務,一個app可以提供諸多服務,便民利民。各自為政的做法不僅難以發揮部門效應,反而影響各部門之間團結協作。

孔繁強

資深金融專家,評論作家

分不如合,多不如精。網際網路時代的本質是連接和融合。銀聯和支付寶等App都做著整合銀行服務的App,這很好。而每家銀行也要建立自己的App品牌,有自身獨立的App,或者是建立金融服務和信用卡生活類分離的App,這些舉措在當下的時代都無可厚非。但再多就是過猶不及了。多了,雜亂,用戶不好用,銀行不好管。

在銀行數位化轉型時代,不僅是前臺應該聚焦在精品移動端的極致體驗和用戶運營上,也應該考慮中後臺統一的業務中臺和數據體系、統一的運營體系的有效支撐,方能應對數位化轉型時代的威脅,也才能把握住好數位化轉型時代的機會。

王麗娟

恆豐銀行研究員,評論作家

一家銀行17個app,一方面,反映的是這家銀行整體規劃層面的缺失,不能從整個銀行的角度出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該銀行對用戶體驗的漠視,不能從客戶角度出發。我們也看到一些先進的銀行,為提升客戶體驗,在不斷優化和整合app,如平安銀行將原有的平安口袋app,直銷銀行app和信用卡app重新整合成了口袋銀行。因此,服務客戶不在多,而在精。

狄丹

金融科技公司客戶總監,評論作家

為了獲客,銀行各個部門通過手機app 增加流量,而有一些銀行內部各業務部門之間競爭激烈,各自為政,一家行有幾個甚至十幾個app,從總體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渠道彼此孤立,能力參差不齊,業務重複建設,運營成本增加,資源分散很難形成品牌效應;終端客戶體驗感極差,給客戶增加負擔。建議地方性商業銀行不要一味在「線上參戰」,結合發揮地面區域優勢,揚長避短,線上各渠道整合化一,打破信息孤島,提升客戶體驗,回歸金融本源。

董崢

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評論作家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銀行不同的部門來完成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細分不同的功能,來策劃app產品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過度細分會讓用戶產生不好的體驗,也反映出這家銀行內部機制形成各部門之間過於獨立,這樣出現了17個APP的結果也造成數據的割裂,為用戶帶來極大的不便。

蘇文力

金融科技專家,評論作家

客戶不爽自然會用指尖投票,一切不符合客戶需求的行為,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懲罰。最終不是客戶無法承受,而是那些自以為是的APP製造者無法承受。

鄒幫山

銀行機構CIO,評論作家

17個app的背後,是銀行的渠道整合問題,有技術層面問題更是一個管理問題,核心是企業的組織架構,流程和績效等管理要素的整合。

王毅

金融雲銀行行業總監,評論作家

對業務和用戶體驗的統一規劃,快速敏捷的開發框架和體系,或更大膽的把開放銀行理念帶入業務場景,有更開放和向外的心態才可以解決17個app的問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銀行,app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一家銀行17個APP!對用戶來說,到底是「便捷」還是「負擔」?
    為驗證已下載app的真偽,她在app store搜索開戶行名稱,居然出現了涵蓋手機銀行、理財、校園、購物、導航等不同業務的17個app。「同一家銀行搞十來個app,每個app的功能設計和服務重點,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之後也不會再打開。」
  • 優化線上外幣業務與APP提現體驗,比財打造全球化財富數字銀行
    虛擬銀行可通過網際網路或其他形式的電子渠道提供銀行服務,而獲得香港虛擬銀行牌照可以為境內外用戶提供跨境的金融服務,截止5月,香港金管局已陸續發放8張虛擬銀行牌照,這一牌照可以說是企業進入前景廣闊的香港銀行市場的通行證。因此,亞財銀行也將通過合作申請香港的虛擬銀行牌照。亞財銀行是由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比財數據科技(香港)和優度財富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聯合申辦的。
  • 手機銀行APP的圈子怎麼玩兒?
    那麼,什麼樣的運營玩法可以讓銀行的app 和其他銀行區分開來,並真正做到對客戶的「開源和截流」呢?筆者以為,銀行可以將手機銀行 app 圈子作為運營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何謂圈子?如何打造?目標是什麼?
  • 頭條| 李鴻忠實地調研:小區從管理失序到煥然一新背後
    頭條 | 李鴻忠實地調研:小區從管理失序到煥然一新背後 2019-11-26 0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透視銀行信用卡業務
    我國信用卡行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1978年,中行廣東省分行代理發行香港東亞銀行「東美VISA信用卡」,拉開了我國信用卡的序幕。1985年6月,中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境內首張信用卡-中銀卡。此後,工農中建交等銀行相繼加入了VISA和萬事達國際組織,推出了VISA卡和Master卡。
  • 交通銀行私人銀行部違法遭罰 代理銷售業務管理越紅線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8日訊 銀保監會官網近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滬銀保監罰決字〔2021〕10號)顯示,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銀行部代理銷售業務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2021年1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責令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銀行部改正,並處罰款人民幣50萬元。
  • 銀行周報(8月17日)
    一家銀行稱最終方案要等省裡通知雅戈爾:近日出售寧波銀行4921.22萬股 產生投資收益7.05億元杉杉股份:已減持寧波銀行4048萬股及洛陽鉬業2409萬股交通銀行:公開發行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光大銀行:專業從事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控股子公司獲準開業貴陽銀行:2615.04萬股限售股8月17日解禁
  • 特定場景批量獲客 廣發銀行財富管理出新
    廣發銀行將其定位為基於特定場景批量獲客、並利用大數據對財富管理客戶及私行客戶的分層經營的創新業務模式。截至去年末,廣發銀行中高端客戶共66.89萬戶,同比增長17.71%,其中高端客戶34.09萬戶,同比增長17.88%。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4643.50億元,同比增長22.23%。在該行看來,南航財富卡能有效帶動該行財富管理客戶戶數與AUM(資產管理規模)的提升。
  • 第七屆亞太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年會熱點搶先看
    2014年12月17日至18日舉行。亞太地區頂尖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獨立財富管理機構和高淨值企業家將再度匯聚中國上海,圍繞「新金融·新財富·新機遇」的主題,解讀中國金融改革趨勢下的市場挑戰、探討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機構的創新戰略合作、分享當前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成功案例,以及未來如何針對高淨值人士的投資理念及生活方式,提供私人定製、財富保值和傳承等一系列高端專業服務。
  • 摩根大通(JPM.US)擬收購英國挑戰者銀行,以拓展該地區數字銀行業務
    智通財經APP獲悉,摩根大通(JPM.US)正考慮收購一家英國挑戰者銀行,以啟動其在英國的數字銀行業務。摩根大通的目標是一家名為Starling bank的挑戰者銀行,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的特點是規模較小、相對較新,這些銀行為了與更傳統的銀行品牌展開競爭,會從對金融需求更短期和及時、更容易接受新服務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拓展業務,並選擇更加頻繁、門檻更低的金融場景,例如:短期借貸款、信用卡、日常支出管理、支付、小額存款等。
  • 「探秘」郵儲北京分行銀行保管箱業務
    而現實中有這樣一位「守財奴」,他精心保管著你的財富,但是你的秘密卻無人知曉,它就是銀行的保管箱業務。10月10日,郵儲銀行北京分行保管箱業務落地豐臺右安南橋支行。據悉,作為首家開辦此項業務的支行,右安南橋支行共設置了2000門保管箱,客戶可根據存放物品大小自由選擇合適的箱型,滿足保存貴重物品和重要物件的需求。
  • 交通銀行個金業務部副總經理賀波:發揮集團綜合優勢 服務客戶財富...
    12月8日,交通銀行推出基金投顧服務平臺,聯合3家獲得首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的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中歐財富為個人客戶提供基金投顧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銀行是業內首家面向個人客戶推出基金投顧服務平臺的全國性商業銀行。  交通銀行投顧服務平臺有何特點?與基金投顧試點機構進行合作,模式如何?如何看待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和基金投顧業務前景?
  • ——訪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德意志銀行客戶業務大中華...
    「無論是因為在疫情背景下體現出的經濟韌性、對德意志銀行全球客戶的重要性,還是中國、中資機構及客戶在全球經濟貿易體系中不斷上升的相關性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都是德意志銀行在全球和亞太的戰略重點市場。」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銀中國」)行長、德意志銀行客戶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邱運平近日接受《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壺行推薦】影響銀行業務的民法典條款梳理與解讀
    民法典的出臺,直接改變或影響了不少民商事規則,法典中其中涉及乃至直接影響銀行相關業務的條款也有不少。無論是總則編,還是物權編、合同編,甚至婚姻家庭編、人格權編等都有相關條款涉及到。今天我們推送一篇這方面的文章,以期對影響銀行業務的民法典條款的系統梳理與解讀,幫助大家尤其銀行等金融從業者更好地了解民法典在此方面的規定與精神。
  • 助貸業務顛覆性洗牌?《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科技平臺助...
    近日,人民銀行《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發布,引起業內熱議。  毫無疑問,《辦法》直接影響大數據服務機構。「如果按照這個《辦法》,非持牌機構的業務空間極小,現有風控服務將難以開展。」一位市場非持牌機構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如果沒有徵信牌照,就不能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服務。
  • 富邦華一銀行獲批信用卡業務
    圖片來源:微攝  5月15日,富邦華一銀行獲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批准籌建信用卡業務,由此成為大陸第一家獲批籌建信用卡業務的臺資銀行。  富邦華一銀行為臺灣富邦金控旗下全資子公司,繼2017年4月取得大陸境內公民人民幣業務牌照、成為大陸第一家全牌照運營的臺資銀行後,2019年5月再度領先臺資銀行同業,成為大陸第一家獲批籌建信用卡業務的臺資銀行。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此次信用卡業務獲批,可有效提升富邦華一銀行對在大陸之臺籍客戶的服務覆蓋率。
  • 莒南農商銀行「三個完善」 助力電子銀行業務發展再上新臺階
    年初以來,莒南農商銀行緊緊依託智e通、聚合支付、智e購平臺等金融產品及服務平臺,聚力提升電子銀行替代率,電子銀行業務實現穩步提升。截至11月末,該行累計開立智e通個人客戶101537戶、企業客戶2641戶,聚合支付11902戶、智e購商城會員22794戶,銀行替代率達到90.94%,較年初增加5.3個百分點。
  • 貴州銀行畢節分行2宗違法遭罰 貸款業務管理不到位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銀保監會官網今日披露的畢節銀保監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畢銀保監罰決字〔2020〕6號)顯示,貴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畢節分行(以下簡稱「貴州銀行畢節分行」)貸款業務管理不到位和票據業務不合規。
  • 電子合同支持銀行業務線上化,上上籤電子籤約頭部聚集效應明顯
    隨著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模式促使銀行業轉變傳統經營理念,開始藉助電子籤約等科技手段推動業務轉型。近日,金科創新社發布《2020銀行業電子籤約發展及智能風控管理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上上籤電子籤約雲平臺憑藉優質的SaaS解決方案,實現對各類銀行籤約業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風控全覆蓋,提升銀行業務效率和用戶體驗,獲得了大批銀行業頭部客戶認可。電子籤約幫助城商行打造對公信貸產品的線上閉環,提升籤約效率。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同時,工商銀行牡丹卡中心還深入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理念和手段開展品牌與產品運營,推出了宇宙星座信用卡、World奮鬥信用卡、生肖信用卡、故宮信用卡、醫護信用卡、教師信用卡、軍魂信用卡等一系列有溫度、有情懷、有思想的產品以及papi醬、郎平、生肖接力等品牌整合營銷傳播案例,榮獲中國數字傳媒大獎年度整合傳播金獎等多項大獎;工商銀行也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年榮獲「全球卡界奧斯卡」——依蘭獎的商業銀行,工銀信用卡逐漸樹立起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