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亞洲 Best 50 餐廳名單出爐,由餐飲業權威 William Reed Business Media 評選。臺北的 RAW 果然又名列其上。這家主打 Bistronomy 風格的法式餐廳,一改以往法餐繁複沉重的感覺,在不失食物美味的同時,通過餐廳的空間設計、餐具細節、服務等等,將整體的用餐體驗調整到輕鬆愉快的氛圍之中。在食材的運用上,也一改說到法餐就只有鵝肝松露等高級食材的固定觀念,以在地當季的食材為基礎,配以法餐精緻的調理方式,新鮮感十足。
以訂位難而著名的 RAW 餐廳
臺灣可不是只有當地小食和夜市好吃哦,很多正式的餐廳不僅味道贊,而且有著讓人驚嘆的性價比,簡直是鼓腹而歌的勝地。這一次,我吃到了 RAW——這家法餐廳以訂位難著稱,就連眾多臺灣當地吃客想要拔草,都得眼睜睜地等待機會。點評網站 tripadvisor 上,有網友說在和服務生閒聊時,無意中得知後臺流量顯示,每天有一萬多人在搶訂位。它的熱門甚至催生了一門詐騙生意:有壞人假稱可以幫忙訂位,來騙取錢財,堪稱神奇。
有人因為訂位而被騙取錢財,RAW 官方 Facebook 趕緊發出聲明
RAW 開在臺北的大直區,附近有不少大型 shopping mall ——那種有摩天輪的,感覺上是一個比較新開發的城區。它所在的樓屬於赫士盟餐飲集團,每一層都有厲害的餐廳——RAW、龍吟、茹斯葵……簡直是愛吃之人的迪斯尼樂園。一旦靠近大樓,身上的脂肪細胞們就開始呼朋喚友。
RAW 位於底樓,一進餐廳,我就被滿滿的樹木香味包圍。這裡的空間設計由 WEIJENBERG 擔任,使用了大量的南方松木。從餐廳入口處的休息區開始,到有些像UFO的吧檯,流線型的木料裝置一直自然蔓延到開放式廚房門前。因為實木體量大,相當沉重,因此所有實木部分都以鋼筋和整座大樓連接,以保證安全性。這些完全無規律的,雲朵般的木質裝置,圖紙完全由設計師手繪,加上付諸製作,前後花了三年時間才最終完成。
RAW 的店鋪陳列由新加坡設計事務所 WEIJENBERG 擔綱製作
餐廳以套餐形式出餐,有些像日本料理中的「おまかせ」(廚師安排)。菜單很可愛,就是一張簡單的有著手繪食材圖案的厚紙。每一道菜都沒有註明菜名,僅僅顯示了做這道菜用到的三個主要食材。由於臺灣食材豐富,菜單幾乎每天都會更替。為此,餐廳設立了印刷小作坊,每天確定菜單後,自主印刷使用。
RAW 的每道菜都沒有名字,菜單上僅僅顯示了做這道菜用到的三個主要食材
餐桌是特製的,邊上有個像麻將桌上放籌碼的小抽屜,裡頭都是餐具,你想用哪一把就用哪一把,哪一把用得順手就用哪一把,自由度滿滿。
小抽屜裡的餐具
好的,上菜就要見真功夫了。整個晚餐的高潮,是一道叫作「牛舌餅」的餐點。牛舌餅有些像江浙地區的鞋底餅,但更為窄長一些,形似牛舌。廚師用真正的牛舌蒸煮切薄片,鋪於牛舌餅之上,配上炒至甜軟的洋蔥丁、自製美乃滋醬、以及自製三杯醋啫喱醬,再撒上大量的北海道蝦夷蔥。一口下去,簡直有一種小宇宙在口腔內爆發的感覺。
口感令人驚豔的牛舌餅
我原本並不太喜歡牛舌,因為牛肉味不足,口感又一般,是個對我來說有些無趣的牛肉部位食材。但是薄切的牛舌,配以薄脆鮮香的牛舌餅,在口感上層次豐富了許多,頗有些相輔相成的感覺。牛舌在蒸煮之前進行了調味,但卻絲毫不過火,所以薄切後,食材的原味和鹹香也都保持得很好,加上三種醬汁,原本牛舌的略顯單調,立刻翻轉成了優勢。
另一道十分出彩的菜,是由 16 種當季蔬菜做成的沙拉。所有蔬菜都是附近陽明山上的阿仁大哥親自種植的,節瓜花、山藥、西芹等等蔬菜都原味十足。而蕪菁磨泥做的冷湯配以金門黑蒜泥,更是把蔬菜原本的鮮甜更突顯得近乎完美。
由 16 種當季蔬菜做成的沙拉,清香鮮甜
配餐的酒品飲料也值得一說,均為直接從法國當地採購的自然農法種植釀造葡萄酒,很多品種在別處根本無法喝到。咖啡也使用了北歐咖啡烘焙冠軍烘焙的豆子,果香、豆香、花香,平衡性十分出色。
即使不愛西餐的人,在 RAW 應該都可以吃到 High 吧。
(附送信息)RAW 的主廚江振誠曾獲得 Discovery 頻道評選的「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稱號,並躋身《時代》雜誌評選的「全球最佳 150 位名廚」之列。他是個外形高大威猛的臺灣男生。他學過雕塑,做過模特,甚至上過臺灣《GQ》雜誌的封面,模樣一點都不輸給任何明星。
RAW餐廳
地址:臺北市樂群三路 301 號
電話:02-8501-5800
|文:Zulu 編輯:menghui|
|部分圖片:Z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