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背後常見法律風險分析,商家達人注意避免!卷尾文化

2020-12-20 我是一個馬甲

據2020中國電商半年報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逾400萬場,全民直播帶貨或成萬億級市場。不論是商家、達人,還是明星、素人都紛紛入局,但是直播帶貨真的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嗎?這背後的風險,大家又了解嗎?卷尾文化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的法律風險,快來看看吧!

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主要涉及到哪些風險?

對於自己不從事生產經營,專職給商家帶貨的主播,主要涉及的風險就是虛假宣傳以及絕對化用語。而既是主播又是商家的這類人群,除了以上兩種風險之外,還要為產品質量及售後服裝,承擔相對於的責任。

什麼是虛假宣傳風險?

虛假宣傳在直播帶貨中是非常容易發生的情況。畢竟誰帶貨的時候會說自己的產品不好呢?進行適當的優化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直播中對產品的描述遠遠超過了產品本身,或是過度誇大,甚至是杜撰出一些不存在的功能或者效果,以及偽造虛假的榮譽、資質,都是涉嫌虛假宣傳。

直播帶貨中絕對化用語有哪些?

根據《廣告法》第九條規定:廣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三)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雖然,這裡只提到了三個,但一般情況下,商業廣告中出現的最、頂級、第一、獨家等都被劃分在絕對化用語的範圍內,所以直播帶貨的過程中,用語一定要謹慎。

直播帶貨翻車,主播要背鍋嗎?

如果籤訂了委託協議,就構成了法律意義上的廣告代言人,根據《廣告法》的規定: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廣告代言人應該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帶貨主播本身是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身份,則可能觸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接受相關部門給予的行政處罰,對消費者的人身或財產造成較大傷害的,則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以上就是卷尾文化給大家分享的直播帶貨常見的風險,為了避免產生糾紛,損害自己和消費者的利益,不論是商家還是達人都需要注意哦。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如何讓用戶心甘情願的留下來並下單呢?卷尾文化
    直播帶貨沒有粉絲就不會有轉化,而直播帶貨的目的也是為了銷量,要是銷量不高,就是一場浪費人力物力的行為,不論是對於商家還是主播達人來說都沒有意義。那麼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要怎麼做,才能讓用戶心甘情願的留下並下單呢?
  • 直播帶貨的法律風險防範
    摘要:本文結合現有法規和實務,對直播帶貨商業行為中的平臺、商家、主播及主播服務機構等參與主體在主體資質和行政許可、智慧財產權、合同、個人信息、商品或服務、廣告宣傳、主播等方面防範法律風險提出了參考建議。而「網絡直播帶貨」或「網絡直播營銷」也異軍突起,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Nielsen )2020年11月4日發布的《中國直播電商趨勢解讀報告》顯示,伴隨線上渠道不斷創新以及疫情期間對線上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購物方式迎來全面爆發,正在成為全民參與的商業形式。而且,網絡直播成為僅次於電商零售的第二大網絡購物渠道。
  • 一場成交額動輒上萬的直播帶貨是怎麼做到的?卷尾文化
    直播帶貨的關鍵還是在「貨」,需要圍繞著「貨」來進行,這也是用戶關注的重點。想要直播帶貨取得好的成績轉化,那麼選品就非常的重要了。卷尾文化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一些直播帶貨選品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希望可以提高大家直播間的成交額。
  • 直播間銷量上去不?轉化低?帶貨技巧你掌握了幾個?卷尾文化
    近年來,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一些進入的比較早的商家達人都賺得盆滿缽滿了,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達人投身到直播帶貨的行業中來。但隨著直播帶貨的人越來越多,想要出圈,想要賺錢,想要直播間的銷量高,技巧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卷尾文化整理了一些直播帶貨的技巧,看看你掌握了嗎?
  • 【報告】年度十大電商法律風險發布 直播帶貨 共享用工等入選
    直播帶貨風險 【風險描述】 直播帶貨作為近兩年網際網路銷售宣傳新業態,受到不少商家以及消費者的推崇,但也因直播平臺在內容審核機制、監督管理上不夠完善,讓不少商家以及帶貨主播「鑽空子」,出現商品與實際宣傳不符(虛假宣傳)、商品性能被誇大
  • ...直播帶貨,還需法律領航(一):帶貨還是「帶禍」——網絡直播帶貨...
    網紅主播日成交額過億,村官、總裁親自下場直播帶貨,中廣協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作為上半年的話題C位,直播帶貨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作為新興行業,其中的一些亂象也需要引起注意。針對網絡直播帶貨中出現的不規範甚至涉及違法犯罪的行為,我們邀請到知名學者和實務專家,在兩期沙龍中,分別從刑事和民事角度對此展開討論。今天是第一期,探討網絡直播帶貨中涉及的刑事犯罪問題。
  • 達人帶貨頻頻翻車 商家不再「人傻錢多」
    然而當商家湧入直播戰場,才發現現狀不容樂觀:主播不合理的折扣要求,天價的頭部直播間坑位費,居高不下的退貨率,「紅人直播帶貨」這個領域早已築好了強悍的行業壁壘,只有一些資本雄厚的商家能夠跟牌,這些被讓有志於藉助KOL影響力的商家望洋興嘆。  「知道直播帶貨水,想著擠擠水還能剩下點,誰想到全是水。」一位「中招」的商家心酸地表示。
  • 直播帶貨糾紛|直播帶貨的水到底有多深?想帶貨,商家又該如何避坑?
    想進行直播帶貨的網店商家又該如何避坑呢?律師:這是一起典型的直播帶貨糾紛聽了唐先生的遭遇,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延來律師建議,唐先生可以考慮走法律程序來維護自身權益。「現在因直播帶貨沒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引發的糾紛很常見,類型也很多。唐先生遇到的情況最普遍也最多。」張延來律師說。現在,進入直播行業的公司、個人數量多,能力好壞良莠不齊。網店商家在選擇合作的直播帶貨機構時,很有可能遇到資源差、能力差的團隊和公司,這就可能造成帶貨效果遠不及預期。
  • 娜美文化:直播帶貨機構深度解讀直播帶貨的優劣,分析利弊!
    每天約有3萬家新的直播商家入駐,而直播帶貨的訂單總量也在以每周20%的速度增長。預期整個2020年,直播帶貨的市場經濟規模可以達到9000億。  娜美文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直播帶貨的利弊均顯得十分突出。我們先說有利的一面
  • 網紅經濟時代,商家要不要開直播帶貨?
    一些工廠和商家也正不斷嘗試接觸直播帶貨,力求減少商品流通環節而獲取最大的收益。但在這個大浪淘沙的時代,真的是全產業鏈都能夠廣開門路,完美適配新的商業模式嗎?商家自身要不要大做直播帶貨呢?直播帶貨VS官方旗艦由於新興行業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伴隨行業發展速度的飆升,越來越多消費者投訴無門的聲音開始傳出,行業問題慢慢浮出水面。突然爆紅網絡的直播帶貨,就像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只以站起來、向前走為目標,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必然的。
  • 直播「帶貨」成「帶禍」,虛假宣傳、售後問題多,法律監管待完善
    近兩年來,「直播+電商」的商業模式火爆,而受到疫情影響,各行業更是對直播帶貨有了更多期待。不過,「大火」背後,作為電商領域的新「風口」,一些新的問題也在顯現。直播帶貨中,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怎麼辦?主播、平臺應該承擔哪些責任?主播如何避免誇大、虛假宣傳?……這都需要法律進一步明確。
  • 直播帶貨的風口過了?只是商家更理智了
    在淘寶直播間拼手速、搶紅包,在主播的熱情介紹時下單,成了這個雙十一很多人的「剁手」常態。而熱鬧之外,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一份「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直播帶貨也成了電商行業負面輿情的來源之一。 對此,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採取行動,強化對電商直播的監管。
  • 達人推:網紅帶貨讓中小商家的產品「抖」起來
    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中,她加入了達人推做網紅帶貨,平臺專業團隊幫他運營抖音帳號。靠著一條播放量過千萬的視頻迅速在抖音上走紅,成為月銷量過百萬的店家!  如今,抖音因其低成本、便利性、門檻低等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個體戶入駐,把抖音當做營銷和傳播的陣地!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如何才能運營好企業號呢?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一同湧入直播帶貨行業,直播帶貨非常熱鬧,在"熱鬧"的背後出現了眾多亂象。品質控制不嚴格,誇大宣傳,數據造假,售後無法更上等情況。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佔據絕對地位的直播帶貨被虛假數據的陰霾覆蓋,頭部帶貨主播、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直播帶貨數據造假已將成為行業常態。
  • 娜美文化:直播帶貨機構的直播帶貨玩法和套路
    娜美文化:直播帶貨機構的直播玩法和套路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為大家剖析下新的流量窪地。  什麼是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的參與者有哪些?  電商如何進行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的未來?
  • 戳破泡沫,如何放平心態看直播帶貨?
    直播電商的本質其實是線下導購的線上化。在線下導購的消費模式中,品牌和商家是承受風險的終端。一線BA拿底薪+提成,商場固定收租,一旦人流減少影響最大的就是商家。換到線上直播的場景中也是如此,主播和內容是絕對主角,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是拿大頭的最大贏家,平臺是收取穩定過路費的流量與場地的提供方,只有供貨的商家不僅付出的成本高昂,還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商家進入直播電商賽道,虧本、被造假、高退貨率、低復購率是常見的四個大坑。
  • 直播帶貨與商業廣告有哪些不同?應怎樣看待直播帶貨?
    從活動主體角度來看,直播帶貨中的很多商家本身就是某些品牌的大廣告主,他們的廣告經常出現在電視、戶外等傳統媒介的廣告中;受直播帶貨網紅主播高收入的吸引,越來越多的明星、達人開始加入帶貨主播的隊伍,而這些明星、達人之前就是我們熟悉的廣告代言人,有些甚至以某品牌的廣告代言人身份被「家喻戶曉」;直播帶貨經濟模式中還有不少中介經紀主體,比如以孵化網紅主要業務的MCN公司,它們在直播帶貨中所從事的直播場景和文案設計
  • 奇林智媒入局明星直播帶貨 率先發力扶持中腰部電商達人
    4月19日,內地女演員陳彥妃在抖音開啟自己的首場帶貨直播,與此同時,陳浩民的妻子蔣麗莎也在抖音帶貨直播中。陳彥妃的專場直播觀看人數高達158W,榮登抖音小店達人榜--直播分享榜第四的好成績。陳彥妃的專場直播和蔣麗莎的混場直播均由成都奇林智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助完成。
  • 直播帶貨就是冬蟲夏草
    一位電商行業產品經理分析,可以將店鋪自播理解為商品詳情頁和活動的新形態,而達人直播本質與聚划算相同,「賣貨的形式一直在變,但底層邏輯始終不變。」直播帶貨已走到第三波。第一波是以薇婭、李佳琦為代表的淘系站內直播的浪潮,伴隨著李佳琦在抖音、微博等淘系外平臺的出圈,形成的示範效應影響了消費者、商家、達人等交易鏈上的各重角色,行業驟然升溫。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678家直播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產生過法律訴訟。而在2020年,產生過法律訴訟的企業就有438家,佔比高達65%。這其中,最常見的套路是,在合作前承諾ROI,騙取商家的合作,在直播效果不佳後,就玩起失蹤。類似於胡杏兒直播事件的套路,在行業裡也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