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劉邦戰勝項羽後,為什麼沒有故意黑化項羽?

2020-12-23 騰訊網

話說,歷史上恐怕只有司馬遷敢將漢武帝的功過得失都記載在史書上,即使是《資治通鑑》的內容也都不敢忤逆當朝的帝王。

所以說,儘管各代史官一向秉公客觀記錄當朝歷史,但也逃不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法則。當局者為穩固當局的統治,利用手段淡化老百姓對前朝心中的分量,甚至不惜直接黑化。

舉個例子,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降低李建成、李元吉的影響力開始將其形象故意黑化,降低對老百姓的影響力。

形象

但是也有例外,同為生死大敵的劉邦與項羽,卻未出現這樣的情況,而且,從後世很多詩人的詩詞中都能看到,項羽的一些精神一直都被後人稱讚。

所以說,作為勝利者的劉邦,並沒有故意在史書上黑化項羽的客觀事實,這對於「癩子」劉邦來說貌似有些反常。

以劉邦的心胸在得了天下後,為了穩固自己可是除掉了很多功臣,那更何況是曾經對其進行過極盡羞辱的項羽。

形象

在劉邦稱帝後為了表示對皇天的厚重,還特意將「國姓」賜予了項家後人,可見劉邦對項家的恩寵可不是一星半點。

在一些史實資料中確有記載,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還親自為其扶棺安葬,可以說這與歷史上眾多取得勝利的統治者大相逕庭,也證明劉邦的胸襟非比常人。

當然,這也並不能代表劉邦是個聖人,但可以說劉邦的確是很敬佩項羽的英雄氣概。

形象

在劉邦青年時期就是一個俠客,雖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劉邦乃是「鳥盡弓藏」之人,但這並不能妨礙劉邦對英雄人物的尊重與敬仰。

就像當年劉邦還是無名小卒的時候,在街上偶遇秦始皇出遊時不僅長嘆一句:大丈夫既當如此!

再者說,劉邦能夠故意放低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此舉自然能夠為自己贏得天下人的好評,甚至還會得到一大批舊六國後人的敬佩。

形象

可以說,劉邦就是用胸襟來接納容納六國之人,後來,隨著天下已定太平盛世,使得很少會在有人提起「六國」,華夏大地皆為漢人,實現了中國第一次的大融合。

各朝代的統治者之所以會特意黑化前朝,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前代多年在民間所累積的聲望以及很多百姓的擁戴。

一旦有人刻意煽風點火,很是容易發生動亂,比較典型的就是反清復明。所以,當局者極盡黑化前朝,為的就是降低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形象

但項羽卻有所不同,四面楚歌,垓下之戰,其早已眾叛親離,不得人心,再加上追隨項羽作戰多年的將士思鄉之情頗深,更是迫切希望早些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

所以,項羽被劉邦逼到絕路面對大江之時,早已是孤身一人,身邊再無任何親信可言。

與此同時,劉邦可謂深得民心,此時的他完全沒有必要再對項羽進行黑化,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相關焦點

  • 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麼劉邦成功後,怎麼沒貶低項羽?
    自古以來,歷史都是由史官來書寫,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和研究一下過去的歷史文獻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歷史都是勝利者佔據輿論的上風,而一些歷史中的失敗者或者是戰敗者都會被進行籌劃,以此來襯託勝利者偉岸的形象。而在歷史中卻有這樣一個人,他公事公辦,直接將漢武帝的得失一併記載。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項羽
    限於篇幅,僅舉一些《項羽本紀》跟《高祖本紀》的摘抄和楊照的解讀,一窺司馬遷如何處理這齣「雙主角」大戲。被司馬遷及後人歸為「無賴」個性的平頭百姓劉邦,如何最終戰勝「英雄」項羽贏得了天下?歷史的真實遠比影視作品精彩。
  • 劉邦何以打敗了項羽?
    項羽分封諸侯,吃力不討好,六國貴族要求無條件恢復故國,項羽不願意,那些立下軍功的非貴族更不願意:「我們流血送命,居然是為你們打工?」項羽按軍功分封,把一些舊貴族封到故國之外的土地,他們認為項羽不公平,把他們從「善地」給整到了「醜地」,一個個怒火萬丈。項羽期待的自己當大哥、帶一群小弟互相制衡的格局沒有出現。楚漢之戰爆發後,那些分封的諸侯,尤其是舊貴族,紛紛翻臉,往他身上捅刀子。
  • 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
    韓信在軍事方面對楚漢之爭中,對劉邦打敗項羽的貢獻很大,這是不容質疑的。但是劉邦沒有韓信,最終也是會打敗項羽的。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劉邦的政治才能;二是項羽殘暴且剛愎自用的性格。首先,劉邦高超的政治才能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決定了其必然能夠奪取天下。一是智略超人,具有極強的政治眼光。
  • 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
    還曾勸說項羽放過劉邦父親,讓劉邦他爹免於烹刑,劉邦奪得天下後,並沒有忘恩負義,最後給予了他最優厚的待遇,並將他取名為劉禪,還封他做了射陽侯。等到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消滅後,項襄和其餘項氏宗族被賜為劉氏。直至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襄才以大謁者的身份跟從劉邦平叛。叛亂平定後,劉襄擔任淮南太守,還被受封為桃侯。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劉襄因有罪而被取消侯爵,呂后當政之時為了籠絡人心而恢復他的爵位。
  • 章邯投降項羽後,劉邦搶先進入關中,項羽為什麼會遲到?
    項羽在河南境內遇到的秦軍,實際上是劉邦留下來的,劉邦同志西進的工作沒有做好,給後面的走函谷關的項羽造成了麻煩。 按照劉邦原來的路線,原本是走函谷關進關中,與後面的項羽進關中是同一條路。
  • 劉邦為什麼能贏項羽?就四個字
    與下屬共享利益 劉邦打敗項羽後大擺酒席,問大臣為什麼自己能夠成功,項羽會失敗?有人站起來說: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 為何劉邦一行人在鴻門宴上沒有被項羽趕盡殺絕?
    在秦朝滅亡後並且在漢朝建立前的這段時間,以劉邦為首的漢朝集團和項羽為首的楚國集團進行了長達三年的爭鬥。最後這場爭鬥以項羽的烏江自刎結束,劉邦集團獲得了勝利。 但,其實項羽之前是有很多個機會去贏得這場爭鬥,至少這鴻門宴算一個——如果項羽在那時就把劉邦斬殺在酒席之中,就沒有那麼多破事了。
  • 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剛愎自用只是其中一點
    秦末亂世,一代霸王項羽懷揣著自己的英雄夢想,帶領著江東的才俊們南徵北戰,從此佔一方勢力,書寫一生傳奇威名。橫空出世的項羽,戰力超群,謀略過人。在巨鹿大戰中,項羽以三萬楚軍而大破四十萬秦軍;在彭城之戰,項羽又以三萬騎兵而反超的劉邦五十萬漢軍。如此魄力,如此謀略,可謂一代英雄名將。
  • 劉邦與項羽誰是真英雄?
    哈嘍大家好,你們的小於來了,上次說道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何項羽被後世評價非常高。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漢太史令司馬遷,有人說了這和司馬遷有什麼關係,且聽我一一道來。司馬遷家學淵博,後得以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三十八歲時,正式做太史令。後因為李陵辯護遭受腐刑。他忍受著身體和心靈的巨大折磨,為完成他父親的遺願撰寫《史記》,並於公元前91年完成全書。《史記》被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要是大家看過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的話,就應該對這一段有些印象。
  • 項羽和劉邦到底是誰的心理素質好
    我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沒有能力去做歷史考證,寫出來的東西一般也是摘錄一些文獻,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或者體會。因為給自己有一個定位,所以挨了罵也是不氣不惱。同樣的,人家有些文章不和我意,也不予以評論。等看到上述這篇文章,總覺得如鯁在喉,就破一次例,說說劉邦和項羽究竟誰更流氓。
  • 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不敢應戰用8字回懟,如今成讀書人的口頭禪
    我們時常說「歷史是成功者書寫的」,意思就是歷史只會把成功者塑造出一副偉光正的形象,然後把什麼黑鍋都丟給失敗者。但是其實也並不是所有的歷史書寫者都是這樣的,就像司馬遷寫《史記》,成功的劉邦被他寫成了地痞、無賴、小人,失敗的項羽卻被寫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大英雄。
  • 古戰場風雲:垓下之戰劉邦撕毀「鴻溝和議」集結40萬大軍滅項羽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漢王劉邦單方面撕毀了剛與西楚霸王項羽鑑定的「鴻溝和議」,並馬上召集韓信和彭越的大軍一起追擊項羽,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進行了一場決戰。戰爭的起因:公元前203年八月,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 實力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地痞流氓劉邦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楚霸王項羽吧?他的名聲,他的精彩的故事一直受到後人的傳頌,他一開始都是家大業大,並且身為貴族,後來又做了西楚霸王,若是我們拿劉邦和項羽相比較,那劉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那麼這麼厲害的項羽,到最後為什麼會敗給劉邦這個一介草民呢?
  • 君子與小人:劉邦和項羽的人設差距真有那麼大?
    文/王凱迪劉邦和項羽,這兩個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在無數的歷史劇中似乎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印象,項羽是講義氣的悲情英雄,而劉邦是玩詭計的下流的腹黑小人,劉邦對項羽的勝利似乎是邪惡戰勝正義的黑歷史。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 為何項羽輸給了劉邦?因為項羽和團隊都是政治素人,劉邦卻不是!
    楚漢相爭,為何最後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而告終?原因當然很多很複雜,前人的論述也很多,但有一點,卻是很少有人關注到的。那便是,項羽和項羽團隊中的主要成員,都是政治素人,而劉邦和劉邦團隊的主要成員,多是政治經驗豐富的秦吏。
  • 項羽為什麼寧可自殺也不願苟活?劉邦直到彌留之際才得知實情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爆發了多次的戰爭,不過在眾多戰爭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楚漢之爭了,因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湧現出了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雖然最終劉邦取得了勝利並且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大家對於霸王項羽都充滿了惋惜之情,因為以項羽的實力即便不能贏得勝利,與劉邦劃江而治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項羽為什麼要殺義帝?項羽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點擊上面微信號關注我關注我喲歷史故事-每天閱讀一個歷史小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哲理,等待您的關注!
  • 情商(EQ):從劉邦項羽韓信三人,看情商的重要性
    其實歷史很早已經記錄的明明白白透徹見底。我們知道項羽劉邦,楚漢之爭,起初劉邦就是一個草根,項羽算是個富二代,兩人家底根本就不可一比。結局卻是那麼的演義和不同,讓史官和後人唏噓。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從三個人的特點來分析。項羽落得烏江自刎,用韓信的話來說: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這八個字把項羽的性格概括的非常全面。
  • 鴻溝之約:劉邦追殺項羽的背後,或許只是一張心照不宣的廢紙
    本期導讀「楚河漢界」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了,那麼這個典故背後的歷史真相是怎麼回事兒呢?當是時也,劉邦的大軍把楚軍大將鍾離昧團團圍困在重鎮滎陽,然後項羽率領楚軍前去救援,雖然最後項羽勉強打退了漢軍,但是西楚方面大勢已去成為定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