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女子並無戰功,只不過說了幾句話,為何劉邦就封她為侯

2021-01-18 騰訊網

在秦漢時期有一個史上聞名的女相師許負,她一生相人無數,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準確度奇高。因此得到了漢高祖劉邦的禮遇,賜封她為「鳴雌亭侯」。

一個以相面為生的女流之輩,居然能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時代封侯拜爵,縱觀歷史,恐怕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不得不說真是一個奇蹟。

(許負)

那麼,許負是何許人也?她的預言真有那麼準確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詔令天下共慶,同時下旨各地官員廣徵神異祥瑞之事,上報朝廷,予以重獎。

這年秋天,河內郡官員上報,該郡溫城縣令許望之妻趙氏生一女,手握玉塊,玉上有文王八卦圖隱約可見。始皇聞訊大喜,當即賜許縣令重金,命他盡心撫養女兒,務必將她培養成才。

百姓們獲此消息後,蜂擁而至許府,都希望能見上這個女嬰一面。傳說女嬰對來人呈現兩種反應,其一是大哭不止,其二是喜笑顏開。凡是對其大哭不止之人,不久後必然厄運纏身;凡是對其笑臉相迎者,必定吉星高照,喜從天降。

許縣令給女嬰命名為許負,見自己的女兒有此異能,許父喜出望外,傾盡全力對她進行培養,延請學富五車的大儒教習。幾年下來,老師接連換了幾撥,都自認無法勝任,因為許負好像具有天人之資,能無師自通,學識超群,老師們都自嘆弗如。

等到許負長大成人後,她善相之名也越來越響,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紛紛慕名而來,求她看相。當時也正值秦朝末年風起雲湧之際,各地為推翻暴秦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公元前210年春,劉邦率部攻打鹹陽,途經溫城,聽說了許負的傳言後,將軍隊駐紮在城外,帶著蕭何、周勃、曹參、陳平等人著便裝進城拜見許望父女。

當許負見到劉邦後,面露驚異之色,久久不語。劉邦好奇,追問緣由,許負方才說道:「劉將軍龍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帝王之表;其餘四人亦非凡人,他日必定位極人臣。」而後,許望將溫城拱手相讓,並帶著三子一女歸順了劉邦。正是這一次奇遇,讓劉邦記住了這位奇女子,也為許負後來的飛黃騰達埋下了伏筆。

(劉邦登基)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楚漢之爭開始。這時的魏王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究竟是該附楚呢?還是從漢?這讓他左右為難,茶飯不思,寢食難安。正在傷神之際,手下向他推薦了許負,魏王豹如釋重負,派人將許負請到了府邸。

許負看了一眼魏王豹後一語不發,但在看到他的老婆薄姬後,卻眼前一亮,脫口而出:「夫人是天子之母。」魏王豹大喜過望,認為自己必將聯合項羽奪得天下,於是背叛了劉邦。劉邦一怒之下,派韓信率大軍滅了魏國。

於是,魏王豹「君父」沒做成,反而後來被周苛所殺。而薄姬被劉邦收納後,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當真如許負預言,成為了天子之母。

公元前202年,劉邦開創西漢,登基為帝,封賜許負為「鳴雌亭侯」,當時的許負才剛剛19歲。

後來,許負還有兩次神一般的預言,一是預言了周亞夫的飛黃騰達以及悲慘結局,二是預言全國首富鄧通將餓死街頭。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時任河內使,頭頂著丞相之子的光環,實際上已不受重用,躺在老子的功勞簿上享受而已。但許負卻預言他「三年後封侯,八年後出任丞相,九年後餓死」。

這個預言放在當時恐怕誰都不信,原因很簡單,周家的爵位已由周亞夫的大哥繼承,即便大哥去世,也得由他兒子接替,不會輪到周亞夫。同時,如果周亞夫當真能封侯拜相,又怎麼可能餓死呢?

但是,周亞夫還真讓許負說中了。三年後,周亞夫兄長獲罪,周亞夫封侯。後來,周亞夫率軍平定吳王劉濞之亂,升任丞相。但最終又被漢景帝逮捕下獄,因絕食餓死獄中。

(鄧通劇照)

鄧通是漢文帝的近臣,經常替漢文帝辦理一些雜事,免不了囂張跋扈,頤指氣使。一日見到許負後,慕其名號,請她幫助相面。許負觀察良久後道:「君有縱紋入口,此當為餓死之徵也!」

鄧通狂笑而去,心想女神相也不過如此嘛,我堂堂黃頭郎也會餓死?實在可笑。後來,鄧通將許負的預言告訴了漢文帝,漢文帝乾脆將蜀郡嚴道縣的銅礦賜給了他,並允許他私自鑄錢。幾年後,鄧通便坐擁億萬家產,可謂富可敵國。

但是到了漢景帝即位後,鄧通就倒黴了,被景帝抄沒了全部家產。而且漢景帝把他關在一個裝滿錢的屋子裡,活活餓死。

那麼,許負當真能掐會算,是未卜先知的預言家嗎?

其實這事值得商榷。不過她肯定善於觀察,懂得審時度勢,從而推測出一些人的運勢和結局。

就以周亞夫為例,他確實身負奇才,早晚會被重用,特別是在朝廷面臨危難之際,一定就是周亞夫大顯身手之時。而且周家的爵位雖被其兄長繼承,但此人胸無大志,且飛揚跋扈,丟失爵位是遲早之事。但周亞夫桀驁不馴,目空一切,即便後來身居高位也會跌落神壇,最終得罪皇帝而慘死。

再說鄧通,此人除了巴結奉迎、貪得無厭外,一無是處,一旦帝王換人,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必定會被清算。再加上鄧通又太過有錢,蠻橫驕縱,連太子也不放在眼裡,他焉有不死之理?

當然了,也有後世各種傳說,因此被神話了的緣故。但不管怎麼說,由於當時她的預言,對劉邦得天下有很大的好處,他因此得以封侯。一個古代女子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算是了不得。

(參考資料:《史記》《楚漢春秋》等)

相關焦點

  • 以女子之身被劉邦封侯,預言奇準從未落空,許負是怎樣的奇人?
    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這有本秘籍——《如來神掌》,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 那麼這個老乞丐為何能有這種本事呢? 這是因為他擅長看相,是相術大師,現在有些街邊依然有人高舉著布衣神相的牌子,為過路者看相,只不過大多都是江湖騙子罷了。 相術很玄,在科學、科技的快速發展的今天,已經失去了生根發芽的土壤。
  • 劉邦當了皇帝後,為何要封項伯為侯?項伯有救過劉邦四次嗎?
    項伯至少救過劉邦四次,沒有項伯的話,劉邦早就被項羽給殺了。那麼,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他是如何對待項伯的呢?劉邦把項伯冊封為射陽侯,而且賜給他劉姓,皇帝賜姓是很榮耀的一件事,就等同時皇親國戚了。相對來說劉邦對項伯真的是不薄的。
  • 史上三個被封侯的女子,一個出生即被秦始皇重賞,一個被亂棍打死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我國古代,不僅有呂后、慈禧這樣借垂簾聽政的名義把持朝政者,有武則天這樣以女子之身登基稱帝者,還有三個女子曾被封侯。女子封侯看似比稱帝或把持朝政要弱得多,可這樣的身份代表著她們被男權社會的認可,比逆流而上爭權奪勢更為難得。那麼歷史上封侯的三個女子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許負
  • 秦國以戰功封爵,為何白起僅封君,未封侯?
    第三種是變相執行的「封君制度」,一等為侯,二等為君。比如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五等爵)其次:什麼是封君制?為什麼是「變相執行」?為什麼侯又高於君?(重要)春秋戰國時期,執行的是「貴族本位」制度,也就是說,「貴族二代」們,從出生開始就可以擁有參與國家決策和地方治理的權力。
  • 中國史上有多少位女性被封侯?明末有一個 漢初就封四個
    封侯拜印,是封建時代功成名就的標誌,男子漢大丈夫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為之不擇手段,已經屢見不鮮。然而,史上有沒有女性封侯?如果有,是多少?確切地說,有,但人數不多。小說家言者不算,見諸史冊者,攏共不過五六個而已。她們分別是:魯侯底(疵)氏、陰安侯無名氏、鳴雌亭侯許負、酇侯同、臨光侯呂嬃、忠貞侯秦良玉。其中除了秦良玉是南明小朝廷朱聿鍵所封之外,其餘均是漢初劉邦、呂后所封。
  • 劉邦最恨的叛徒,稱帝後為何沒有殺他,反而封他為侯
    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還是一個傳說,也可以稱之為那個時代的產物,他是漢高祖劉邦最恨的一個人,曾經背叛過劉邦,他做的那些事足夠他死100次,但這個人不僅沒有死,而且劉邦還封他為侯,更重要的是他比劉邦活得還久,死後更是被人立廟祭祀,傳承千年,不得不說,他是時代產物的幸運兒。
  • 劉邦侄子被封了個帶侮辱性爵位,但老百姓卻尊稱他為「舒王」
    就追封了一個武哀侯的稱號;給他的二哥劉仲,封為代王;他的弟弟劉交,則被封為楚王。從封號可以看出,就算是親戚之間,許多時候也是人走茶涼的。劉邦活著的哥哥弟弟都是王爺,卻只給他死去的大哥一個候,顯得有些厚此薄彼了。此時劉邦的大嫂帶著兒子劉信母子倆過生活。
  • 漢朝戰功第一人,卻被劉邦辱罵成狗,400年後,其後世子孫篡漢
    說到哪一位是功臣,其實真的有不少,比如韓信,張良,蕭何等等。在當時的年代在計算戰功時,也會有一個硬指標,比如到底攻破多少城池,又或者到底抓獲多少敵人,砍掉多少首級。如果按照這一個硬性條件,那麼上述幾個人都排不上名號,要說誰才是第一功臣,肯定就是曹參。戰功卓絕原本他只不過是一個御史,但是和蕭何之間是非常好的關係。
  •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後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於是從沛縣起兵就追隨劉邦的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樊噲等等眾人被封侯,賜食邑。封賞結束,統計137位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功臣無一人被封王,而且盧綰也不在封侯之列。原因有三點:首先,封王需封地,一個諸侯國少則一兩郡,多則三五郡,劉邦沒處弄那麼多的土地!再說,已封的七大諸侯王佔據漢朝半壁江山,劉邦割自己的肉,不捨得,諸侯王的肉又不能割,因為他們肯定不答應。相比之下,封侯就簡單多了。因為列侯享受的是一縣的封邑,再往下的關內侯只有食邑,沒有封地。所以,即便劉邦封了一堆侯,其實最多拿出一兩郡之地就解決了問題。
  • 為何漢朝之後就沒有冠軍侯了?歷史上有幾位冠軍侯?
    我國古代有很多的爵位,這些爵位大部分都是獎勵給那些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的人的,也有一些是皇親國戚被封侯,而侯爵的名字種類也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要說的是冠軍侯
  • 劉邦分封八個異姓王,臨終之前除了七,為何放過長沙王吳芮
    我們都知道,項羽去世之前,劉邦表現出豁達大度一面,對功臣不吝封王,但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卻開始慢慢剪除異姓王。漢初,劉邦一共封了八位異姓王,臨死之前一共剪除七位,並殺白馬為盟,與大臣訂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約,但劉邦為何偏偏放過了長沙王吳芮?
  • 關羽那麼驕傲的一個人,聽了他的幾句話,立馬就自慚形穢了
    費禕看得出問題上前問道:「如今主公劉備平定西川,自立漢中王,人人敬畏,君侯為何面帶不悅之色呢」關羽道:「大哥稱王稱霸弟自當欣喜,但聞得我家大哥封了五虎大將,我三弟張飛勇猛精進,武藝超群勇冠三軍,當之無愧,子龍將軍跟隨我大哥多年,出生入死,久經大敵,長坂坡在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少主阿鬥,可謂戰功赫赫。
  • 趙雲有何功勞,為何沒被劉備封侯,是功勞不夠還是不受信任
    為何劉備不給趙雲封侯?直接原因就是趙雲的軍功不夠。別說劉備不給趙雲封侯,劉備在世的時候,連諸葛亮都沒有封侯,諸葛亮的武鄉侯是劉備去世後劉禪封的,諸葛亮有沒有功勞呢?當然也有,比如為劉備規劃了蜀漢發展戰略,還有為劉備管理後方,並且提供足夠的糧食和兵員,穩定的大後方。
  • 許負並沒有什麼功勞,只因為一句話,就被劉邦封了侯
    在秦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女相師叫許負。她一生給很多人看過面相,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君王將相,而且她看得非常準確,所以漢高祖劉邦對她禮遇有加。
  • 劉邦封賞憑什麼?軍功?親情?
    劉邦封過七個異姓諸侯王,又封賞二十九個侯後。劉邦便在平黥布叛亂後,發布了一封著名詔書。大意是:我稱帝已經十二年了,曾經與天下豪傑共同打下了天下,現在則共享天下。有功之臣,大者封王,次者封侯,最不濟的也封了地。重臣的親屬也大小有封。我對天下的功臣可以說沒有什麼可虧欠得了。如果有誰不講信義,背叛國家,擅自起兵,天下共伐之。
  •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說到劉邦最為重要的謀士,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張良和陳平,還有一個儷食其,不過他沒有見到劉邦稱帝,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被韓信給害死了。這裡我們重點說張良和陳平。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們都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很顯然陳平奇計更多一些,可是,為何劉邦更看好的人是張良呢?
  • 魏延被封為縣侯,諸葛亮僅為鄉侯?武鄉侯究竟是鄉侯還是縣侯?
    不過看了魏延和諸葛亮的侯爵,我們卻會非常奇怪,作為蜀漢二把手的諸葛亮,在侯爵上僅僅是個鄉侯,而作為諸葛亮的下屬,魏延卻是一個縣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諸葛亮的武鄉侯實際上也是個縣侯?我們先看看侯爵有哪些等級?漢朝的侯爵一般有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四個等級,魏延是南鄭侯,而南鄭是漢中郡下的一個縣,所以說魏延的南鄭侯是一個縣侯。
  • 漢初劉邦所封八位異姓王及最後結局
    張良、韓王信一起跟隨沛公劉邦由武關進入關中,目睹了轟轟烈烈的秦王朝灰飛煙滅。在劉邦與項羽發生尖銳矛盾的時候,他們都是劉邦堅定的支持者。 韓王信積極參與鼓動漢王乘機「還定三秦」,然後東向以爭天下的行動,並屢立戰功。項羽殺害韓成、改立鄭昌為韓王后,劉邦派韓王信率領一支部隊,前去爭奪韓 地。鄭昌不敵韓王信,被迫投降。劉邦就做了個順風人情,立韓王信做了韓王。
  • 淺析對劉邦分封四個同姓諸侯王的認識
    前言漢高祖六年,劉邦在分封上,除了分封異姓諸侯王之外,還特意分封了四個同姓諸侯王。從異姓分封到同姓分封,劉邦之所以這樣做有何原因呢?這體現劉邦什麼樣的為政策略呢?這種策略是否影響到了劉邦日後的分封?漢朝宮殿遺址如果要弄清以上問題,就需要了解分封的內容,劉邦其實為了分封這幾個功勞不算大但是跟自己有很近的血緣關係的人付出很多,儘管這四個同姓諸侯王在建立功勳上不如29個異姓諸侯王,但是劉邦也必須要封,劉邦之所以這樣做,除了要維護劉氏朝廷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 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