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電影,看得讓人手心冒汗,沒錯,就是《徒手攀巖》

2020-10-10 笑侃風雲君

第一次看電影,緊張的手心冒汗,徒手攀巖者,一個遊走於陰陽之間的冒險者,比極限挑戰更瘋狂,比奇葩藝術家更讓人難以捉摸的心理,卻讓陌生的觀眾為之緊張了一把。

其實每個人存活於這世間都有其獨特的追求和意義,有人追求現世安穩,平安順遂,享受著簡單的小幸福;有人不甘於現狀,嘗試超越自己,卻也拼不過這現實,作出妥協;很顯然,亞歷克斯是另外的,他尋求刺激,渴望挑戰,把夢想當做事業,將愛好發揮到極致。是的, 在長達近十年的無數次有保護攀巖,訓練,記錄後,他在酋長巖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酋長巖幾個危險到讓人尖叫的壁段,「極限平板路段」,光滑的像面玻璃,亞歷克斯第一次也是在這裡選擇放棄;「怪獸大裂縫」,是一條狹長的身體無處安放,只得被夾在其中向上攀登的裂縫;「巨礫坡難點」,連拍攝人員都為之恐慌,他實現了完美側踢;「耐力角」長達三十多個路段,他克服拍攝帶來的心理壓力,技術上的難度等太多障礙,用時3時56分攻克酋長巖,讓人為之敬佩,為之讚嘆!

一定會有很多人想不明白攀巖者的行為,難道就僅僅是為了尋求刺激、為了一己之好,那些不斷的犧牲背後他們的家人、愛人、孩子、朋友們所背負的傷痛是多麼的無辜,這樣的刺激意義究竟何在,他們的大腦是否真的存在異於常人的奇思幻想?

其實主人公的家庭和成長經歷,已經做了解釋,孤獨與不被認可或許是隱形中形成了這種愛好和夢想,靠默默的攀巖來證明自己可以獲取勝利後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這種無形的反抗的力量讓他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偉大!也許我們看完影片依舊無法理解無保護攀巖的意義,但確確實實在他成功攀過極限平板路段、成功完成側踢之後為他緊張了、尖叫了……

其實開始並不想來看紀錄片,因為紀錄片往往缺少劇情片的緊湊與刺激,但《徒手攀巖》還是帶來了一些很不一樣的感受,我贊同在生命最光輝的歲月去大膽的拼搏,但不支持擔負著家人幸福重擔的前提下去做無畏的有犧牲風險的冒險,然而本影片的主人公的行為我想換做我是他,或許我也會這麼做,因為不同處境和思維定位的人一定會有他毅然決然去做某一件大多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原因。

影片最後有一句話「此片獻給所有相信不可能的人」。電影的意義不在於鼓勵大家去做這種類似的冒險,因為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像某些勵志電影或紀錄片中的主角那樣取完成超越極限的挑戰,但我們可以去嘗試著挑戰自己的很多「不可能」,做自己人生中的或許並不算很偉大的平凡的勇士。

相關焦點

  • 印度科幻大片相當「奇葩」 驚險攀巖讓人手心冒汗
    都市快報 記者 宋贇9月的電影院很熱鬧,本周末的新片不只多,而且類型也變多了,有來自印度的科幻大片《寶萊塢機器人2.0:重生歸來》,有豆瓣評分9.0分(滿分10分)的紀錄片《徒手攀巖》,有王志文主演的動作片《最長一槍》,有許鞍華和朱嘉懿監製、鄭秀文主演的文藝片《花椒之味》,有日本著名演員木村拓哉主演的《檢察方的罪人》,還有好萊塢老派硬漢連姆·尼森主演的動作喜劇
  • 《徒手攀巖》亞歷克斯徵服的不只是酋長巖 更是內心的恐懼
    你是否相信真的有人敢徒手攀爬這座壁立千仞的山峰?不要相信你第一反映是不可能的直覺,這裡就有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即將在國內上映的《徒手攀巖》,可以說是讓影迷們喜出望外了,因為作為一部去年就在美國上映的最佳紀錄片電影,在今年,《徒手攀巖》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能獲如此殊榮,也確實是實至名歸,同獲此大獎的還有《黑豹》、《蜘蛛俠:平行宇宙》和《波西米亞狂想曲》等。
  • 這部遲來的電影,每一秒都看得我手心冒汗
    看標題相信很多聰明的讀者盆友已經猜出來了阿信今天說的是哪部電影——沒錯,就是上周五剛剛上映的,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徒手攀巖》講訴了一個讓人膽戰心驚卻又血脈噴張的人類極限挑戰故事,全程記錄了美國攀巖大神亞歷克斯 · 漢諾爾德( Alex Honnold)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徒手攀登900米高的酋長巖的登頂之旅。
  • 《徒手攀巖》解讀:極致的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徒手攀巖》,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埃裡克斯是富有盛名的徒手攀巖大神。2017年,他用3小時56分鐘,創造了一個奇蹟。無保護,徒手登上了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3000英尺的酋長巖。觀看《徒手攀巖》的過程,就是一個手心不斷冒汗,又不斷擦汗的過程。除了驚嘆他不會恐懼的腦迴路。
  • 《徒手攀巖》大神創下新紀錄,我卻想起兩年前失手墜亡的小吳
    最近,一部叫《徒手攀巖》的美國紀錄片在國內上映,引起很多人的關切,票房也不錯。這不只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得者,更因為男主如同瘋子一樣的攀巖挑戰,突破了我們的認知。影片一開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高達914米,幾乎是一片大光壁的酋長巖。
  • 《徒手攀巖》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的極限與夢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慧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齊徵)8月30日,由淘票票、班夫山地電影節和北大山鷹社聯合組織的電影《徒手攀巖》展映活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影片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帶著突破極限、孤膽向上的精神來到北大,講述了一個關於攀巖、極限與夢想的故事,並與同學們互動交流。
  • 豆瓣9.2,同為攀巖題材,這部電影比《徒手攀巖》還高出0.1分
    文 / 觀影君對於徒手攀巖這一項極限運動來說,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它獲得了全所未有的關注度。這一項不斷突破人類極限,將生命嵌進巖壁縫隙的運動,開始被更多人所知曉。至於原因,有兩個,一喜一悲。喜的是,紀錄片《徒手攀巖》前不久剛剛獲得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
  • 徒手攀巖:3000英尺上的"無保護"恐懼
    事實上,和他一同挑戰徒手攀巖的高手們,在這些年都紛紛凋零了。「小時候的我攀爬的水平不差,但我也從來不是一個偉大的登山者,」他說,「有太多的登山者比我強得多,他們從小就開始練習,而且特別容易變強壯——就好像他們有天然的天賦,而我沒有,我只是喜歡攀巖,在那之後我一直都在攀巖,所以我自然而然越來越好,但說天賦,我真的沒有。」徒手攀爬酋長巨石前,同行們都對亞歷克斯的挑戰感到擔憂,也包括他的母親和女友。
  • 《徒手攀巖》看得人嚇出一身汗
    南京也有一些攀巖愛好者,玩了10年戶外運動的王猛昨天告訴記者,南京大概有幾百名攀巖愛好者,紫金山、金牛湖、棲霞山有幾處適合攀巖,是愛好者的聚集地,但他也常看到一些新手因大意而出事故。該紀錄片一出,曾在民間救援組織工作過的他更擔心了,希望大家領會該片的內涵,而不是盲從地以為攀巖就是找新鮮找刺激。
  • 比《徒手攀巖》更好看的攀巖電影,恐高症慎入
    《徒手攀巖》裡的場面究竟有多震撼,我想很難用語言來表述,直接上圖感受一下:當你看到他在和專業人士談論攀巖時那眉飛色舞的表情,你會覺得這個人就是為了攀巖而生的。這對華裔導演夫婦在這屆奧斯卡上領獎時的樣子導演金國威本人就是一名攀巖運動員,正是得益於他和他的專業攀巖拍攝團隊,我們才能夠看到這兩部電影。
  • 徒手攀巖,無限靠近死亡的自由
    「我認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死去,而徒手攀巖讓人感覺更直接更真實。他曾經住在沃爾瑪的停車場裡,每天花88美分來吃晚餐,平日裡最現實的願望就是房車裡能夠有一個浴室,後來為了環保他又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對他來說,自己孤僻憂鬱的性格從未改變,只不過是從裝著樂高積木和電腦遊戲的小房間換到了攀巖健身房。「不用繩索攀巖,很明顯,後果會更嚴重,它要求更高的專注度,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 《徒手攀巖》勇奪奧斯卡 華裔導演是登山高手
    《徒手攀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而另一部關於滑板的影片《滑板少年》同樣也入圍了這個參賽單元,雖然最終抱憾出局,但滑板這一街頭極限運動獲得奧斯卡的關注,還是史上第一次。  《徒手攀巖》和《滑板少年》的導演都是華人。
  • 《徒手攀巖》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總的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就電影劇情而言,經管在觀影前已經知道了主人公成功攀巖的結局,但影片本身依然可以為觀影者帶來極大的震撼。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前,筆者一度認為:在已知男主最後成功Free solo(徒手單人攀巖)的情況下,等於給觀眾餵了一顆定心丸,所以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的體驗。但隨著劇情的推進,筆者發現這部電影的敘述方式依然會很大程度上帶動觀眾的情緒。在已知結局的情況下,筆者認為這部電影劇情成功的關鍵在於:1、在劇情鋪墊方面,紀錄片刻畫了一個鮮活的人,描繪了主人公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性格習慣。
  • 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
    電影《徒手攀巖》講述了著名「徒手攀巖」(也稱「無保護攀巖」)大神亞歷克斯·霍諾德挑戰徒手攀登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巨型巖壁——酋長巖的經歷。酋長巖聳立於美國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一塊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獨石。酋長巖巖壁高約3000英尺,幾乎呈90度山體,高聳入雲壯闊偉岸,是全世界攀巖愛好者都想徵服卻無法徵服的聖地,有「攀巖界的宇宙中心」之稱。
  • 《徒手攀巖》主角:拍片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他表示,徒手攀巖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可怕,只要經過充分的準備,是可以降到最低風險的。問及有沒有可能來中國攀巖,亞歷克斯說,在準備攀登酋長巖的過程中,也來中國攀登過世界級的攀巖場地,但這些攀巖場景最終沒有放在影片中。
  • 專訪《徒手攀巖》主角:我不是瘋一樣的男子
    《徒手攀巖》劇照。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已經在國內上映,這也是首部在國內上映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目前票房2200萬元,豆瓣評分9.0。在觀影時,手心出汗腎上腺素飆升的觀眾會始終沉浸於主人公無保護措施徒手攀爬「酋長巖」近900米垂直巖壁的驚險中,因為任何一個失誤都會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
  •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首映 徒手攀巖第一人親述幕後難事
    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首映現場,包括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和青年演員李純在內的文藝界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攀巖愛好者一起觀影。
  • 《徒手攀巖》:勇氣、耐力、純粹與熱愛
    用來形容電影《徒手攀巖》的男主角亞歷克斯,再合適不過了。他是孤獨的,不習慣人群,在眾人面前演講還有點羞澀。住在房車裡,吃素食,大部分時間在裡面,看書、鍛鍊,寫攀巖筆記,喜歡全世界各地跑,尋找合適的攀巖地點。他攀巖的方式與一般人不一樣,徒手,也就是無任何保護,除了背後的粉袋外,只有高聳的巖壁和呼嘯的山風。
  • 《徒手攀巖》紀錄片獲奧斯卡獎 獲譽史上最佳攀巖電影
    )共同拍攝的《徒手攀巖》獲得最佳紀錄片獎,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攀巖電影。Free Solo——人類最具挑戰性的運動Free Solo,就是無保護自由攀登,簡單來講可以使用的裝備只有攀巖鞋和粉袋,不能使用繩索和機械塞一類的保護設備(無保護),也不能使用上升器一類的輔助設備(自由)。很多人認為這是最純粹的攀登,其言非虛,這的確就是人類直覺中的攀登。
  • 《徒手攀巖》,一個奇蹟締造者的現實與神話
    如果說九月份有什麼值得去電影院的電影,9月6日上映的《徒手攀巖》一定居於其中。不繫繩子、不藉助輔助工具、全程僅使用雙手進行攀登,光是想想就讓人雙腳發軟,但這就是對攀巖技巧要求極高且極具危險性的一種攀巖方式——【徒手攀巖】(Free Solo),正是因其極高的危險性,徒手攀巖又被列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