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老饕告訴你,所謂鄉愁,就是連小涼菜都吃不上一口地道的 -【就是沒有雞絲拉皮】

2021-02-07 唯美味

李翰祥先生在他所寫《三十年細說從頭》長篇連載裡,有一段小利巴說:「就是沒有雞絲拉皮。」這使我驀然想起了當年學生時期吃雞絲拉皮的滋味。

 

(小編註:李翰祥,1926-1996,北京人,六七十年代香港著名導演、演員、製片人,八十年代首開香港與大陸合拍電影的模式,有《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等。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小利巴來自山東話,這裡指飯莊的夥計。圖片來自網絡)

 

當年在北平,雞絲拉皮是一道極普通的涼拌菜,可是在臺灣從北到南,像樣的北方館少說也有二三十家,從來就沒吃過合乎標準的雞絲拉皮。

 

(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昔年在北平讀書時期,學校距離東安市場不遠,因此每天這頓中飯,總是同學相約,一塊兒到東安市場潤明樓去吃,逢到周末月尾總要打一兩次平夥。

 

(小編註:平夥就是Go Dutch或者說AA制。更多東安市場內容,看這裡:《老北京太古裡的美食【令人懷念的北平東安市場】④》圖片來自網絡)

 

學生的夥食費有限,不外添個炒木須肉,或是抓炒裡脊,趕上黃花魚季來條煎篡(zhuàn)黃花魚而已。至於雞絲拉皮,這是大家最歡迎的一道涼菜,所以每次打牙祭總少不了雞絲拉皮。

 

(小編註:抓炒是魯菜技法,先醃製食材,用手抓勻,再抓糊即把蛋液澱粉調成糊,食材浸入裹勻,炒就是入油炸後再翻抄,講求緊汁爆芡。圖片來自網絡)



 

潤明樓在北平頂多被列為中等飯館,可是他家的雞絲拉皮,在所有山東飯館裡,可得算數一數二。北平夠得上叫字號的山東館都是自己做粉皮,滑潤細嫩,晶瑩透明,要是關照跑堂兒的粉皮要削薄剁窄,挑一箸子一突嚕而下,真是充腸適口,沁人心脾。

 

(圖/OpenRice)

 

我們因為常年照顧潤明樓,算是老主顧,堂口、柜上、灶上都熟,所以一叫雞絲拉皮,不但雞絲作料老尺加二,粉皮更是雙上,讓大家吃個痛快。後來離開學校,時常有應酬,發現東興樓的雞絲拉皮比潤明樓還要高明。

 

(小編註:老尺加二是老話,即足量基礎上再加量。更多東興樓內容,看這裡:《東興樓曾經是有多牛 -【芙蓉雞片】》圖片來自網絡)


 

粉皮是自己做的,自然不必說啦,連芥未雞絲都有講究:芥未必定現烤現和,衝勁才能恰到好處;雞絲是絲絲連皮活肉,不摻發紫的胸脯與白肉,所以入口之後沒有木木渣渣的感覺,可是東興樓賣雞絲拉皮的價錢,比潤明樓的高出一倍,還要拐彎兒呢!

 

(圖片來自網絡)

 

北平人吃素菜,講究到尼姑廟三聖庵去吃。庵裡的素拉皮也是非常出名的,不但粉皮是自己做的,就連小磨麻油、青醬、高醋也都是廟裡磨研釀造的。

 

(小編註:三聖庵在黑窯廠街,建於宋仁宗時期,有千年歷史,傳當年明萬曆皇帝的成陽公主在此出家。圖片來自網絡)


 

出家人不近蔥蒜辛辣,說是有混濁之氣,天人就不來說法了,所以芥未也在禁用之列。她們拌拉皮用焦炸麵筋末,先把麵筋餵好作料,用滾油炸焦壓碎,用來拌粉皮,香脆溫潤兼而有之,可算素菜中雋品,也算拉皮裡的別格。

 

(小編註:麵筋的做法看這裡:《怎樣自製水麵筋、油麵筋、以及【番茄絲瓜麵筋煲】》)

 

前兩天偶然遇見一位當年同在潤明樓吃雞絲拉皮的老同學,他說:「來到臺灣二三十年,從臺北到高雄,就沒吃過一次滿意的雞絲拉皮。」我告訴他此間所有北方飯館,所用的粉皮都是拿乾粉皮泡的,因為泡得不均勻,時間拿不準,以致軟硬不一,厚薄各異,能用筷子挑起來已經不容易了,你想要削薄剁窄的粉皮,那就更辦不到啦!

 

(小編註:這是臺灣版。圖/@愛家料理)

 

在臺灣吃拌粉皮,只有鍋裡拌,名為「拌」,實際近乎炒了。先把韭黃肉絲炒好,把泡好的乾粉皮下鍋同炒,儘管粉皮有的地方泡不透,可是下鍋一炒,也就滑軟劃一了,雖然粉皮寬窄不一,但是大致還不離譜,總能慰情聊勝於無吧!

 

(圖/波比看世界)

 


本文選自唐魯孫著《什錦拼盤》。【本文小注部分,請勿抄襲或轉載】


更多老北京美食記憶,點擊圖片


更多好吃的涼菜,點擊圖片


想要自己做雞絲拉皮?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吧



如何與我們聯絡

直接私信本號

私信我們的服務號【唯美味商城

發郵件給我們:business@vmeiwei.com




相關焦點

  • 頂級老饕告訴你,有種餛飩居然連他也猜不出是怎麼做的 -【吃在上海】⒀
    (小編註:愛文義路即今天的北京西路。圖片來自網絡) 吃客都是一排就是一條長龍, 靜等新出籠熱包子. 攤子旁邊, 既沒桌子, 也沒凳子, 除非買回去吃, 否則只有立而待食。後來有些友邦人士也嘗出滋味, 加入人群等包子的, 也日見其多。
  • 頂級老饕告訴你,啥樣的草魚料理連他家也搞不定 -【吃在上海】⑤
    他家的糟都是自己特製的, 所以凡是用糟的菜, 他家都比別家高明。白糟醃青魚、春筍火腿川糟, 都是絲毫不用味精、自然鮮美的拿手菜。(小編註:老正興創於同治元年(1862),現在的老店搬到了福州路556號。圖片來自網絡)
  • 自己製作五彩大拉皮,東北涼菜的頭盤
    以前十幾年前的小品一句名言,宋丹丹的新年計劃是「整個拉皮」,本山大叔回應「那我拍個黃瓜!」,為什麼拍個黃瓜對應拉個皮呢?
  • 濰縣涼菜之「四大天王」
    拌辣皮 說到拉皮,大家首先想到的無疑是東北大拉皮,畢竟是「白雲」大媽樂忠於的美容法寶啊(哈哈!此拉皮非彼拉皮)!東北大拉皮,是東北人民的一道經典家常菜,深受全國各地人們的喜愛。拉皮如水晶般透亮,Q彈有韌勁,用筷子夾起來也不會斷,無論是下飯還是下酒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小編今天介紹的是東北拉皮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濰縣辣皮(俗稱「拌辣皮」)。對,你沒有看錯,就是「辣」皮。至於寫作「辣」皮的原因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或許和東北拉皮有一些淵源吧!
  • 就來這家地道的天津菜館!—『聚香林』
    薄皮大餡,晶瑩剔透,圓滾滾、滑溜溜,個兒大得都夾不起來。懷著滿心的期待咬下一口,湯汁瞬間嗞嗞地流了出來,名副其實的水餡兒,不論哪種口味的餡都柔嫩鮮香,吃起來停不住口。魚肉鮮美,連皮帶鱗以及骨頭和刺全部炸至酥軟,糖醋汁濃厚粘稠、色澤鮮亮、味道酸甜,一大條魚瞬間被瓜分得一個渣兒都不剩,美味誘惑難擋!
  • 老饕火鍋綿陽C位出道!光憑一盤千層肚就能誘惑無數饕客味蕾!
    所謂老饕,就是資深好吃嘴的意思,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老饕賦》云:「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老饕」一詞便由此而來。 堅持使用一次性的牛油鍋底,秘制的辣椒炒料,頂級海椒花椒點綴,加上鵪鶉蛋、豆乾、鴨血…各種配料一目了然,光看這鍋底就很撐人。 底料師全程嚴控把關,讓「老饕」裡的每一口鍋都不會有味道的差別。還沒開煮,麻辣味就一個勁兒的竄進鼻孔,讓人食慾大開。
  • 平潭吃喝界裡的地道臺灣味!銷魂滷肉好吃到哭,僅一口就讓平潭老少全部淪陷!
    找遍了大街小巷,終於讓小編發現了這家堪稱平潭頂級的滷肉飯!它是地道的臺式風味,滷肉有超多的澆頭,肉汁全部都滲入米飯,肥瘦相間的滷肉令人食慾大開。軟而不爛的滷肉、彈牙入味的滷蛋、濃鬱的湯汁、飽滿的米飯,每一口都是香濃美味,令人難以抗拒!想必每個吃貨人生中都少不了這樣一頓美味的滷肉飯。
  • 地道東北大拉皮做法,夏季天熱沒胃口,拌1盤嘗嘗,滑嫩爽口
    一說起東北的經典小吃,朋友們首先會想到東北大拉皮。記得有這麼一句經典小品臺詞:做個拉皮,拍個黃瓜,再燙一壺老酒。這拉皮,就是經典的東北大拉皮。進入夏至之後,氣溫也一下子飆升到35度,這也預示著,真正的夏季暑天來到了。一進入夏季「三伏天」,酷熱的天氣,熱得人們沒有一點胃口,看什麼也膩,什麼也吃不下。
  • 慶雲街上這碗地道阿能面,連資深老饕都念念不忘!
    就連麵條,也是專門從桐鄉訂做的細面,每天都得自己去搬貨,365天,周而復始。升級版的爆魚肚子面,配上自製的卷子與黑木耳,一鍋大雜燴也照樣鮮掉你的眉毛。老饕深愛的一碗麵,鱔絲、腰花、肚片,豐富的配料讓人食指大動,真可謂是豪華配置了。
  • 【食味小廚】夏日天作之合,當肉絲大拉皮遇上臘肉片夾饃~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只要願意去相信你所期盼的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 【秦安風情】所謂鄉愁就是吃上一棒秦安老家的煮玉米棒子……
    鄉愁是一種難以言語的味道,鄉愁 是一種很美好的東西,鄉愁是一種眷戀,它深深將過去的一切烙在遊子的心,永遠不能忘卻曾經點點滴滴的記憶;鄉愁是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滋味,永遠不能抹去笑與淚的記憶…這也成為上幾年人們最希望盼到的零食,我們秦安地區,主食以麵食為主,時間久了不免單調乏味。嫩包穀棒子,恰好滿足了人們對飯後零食甜點的渴求,在一個典型「吃貨」家庭,一個秋天不會少於幾十上百棒子包穀來打牙祭!
  • 看看資深吃貨都是咋樣吃飯 這些套路你必須得懂
    而哥吃粉湯羊血喜歡單走吃法,就是不先掰饃,羊血和饃分開吃,再單要一份梆梆肉或者辣子蒜羊血,配上二兩小酒。老饕們吃羊雜湯的時候都會搭上一個羊眼+羊腦,每次去吃飯要是遇到這樣的,那就對是個行家,能吃到羊眼的一定都是頂級吃貨,羊眼入口的口感沒有肥肉的油膩卻比瘦肉更加細膩。
  • 來學一份爽口小拌菜:黃瓜拌雞絲,小酒好菜
    來學一份爽口小拌菜:黃瓜拌雞絲,小酒好菜涼拌黃瓜絲是一道老百姓家中經常吃的菜,這種菜算是涼菜的範疇。黃瓜本身就是可以直接吃的,用其他的調味料讓黃瓜的味道變得更加完美,這樣吃起來就會有很好的享受了。一般的做法就是單純的用黃瓜當作主菜來製作的,其他的配料上頂多是加一些調味料,比如辣椒油等,這樣讓味道變得更加吸引人。但如果是能夠再加入一些主菜,比如雞絲等,那麼就能夠讓整道菜的味道提升一個檔次,畢竟雞絲也是算肉類的食物,對於提升整道菜的味道是會有很好的幫助,也能夠讓菜顯得更加有道理,當然還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增加不錯的營養成分。
  • 這位師傅30年磨一劍,只為一口地道的家鄉味!
    小編試吃時,看到好幾桌都是中國人帶著外國朋友來吃的組合。平時不愛吃涼菜的我,每次吃川菜涼菜卻是必點,尤其喜好這口紅油辣子。一位川菜師傅的功夫是否深厚到位,可以從最簡單的涼菜中瞥見一二。選料上好的五花肉,經過蒸煮加工過後,已無半點腥味兒,用純熟的刀工片成薄片,肉質晶瑩剔透。
  • 當北京遇上臺北,臺灣菜就是那一碗「鄉愁」!
    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珍珠奶茶、蚵仔煎、鳳梨酥等臺灣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吃,這些雖屬於臺灣當地的特色,但臺灣風味絕不僅止於此。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讓小北帶你一一揭秘吧!鳳梨苦瓜雞湯煲也是招牌,45元一大碗,雞肉很嫩,冬天裡連湯帶肉喝完一碗特別爽。
  • 魔都最銷魂的10碗飯,愛就是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飯!
    一整塊的鰻魚滿滿鋪在了潔白的米飯之上,醬汁順流入飯之中,米飯和鰻魚的額完美結合,分分鐘就把你的味蕾緊緊鎖住!吃飯,「霓虹人」就是認真,不僅自製咖喱,居然還拿蘭皇蛋做蛋皮,那個可以生吃,老貴的。就拿腊味煲仔飯來說,為了還原澳門老店百勝食家的原汁原味,從臘腸到米飯,都是花費了大力氣從澳門找回來的地道原材料。腊味必須是用最好的豬肉手工製作;而煲仔飯的靈魂——大米,也是進口來的,國內根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米。
  • 老錦記 ‖ 牛肉火鍋真滋味,一份地道惹鄉愁
    說起來這牛肉是個好東西,很多人就好這一口,比如說大口喝酒再來上兩斤醬牛肉……牛肉的製作手法也多,烤的,煎的,煮的,煲的,炒的,涮的,還有捶的……河源的全牛宴,把牛的各個不同部位加以製作,做成各式菜品,輪番上桌;而潮汕的全牛火鍋,這可不得了,今天要嘮嗑的這家店,做的就是這全牛火鍋,我們可以慢慢說……話說,最近朋友圈被一家牛肉店刷爆,
  • 資深老饕帶上全家,在別墅裡做涼皮!一口芝麻香驚豔四鄰!
    原標題:資深老饕帶上全家,在別墅裡做涼皮!一口芝麻香驚豔四鄰!現全徐州開團,超低價!在多肉醬與牛肉的基礎上,鋪了一層滿滿的番茄、黃瓜與黑木耳,後來甚至還有鮮筍片、萵筍片、生菜、酸菜、酸豆角、木耳、小香蔥……攪拌開來,肉香四溢又不會覺得油膩。想想竟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這麼巧妹妹,快進家來嘗嘗涼皮!」禁不住新哥的寒暄,我們趕緊走進他的別墅——吃!涼!皮!
  • 藏在長泰旅遊區裡的寶藏餐廳,多種美食轟炸你的味蕾…
    在這裡,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健康的60+品種的有機蔬菜,還有農家養殖的肉禽,一口讓你吃出幸福感!棕紅色的蜜汁豬手一上桌就是豔壓群芳,隔著屏幕都仿佛能聞到那迷人的香味!皮香肉嫩,Q彈飽滿,無窮無盡的膠質停留在唇齒間,舌尖上的每一絲細胞都在活潑跳動,這味道簡直了!
  • 東北菜,已成為南方人的鄉愁
    鍋包肉、豬肉燉粉條、地三鮮、拔絲地瓜、拉皮、蘸醬菜、烤冷麵、馬迭爾冰棍……從涼菜到主食到小吃,吞下去五臟六肺都滿足到沸騰,讓人上癮。東北菜,愛的就是那股高級土味兒東北菜和東北話一樣,自帶親切感。像鍋包肉、豬肉燉粉條、拉皮,菜名聽起來土土的,看著也不上鏡,但吃著就特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