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攀巖如何入門?學攀巖有什麼好處?帶娃攀巖兩年的全面經驗分享

2021-02-28 英國養娃那些事兒

悠悠媽原創,來自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

悠悠從小是一隻超級愛攀爬的小猴子,所以從她三歲半開始,我和她爸爸就經常帶她去攀巖館攀巖。

每次在朋友圈發悠悠的攀巖照片,都會引來大家的驚嘆:「外國人就是會玩,這麼小居然爬這麼高!你不擔心孩子掉下來摔傷嗎?

爬這麼高都不用繩子? !為什麼不用繩子保護啊?

我也想讓孩子學攀巖,可是怎麼開始學呢?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攀巖,攀巖有什麼好處嗎?

很多朋友們都受到了我的感染,想帶孩子去攀巖,可是卻不知從何做起。上面這幾個問題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家長們對於兒童攀巖的普遍困惑。

今天,悠悠媽就和大家聊一聊在國內外越來越受歡迎的兒童攀巖的方方面面吧(文章後半部分會放悠悠的攀巖視頻)。

攀爬/攀巖的好處

在帶悠悠攀巖之前,我其實沒想過攀巖的具體好處,只因為孩子喜歡攀爬,就想著讓她培養一項運動愛好唄(也可能發展為特長),畢竟不管是哪項運動,運動本身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有益處。

後來我查閱了資料,才發現攀巖的好處非常多。

1. 促進身體協調性


攀爬活動需要全身各部位協調運作:手、腳、眼及身體的整體配合,可以促進身體的協調性,使身體更靈活,反應更敏捷。

攀巖運動還是使用身體肌肉部位最多的運動,攀巖與其他運動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手指的使用量非常大。

人類手指上分布著眾多精細的肌肉群和神經,控制著手指的精細運動,對手指的鍛鍊可以刺激大腦的發展,使左右腦同時運作,達到激發大腦的效果。

老祖宗說的「心靈手巧」是有科學根據的,用手越多,大腦越發達。

2. 協助探索和適應新環境

當孩子攀爬到一個新地方,不同距離、高度所產生的變化,將為他們的視覺帶來新感受和新體驗,這既有助於培養兒童的空間感,也能幫助他們從新的角度觀察環境——這給了孩子探索環境的機會,同時也是孩子試著熟悉生活環境的途徑。

3. 訓練思考能力、觀察力、判斷力和執行力

攀巖館的攀巖牆上,會設計出許多由特定的巖點組成的路線,攀爬時要找出路線上的巖點位置,在腦海中規劃不同動作來破解路線。

孩子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很難,找不到合適巖點,但在不斷的摸索試錯和成功的體驗中就會變得希望挑戰更困難的路線,並且在失敗時懂得停下來思考為什麼失敗,要如何改進,並逐漸讓思考這件事情變成生活中的習慣。

這種體驗可以積極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攀爬的孩子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挫折容忍度更高,能夠更好評估自己的意願。

4. 培養不怕困難的人格特質


在攀爬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到離開地面向上爬的動作非常有趣,因此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樂意反覆不停地練習。

勇敢自信不會憑空而來,孩子們正是從一次次的嘗試中,逐步克服困難,累積經驗,增進技巧,從一次次的嘗試中,進行自我訓練,培養出不畏困難、剛強堅毅的精神,為成長後的奮鬥精神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攀巖運動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挑戰自己,永遠都有更難的級別等在前面。這一點是我最喜歡的,兒童運動的意義不在於要贏過別人,而在於在運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提升和突破自己。

至於以前我聽個別人提過的攀爬對孩子的膝蓋不好,純粹是謠言。在英文和德文中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文獻。相反,鼓勵兒童攀爬在國外卻是早已達成的共識。

▼ 英國權威網站Baby Center 攀爬和平衡:幼兒的發展(攀爬能力是大運動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其中寫道 ▼ 你不能,甚至不應該嘗試阻止幼兒的攀爬。這是TA探索環境和在自己的能力中找到自信的方式。但是你可以提供適宜的場地來滿足孩子向上爬的渴望。

如何培養對攀巖的興趣?

看到攀巖的好處這麼多,我不禁在心裡感嘆一句:孩子的本能很多時候真的非常正確!

兒童發展有一個規律:一般來說,孩子自己感興趣、喜歡做的事情,都是對他們的能力發展有好處的!

比方說,小寶寶特別喜歡撿地上的米粒等細小的垃圾,那是因為他們的手指精細動作能力正在發展,撿米粒就是為了鍛鍊自己的手指精細動作。

了解到這一點,家長們其實只要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環境和材料就是最適合的教育了。

兒童的攀爬能力常容易被父母忽略。其實,攀爬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興趣,是幾乎所有人在幼兒階段都十分喜歡的運動方式。

八九個月大的孩子就會抓著椅子、沙發站起來,慢慢地他們會往沙發上爬、床上爬、在樓梯上爬,樂此不疲。

攀爬是人類向上探索的一種本能,人類的基因裡藏著對抗地心引力的渴望,所以我們喜歡爬到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我們發明了飛機飛到天上,我們甚至把自己發射到外太空……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也有向上攀爬的本能和欲望。只要眼前有可以爬的東西,如梯子、樓梯、沙發背、窗臺、樹,他們就會忍不住想去爬,去挑戰,去徵服,去試探和證明自己的能力(潛意識中)。

不要認為這些舉動是孩子太頑皮,其實這正是幼兒共有的特點。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應該是支持孩子身體能力的發展需求,而不是武斷又掃興地告訴孩子「不能爬!危險!」,一把澆息孩子與生俱來的攀爬熱情。

悠悠幼兒園1-3歲小小班有專門給寶寶攀爬的小梯子

梯子在德國也是幼兒園和運動課的標配

當然,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注意安全的方法:「你很有勇氣,但要注意爬高的時候手要抓緊哦,腳也要踩穩了,爬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東張西望,這樣才不會摔疼自己哦。

我們還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爬,哪些不能爬,哪些要在有家長保護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建立規則和底線,和孩子解釋潛在的危險,教給他們保護自己的方法——這麼做是在為孩子賦能

孩子有了家長的鼓勵和方法上的提示(這算是行動支持了),自然就會更加有勇氣和動力去攀爬,也更加有安全意識,這比背著家長魯莽嘗試不知道底線在哪裡安全得多。

所以說,攀巖興趣的培養,父母其實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提供可以攀爬的東西和機會,不去阻礙孩子就好。

何時開始攀巖學習?

 

終於要寫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通常大家所說的「學習攀巖」,指的一定是攀巖館中那種有教練教學的攀巖了。

很多媽媽說,看到悠悠很小就去攀巖館攀巖了,自己帶孩子去了,卻被告知四歲、甚至六歲以上才能學習攀巖。什麼情況?

我想這是由於大家對「學習攀巖」的定義不同造成的。那種找教練教學和傳授技巧的正式攀巖課程,在德國也是從6歲開始的。

6歲以前的兒童並不需要接受特別的攀巖訓練,只需要給他們一面牆讓他們自己爬就好啦!

我來打個具體的比方:

在德國學樂器,也不是一上來就學樂器和識譜的。德國孩子在學樂器之前(通常是6歲前),會進行好幾年的音樂啟蒙,0歲就開始聽音樂,一歲多開始拿著沙錘跟著音樂打節拍,培養節奏感和對音樂的感知力。

這個階段在攀巖中對應的就是孩子在家爬桌子、爬椅子,爬沙發。

三歲半到四歲以上的孩子會用木琴學習樂譜,接觸基本的樂理知識,對應到攀巖中就是爬梯子,自己自由爬攀巖牆——這也算是攀巖啟蒙了。

打好了基礎,6歲以上的孩子才會進行樂器學習,並開始重複枯燥的練琴階段。對應到攀巖,就是6歲以後才開始接受正式教學和訓練。

這個過程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6歲以前並不適合接受專業性的以強調技巧為主的運動訓練。

那麼,6歲前都在幹嘛呢?也不能浪費,要啟蒙(打基礎),要培養興趣。

不能在沒有任何啟蒙和興趣的情況下,就突然給孩子報個攀巖班,讓他去學習。這就好比從小不給孩子進行任何音樂薰陶,但一到了五六歲就給孩子報個鋼琴班一樣魯莽。

沒有教練,我怎麼帶孩子玩?


如果孩子前期已經展現出了對攀爬的興趣,那麼從三歲到四歲開始,可以帶孩子去攀巖館或有攀巖牆的地方自由攀巖,不需要教練

攀巖牆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bouldering,一種叫climbing。

上面的圖片就是悠悠3歲半時我們第一次帶她去攀巖館時拍的,這種比較矮、不需要使用攀巖繩的攀巖叫bouldering,一般bouldering的牆不會特別高,最多也就三四米,下面有很厚的軟墊,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受傷,而且父母很容易接住。

悠悠見到一整面攀巖牆,興奮不已,毫無畏懼地噌噌噌往上爬,倒是嚇得我和她爸爸趕緊跟在後面,生怕她沒抓穩掉下來。

悠悠幼兒園有這種boulder牆,不過比較矮,下面鋪的是碎木屑,因為平時已經在幼兒園就已經爬的很多了,所以再去攀巖館爬更高的牆會覺得更好玩。

我帶她去過幾個不同的boulder館,都是自由攀巖,孩子看到牆本能就會往上爬,幾乎不需要大人指導。

偶爾遇到她搞不定的地方我會鼓勵她,提示她腳可以踩哪裡,手抓哪裡。但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會自己想辦法找到路線。

和悠悠一起去攀爬的好朋友是第一次去攀巖館,她不服輸,悠悠能爬到的地方她也一定要爬到,雖然動作不如悠悠靈活,但是最後都做到了,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潛力!

由bouldering(無繩攀巖)進階至

climbing(帶繩攀巖)

玩了幾次Bouldering,悠悠顯然不滿足了。她想爬爸爸爬的那種帶繩攀巖(climbing),在她快四歲時我們讓她嘗試了。

帶繩攀巖的牆因為有繩子保護,通常都非常高,可以達到十米以上。繩子、攀巖背帶等工具都可以在攀巖館租,無需購買。


第一步需要家長自己學會如何系攀巖繩,這一點我感覺是比較難的,我系了很多次還是記不住啊!要請專業人員指導一下,系好後也要請專業人員檢查一下,確保繩子系對了,再讓孩子上牆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讓專業人員代勞,但我覺得家長自己學會如何繫繩子的話,帶孩子玩肯定更方便更自由。

系好後測試一下是否安全

繩子系好後,對孩子來說,往上爬並不是難事,重要的是學會爬上去後怎麼下來?

所以一開始我們教悠悠的是如何用腿蹬牆下來,叮囑她先不要爬那麼高啊。

視頻演示

下面有幾個我以前拍的戶外攀巖視頻,大家看後更能感受我所說的意思。

視頻1:這個視頻裡大家可以看到繫繩子的動作,檢查是否系好的動作,以及剛開始爬時我們給悠悠的一些提示,告訴她腳踩哪裡,手抓哪裡。


因為是第一次爬戶外的牆,跟室內布滿彩色巖點的攀巖牆不太一樣,所以悠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爬,需要一些幫助。不過很快她就找到了方法,自己爬到了牆頂。

視頻2:悠悠不會下來了。其實以前教過她的,也有幾次成功的經驗。但隔一段時間再去爬,孩子會忘。這次攀巖之前沒有再讓她練習一下就直接上牆了,結果悠悠趴在牆上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滑下來了……超搞笑!


視頻3:她下來之後我們讓她重新練習了一下下來的動作,她再次爬到牆頂後很順利地用正確方法下來了,完成挑戰後小妞整個人超級自豪!

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掌握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少即是多!

孩子想爬多高,可以由TA自己決定,家長不要強迫,也不要為孩子設定過高的要求向孩子施加壓力,放手讓孩子自己爬就好了,讓她自己試試各種方法,自己為自己設定目標。有了自我激勵的孩子,自己就會想要爬得更高。

6歲以下兒童的攀巖,目標不應該是掌握最佳路線或get到多少技巧,而只是為了體驗攀登的樂趣。技巧等硬性教學應該在孩子上小學後再開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下面盯著孩子,做好接住孩子的準備,偶爾再給孩子打打氣。

要不要找老師?

帶孩子玩bouldering無繩攀巖其實非常簡單,危險係數也很低,不需要老師,自己帶孩子玩就可以。


但是對於climbing帶繩攀巖來說,如果家長自己不懂攀巖,是很難操作的,一開始必須有老師指導,但主要是指導家長如何使用裝備,幫助家長更好理解攀巖這項運動,以及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而不是過多教授技巧,讓孩子感到在被迫學習一樣。

如果是群體教學,那就更要考慮師生比了,兩個老師最多只能帶5個6歲以下的孩子,再多就很難保證每個孩子的安全。但群體教學也有好處,幾個孩子一起爬,樂趣加倍。

歡迎文末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作者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已出版《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英國養娃那些事兒」(微信號:ukkids)綜合編輯,喜歡就轉發吧。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入門攀巖運動?
    攀巖運動在所有運動中是比較有挑戰性和危險性的運動,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增強我們的意志力,簡單說下我所了解的,希望能幫到你。一個從來沒有攀巖過的人,如果想要去攀巖,首先應該去找攀巖的老手學習相關的知識,吸取下他們的經驗。畢竟,這個項目非常危險。
  • The push《攀巖人生》讀後感
    free climb是相對於早期需要藉助工具的aid climb來的,意思是除了用繩子做安全保護之外,只靠山體原本的feature,不藉助任何工具的幫助攀巖。Free solo則是連繩子也不要了。好處是快,不好處,呃,也很明顯吧。然後呢,El Capitan是Yosemite很大一塊巨巖,三千尺高,有不同難度的攀巖路徑上去。
  •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 「攀巖大師」如何克服恐懼?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和亞歷克斯·霍諾德★同場加映前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中國首映禮,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現身,分享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的思考。
  • 《徒手攀巖》主角:拍片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而亞歷克斯·霍諾德以一貫的運動風格服裝出場,亞歷克斯甚至表示他當天所穿的鞋子和拍攝《徒手攀巖》時的是同一雙,雖然身為「世界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仍然令人欽佩不已。兩位嘉賓在與現場觀眾親密的映後交流中分享和探討了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選擇的理解與思考,亞歷克斯·霍諾德一改片中內向平和的性格,幽默詼諧的解答了現場觀眾對於他、對於徒手攀巖的種種好奇。
  •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首映 徒手攀巖第一人親述幕後難事
    而亞歷克斯·霍諾德依舊身著他一貫的運動風格服裝出場,雖然貴為「世界徒手攀巖第一人」,但顯然亞歷克斯仍然保持著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兩位嘉賓與現場觀眾進行了親密的映後交流,分享和探討了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選擇的理解與思考,亞歷克斯·霍諾德一改片中內向平和的性格,幽默詼諧的發言讓現場觀眾笑聲連連。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導演在現場介紹了《徒手攀巖》的拍攝難點: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心理層面。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中國有句古話叫「無限風光在險峰」,3000英尺不僅僅是酋長巖的高度,也是勇敢者夢想的高度,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人究竟該如何度過一生才算得上是有意義的?Alex給出了一個極端且酷的答案。他的價值觀不管你是否苟同,都不妨礙這部關於他的電影《徒手攀巖》和自傳書籍《孤身絕壁》值得一看。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有夢想並敢於為之奮鬥一生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 《死亡擱淺》攀巖繩怎麼獲得 攀巖繩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死亡擱淺》遊戲的主要玩法是送快遞,在送快遞途中經常會遇到陡坡的路況,攀巖繩可以很好地幫助玩家,這裡就是關於《死亡擱淺》攀巖繩獲得方法分享的攻略,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Outdoor特稿 | 白河攀巖
    在高達幾十米的巖壁上拆掉攀巖線路上的掛片,不是一般的農民能做到的。小李子向來膽大,自學如何使用繩索和下降器,就敢爬上100多米高的陡峭巖壁採崖柏。陳化的崖柏料加工後拿到文玩市場上很值錢,但是崖柏的顏色和巖壁的顏色相近,往往很難尋找。即便找到了崖柏,柏農懸在半空,腳尖踩著崖壁的凹處,要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取下來。
  • 攀巖女神Margo Hayes
    她在落基山腳下長大,瑪戈 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攀巖。攀巖的同時,她還兼顧了高中課程,除攀巖以外的藝術愛好,以及攝影愛好。Margo 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運動天賦。她從8歲開始就參加全國範圍內的體操比賽;10歲開始攀巖並加入俱樂部。
  • 《徒手攀巖》主角:徒手攀巖不可怕 拍攝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北京時間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被稱為「攀巖宇宙中心」的酋長巖,在攀巖領域幾乎是登月一般的難度。2017年6月,亞歷克斯用時3小時56分成功登頂。
  • 專訪《徒手攀巖》主角:我不是瘋一樣的男子
    其實,我一直認為兩年的練習和準備給我的挑戰降低了一定的風險,其實把挑戰徒手攀巖稱為瘋子的舉動有點不太恰當,關鍵在於你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和練習讓其儘可能地安全。新京報:影片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拍攝展現了攀巖的危險和霍諾德攀爬時內心的矛盾,支撐整個團隊堅持完成拍攝的是什麼?
  • 比《徒手攀巖》更好看的攀巖電影,恐高症慎入
    有不少影迷也會對前幾年的《極盜者》記憶猶新。《徒手攀巖》裡的場面究竟有多震撼,我想很難用語言來表述,直接上圖感受一下:看到這裡,可能有的人不禁會問,這些人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登山,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可以從《徒手攀巖》主角Alex的另一部紀錄片《孤身絕壁》中找到答案。
  • 看完《徒手攀巖》,我有什麼感悟?
    對於攀巖,以前玩過幾次,很費體力,非常考驗手指和手腕的力量,當然更重要的是需要:技巧技巧技巧!玩攀巖的好處是非常多的。除了鍛鍊體力之外,還能鍛鍊身體協調能力,更重要是意志力。回到正題,《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電影到底給我帶來什麼感悟?1、堅持做一件事的強大信念電影中,Alex在2017年成功攀登酋長巖。
  • 《徒手攀巖》獲奧斯卡:登頂,或是死亡 |【經緯低調分享】
    從早上公布的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到逐步公布的最佳男女主角,再到最後競爭激烈的最佳影片,最終花落《綠皮書》。今天,我們想要分享的是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Free Solo )。Free Solo 是攀巖運動,甚至整個戶外極限的金字塔尖。它的完整定義是攀巖者不使用任何繩索、掛鈎之類的工具,不佩戴任何保護措施(如降落傘)進行攀登。
  • 《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啟發
    《徒手攀巖》中這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叫Alex Honnold,美國著名的攀巖專家。該片記錄了他經過八年努力後,成為第一個徒手登上酋長巖的攀巖者的心路歷程。該片在寫徒手攀巖的同時,還穿插了攀巖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Alex 和女友的生活點滴。整片在平鋪直敘的緩慢節奏裡,一點點鋪墊出驚濤拍岸的感覺,讓人叫絕!
  • 如何正確訓練攀巖指力 並保護手指
    對於剛開始攀巖的愛好者而言,攀巖訓練最好的方式是攀巖本身,掌握攀巖技巧,去完成各種不同的動作來豐富自己的動作庫,同時可以提高攀巖所需要的基礎身體素質。但你已經有一定基礎,要完成更難的線路或者提高完成線路的效率,那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必不可少。
  • 首部攀巖運動番完結,我們真的只是喜歡攀巖
    攀巖本身就能讓人看的心跳不已,那麼當攀巖加上美少女加上肌肉,這些因素匯聚到一起的攀巖少女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題材少見加上一定的科普,我覺得還是可以一看的。該劇講述的是益智遊戲的天才笠原好,為了改變自己沉迷遊戲的現狀,想加入一個社團,在校園亂轉的她,遇到了學校中攀巖牆,萌生了嘗試攀巖的想法。
  • 2020中國涼都•六盤水神鵰峰攀巖周,帶你一站式解鎖:電音派對、大師分享、現場塗鴉活動……
    今年的攀巖周,不僅有精彩的攀巖競賽,還為大家準備了電音派對、大師分享、樂隊成立兩年以來,給大家帶了來無數場快樂的朋克現場,讓「貴陽朋克」從0到1,從無到有!UV紫外線樂隊也曾用舞蹈助力18年全國攀巖大賽。今年的攀巖競賽,他們也將和大家一起搖擺!come on!
  • 【休閒】攀巖——巖壁上的芭蕾
    這種被譽為「巖壁芭蕾」的運動,讓一群台州人沉醉其中,為之痴迷,為之瘋狂。商報記者 李平/文 陶宇/攝在巖壁上突破自我的感覺讓人上癮  時至今日,攀巖這項極限運動逐漸被世人所熟知,就算沒有接觸過,但是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渠道也聽說過。  但攀巖進入台州,並在台州擁有一批固定發燒友的時間,也就這麼六七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