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媽原創,來自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
悠悠從小是一隻超級愛攀爬的小猴子,所以從她三歲半開始,我和她爸爸就經常帶她去攀巖館攀巖。
每次在朋友圈發悠悠的攀巖照片,都會引來大家的驚嘆:「外國人就是會玩,這麼小居然爬這麼高!你不擔心孩子掉下來摔傷嗎?」
「爬這麼高都不用繩子? !為什麼不用繩子保護啊?」
「我也想讓孩子學攀巖,可是怎麼開始學呢?」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攀巖,攀巖有什麼好處嗎?」
很多朋友們都受到了我的感染,想帶孩子去攀巖,可是卻不知從何做起。上面這幾個問題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家長們對於兒童攀巖的普遍困惑。
今天,悠悠媽就和大家聊一聊在國內外越來越受歡迎的兒童攀巖的方方面面吧(文章後半部分會放悠悠的攀巖視頻)。
攀爬/攀巖的好處
在帶悠悠攀巖之前,我其實沒想過攀巖的具體好處,只因為孩子喜歡攀爬,就想著讓她培養一項運動愛好唄(也可能發展為特長),畢竟不管是哪項運動,運動本身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有益處。
後來我查閱了資料,才發現攀巖的好處非常多。
1. 促進身體協調性
攀爬活動需要全身各部位協調運作:手、腳、眼及身體的整體配合,可以促進身體的協調性,使身體更靈活,反應更敏捷。
攀巖運動還是使用身體肌肉部位最多的運動,攀巖與其他運動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手指的使用量非常大。
人類手指上分布著眾多精細的肌肉群和神經,控制著手指的精細運動,對手指的鍛鍊可以刺激大腦的發展,使左右腦同時運作,達到激發大腦的效果。
老祖宗說的「心靈手巧」是有科學根據的,用手越多,大腦越發達。
2. 協助探索和適應新環境
當孩子攀爬到一個新地方,不同距離、高度所產生的變化,將為他們的視覺帶來新感受和新體驗,這既有助於培養兒童的空間感,也能幫助他們從新的角度觀察環境——這給了孩子探索環境的機會,同時也是孩子試著熟悉生活環境的途徑。
3. 訓練思考能力、觀察力、判斷力和執行力
攀巖館的攀巖牆上,會設計出許多由特定的巖點組成的路線,攀爬時要找出路線上的巖點位置,在腦海中規劃不同動作來破解路線。
孩子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很難,找不到合適巖點,但在不斷的摸索試錯和成功的體驗中就會變得希望挑戰更困難的路線,並且在失敗時懂得停下來思考為什麼失敗,要如何改進,並逐漸讓思考這件事情變成生活中的習慣。
這種體驗可以積極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攀爬的孩子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挫折容忍度更高,能夠更好評估自己的意願。
4. 培養不怕困難的人格特質
在攀爬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到離開地面向上爬的動作非常有趣,因此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樂意反覆不停地練習。
勇敢自信不會憑空而來,孩子們正是從一次次的嘗試中,逐步克服困難,累積經驗,增進技巧,從一次次的嘗試中,進行自我訓練,培養出不畏困難、剛強堅毅的精神,為成長後的奮鬥精神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攀巖運動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挑戰自己,永遠都有更難的級別等在前面。這一點是我最喜歡的,兒童運動的意義不在於要贏過別人,而在於在運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提升和突破自己。
至於以前我聽個別人提過的攀爬對孩子的膝蓋不好,純粹是謠言。在英文和德文中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文獻。相反,鼓勵兒童攀爬在國外卻是早已達成的共識。
▼ 英國權威網站Baby Center 攀爬和平衡:幼兒的發展(攀爬能力是大運動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其中寫道 ▼ 你不能,甚至不應該嘗試阻止幼兒的攀爬。這是TA探索環境和在自己的能力中找到自信的方式。但是你可以提供適宜的場地來滿足孩子向上爬的渴望。
如何培養對攀巖的興趣?
看到攀巖的好處這麼多,我不禁在心裡感嘆一句:孩子的本能很多時候真的非常正確!
兒童發展有一個規律:一般來說,孩子自己感興趣、喜歡做的事情,都是對他們的能力發展有好處的!
比方說,小寶寶特別喜歡撿地上的米粒等細小的垃圾,那是因為他們的手指精細動作能力正在發展,撿米粒就是為了鍛鍊自己的手指精細動作。
了解到這一點,家長們其實只要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環境和材料就是最適合的教育了。
兒童的攀爬能力常容易被父母忽略。其實,攀爬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興趣,是幾乎所有人在幼兒階段都十分喜歡的運動方式。
八九個月大的孩子就會抓著椅子、沙發站起來,慢慢地他們會往沙發上爬、床上爬、在樓梯上爬,樂此不疲。
攀爬是人類向上探索的一種本能,人類的基因裡藏著對抗地心引力的渴望,所以我們喜歡爬到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我們發明了飛機飛到天上,我們甚至把自己發射到外太空……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也有向上攀爬的本能和欲望。只要眼前有可以爬的東西,如梯子、樓梯、沙發背、窗臺、樹,他們就會忍不住想去爬,去挑戰,去徵服,去試探和證明自己的能力(潛意識中)。
不要認為這些舉動是孩子太頑皮,其實這正是幼兒共有的特點。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應該是支持孩子身體能力的發展需求,而不是武斷又掃興地告訴孩子「不能爬!危險!」,一把澆息孩子與生俱來的攀爬熱情。
悠悠幼兒園1-3歲小小班有專門給寶寶攀爬的小梯子
梯子在德國也是幼兒園和運動課的標配
當然,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注意安全的方法:「你很有勇氣,但要注意爬高的時候手要抓緊哦,腳也要踩穩了,爬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東張西望,這樣才不會摔疼自己哦。」
我們還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爬,哪些不能爬,哪些要在有家長保護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建立規則和底線,和孩子解釋潛在的危險,教給他們保護自己的方法——這麼做是在為孩子賦能。
孩子有了家長的鼓勵和方法上的提示(這算是行動支持了),自然就會更加有勇氣和動力去攀爬,也更加有安全意識,這比背著家長魯莽嘗試不知道底線在哪裡安全得多。
所以說,攀巖興趣的培養,父母其實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提供可以攀爬的東西和機會,不去阻礙孩子就好。
何時開始攀巖學習?
終於要寫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通常大家所說的「學習攀巖」,指的一定是攀巖館中那種有教練教學的攀巖了。
很多媽媽說,看到悠悠很小就去攀巖館攀巖了,自己帶孩子去了,卻被告知四歲、甚至六歲以上才能學習攀巖。什麼情況?
我想這是由於大家對「學習攀巖」的定義不同造成的。那種找教練教學和傳授技巧的正式攀巖課程,在德國也是從6歲開始的。
6歲以前的兒童並不需要接受特別的攀巖訓練,只需要給他們一面牆讓他們自己爬就好啦!
我來打個具體的比方:
在德國學樂器,也不是一上來就學樂器和識譜的。德國孩子在學樂器之前(通常是6歲前),會進行好幾年的音樂啟蒙,0歲就開始聽音樂,一歲多開始拿著沙錘跟著音樂打節拍,培養節奏感和對音樂的感知力。
這個階段在攀巖中對應的就是孩子在家爬桌子、爬椅子,爬沙發。
三歲半到四歲以上的孩子會用木琴學習樂譜,接觸基本的樂理知識,對應到攀巖中就是爬梯子,自己自由爬攀巖牆——這也算是攀巖啟蒙了。
打好了基礎,6歲以上的孩子才會進行樂器學習,並開始重複枯燥的練琴階段。對應到攀巖,就是6歲以後才開始接受正式教學和訓練。
這個過程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6歲以前並不適合接受專業性的以強調技巧為主的運動訓練。
那麼,6歲前都在幹嘛呢?也不能浪費,要啟蒙(打基礎),要培養興趣。
不能在沒有任何啟蒙和興趣的情況下,就突然給孩子報個攀巖班,讓他去學習。這就好比從小不給孩子進行任何音樂薰陶,但一到了五六歲就給孩子報個鋼琴班一樣魯莽。
沒有教練,我怎麼帶孩子玩?
如果孩子前期已經展現出了對攀爬的興趣,那麼從三歲到四歲開始,可以帶孩子去攀巖館或有攀巖牆的地方自由攀巖,不需要教練。
攀巖牆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bouldering,一種叫climbing。
上面的圖片就是悠悠3歲半時我們第一次帶她去攀巖館時拍的,這種比較矮、不需要使用攀巖繩的攀巖叫bouldering,一般bouldering的牆不會特別高,最多也就三四米,下面有很厚的軟墊,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受傷,而且父母很容易接住。
悠悠見到一整面攀巖牆,興奮不已,毫無畏懼地噌噌噌往上爬,倒是嚇得我和她爸爸趕緊跟在後面,生怕她沒抓穩掉下來。
悠悠幼兒園有這種boulder牆,不過比較矮,下面鋪的是碎木屑,因為平時已經在幼兒園就已經爬的很多了,所以再去攀巖館爬更高的牆會覺得更好玩。
我帶她去過幾個不同的boulder館,都是自由攀巖,孩子看到牆本能就會往上爬,幾乎不需要大人指導。
偶爾遇到她搞不定的地方我會鼓勵她,提示她腳可以踩哪裡,手抓哪裡。但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會自己想辦法找到路線。
和悠悠一起去攀爬的好朋友是第一次去攀巖館,她不服輸,悠悠能爬到的地方她也一定要爬到,雖然動作不如悠悠靈活,但是最後都做到了,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潛力!
由bouldering(無繩攀巖)進階至
climbing(帶繩攀巖)
玩了幾次Bouldering,悠悠顯然不滿足了。她想爬爸爸爬的那種帶繩攀巖(climbing),在她快四歲時我們讓她嘗試了。
帶繩攀巖的牆因為有繩子保護,通常都非常高,可以達到十米以上。繩子、攀巖背帶等工具都可以在攀巖館租,無需購買。
第一步需要家長自己學會如何系攀巖繩,這一點我感覺是比較難的,我系了很多次還是記不住啊!要請專業人員指導一下,系好後也要請專業人員檢查一下,確保繩子系對了,再讓孩子上牆。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讓專業人員代勞,但我覺得家長自己學會如何繫繩子的話,帶孩子玩肯定更方便更自由。
系好後測試一下是否安全
繩子系好後,對孩子來說,往上爬並不是難事,重要的是學會爬上去後怎麼下來?
所以一開始我們教悠悠的是如何用腿蹬牆下來,叮囑她先不要爬那麼高啊。
視頻演示
下面有幾個我以前拍的戶外攀巖視頻,大家看後更能感受我所說的意思。
視頻1:這個視頻裡大家可以看到繫繩子的動作,檢查是否系好的動作,以及剛開始爬時我們給悠悠的一些提示,告訴她腳踩哪裡,手抓哪裡。
因為是第一次爬戶外的牆,跟室內布滿彩色巖點的攀巖牆不太一樣,所以悠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爬,需要一些幫助。不過很快她就找到了方法,自己爬到了牆頂。
視頻2:悠悠不會下來了。其實以前教過她的,也有幾次成功的經驗。但隔一段時間再去爬,孩子會忘。這次攀巖之前沒有再讓她練習一下就直接上牆了,結果悠悠趴在牆上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滑下來了……超搞笑!
視頻3:她下來之後我們讓她重新練習了一下下來的動作,她再次爬到牆頂後很順利地用正確方法下來了,完成挑戰後小妞整個人超級自豪!
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掌握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少即是多!
孩子想爬多高,可以由TA自己決定,家長不要強迫,也不要為孩子設定過高的要求向孩子施加壓力,放手讓孩子自己爬就好了,讓她自己試試各種方法,自己為自己設定目標。有了自我激勵的孩子,自己就會想要爬得更高。
6歲以下兒童的攀巖,目標不應該是掌握最佳路線或get到多少技巧,而只是為了體驗攀登的樂趣。技巧等硬性教學應該在孩子上小學後再開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下面盯著孩子,做好接住孩子的準備,偶爾再給孩子打打氣。
要不要找老師?
帶孩子玩bouldering無繩攀巖其實非常簡單,危險係數也很低,不需要老師,自己帶孩子玩就可以。
但是對於climbing帶繩攀巖來說,如果家長自己不懂攀巖,是很難操作的,一開始必須有老師指導,但主要是指導家長如何使用裝備,幫助家長更好理解攀巖這項運動,以及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而不是過多教授技巧,讓孩子感到在被迫學習一樣。
如果是群體教學,那就更要考慮師生比了,兩個老師最多只能帶5個6歲以下的孩子,再多就很難保證每個孩子的安全。但群體教學也有好處,幾個孩子一起爬,樂趣加倍。
歡迎文末留言,分享您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