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給大家,是因為我太多的來訪者會跟我講他們聽到的一些關於戀愛心理學的一些原理,導致誤聽、誤信、誤用,反而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很焦慮。
並不是說心理學的一些效應不對,原理是對的,但是我們應該如何應用,才可以得到對自己最有效的幫助呢?
下面給大家舉個例子。
某博主分享——
| 馬太效應 | 投入的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
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則強,弱者則弱。也就是說想要吸引一個人,光靠付出是沒有用的。反而呢會讓對方看不起,真正能提高吸引力的是不斷地為自己付出,提高我們的個人魅力。
看到這裡,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們有著深深的共鳴。如果你曾經是那個做的很多,付出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期待的回應。或許下次戀愛時,就會把「馬太效應」當成真理去「供奉」。
先分享一段我的戀愛經歷。
我在陷入熱戀時,會超負荷投入。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會很懶散隨性,一旦進入戀愛關係中,我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女友」照顧到每一個我能看到的細節。
起初對方也很受用,兩個月過去後,男友並沒有按照我預期的方向發展,用同樣的方式照顧我的情緒變化和感受。
漸漸的爭吵就多了,直到有一次,吵架的內容被呈現後,我驚呆了!
一個驚天打雷向我劈來了,爭執過後,我陷入了思考中,突然發現我的投入居然並不是因為愛情,而是一種變相索取!
這裡我用「行為——動機——情緒」的心理分析工具幫大家解讀一下:
行為背後是有動機做支撐,影響我們情緒的變化。
那麼投入就是一種行為,行為背後一定有動機。現在分析兩種動機:
動機1
「我對你好,你就得愛我,對我更好」,那結果一定是付出越多越不被珍惜 反而有反作用;
動機2
因為我喜歡你、我願意投入、你值得我投入,那你的投入是沒有索取的投入,對方才會感受到的才可能會是你對他的愛,這樣的投入反而是有回應的。
檢驗一下你是真的喜歡對方才投入,還是為了收益更多而投入。
如果是為了收益而投入,那麼這樣的投入就不應該是無腦地投入,你認為的對他好。如果我們給予對方需要的好,做到「各取所需」,也是一種平衡。
【本章小結】
「馬太效應」解讀出的一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話,也不可以不加思考的奉為真理。人生不是公式,也沒有應該和對錯。找到我們真實的行為動機,有可能會更清晰地幫我們整理思路、提供適合自己方法。
不要盲目信從,你才是你自己生活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