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之光——葛飾應為

2021-02-16 春頌夏弦


凱風快晴

連著看了兩部關於葛飾應為(本名阿榮,以下均稱阿榮)的電影:《百日紅》和《眩〜北齋之女〜》,才知道葛飾北齋還有這麼神奇的一個女兒。電影都很好看,假期沒事可以找來看看。

介紹電影之前,先了解一下影片中除女主阿榮之外的幾個主要人物。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阿榮之父,本名中島時太郎,後改名鐵藏。《百日紅》裡,阿榮叫父親鐵藏。他一生中的兩個最大成就,一個是《北齋漫畫》,另一個便是《富嶽三十六景》。

《北齋漫畫》有點像中國的《芥子園畫譜》,感覺北齋畫了所有他看到的東西。以下這幾幅在《百日紅》中出現過,是北齋惡搞善次郎畫的,比較好玩。

《富嶽三十六景》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下面這幅「神奈川沖浪裏」了,幾乎所有的關於美術史,或者日本繪畫藝術的書中都會出現這幅畫。我小時候看到這幅畫時,就覺得這幅畫的名字好奇怪。「神奈川/衝浪/裡」,這個「裡」字很多餘嘛。看了《百日紅》,才知道自己一直都斷錯句。人家畫的是小船衝進神奈川的大浪裡,而不是在神奈川玩衝浪,因此正確斷句應該是「神奈川/衝/浪裡」。

            

這幅畫據說影響了梵谷那幅著名的《星空》。

本名池田善次郎,北齋的徒弟,原是一名武士,卻不知為啥拿起了畫筆。《眩》中的善次郎說是為了女人,所以他擅長春宮畫(北齋也擅長,所有的浮世繪畫師都擅長)。梵谷也曾模仿過他的畫作。

百度上幾乎沒有歌川國直的信息,《百日紅》中他說自己是歌川豐國的徒弟。

善次郎在聽說他是國直後非常吃驚,因為國直的畫備受追捧。

歌川豐國最有名的兩個徒弟一個是國貞,一個是國芳。片中有一個信息,就是國直只有十九歲,我猜他會不會是歌川國貞,因為國貞在十歲左右就進入歌川豐國門下學習繪畫,二十歲出頭就成為超人氣畫師。而國芳起初並不得志,到三十歲都還默默無聞。

權當他是國貞找兩幅圖貼這兒吧。

相比較,我確實更喜歡國芳,尤其這張《相馬の古內裡》,在《大川端》裡看到,覺得真是太酷了。

本名巖窪初五郎,也是北齋的徒弟,此人在現實中名氣應該不及前兩人。不過在《百日紅》裡,阿榮喜歡的是他,而不是受人追捧的國直。

這兩部電影,我先看的《百日紅》。不知道是先入為主呢,還是我比較喜歡動畫片,總之我更喜歡這一部。《百日紅》的豆瓣評分不如《眩》,主要原因可能是整部電影改編自漫畫,由漫畫中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串起來,看起來結構比較鬆散,但是,它有日系動畫片的最大優點——畫面美。

江戶民俗風景圖

黃昏

夜色

小景

美食

當然除去畫面美,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是我更喜歡《百日紅》裡面的阿榮,特立獨行,倔強好勝,女漢子氣十足。

爸爸鐵藏畫龍,阿榮端著煙杆子在邊上觀看。


畫完落款的時候,一隻蟲子飛來,阿榮扑打蟲子,抖落的菸灰毀了父親的畫。離交稿還有最後一天,固執的鐵藏拒絕重畫一幅,倔強的阿榮只好選擇自己來完成這幅龍。

作畫過程中善次郎帶著國直來拜見鐵藏,三人聊得太嗨,鬧騰得阿榮無法專心作畫,於是客人與父親一起被阿榮趕出家門。

父親鐵藏畫春宮圖,心高氣傲的阿榮當然也要畫,雖然還沒嫁人,但也不能示弱說自己畫不來。到後面她的春宮圖被萬字堂退稿,也在意料之中。倔強的阿榮要重畫,讓老闆說說她到底哪裡畫得不好,萬字堂偏偏拿了阿榮最看不上眼的善次郎來跟她作比較。回家路上,遇到師兄初五郎,結果連她暗自喜歡的初五郎都誇善次郎畫的女人有味道、值得敬佩。這時候的阿榮,強大的好勝心又被激起,在衝師兄大吼「我最瞧不上那般不成樣子的畫了」之後,居然扭頭跑去了風俗店做了親身實踐,為了畫畫也真是夠拼。不過片中阿榮找的那個吉彌小哥哥還是蠻溫柔的,雖是風塵中人,但很是討喜。

劇中另一個小故事畫面有點陰森恐怖。講阿榮給一個客人畫了一幅地獄圖,可能由於畫得太過逼真,導致客人家膽小的夫人得了癔症,日夜不得安生,最後還是靠父親鐵藏給畫添了一尊地藏王菩薩才解決了夫人的困擾。阿榮被父親批評只懂開頭,卻不懂好好收尾,功夫還是不到家。阿榮儘管心有不甘,不過也承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那是一個極其悲傷的故事,所以在看第二遍的時候,到這段我拉了進度條。仔細想想,鐵藏和阿榮都好像是《地獄變》中良秀的化身,為了畫畫是可以不顧一切的。

這樣的阿榮,平時不論對誰都是一張冷漠臉,唯獨跟妹妹阿猶在一起時,眼中有無限的溫柔。

給阿猶買小金魚,雖然阿猶看不見;帶著阿猶聆聽橋上的各種聲音;帶著阿猶去玩雪……只要是跟阿猶在一起,就有一個不一樣的阿榮。影片的最後,鐵藏跟阿榮說:「你也是時候該自立門戶,畫自己的畫了。」阿榮畫了已經去世的阿猶,這幅畫完全脫離了父親的繪畫風格,也算是阿猶幫助姐姐自立門戶了吧。

這部片子拍得有點像傳記類電影,不知道是不是更貼近事實。不過由於阿榮是一介女子,一直活在父親身後,所以關於她的記載非常少,就連她傳世的畫作都不多(當然可能有很多北齋的畫作是出自她之筆),所以我相信也是演義的成分比較多。

 

現實中的阿榮長得並不好看,這是北齋的弟子露木為一『北斎仮宅寫生図』中的阿榮,她完全搭不上美女的邊。

阿榮的嘴應該是地包天,因為下顎突出,北齋常毫不避諱地直接叫她「アゴ」(下巴)。不過作為電影女主,還是需要顏值的。《百日紅》中的阿榮雖然很認真地被畫成了地包天,但一點都沒影響她的美貌,地包天能這麼漂亮,估計也只有動畫片做得到了。

現實中地包天美女不好找,所以就無法顧及阿榮的這個外貌特點了。這部電影的阿榮由宮崎葵扮演,顏值當然足夠。可是在看完動畫片之後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宮崎葵演阿榮多少有點怪怪的,即便是倒在地上抽菸、喝酒感覺也還是軟軟的,只讓人感覺她懶,而不是拽或酷,說話也並沒有那種心直口快、咄咄逼人的氣勢。跟《百日紅》中的阿榮相比,英武之氣差了一大截,大概因為宮崎葵本人是個性格溫柔的人吧,如果換成橋本愛的話,我想應該會更合適。

 

《百日紅》中阿榮、初五郎、國直之間的三角戀情是不明朗的,而這部電影中阿榮與善次郎的感情是熾熱的。善次郎看到了阿榮對繪畫的痴迷與執著,也看到了她在繪畫上的才華與價值,他鼓勵她自立門戶,以自己的名義畫畫。可是這部電影裡的阿榮不僅外在不夠傲嬌霸氣,連內心都是不自信的。她還是更願意躲在父親身後,在自己的畫上署上父親的名字,原因是父親的名氣比她大。父親對她來說是光,那光是如此絢爛耀眼而無法超越。事實上,阿榮的畫作中才是真的有光,而這是其他浮世繪畫作中所沒有的。

阿榮老師講光影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也正是有了對光影的運用與表現,讓阿榮為數不多的作品在眾多浮世繪畫作中熠熠生輝。有光就有影,而在父親耀眼光芒的影子底下,她的光芒也顯得更加璀璨奪目。

夜櫻美人圖

               

吉原格子裡之圖

三曲合奏圖

月下砧打美人圖

非常喜歡劇中北齋開導女兒的一席話,就拿來做本文的結尾吧。

1、《百日紅》原著作者杉浦日向子的《一日江戶人》

2、北齋漫畫

3、葛飾北齋:超越巨浪

4、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廣重

5、浮世繪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相關焦點

  • 葛飾應為:漫長的祭典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同樣還有一個天賦卓絕畫技超群的女兒,葛飾應為。2017年宮崎葵主演了應為的紀錄片<眩:北齋之女〉,紀錄下這位為畫痴狂的奇女子寂寞孤獨的一生。這些年,葛飾應為作為一位畫家的價值,正在漸漸被人矚目,也逐漸為海外所知。然而在此前漫長的歲月裡,對大眾而言,她更多的時候,是作為北齋的女兒,畫室助手,被偶爾提及。
  • 浮世繪之光--葛飾應為
    這是一本關於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三女兒阿榮的故事。去年看過一本北齋的傳記。葛飾北齋是日本浮世繪的集大成者,其作品通過版畫的方式傳到歐洲,直接影響了一批聞名後世的畫家,如梵谷,莫奈等印象派大師都臨摹過北齋的畫作。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幅【神奈川沖浪裏】,這幅巨浪呼之欲出的傳神畫面將葛齋的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 天才是會遺傳的:浮世繪女繪師葛飾應為
    小說《眩》(くらら)2016年初版,2017年由NHK搬上銀幕,說的是天才浮世繪女繪師葛飾應為的故事。
  • 浮世繪的女兒
    文政十年(1827)前後,阿榮離婚回到娘家,照顧年老的父親,深入學習浮世繪技法,正式成為父親的弟子,並開始以「葛飾應為」為畫號發表作品,但更多時候,她只是作為助手協助父親。她的原名是「川村榮」。阿榮之所以會取「應為」作畫號,是因為父親總喚她:「喂!喂!」而「餵」的日語發音「 Ou — i 」就近似「應為」。真正署名「葛飾應為」並流傳至今的浮世繪畫作,數量非常稀少,現散落收藏於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
  • 【首發】浮世繪的巔峰:葛飾的北齋,越洋的巨浪
    北齋的姓氏「葛飾」(Katsushika),即取自該地名。葛飾這個姓氏,至今仍存在,在日本姓氏中排名第64300位,據說尚有五戶。但葛飾北齋作為藝號,當與此無關。北齋門徒中,也有襲北齋姓者,如葛飾北岱、葛飾北雲等。北齋生於江戶平民之家,本姓川村,幼時名時太郎,後改稱鐵藏。明和元年(1764),過繼給叔父中島伊勢做養子,中島是幕府的御用磨鏡師。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他的女兒也是天才啊!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位浮世繪大師盛名光芒的背後,還有一位江戶時代的女性浮世繪師的身影。她就是葛飾北齋的三女兒——葛飾應為。△ 《百日紅~Miss Hokusaii~》,杏配音葛飾應為葛飾應為的本名叫「榮」,如同「北齋」的名字一樣,「應為」是這位天才女畫師的畫號。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如百日紅般燦爛傲立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位浮世繪大師盛名光芒的背後,還有一位江戶時代的女性浮世繪師的身影。她就是葛飾北齋的三女兒——葛飾應為。△ 《百日紅~Miss Hokusaii~》,杏配音葛飾應為葛飾應為的本名叫「榮」,如同「北齋」的名字一樣,「應為」是這位天才女畫師的畫號。
  • 【東瀛記】葛飾應為筆下的浮世光影
    「葛飾」,Katsushika,堪稱日本近代繪畫史上的鎮山名號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在46歲那年,為自己創了「葛飾」這一姓氏—
  • 《百日紅》——江戶浮世繪,以及葛飾北齋的女兒
    >根據已故漫畫家杉浦日向子原作改編,由原惠一執導,杏、松重豐擔綱聲役的動畫影片《百日紅》去年5月9日在日本75家影院上映,該片以葛飾北齋之女葛飾應為(阿榮)青年時和父親在江戶生活的經歷為背景,用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描繪了女浮世繪畫家的生活經歷和十八世紀末的江戶(今東京)的世情百態
  • 大師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竟是這樣酷炫的奇女子
    不為人所熟知的是,在這位浮世繪大師盛名光芒的背後,他的三女兒葛飾應為也是一個天才女畫師,人稱「女北齋」。連北齋自己曾說過:「要說畫美人圖,應為的手腕更在我之上。」春夜美人圖,葛飾應為葛飾應為的本名叫「榮」,如同「北齋」的名字一樣,「應為」是這位天才女畫師的畫號。看起來似乎很高端的名字,可實際上卻是父親北齋馬馬虎虎取出來的。
  • | 浮世繪傳奇
    編輯:目刻時光來源:《浮世繪流派史》,已獲授權狩野、土佐、巖佐、菱川、宮川、勝川、懷月堂、鳥居、西村、鳥山、奧村、北尾、歌川、葛飾、喜多川、細田、菊川、西川、月岡、雛屋立圃、英一蝶特別是那些描畫市民聚集圍觀之景象的繪卷物,是在描繪當時的時俗,就這個意義上說完全可算作浮世繪。不過,這些繪卷物的創作目的主要是描述鎌倉之前時代的歷史事件,或是將與該時代有關的重要史實以圖畫的形式傳於後世,描繪時俗並非其目的,只是作為畫面背景偶爾為之。因此,還是將其歸類為歷史畫的傳統分類較為妥當,而不應斷章取義地將其中的一部分歸為浮世繪。
  • 展覽 | 12月全球浮世繪展訊
    展館精選了以風格怪異,放蕩不羈著稱的浮世繪畫師群:歌川國芳、歌川芳豔、葛飾為齋、歌川國貞、河鍋曉齋、月岡芳年、落合芳幾、河鍋曉翠、楊洲周延……時間:2019.12.28-2020.2.25展館:浮世美術館地點:上海市黃浦區漢口路389號華盛大廈12F本次展覽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舉辦,將展出超過200件歷史文物和當代藝術作品
  • 浮世繪畫狂 -- 葛飾北齋
    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有學習他的作品。魯迅先生在1934年給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書筒裡寫道:「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的是北齋,現在則喜歡廣重,其次則為歌麿的人物。」接著他又說,「不過依我看,適合中國人一般眼光的,恐怕還是北齋。」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對北齋的浮世繪的推崇。
  • | 浮世繪傳奇
    來源:《浮世繪流派史》,已獲授權狩野、土佐、巖佐、菱川、宮川、勝川、懷月堂、鳥居、西村、鳥山、奧村、北尾、歌川、葛飾
  • 給諸位拜年,願中日友好,品味中國題材的浮世繪.
    作為日本美術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氣的畫家之一。美術史學者鈴木重三先生研究,對此書的插圖表示質疑,認為是出自北齋的弟子葛飾戴鬥二世的作品。這些插圖無論是誰畫的,都顯示了繪者出色的功力,畫中人物場景傳神、獨到,服飾和形象進行日本化處理,畫家將自己想像中三國人物的氣質,形象地凸顯在讀者面前,不少場面略有誇張,卻更令人物的個性鮮明與情節的跌宕起伏。
  • 葛飾的北齋,越洋的巨浪
    北齋的姓氏「葛飾」(Katsushika),即取自該地名。葛飾這個姓氏,至今仍存在,在日本姓氏中排名第64300位,據說尚有五戶。但葛飾北齋作為藝號,當與此無關。北齋門徒中,也有襲北齋姓者,如葛飾北岱、葛飾北雲等。       北齋生於江戶平民之家,本姓川村,幼時名時太郎,後改稱鐵藏。明和元年(1764),過繼給叔父中島伊勢做養子,中島是幕府御用的磨鏡師。
  • 乘風破浪的北齋之女
    雖然葛飾北齋盛名在外,但他同為浮世繪畫家的女兒卻鮮為人知,她便是葛飾北齋的三女兒——葛飾應為。之所以會取「應為」(おうい)為名號,有一說法是因為北齋常直接喚她「餵、餵」(オーイ、オーイ),其中「應為」與「餵」在日語裡的讀音相似,又呼應了北齋曾經的畫號「為一」。
  • 入世行樂,所謂「浮世」
    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應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盡興飲酒,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行樂、享受、讚揚現世精神是日本江戶時期最流行的人生觀,代表著這種觀念的 「浮世繪」也成立於江戶時代,「浮世繪」有入世行樂、感嘆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也就是表現現實時間的繪畫。洋溢著長達260多年的太平天海世界獨有的開放感,生動地描繪了江戶人的精神和當時的社會風俗。
  • 北影節備忘錄:葛飾的北齋,越洋的巨浪
    北齋的姓氏「葛飾」(Katsushika),即取自該地名。葛飾這個姓氏,至今仍存在,在日本姓氏中排名第64300位,據說尚有五戶。但葛飾北齋作為藝號,當與此無關。北齋門徒中,也有襲北齋姓者,如葛飾北岱、葛飾北雲等。北齋生於江戶平民之家,本姓川村,幼時名時太郎,後改稱鐵藏。明和元年(1764),過繼給叔父中島伊勢做養子,中島是幕府御用的磨鏡師。
  • 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曾攀、孫夏)1月15日,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開幕,吸引眾多浮世繪愛好者前來觀展。本次特展的展品,均由義大利漢學家馬達羅先生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