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30多年料理,他從京都來到羊城,摘片葉子也能擺出詩意

2021-02-16 晴波煙雨丨M3

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如果有空在二沙島上的文立方周邊轉轉,

大約是最美不過的光景了。

 

進入十月,秋日的陽光溫煦了許多,文立方南岸江邊的晴波路,北邊緊靠草地上的煙雨路,依舊花木繁茂。

此時,放下手機,仰首望天,遇著一片飄零的葉子,撿起來,細細地看,已經隱隱能見秋意斑斕。

倘若再留心一些,或許還能碰見一個身著白色料理服和黑色圍裙的男子,身材瘦削、筆挺,偶爾在地上撿撿拾拾,而後帶著滿足的笑,繼續不慌不忙地踱步。

 

那是來自京都的淺野賢二先生,文立方一樓日料餐廳TAKUMI • 匠的料理長。

TAKUMI在日語中,是匠人匠心意思。

 

出生在大阪的淺野先生,是日本著名武士淺野內匠頭的後裔,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經跟武士沒有關係了,卻依然承襲著武士的家徽。

 

父親開了一間賣魚的鋪子,淺野從小經眼的魚不計其數,對不同的魚的習性、用途,甚至同一條魚不同部位的吃法,都如數家珍,因此對用魚來做料理充滿了興趣。

 

而在日本,要找尋最經典的料理,當然首選傳統文化氛圍濃鬱的京都,於是十餘歲,他就離開了大阪到京都的調理師專門學校學習,就此留在京都,在著名的京料理、大眾割烹、黛等料理店,一不小心就呆了23年。

很多人都聽聞過著名的懷石料理,那正是京都料理傳統中最經典的一種。

日本傳統的懷石料理源自茶道,在日本料理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為當時食材不豐富,儲存食物也不便,因此懷石料理以素為主。料理師則在有限的材料裡,將如何更好地醞釀出食物的味道發揮到了極致的地步。

譬如蘿蔔,冬天的蘿蔔是甜的,料理師就會琢磨,如何才能將這樣的味道更為用心地做出來,於是他們會將冬天的蘿蔔曬一曬,水分揮發後的蘿蔔,就會更甜,且能保存三、四個月,使得食物凋零的冬天,人們也能嘗到那一份來自於自然,並在細節裡處處滲透著料理者匠心的甜。

在做了30多年料理的淺野先生看來,日本料理的精髓,就在對食材的用心,他們特別重視季節性的食物,不會選擇反季的食材。

與之相伴的,是對食物安全性的注重,所以他們首要的就是尋找最安全的食材。而在製作上,料理邊上的芥末、蘿蔔絲、大葉,都是用於解毒的。

其次,魚片的切法也很重要,遇到筋,就要以準確的90°角切下去,才能避免客人吃的時候遇到嚼不動的感覺。而已經去掉一層皮的魚肉,剩下的薄皮也需要好好地去想一想,到底要怎麼切,才能既不影響口感,又能保留油脂的香。

 

再次,擺盤也非常重要。日本料理師的學習是茶道、花道都要學的。日本料理喜歡奇數,而不會上偶數的件數,因為偶數是會分離的,而奇數在他們看來有一種不可分割的一體感。以魚生為例,刺身他們會上3件、5件、7件,不過沒有9件(因為在日語中,9的發音和痛苦的「苦」接近)。

 

所以,在日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三點」原則。譬如三件魚生,盤前的是白身魚,味道最淡,右邊的是中間口味的(因為考慮到大部分客人都是右手拿筷,會在習慣性地先選擇右邊),而左邊則會放相對來說口味最重偏腥一點的魚。

擺盤裡的「花色」,亦有濃淡遠近的分別,味道上由淡而濃,視覺上,近低遠高,猶如平原鋪陳的邊際之上,凸起層巒疊嶂的青山一般。

有意思的是,雖然那麼講究用心,但淺野先生卻始終堅持著自然素材原則。開篇那個撿拾的剪影,便是他在為料理的花草隨處拾起草、葉的日常。

他喜歡廣州,更喜歡二沙島上四季的草木蔥鬱。在他看來,與北方針葉偏多不同,南方的草木多闊葉,因而葉子更漂亮,加上二沙島上車少,汙染少,所以那些形狀各異的葉子,是他每一日的料理花色中的自然素材,洗乾淨,用開水燙一下,就是餐盤上情趣別致的點綴。「我只是撿,不會動手去攀摘。」淺野笑著,卻很認真地說:「我不會碰觸那些有生命的東西。」

 

2010年離開學習和工作了23載的京都,2014年告別大阪,淺野先生從日本來到了中國。先後在上海和深圳工作,而選擇來廣州,是因為早在日本的時候,他就被「食在廣州」所吸引。

到廣州後,他發現,廣州人對食物要求很高,如果餐廳食物不好,他們不會說出來,但卻不會再光顧,這一點,很像日本人。

 

一個終其一生都致力於給客人提供最好的食物的人,為「食」而動,是選擇,也是命運牽引。

是學習、了解和參拜,卻並無挑戰和鬥勝之心。

 

淺野喜歡廣州,在他看來,這座城市一方面因為本地人而更像他的故鄉大阪,卻又因其包容開放而別於上海和深圳。

他也吃過順德的魚生,至於分別,他覺得,順德的做法味道會更濃一些,但「只要食材好,都是一樣的」。

 

身處廣州這個美食之都,即便只是在文立方裡,都面對著不同國家、不同菜式的競爭,但淺野卻不起任何競爭之心,因為對一個料理師來說,他們只為客人服務,而不考慮其他。

 

將最好的食材以最用心的方式做出來,那就是「為客人」。

文字丨阿黛爾

編輯丨飯   飯

圖片丨TAKUMI • 匠 & 文立方,不可商用

長按二維碼

關注「晴波煙雨 | M3」

及時獲取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人人都可一試的京都夏日料理|廚娘料理
    給烤過的炸豆腐澆蓋上雪白的蘿蔔泥,起了個名字叫"雪虎",如果把蘿蔔泥換成別的,比如蔥花,就稱作"竹虎"——京都人都這麼叫。分量和食器根據情況適當調節,只要用心,就不僅能做成日常的家庭美食,甚至可以用來待客,其味道淳樸敦厚能使美食家點頭稱善。◇◆
  • 最能代表夏天的京都綠,百去不厭的24小時計劃
    7:32 | 醒在一抹「京都綠」中Aoi Kyoto Stay葵民宿在京都,選一家能看風景的酒店,是最能感受這座城市詩意與唯美的方式在經營80多年的歷史中,這裡,是電影導演吉村公三郎和大作家谷崎潤一郎等京都文學藝術家們最喜愛的老店,也營造了一種「京都人的日常」。
  • 2種花養家裡,蚊子少「一半」,摘片葉子砸一砸,能當花露水
    今日導讀:2種花養家裡,蚊子少「一半」,摘片葉子砸一砸,能當花露水隨著氣溫的升高,真正的夏天就要到了,很多在喜熱的小草花,都開了滿枝頭的花,比如說太陽花,長春花,藍雪花,百萬小玲,三角梅、月季花、虎刺梅、小木槿……但是在欣賞美麗花兒的同時,很多花友也很煩惱,夏天到了蚊子就來了,一提到蚊子
  • 去京都,怎麼能不安排一場懷石料理
    結合京都的人文傳統,其收錄的餐廳大多為京料理、懷石料理等傳統日本料理,這些餐廳在時令、料理、器皿、環境乃至文化方面具有相當高的水準,非常值得一試。懷石料理的誕生,最初是起源於日本茶道的茶席上,為了給客人「墊墊底」,防止「醉茶」而提供的小料理。
  • 禪意在上素食在下,精進料理在京都|京都·美食
    據說他作為雲水僧在龍安寺修行的第7個年頭時,意識到了製作食物的重要性。在東林院擔任住持後,也想通過「食」去傳達禪意,一直在料理教室或《朝日新聞》上連載食譜。「奢侈的招待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自我滿足的食物。抑制自己的貪婪之心和不平不滿,保持對勞動者感謝的平穩心態是很重要的。這樣一來,食物便成了良藥,飲食也變成了修行」西川住持說。
  • 京都瓢亭,一顆半熟雞蛋如何流傳400多年?
    除了懷石料理,瓢亭的早餐更是聞名遐邇。據說在過去瓢亭還曾是宿醉後的高等遊民和藝妓們吃醒酒早飯的地方,索性便開始提供以粥為主的早餐,由此還誕生了流傳至今有著400多年歷史的瓢亭玉子(半熟雞蛋),而這種看似簡單的半熟蛋也默默傳承了四百多年,至今仍是朝粥必備,八寸常客。作為京都歷史最悠久的餐廳之一,「和、敬、清、寂」的日本茶文化精髓在瓢亭都得以完整體現。
  • 京都料理《四季的饗宴》
    影片將京都料理分為四個季節娓娓道來,春季的櫻花旬食,夏季的外送料理,秋季的高湯,冬季的年菜。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幅有意境的畫。一起來體味每一道食物背後的歷史和智慧,感知每一個季節的美好!春天需要的是能細微感知到季節更替的一顆珍惜自然之心
  • 京都料理與烹飪
    正式的「本膳料理」已不多見,大約只出現在少數的正式場合,如婚喪喜慶、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菜色由五菜二湯到七菜三湯不等。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準備的精美菜餚。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鎌倉、室町時代),茶道形成了,有此而產生了「懷石料理」,這是以十分嚴格的規則為基礎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是「懷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 京料理,京都的味蕾
    像櫻花一樣美好的京料理,是對懷石料理的傳承,也是對京都特有風物的眷戀。在這個櫻花季,讓我們一起品味京料理。京料理之初解讀 2013年日本料理(「和食」)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其中的京料理是京都府的府指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料理是以懷石料理為基礎,結合京都特色食材與口味發展而來。
  • 這家京都排名第一的餐廳,總被人誤會是吃草的地方
    「太古以來,京都就處在湖底般的盆地中,東、西、北三面被山包圍,冬天能感到徹骨的寒冷,夏日則是世人未經歷過的酷暑。」《枕草子》第百八十段中,有著對京都風土的生動描繪。對於頗愛京都的谷崎潤一郎來說,冬寒夏熱的氣候,也是唯一困擾他長居京都的原因。夏日的京都令人又愛又恨,今年氣溫更是屢創新高,動輒來到37、8度,不是適合旅行的時間。
  • 這6種香料植物,廚房養上幾盆,摘片葉子當調料,做飯也有好心情
    廚房養上這6種香料植物,摘片葉子當調料,做飯也有好心情!說起廚房的環境,難免會想起那煩人的油漬和嗆人的油煙,讓人眉頭一皺。因此,為了改善廚房的環境,不少朋友喜歡在廚房養上一些香料植物,如薄荷、歐芹、羅勒啥的,增添綠意、清新空氣的同時,還可以摘片葉子當調料。
  • 【京都川床料理】抓住夏天的尾巴!5間鴨川納涼床美食推薦
    炎炎夏日來到京都,一定不能錯過鴨川納涼床。
  • 【京都】4間日式家庭料理讓你感受日本家庭的味道
    京都的家庭料理是指世代延傳的家常菜。
  • 京都這些值得一一造訪的特色美食
    吃在京都,也是了解他的一條路徑,只有慢慢品味和用心感受,才能找到他潛在的內涵與韻味。在菜品的準備上也是豐富多彩的,每月都會變更,口味細膩而高級,多年以來飽受很多食客的喜愛。推薦美食:壽喜鍋、京都湯豆腐地址:京都市東山區祗園町南側 八坂神社鳥居內營業時間: 11:30–14:00, 17:30–20:00大倉飯店粟田山莊--日料
  • 胡恩綺:京都最美女餐廳老闆,開最正宗、不改良的中國料理!
    2018年8月6日,「日本關西華文「曾報導過正當在北京的演藝之路越走越順的胡恩綺果斷選擇了來到日本京都,開始了她的另一種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故事。儘管獲得了娛樂媒體對她的氣質形象的各種好評,但非常務實和有著自己想法的胡恩綺卻告訴自己:自己最大的夢想是能做一名演員,而不是明星。「希望接很多自己喜歡的角色,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京都十二時辰​
    法國人料理長Stephan Pantel於13歲就開始跟著家人學習烹飪之道,2001年來到日本,近20年間磨練出一手好手藝並開創了這家同名餐廳。他擅長將法式的烹調手法與京都當地食材相結合,創作出新式而上乘的融合料理;餐廳由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古町家改建而成,獨具韻味。
  • 贛榆這家京都料理店簡直美膩了!你要的日式料理樣樣俱全(開業福利)
    <京都精緻料理>
  • 日本之行4:你好,小葉子
    可他們非說不是日本料理,我就納悶了,在日本做的料理難道還不能叫日本料理嗎?!日本人在細節處確實做的很好,可能因為地域及資源等各方面限制,他們沒有歐美的那種大氣,但他們就是踏踏實實的做好小處,將有限的資源和空間利用到極致,雖然很多的「made in JAPAN」都是小號型的,但能把小東西做的完美實用,
  • 2019京都&大阪米其林三星餐廳指南【關西篇】
    傳統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具有口感清淡、加工精細、色澤鮮豔、少油膩等特點。更注重味覺、觸覺、視覺、嗅覺等以及器皿和用餐環境搭配的意境。所以說,來到大阪&京都更能享受最地道的日本美食。 以下餐廳均需預約  標價均為日元
  • 愛畫畫:一片葉子的詩意 每日詩經
    下面是完成稿。2.和第一片葉子一樣的方法處理第二片葉子3.第三片葉子在畫法上和第一、二片相同,顏色上我選擇16號色更多一些,這樣讓畫面多一些層次感7.繼續勾畫第三片葉脈,方法同上周一晚上8:00-9:30為基礎教學時間,從周二~周五為自己練習時間,周六下午2:00-5:00為子洛集中講評時間。如果你已經報名3650元的全年課程,想在第二周鞏固複習,可以直接聯繫「藝集小隊長」,屆時他將拉你進群。如果你既沒有報名3650元的課程,也不想報名單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