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法師《大願如地藏》 第31課
我去一個居士家裡面做客,我跟那小孩子在玩,也不知道怎麼搞的,談到了洗澡的問題,我說:「你是不是天天洗澡?」小朋友問我:「師父,你是不是天天洗澡?」我說:「我不是,我想起來就洗,我不想起來我就不洗,我有時候好幾天不洗澡。」然後小孩子好高興,他問他媽媽:「媽媽,我可不可以今天晚上不洗澡?」
「不洗澡,給我睡到門外去!」師父給他做了個不好的榜樣,他要睡到門外去了。在洗澡這個問題上,小孩子是自己自願的嗎?他媽媽那個是愛嗎?那是暴力。你想,到了青春期他會怎麼樣反抗?當我們為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是為自己,我們要做到,當我們為別人的時候,要讓人感覺到你真的是為他好,那樣的利他,你才能得到正向反饋。
為什麼我們很多「好人」,在生活當中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身邊的人仍然對他不好?因為他做的所謂的好事只是釣魚原則,他只是為了身邊的人上鉤。別人會上他的鉤嗎?沒有人是傻子。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利他,他是自私,是偽善,不是真善。這裡的功德倍增法則當中,第一個我們講的回向,第二個講的是利他。
《地藏經》當中,展示了一個現實佛教當中非常悲哀的事情。無論是婆羅門女,還是光目女,還是所謂的十齋日法則,都是描述了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修行,沒有倚仗僧團,沒有倚仗師兄弟,他沒有學佛小組,很可憐。一個人的單打獨鬥,一個人的修行,很苦很苦,不會有很大的進步,一個人的修行最終的結果是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可是大家在一起修行就不會。所以共修是修行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希望大家經常到周邊的寺院去做義工、去聽法,有能力的還可以去弘法。這一點很重要,也是當下的佛教所需要的一股力量,團結的力量,而不是單幹。團結的力量,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以後,能化解聚集之後的危機。很多修行團體一開始很好,到了沒兩天,作鳥獸散,為什麼?
因為彼此不相容,容不得、容不下,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今天不講它。就是同修、共修是一個很重要的使得我們修行功德增長的原則。當然還有,在所有的原則當中,還有一個就是,如果你行善的話,供養三寶的力量最大。比如說我們這個講堂,做100萬算,如果這100萬你放在其他別的地方,那也是仍然是100萬的建築,但如果放到道場,這100萬能使得多少人能聽聞佛法。
就像網上學佛一樣,每天有五六千人一起學佛,這個功德就是供養這個講堂的人他們的德力、他們的福報、他們的福德,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聽聞佛法以後,還會分享給別人。每個學佛的人都會從你的供養當中得利。供養三寶,就有這樣的微妙的功德。因為這個世間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得上出六道輪迴、得大解脫、成佛更有功德的事情!
所以,功德的倍增法則,第一個是回向,第二個是利他,第三個是共修,第四個是供養三寶功德福報最大,希望大家在學法當中仔細去思維當中的微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