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供養三寶,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議,不是你能想像的

2021-01-11 佛歌108首

昌樂法師《大願如地藏》 第31課

我去一個居士家裡面做客,我跟那小孩子在玩,也不知道怎麼搞的,談到了洗澡的問題,我說:「你是不是天天洗澡?」小朋友問我:「師父,你是不是天天洗澡?」我說:「我不是,我想起來就洗,我不想起來我就不洗,我有時候好幾天不洗澡。」然後小孩子好高興,他問他媽媽:「媽媽,我可不可以今天晚上不洗澡?」

「不洗澡,給我睡到門外去!」師父給他做了個不好的榜樣,他要睡到門外去了。在洗澡這個問題上,小孩子是自己自願的嗎?他媽媽那個是愛嗎?那是暴力。你想,到了青春期他會怎麼樣反抗?當我們為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是為自己,我們要做到,當我們為別人的時候,要讓人感覺到你真的是為他好,那樣的利他,你才能得到正向反饋。

為什麼我們很多「好人」,在生活當中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身邊的人仍然對他不好?因為他做的所謂的好事只是釣魚原則,他只是為了身邊的人上鉤。別人會上他的鉤嗎?沒有人是傻子。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利他,他是自私,是偽善,不是真善。這裡的功德倍增法則當中,第一個我們講的回向,第二個講的是利他。

《地藏經》當中,展示了一個現實佛教當中非常悲哀的事情。無論是婆羅門女,還是光目女,還是所謂的十齋日法則,都是描述了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修行,沒有倚仗僧團,沒有倚仗師兄弟,他沒有學佛小組,很可憐。一個人的單打獨鬥,一個人的修行,很苦很苦,不會有很大的進步,一個人的修行最終的結果是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可是大家在一起修行就不會。所以共修是修行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希望大家經常到周邊的寺院去做義工、去聽法,有能力的還可以去弘法。這一點很重要,也是當下的佛教所需要的一股力量,團結的力量,而不是單幹。團結的力量,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以後,能化解聚集之後的危機。很多修行團體一開始很好,到了沒兩天,作鳥獸散,為什麼?

因為彼此不相容,容不得、容不下,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今天不講它。就是同修、共修是一個很重要的使得我們修行功德增長的原則。當然還有,在所有的原則當中,還有一個就是,如果你行善的話,供養三寶的力量最大。比如說我們這個講堂,做100萬算,如果這100萬你放在其他別的地方,那也是仍然是100萬的建築,但如果放到道場,這100萬能使得多少人能聽聞佛法。

就像網上學佛一樣,每天有五六千人一起學佛,這個功德就是供養這個講堂的人他們的德力、他們的福報、他們的福德,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聽聞佛法以後,還會分享給別人。每個學佛的人都會從你的供養當中得利。供養三寶,就有這樣的微妙的功德。因為這個世間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得上出六道輪迴、得大解脫、成佛更有功德的事情!

所以,功德的倍增法則,第一個是回向,第二個是利他,第三個是共修,第四個是供養三寶功德福報最大,希望大家在學法當中仔細去思維當中的微妙之處。

相關焦點

  • 「供佛齋天祈福」:齋天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福佑也是不可思議!
    漢傳的供護法日:供佛齋天祈福來源漢傳佛教寺院據《金光明經》記載,諸天在金光明會上,於佛前發願,永護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諸善,遠離惡行,同時也遵照佛陀囑咐,巡行人間,獎善罰惡,廣化眾生,成就有德之人。故感念諸天護法之功,世人營建供佛齋天法會,誦經禮懺,施設淨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
  • 佛教:我們為什麼要去供養「三寶」?
    三寶、善知識,是我們修行中離不開的良師益友,他們給我們指明方向,教導以方法,讓我們在這個修行的過程中,不斷精進,生起信心,乃至於找到自己本性。我們供養三寶的本質——不是三寶需要我們的供養,而是我們眾生需要一個因供養而親近佛、法、僧三寶的緣分,通過這個緣分讓我們得到解脫,這才是供養的目的。
  • 供養咒功德非常大
    ,漢地很多名山古剎的寺院中,平常都會供香、供燈,緣佛陀的善根不可思議,依靠佛陀的無邊福德,我們暫時能獲得人間快樂,最終會獲得正等覺果位。 當然,平時我們供養時,法王如意寶以前規定,最好能念誦供養咒 。,即使沒有念,光是心裡想一下,也代表供養三世十方諸佛菩薩;只要念一遍或者想一遍,無始以來的罪業即會得以清淨,天龍八部、四大天王、金剛手等護法始終垂念你,不論你到哪裡去,都有大量龍天護法的保護,最終往生極樂世界。
  • 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
    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我母親知見不正,不信三寶,譏諷毀謗三寶,我以種種方便勸誘,母親有的時候覺得有道理,有那麼一點信心,可是有時候她又不相信,失去信心又不恭敬三寶了。她過世沒多久,不知道現在生到哪裡?【邪見】,六道凡夫知見都不正;斷見思煩惱才是正知正見。
  • 若有眾生但聞賢護菩薩的名並恭敬供養,則功德就不可思議
    或於覺時及睡夢」,如果有眾生能聞到賢護菩薩的名字,或者在你覺悟的時候、清醒的時候,或在你夢中,「能發勇猛師子吼。彼輩皆得天人尊。」【若有眾生但聞名。直能信敬及隨喜。一切作佛無疑慮。何況供養於彼身。】「若有眾生但聞名。
  • 三元齋坐禪共修活動及皈依三寶儀式通知
    附: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  佛陀曾經說過,只要有人誠心皈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可使三寶弟子闢除邪惡,出入無畏。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以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之大之多。
  • 佛教,何以將佛、法、僧稱為寶呢?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佛法僧三寶中,各各皆具三寶的功德。1、佛:佛有覺照之能--即佛寶;能說法,於法自在,故有軌持之能--即法寶;佛無違諍之過--即僧寶。2、法: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即佛寶;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義)--即僧寶。
  • 經典記載供養舍利的功德
    《大悲經》云:佛告阿難,我滅度後,若有善男女供養我舍利,雖如芥子、恭敬尊重供養,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佛果,果報不可思議。造塔也如是,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華敬於空中,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槃,何況親承如來而供養著,於我滅後供養舍利者,所得福德不可思議,未來世得釋天王、梵王、轉輪聖王善根不可思議 。《作佛形像經》云:若有人住慈悲心,叉手禮拜舍利塔者,命終往生極樂佛國 。
  • 供香的功德
    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
  • 《琉璃地藏菩薩》若能瞻仰、供養、讚嘆、皆獲不可思議之殊勝利益
    見地藏菩薩像、聞地藏菩薩名,若能瞻仰、供養、讚嘆、頂禮,皆獲不可思議之殊勝利益。《琉璃地藏菩薩》:菩薩:禪定像,坐於諦聽之上,手捧摩尼寶。諦聽: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足踏雲彩。尊琉璃地藏菩薩,然為弘揚地藏菩薩廣大悲願功德,方便大眾厚植福田,瞻仰如下:(一)隨喜護持流通造地藏像之功德不思議!(二)佛教寺院、正信道場、中心、精舍、佛堂、宮廟等瞻仰、供養、讚嘆!
  • 佛前供養一杯水,這兩點需知曉,功德不可思議!
    佛前供水,是積累福報和功德最簡單的方法,佛前的水,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水的成本很低,但功德無量,家裡供養佛菩薩的人,可以選擇在佛前供養一杯水。道德經上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杯水代表了慈悲善良,代表了清淨平等,代表了無為、無爭。
  • 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但是在信眾眼裡,燒香拜佛除了能與佛結緣,還能給自己積累無量功德。俗話說:「享福還需積福。」如果不做積福,即使福報來了,你也「無福消受」。信佛之人,為了更加方便修福,就在家裡設置了佛堂,經常做燒香拜佛、供養之事。很多人知道要燒香拜佛,要去做供養,但是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也不簡單。
  • 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對這三大對象的皈依,可以得到現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來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無上至寶,所以稱為佛教三寶。首先說「佛」:佛,就是佛陀。在佛教中,佛不是我們崇拜的對象,也不是創世神,更不是獨一無二的,佛教看佛陀,就如同學生看老師,佛是老師,他能教導學生,能使學生改變氣質、充實智能、修養身心,卻不能代為學習,也不能代替升學。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四點,功德圓滿!
    供養是佛門術語,在菩薩六度當中,它屬於布施波羅蜜。上供三寶,下施眾生,就是在積德修福。《增一阿含經》中有載,過去佛世,信眾布施僧團飲食、衣物、臥具、湯藥,也即所謂「四事供養」。而佛入滅後,善男信女又將香、花、燈、果、水等物供養於佛前,以此感念佛恩,續佛慧命。
  • 【前行廣釋】◎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禱三寶
    或者他在旅館裡住一晚上,旁邊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講,到了第二天分開時,那人已經皈依佛門了。 不過,有些人特別剛強難化,你講了半天也沒有用,這樣的話,你就給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號,這對他也是有利的,因為在暗劫中,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
  • 為什麼農曆七月修持《地藏經》所得之28種功德福利及7種利益?
    誦經、描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經書上回向十方一切眾生的回向偈並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業障,懺悔宿業,還是應先回向給與自己關係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這些眾生與你最有緣,最易障礙你、糾纏你。故應首先超拔他們。
  • 深入經藏:皈依三寶 得清淨道 獲生圓滿
    阿難,如是一切諸沙門中,乃至一稱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終不虛設。」第一種經,是總說皈敬三寶的功德,後三種經,是各別贊說皈敬佛、皈敬法、皈敬僧的功德。諸經中讚嘆皈敬三寶的文句很多,這裡僅引四經,以作皈依三寶所獲功德無量的聖教證據。  第一四德皈依三寶的功德,在《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中,說獲兩類四種功德。
  • 長輩沒有經濟能力兒孫代他修福,發心供養三寶,請問是否妄語?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認識佛教,可惜在他們對佛教認識還不夠深入時,母親就得了急症過世,父親也患了老年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沒有接受三皈你要常常把淨土的殊勝、念佛的好處、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往生故事,講給老人聽。講經她未必能聽得懂,未必有興趣,講往生的故事她會很歡喜。用這個來幫助她,勉勵她,這樣就好。
  • 永明延壽禪師《宗鏡錄》:如何是真供養?
    佛教之中,大凡一個名相,都有」理入「與」行入「的區別。供養這個詞也不例外,分事相上的供養與心行上的供養。事相上的供養一般包括飲食、衣服、珍寶、湯藥、燃燈、眾華、臥具、眾香、幡蓋等物的供養。事相上的供養可以表達對佛菩薩和善知識的恭敬之意,可以為自己培福,也可以調伏自心,讓內心變得謙卑、柔和、慷慨。供養的功德因為發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有的人供養是帶著傲慢心與交易之心的,而有的人則是虔誠歡喜、無所求的供養,同樣是供養,所得利益差別很大。
  • 什麼是對三寶的最大供養?
    咱們這個「淨土禪」,這禪是由內而外智慧的本顯,實際上就是做到明理,然後再有一個定的功夫,定的功夫幹什麼用,定的功夫就讓你協調你的六根,最基本的,即使你心發亂,到時候你才能恰恰能知道自己的妄念有多嚴重,所以說,你能夠起到覺照。第二,還可以給自己補充元氣,修復自己這些受損的細胞,達到長養生命,這一坐諸多利益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