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人們所指的戲子,是指那些到處走街串巷,還有被請到各家各戶表演的。
這些被稱作戲子。
那時候只是一種稱呼。
現代,戲子這個詞是貶義的。
但是,其實,明星、演員本身並不具有那些破壞力。
有破壞力的是明星、演員那個職位和代表性。
而這職位和代表性極容易被不良利用賺取利益。
而利用這一點的往往不是明星、演員本人。
這不止明星、演員,還包括很多招牌。
那個招牌既然存在,總得有人佔。
誰佔了那個招牌,誰就做了哪些不良了嗎。
顯然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木偶一樣按照招牌活著呢。
但是,別有用心者會利用招牌害人,甚至糾集團夥作孽。
戲子敗國這個詞,有很多方面。
自古至今,有很多官員被異性迷得走入歧途,甚至亡國。
美人計也是三十六計之一。
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就是一個例子。
戲子,其實應該是那些用表演來造成惡果的人。
尤其是這表演形成團體性的時候。
這也就是戲子敗國的另一個方面。
比如,一個團體裝作貓(這也是招牌,有裝貓的,就必然在打誰,既然這樣誰就不會甘願被打,結果是各種扯皮),一個團體裝作老鼠(這也是招牌,那些貓還把自己打的定義成老鼠),樂此不疲的打來打去。
並且把彼此的私生活扯皮,甚至拿別人的隱私扯皮。
這造成了社會更大災難。
因為這顯然那些誰誰都在扯皮,還是拿隱私扯皮,而且是在暗處,結果是,人們不做正事,而是扯皮。
這還發展科技?
這當然對被盜竊隱私的更是災難。
而更惡劣的是,當這些扯皮者把某些媒體、明星等扯進自己那一個團夥裡,結果是,明星、媒體等成了那團夥的標誌,成了攻擊對象,這就是另一種戲子敗國。
也就是人們看到的好像是明星等在當戲子。
因為明星是在明面上,又是具體的。
所以,被攻擊的就成了他們。
有一句話:「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你想不知道,有扯皮的啊。
你想不去說那些,有扯皮的啊。
你不說,就是幹受氣被扯,怎麼辦。
結果是,就跟著扯。
很顯然,真正的戲子是那些扯皮的。
而挑起那些扯皮的,才是罪魁禍首。
再者,這一點跟片酬無關。
正常生活裡的扯皮,是不具有持續性的,也不會那麼大範圍,而且可以用法律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