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沉默寡言,卻心如明鏡的人

2021-02-20 布衣粗食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就是空空兩手來,又是空空兩手去,爭來爭去,爭個什麼?

人的一生,相對於宇宙,不過是一粒塵埃,來無聲,去無痕,放下所有的執念,就輕鬆自由了,回歸到了生命的本身。但是有多少人,卻放不下?

做心有一片海的人,包容萬物,淡泊名利 。

「宰相肚裡能撐船」,心越寬,地位越高,包容越多,人心越強大。水流最低的地方,就大海;人心最低的地方,就是「寬容」。放過了別人,才能放過自己;放下了過去,才能活在當下。

一條河流的起源,是小溪,一會在山澗咆哮,一會兒在密林穿梭,一會兒從懸崖一躍而下,水流越急,聲音越大。當溪流匯聚成大河,本是安靜的,但是大河之上,有堤壩,河岸邊有村莊,有城市。人類的活動,讓河流變得不安,河面上有船經過,划水的聲音很大,堤壩上有人來人往,還有機器的轟鳴。

百轉千回歸大海。海水也是熱鬧的,但海面很寬,不管有多少人穿行其中,不過是海面上的一朵浪花,僅此而已。如此看來,但凡浮躁不安的人,其實是心不夠寬,心越寬,人生的煩惱就小了,就慢慢變成了毫不起眼的「浪花一朵」。

每個人都有欲望,如果心眼很小,欲望就會變得很大,就會挑釁一個人的承受能力。唯有淡泊名利,心寬似海,才能夠讓欲望也變得從容,該來的可以來,該走的可以走,來的不迎接,去的不送。

做一個沉默寡言,卻心如明鏡的人,不誇誇其談,不喜形於色。

言多必失,不管你說什麼,都不會讓別人百分百滿意,你討好了左邊的人,就得罪了西邊的人,你做到了左右逢源,你就委屈了自己。

不說,是一種智慧,不是無話可說了,是不想說了。久而久之,就懶得說了,也不需要說了。真正明事理的人,懂得察言觀色,自己應該做什麼,要控制什麼,要放棄什麼,一目了然。不明事理的人,你越和他說,越說不清。

沉默的人,往往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別人的事情,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假裝沒有看到,與己無關。自己的事情,成功了,不值得炫耀,把成功當成一個新的起點,繼續加把勁,再走幾步;失敗了,不值得哭泣,把失敗當成一塊墊腳石,跨步走,前途依舊光明。

沉默的人,心中有一盞燈,在為自己引路。從別人的言語中,找到可以借鑑的道理,也拋棄別人的憤怒、憂傷、胡言亂語。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為人處世的方法,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別人的言行,可以借鑑,但不可以重複。

你要相信,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順的。每個人都很特別,有人認可,那是遇到了知音,沒有人認可,那就自己成為自己的知音。

做人,心淡如水,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人生最美的,恐怕就是一個「淡」字。朋友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相處,「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的心安,是「看淡名利」;喝水,要喝淡水。種種跡象表明,唯有看淡、看透、放下、捨棄、安靜、自然、無畏、放開、輕鬆.才是最好的活法。

你所執念的,都是煩惱的禍根!你想要表達什麼,就開始誇誇其談,總以為自己講的是道理,其實是「嘴巴多」,熟悉你的人,還可以理解你,不計較你,不熟悉你的人,還以為遇到了「烏鴉嘴」。真的不要對誰,都掏心掏肺,別人不會接受你的「好言相勸」。

你想要得到真愛,當然,誰都希望得到真愛。但是,真愛不是強求來的,主動愛你的人,才是最好的愛。「愛與被愛」都是傷害,因為都不是主動需要的,而是強加於人的。人這一輩子,和有緣的人相聚,和無緣的人擦肩而過,和有緣無分的人說再見。

你想要地位顯赫,可是你想多了,就會得心病。「這山望著那山高」,你永遠都不會滿足現在地位,一直都覺得自己地位太低。可是你到了一定的高度,忽然發現自己活得戰戰兢兢,心神不寧。位高權重,其實是責任和壓力在增加,不僅僅是待遇更好。位置高的人,一開口說話,反而更加麻煩,更要懂得守嘴。

真正聰明的人,看淡了得失,學會了安靜思考,閒暇的時間,多看書,少說話。合群不合群,隨心隨緣,學會做一個不往群裡走,也不拒絕合群的人,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做一個沉默寡言,卻心如明鏡的人。人生,淡淡的,如一縷花香,輕輕地來,緩緩地離開,夢境裡,都是春暖花開;生活,淡淡的,就像一抹秋天的陽光,不再熱烈,但很祥和,是成熟之美;事業,就像一片綠葉,看似和別人一樣,但每個人都很特別,正所謂「樹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家庭,淡淡的,多了笑臉,少了埋怨和責備;身體,淡淡的,欲望少了,身心就更加健康了。

做人,身上無病,心中無事,就是福氣。唯有內心的安寧,才能夠讓自己有特別的氣質,不一定出眾,但很出彩。

一個人,話多是禍,心亂是災。與其抱怨、指責、喧譁,不如閉嘴,學會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心中亮堂堂,才不怕黑暗的到來;心中有一束光,才能指引人生的方向,也能給別人引路。

從今往後,控制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心,安靜從容,心淡如水,人淡如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心如明鏡
    在我看來,明鏡是水一般純潔而透徹,神聖而不曾被玷汙,照亮世俗中人們的皮囊下一顆顆仍存溫情的心。
  • 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得沉默寡言了
    很多人都覺得,一個孤獨的人,是因為不善於交際,其實,我們不必去旁觀他人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你要知道的是,每當一個人變得強大起來,往往是從沉默寡言開始的。 而沉默寡言的人,往往比別人有更加富裕的時間去努力,去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不斷提升自己,這也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優秀的原因。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人世間,走一遭,名利權情,縱橫交錯,來來去去,是是非非,得得失失,來也空空,去亦空空,要修得怎樣的一顆菩提心,才能做到不染世俗塵埃呢?
  • 心如明鏡,不染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那些花木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餘暇,靜坐,品字養心,寫字怡情。翻來找去,遊來蕩去,偶然間,凝煙處,總有一首歌聽來入耳入膜,總有一段字讀來入眸入心,總有一幅畫品來入情入境。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朗誦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童子:你這南方人不知道,五祖弘忍說世人生死是事大,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其門下神秀在南廊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大師非常欣賞,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聽完就說:我也想去參拜一下。
  • 每日禪語(心如明鏡臺)
    佛家說: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常拂拭,莫使染塵埃。人生在世重在修為。善於從寧靜中體驗到思想之寬,從純真中尋覓到生命之潔,從平凡中發現生活之美才是智者。    我們喜歡鮮花怒放,可花期寥寥,紅消香斷直堪憐;我們喜歡圓月皎潔,可彎月寒冷,咫尺天涯最相思。
  • 手持琉璃盞 心如明鏡臺
    手持琉璃盞 心如明鏡臺
  • 五祖為何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亦未見性?
    《壇經》裡面講在華禪宗五祖弘忍讓門人提交作業,神秀大師做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六祖惠能觀後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評價說也未見性。
  • 散打道德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滌除玄鑑,能無疵乎?鑑是鏡子,玄鑑就是我們心底的那面鏡子,能夠擦拭的一塵不染嗎?佛教大師神秀做過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儒家也講每日三省吾身,省什麼?
  • 酒後曖昧道歉 / 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有句話說,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每一個人都要經常警醒自己,為心靈拭去灰塵,讓自己心如明鏡,明白哪一些事情可以做,哪一些事情不能做。每一個理智的人,都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及其帶來的嚴重後果。他們不會輕易碰觸婚姻的禁忌,而是盡力去維護。只有尊重妻子,尊重家人,敬畏婚姻,懂得分寸,才不會做損害婚姻和家庭的事,避免對不起家人的行為。每一個已婚人士,都要有責任感,並履行自己的義務,共同守護婚姻,才能讓婚姻這顆大樹枝繁葉茂,蔭蔽家人。03.
  • 壇經諦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疏解】神秀作的偈子,是一個著名的偈子。因為沒有神秀的偈子,也就沒有慧能的偈子。所以神秀的偈子,是慧能偈子的引子。慧能的偈子是針對神秀的偈子而作的,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但與之相反,即與之相合。
  • 經典禪詩100首:收藏心如明鏡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什麼寓意呢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的。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參悟不透...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做一個沉默寡言,但敢於「發聲」的人
    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社會的紛紛擾擾,唯有沉默,才能夠做更好的自己。 往後餘生,做一個沉默寡言,但敢於「發聲」的人。 沉默的人,表面上是服軟,是認輸了,其實是退一步,讓兩個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更加自由,而不是因為失去了距離,感覺到窒息。 和同事爭執的時候,懂得沉默,不說話,其實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讓別人洋洋得意,自己做到心中有數,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別人的過錯,過去的爛人爛事,傷害了自己的心,讓自己活得煩惱,真的拉低了自己的智商。
  • 別小看那個沉默寡言的人
    人是喜歡群居的,每個人都喜歡成為主角,不想被孤立,甚至當配角都不願意。可是,有多少人可以成為主角呢?大部分的人,都是配角,甚至連當配角的機會都沒有。真正厲害的人,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至於能夠成為主角,還是成為配角,都不強求。做人,應該默默無聞,守住一顆安寧的心,只要內心感覺到了幸福,人生就真的幸福了。別小看那個沉默寡言的人。
  • 話不多,實則「心如明鏡」的星座,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搞不定他們
    大家好,這裡是魔盤星座~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身邊總有一些話不多的小夥伴,他們其實非常的聰明,智慧超群,總是能對人或事有獨到的見解。所以,如果想要輕鬆地搞定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期,我們一起要分享的就是:話不多,實則「心如明鏡」的星座,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搞不定他們。01金牛座金牛座小夥伴是日常當中最容易被低估,被輕視的星座之一,因為他們的外表比較具有迷惑性。因此,很多人都會認為金牛座的小夥伴並不是特別聰明。
  • 「掬水月在手」,雖身經浮沉仍心如明鏡,樂為美苦亦為美
    ,詩詞的念法是有韻律的,吟唱著,吟唱著,最後的節奏演化為「弱德」之力,身在江湖,心如明鏡。「樂是美,苦亦為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裳」,葉先生說到,「我留下這海上之音,若會有喜歡她的人,那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共鳴了」,「遺音滄海如能會
  • 《偽裝者》之明鏡:一個孤獨到極致的女人
    在前幾期文章中,小編分別討論了劉奕君飾演的王天風、靳東飾演的明樓,這兩個人物都是出色到極致的人。今天,我們來談談明家大姐明鏡,一個不怎麼被討論的女性角色。明鏡由著名演員劉敏濤飾演,關於劉敏濤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說,一個卓越而低調的演員。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錯了嗎?
    你們趕快回去做,不得遲緩拖延。費心思考分析是沒有用的,因為能體認自我本心、識見真如佛性的人,隻言片語就能顯現出。像這樣的人,即使在戰場上將刀揮得如輪子飛舞似的,剎那瞬息之間也能見悟得悟。」 最後不得已才在南廊的牆壁上寫下那著名的幾句話: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五祖認為這個偈還是沒有認識到本性,只是到了門外,還沒有登堂入室。後來五祖又給了提示,讓神秀再做一首詩偈給他看,並承諾如果能進到「門」裡去,就把衣缽傳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