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就是空空兩手來,又是空空兩手去,爭來爭去,爭個什麼?
人的一生,相對於宇宙,不過是一粒塵埃,來無聲,去無痕,放下所有的執念,就輕鬆自由了,回歸到了生命的本身。但是有多少人,卻放不下?
做心有一片海的人,包容萬物,淡泊名利 。
「宰相肚裡能撐船」,心越寬,地位越高,包容越多,人心越強大。水流最低的地方,就大海;人心最低的地方,就是「寬容」。放過了別人,才能放過自己;放下了過去,才能活在當下。
一條河流的起源,是小溪,一會在山澗咆哮,一會兒在密林穿梭,一會兒從懸崖一躍而下,水流越急,聲音越大。當溪流匯聚成大河,本是安靜的,但是大河之上,有堤壩,河岸邊有村莊,有城市。人類的活動,讓河流變得不安,河面上有船經過,划水的聲音很大,堤壩上有人來人往,還有機器的轟鳴。
百轉千回歸大海。海水也是熱鬧的,但海面很寬,不管有多少人穿行其中,不過是海面上的一朵浪花,僅此而已。如此看來,但凡浮躁不安的人,其實是心不夠寬,心越寬,人生的煩惱就小了,就慢慢變成了毫不起眼的「浪花一朵」。
每個人都有欲望,如果心眼很小,欲望就會變得很大,就會挑釁一個人的承受能力。唯有淡泊名利,心寬似海,才能夠讓欲望也變得從容,該來的可以來,該走的可以走,來的不迎接,去的不送。
做一個沉默寡言,卻心如明鏡的人,不誇誇其談,不喜形於色。
言多必失,不管你說什麼,都不會讓別人百分百滿意,你討好了左邊的人,就得罪了西邊的人,你做到了左右逢源,你就委屈了自己。
不說,是一種智慧,不是無話可說了,是不想說了。久而久之,就懶得說了,也不需要說了。真正明事理的人,懂得察言觀色,自己應該做什麼,要控制什麼,要放棄什麼,一目了然。不明事理的人,你越和他說,越說不清。
沉默的人,往往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別人的事情,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假裝沒有看到,與己無關。自己的事情,成功了,不值得炫耀,把成功當成一個新的起點,繼續加把勁,再走幾步;失敗了,不值得哭泣,把失敗當成一塊墊腳石,跨步走,前途依舊光明。
沉默的人,心中有一盞燈,在為自己引路。從別人的言語中,找到可以借鑑的道理,也拋棄別人的憤怒、憂傷、胡言亂語。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為人處世的方法,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別人的言行,可以借鑑,但不可以重複。
你要相信,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順的。每個人都很特別,有人認可,那是遇到了知音,沒有人認可,那就自己成為自己的知音。
做人,心淡如水,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人生最美的,恐怕就是一個「淡」字。朋友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相處,「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的心安,是「看淡名利」;喝水,要喝淡水。種種跡象表明,唯有看淡、看透、放下、捨棄、安靜、自然、無畏、放開、輕鬆.才是最好的活法。
你所執念的,都是煩惱的禍根!你想要表達什麼,就開始誇誇其談,總以為自己講的是道理,其實是「嘴巴多」,熟悉你的人,還可以理解你,不計較你,不熟悉你的人,還以為遇到了「烏鴉嘴」。真的不要對誰,都掏心掏肺,別人不會接受你的「好言相勸」。
你想要得到真愛,當然,誰都希望得到真愛。但是,真愛不是強求來的,主動愛你的人,才是最好的愛。「愛與被愛」都是傷害,因為都不是主動需要的,而是強加於人的。人這一輩子,和有緣的人相聚,和無緣的人擦肩而過,和有緣無分的人說再見。
你想要地位顯赫,可是你想多了,就會得心病。「這山望著那山高」,你永遠都不會滿足現在地位,一直都覺得自己地位太低。可是你到了一定的高度,忽然發現自己活得戰戰兢兢,心神不寧。位高權重,其實是責任和壓力在增加,不僅僅是待遇更好。位置高的人,一開口說話,反而更加麻煩,更要懂得守嘴。
真正聰明的人,看淡了得失,學會了安靜思考,閒暇的時間,多看書,少說話。合群不合群,隨心隨緣,學會做一個不往群裡走,也不拒絕合群的人,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做一個沉默寡言,卻心如明鏡的人。人生,淡淡的,如一縷花香,輕輕地來,緩緩地離開,夢境裡,都是春暖花開;生活,淡淡的,就像一抹秋天的陽光,不再熱烈,但很祥和,是成熟之美;事業,就像一片綠葉,看似和別人一樣,但每個人都很特別,正所謂「樹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家庭,淡淡的,多了笑臉,少了埋怨和責備;身體,淡淡的,欲望少了,身心就更加健康了。
做人,身上無病,心中無事,就是福氣。唯有內心的安寧,才能夠讓自己有特別的氣質,不一定出眾,但很出彩。
一個人,話多是禍,心亂是災。與其抱怨、指責、喧譁,不如閉嘴,學會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心中亮堂堂,才不怕黑暗的到來;心中有一束光,才能指引人生的方向,也能給別人引路。
從今往後,控制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心,安靜從容,心淡如水,人淡如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