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後採納了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具體辦法是在州郡設立"中正」、由中央將賢有識鑑的官員依照他們所屬的籍貫兼任。中正的職責是考察本地的土人,根據他的家世、德行和才能定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並寫出評語上報朝廷、朝廷在選任官吏的時候,主要依據中正對士人評定的品級、授予相應的官職。九品中正 製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選用官吏的重要制度,它在實行的初期體現了唯才是舉的精神,選撥了不少人才,到魏晉後期在評定品級時越來越注重家世門第,這一制度逐漸轉化成世家大族維持特權的工具、並促使門閥世族的形成與發展。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 三者並重,但由於中正權力被門閥士族所壟斷,因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略,家世逐漸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 族」的局面,成為維護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隋唐以後,門閥制度衰落,隋文帝改革吏制,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九品中正制從此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