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
成都的另一種美食——涼粉。
涼粉嘛,就一個普普通通的大眾小吃,全國各地的涼粉都差不多,有啥子說頭呢?
那你就孤陋寡聞了哈。成都有種涼粉不僅好吃得很,而且,它有一個非同尋常的名字,叫做——傷心涼粉。
涼粉就涼粉,
為啥子取個名字怪謎怪眼的,
叫傷心涼粉呢?
據說,傷心涼粉起源於清朝,有一百多年了。到上個世紀初期,四川省安嶽縣周禮鎮的廚師文江源在保持傳統風味上,就潛心研製出了獨門的調料配方,進一步突出了川菜 「麻、辣、香、脆」 的特色,使涼粉更加香辣可口,從此遠近聞名,成為四川的一道著名小吃。傷心涼粉有兩種,一種是黃豆做的米黃色,還有一種是豌豆做的白涼粉。米涼粉吃起來更綿,味道更長,白涼粉的口感更爽滑。我要特別說一下的是,每碗傷心涼粉大概有紅油、特辣辣椒油、鹽、醋、姜、蒜、蔥花、雞精等多達13種以上的調料。
你看看,這成都人哪裡是在吃涼粉,
明明是在吃調料嘛。
在我的印象中,
好像成都的涼拌菜都有這個特點哈。
在成都,要吃到正宗的傷心涼粉,只有去成都龍泉驛的洛帶鎮,因為這裡有最好吃的傷心涼粉。據說,洛帶鎮還和「傷心涼粉」這個名字的來歷有關哦。
那麼,如此美味的涼粉
為何冠以「傷心」二字呢?
據說啊,有兩種解釋:
第一個說法是,居住在洛帶鎮的客家人,他們在思念家鄉的時候就喜歡做涼粉,因為思念家鄉嘛,邊做邊傷心,邊吃也邊傷心,所以就給這個涼粉取名為「傷心涼粉」了。
說到客家人,這裡我得多句嘴,因為可能還有人不曉得,客家人雖然也屬漢民族,但他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民族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的民系之一。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於客家的稱呼是咋個來的,還莫得定論。成都洛帶鎮的客家人據說是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從廣東遷徙過來的。所以,他們在做傷心涼粉的時候,是思念廣東的故土。
客家人沒有相對固定的生活地域,他們的先民一直在中華大地上不斷遷徙,所以,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客家人。有意思的是,千百年來,他們一直都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他們的語言和習俗。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洛帶鎮去了解一下,那裡有不少的客家人,他們之間都講客家話,我們是聽不懂的哈。
我原來有個同事就是洛帶客家人,平常上班和我們一樣,但你跟他到了洛帶,他們自己就全說客家方言,我們在旁邊就像聽外語一樣艮領港浪的完全搞不醒豁。
第二種說法是,這種涼粉因為太辣,吃涼粉的人都會被辣出眼淚,個個看上去都眼淚汪汪的,旁邊的人還以為他遇到了啥子傷心事呢,所以,得名為傷心涼粉。
不曉得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最靠譜,但作為一種大眾小吃,能取一個這麼特別的名字,應該說為這種涼粉做了很好的廣告,相信很多朋友都是因為傷心涼粉這個很獨特的名字,而專門去品嘗的。
其實,我個人覺得第二種理由更靠譜一點。因為傷心涼粉用了13種作料調配而成,其中,光是辣椒就有好幾種,不吃得你眼淚花花抱起,肯定是妖不到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