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匡超人,讀《儒林外史》第十五、十六回

2020-12-28 霜晨月夕

馬二先生在西湖遇到一個落魄的拆字少年,少年衣服襤褸,卻捧著書讀。經過一番交談,馬二先生得知少年是浙江樂清縣人,名叫匡超人,跟著一個賣柴的客人到杭州做生意,客人折了本,匡超人無錢回鄉,只得流落在此。

交談之中,匡超人提起父親在家生病臥床不起,他不能在眼前伺候,眼淚如雨下。馬二先生聽了,心裡實在同情,又看他讀的書正是自己選的八股文,對少年又多了一份好感。

馬二先生得知匡超人回鄉路費要一兩銀子,他慷慨資助了十兩銀子,還給他厚棉衣,幾卷選本,讓匡超人順利回鄉,多餘的錢侍奉父親盡孝,又給他講了一番回家要以舉業為重的道理:人生在世,除了做舉業這件事,再沒有事情可出頭,若中了,自身不受苦,也可以光宗耀祖。

匡超人曉行夜宿,兩步並做一步趕回家,他母親在家想他都想痴了,做噩夢,眼睛都要哭壞了。他父親匡太公癱瘓臥床,大兒子是個混帳人,經常惹氣,在房裡聽說老二匡超人回家了,立刻病就輕鬆些。

匡超人到家見了父母,父母見他平安到家歡喜不盡,匡太公向兒子訴說家裡的為難事:三房裡想買他的房子,只想出低價,匡太公不許,三房裡就合起族人把自己打了一頓,兒子匡大做事說話「道三不著兩」反而說三房裡有理,零星收了他的房錢,如今都花費了,那邊天天來催房子,心裡愁。

匡超人勸慰父親不要心焦,安心養病,自己把剩下的銀子買了豬和黃豆,每天早起殺豬賣肉和豆腐,賣了錢,送到父親面前,又把在外面聽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父親聽。

匡太公癱瘓臥床,屎尿都在床上墊塊布結局,匡超人想辦法,用一個瓦盆盛上灰,把父親扶到凳子上,他跪著夾著父親兩腿幫助父親出恭,父親不燻得慌,母親也不用洗布,被窩也沒有臭氣了。

匡超人精神足,每天早起殺豬磨豆腐,白日做生意,晚上伴著父親吐痰,喝茶,他在旁邊點個燈念文章到四更,每天只睡一更,白天得空還要溜到打穀場和鄰居去下棋。

一天,匡超人真正打穀場和鄰居下棋,村裡的潘裡正(村幹部)過來瞧了一回,又問了匡超人幾句話,匡超人又客氣又有禮,潘裡正很欣賞他,又拿著他的手給他算了一命,說他命不錯,很快要交好運。匡超人不肯信。

晚上匡超人正伴著父親,一邊讀書,突然聽到外面吵鬧聲,原來是村子裡著火了,走出來一看,火勢兇猛已經燒紅半邊天。匡超人的大哥睡得懵懵的,爬起來只顧自己跑出去了,他嫂子抱著衣服哭,路也不會走了。

匡超人把父親背了出去,又回頭把嫂子拉出來,然後把母親又背了出來,才到門口,房子就塌了,差點沒出路,他哥嚇得都不知躲哪裡去了。

大火燒了半夜才熄滅,整個村子都燒成一片瓦礫場,匡超人背著父親到莊頭和尚庵裡求住,和尚不肯,潘裡正過來幫忙借房,和尚不敢違拗,借了一間房給匡超人家居住。

經過失火這一場驚嚇,匡太公的病情加重了,半夜,匡太公剛睡下,匡超人還在念文章,被外面坐轎子經過的縣官李大人看見了,留了意,喚來潘裡正詢問,裡正就將匡超人家裡困難,他怎樣盡孝的事情給知縣講了,知縣聽了心裡很同情,讓裡正告訴他去考縣考,如果文章不錯會提拔他。

整理心得:馬二先生真是古道熱腸,遇到別人有難,總能慷慨幫助,公孫枕箱事,他一下子把自己積蓄都拿出來,匡超人還鄉需要一兩銀子,馬二先生替他考慮周全,給了他十兩銀子。雖然後人會評價馬二先生教匡超人以八股文舉業為重是害他,但是馬二先生也是出於一片赤誠之心。

匡超人雖然貧窮,卻一路得到貴人幫助,跟他的禮貌和乖巧有很大關係,他知禮又客氣,不管生人熟人總是很客氣,儘管自己貧困到骨子裡,卻不抱怨,也沒有壞毛病,聰明又敏捷,所以總得別人幫助。

匡超人孝敬父母是真正孝敬,精神十足,每天起早殺豬磨豆腐,然後做生意,晚上伴著父親到三四更,還有勁頭讀書,白天還去和鄰居下棋,真是好精神。這樣貧困又這樣勤勉,難怪裡正要幫他,知縣要提拔這樣的孝子。

相關焦點

  • 匡超人結交鬥方名士,讀《儒林外史》第十六,十七回
    匡超人深夜在庵裡讀書打動了無意中經過此地的知縣大人,李知縣通過潘裡正得知他不僅勤勉讀書,還是個可敬的孝子,十分欣賞他,讓他去考童生試。裡正告訴匡超人知縣的話,匡太公和匡超人都很欣喜,不久匡超人去縣裡考試,果然童生被選為第一,知縣對他很讚賞,又贊助他銀子,讓他去考秀才。
  • 葉楚炎:匡超人原型人物考論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說人物。就故事所佔篇幅而言,從第十五回一直到第二十回,匡超人的故事幾乎佔據了六回的篇幅,這在全書的人物中是最多的。從《儒林外史》十六回的回目「大柳莊孝子事親」以及此回中「認得便是本村大柳莊保正潘老爹」之語可知12,匡超人在樂清所住的村莊名叫大柳莊。在東流縣與「柳」之間也有一段淵源。據《縣誌》所載「東流未建縣先為彭澤地」13,地處東晉彭澤縣的東北境,在後人看來,東流縣幾乎等同於東晉的彭澤縣,甚至方志也可相通:「則是書也,以為志東流也可,以為志彭澤也可」14。
  • 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墮落,除了交友不慎,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匡迥,號超人,是《儒林外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人物形象,吳敬梓旨在諷刺封建科舉制度,而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匡超人無疑是其中墮落速度最快最徹底,同時也是最令人惋惜的一個。青年時期的匡超人為什麼說匡超人的結局令人感到惋惜?
  • 儒林人物丨匡超人
    在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 中, 對匡超人有這樣的評價:「作者用5回篇幅描寫了匡超人如何從一個純樸的青年而墮落成無恥的勢利之徒。匡超人出身貧寒, 在流落他鄉時, 一心惦記著生病的父親……但是他逐步發生了變化。
  • 立德與樹人——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立德與樹人  ——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主講人:李漢秋  主講人簡介:  李漢秋,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會長。70歲退休後,重返學術界,至今仍筆耕不輟。
  • 從《儒林外史》到《匡超人》:裂片時代的小說書寫 | 直播預告
    《儒林外史》中汲汲於名利的匡超人,在現代世界又象徵怎樣的隱喻?我們還能在迷霧重重的奇異小說世界裡,找到關於生命的真相嗎?「我們用自己都不相信的誠懇表情,和平庸的人肝膽相照」,好似《儒林外史》中那個一開始淳樸善良,最後卻陽奉陰違、汲汲營營的匡超人。對駱以軍來說,美猴王是他精神世界的引領。「齊天大聖是中國文學中,和林黛玉一樣最純真的靈魂」。他雖然搗蛋、總是偷拐搶騙、跳脫仙規,但他忠誠純真,百折不屈地應付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直到西天。
  • 農家小子匡超人的蛻變之路
    《儒林外史》中有個聰明孝順的農家小子匡超人,本來為人淳樸、勤奮、孝順,老父親臨終前還諄諄叮囑他「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可是後來他混跡於一批選家、名士、官吏中間,越來越醉心於舉業功名,一步一步地墮落變質,作惡多端。
  • 1985年《儒林外史》系列劇之一:《範進中舉》
    2011年3月發行的《儒林外史》特種郵票全書五十六回,假託明朝,著意描寫士林儒生,人物紛紜,參差百態。每個角色登場後只幾個回目的篇幅便了結隱沒。如此特點,改編起來難度極大。蔣廣森參照時年廣受好評的山東臺《水滸》,採用人物列傳形式,決定將《儒林外史》拍成系列劇,第一部便從範進和周進兩個角色入手。
  • 儒林外史:當善良的馬二先生,遇上心機少年匡超人,結局令人惋惜
    《儒林外史》中的讀書人,絕大部分都在漫漫科舉之路中逐漸墮落與迷失,像周進、範進這樣的還算好的,雖然有些迂腐、麻木,但本心還是善良的;像匡超人、牛浦郎這樣的就徹底完蛋了,禮義廉恥全然不顧,一門心思只想升官和發財。
  • 匡超人,今晚有人盯上你了
    文霖潛心讀《儒林外史》,研究之餘,更添創作。我們將看到一篇3000餘字的人物述評,還有匡超人之故事新編。共計5300字,全部出自一個14歲的初二男生之手,用時兩個周末。我只能慨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剛出場的匡超人是一落魄的拆字先生,以卜算為生。在馬二先生的眼中「那少年雖則瘦小,卻還有些精神;卻又古怪,面前擺著字盤筆硯,手裡卻拿著一本書看。」
  • 【名著導讀】《儒林外史》中考考點整理+思維導圖解析
    2019年浙江省紹興市中考語文試題 《儒林外史》人物眾多,形象繁雜,同學們在共讀此書時,從不同角度對人物進行了梳理。閱讀下表,完成表中題目。
  • 專欄:七年級7班《儒林外史》閱讀作品選
    《儒林外史》推薦:這本書中每一個角色,都刻畫得生動豐滿。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人深思。每多讀一遍,總會有些許新體悟,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徜徉儒林得一思                     七年級7班  張曉諾        寒假裡,我接觸了《儒林外史》這本書,讀著讀著,我被它深深吸引了。
  • 誰應該為匡超人的墮落負責?這事跟旁人可沒關係,只怪他甘於墮落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非常特殊的一個人物,讀者如果只看到故事的前半部分,或許會認為他是一個勤勞純樸的好青年,然而到了故事的後半部分,卻發現他竟然成了書中最無恥的小人。在遇到馬二先生之前,出生於貧苦人家的匡超人是無心科舉的,甚至都沒有幻想過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馬二先生作為科舉考試的資深研究者,他對於匡超人的這番說教,無異於是給長期處在黑暗中的匡超人點燃了一盞明燈。
  • 可笑的範進、可惡的匡超人,卻都有令人感動的母親
    匡超人的母親由質樸孝順的鄉村青年變成虛偽狡詐、毫無廉恥的惡劣之徒,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壞蛋之一。但他的母親卻是個典型的慈母。匡超人變壞前,先是在城裡艱難謀生,後得馬二先生資助,才有盤纏回鄉奉養父母。剛到家,母子見面,書中出現溫情一幕——母親聽見是他的聲音,開門迎了出來。……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見他穿著極厚的棉襖,方才放心,向他說道:「自從你跟了客人去後,這一年多,我的肉身時刻不安!
  • 駱以軍《匡超人》|臺灣的「廢材」們關美猴王什麼事?
    書名《匡超人》取自《儒林外史》其中的一個人物名。匡超人原本是一個事親孝順、勤勞好學的少年,他堅守著心中的價值,對未來充滿想像力,但卻因為吸收了太多江湖的汙穢,從淳樸善良走向了人格的淪喪,變成了一個虛與委蛇的小人。
  • 鮑文卿的君子之風,讀《儒林外史》第二十四-二十七回
    在《儒林外史》第二十四-二十七回講了戲子鮑文卿和官員向鼎的君子之交,十分感人。故事的起因是牛布衣的妻子狀告牛浦郎冒名頂替丈夫,知縣向鼎以天下同名同姓人很多,沒有理會這個案子。因為這件事,向鼎被人參了一本,向鼎的上司在看這個案子的時候,鮑文卿在上司府裡伺候,他跪在地上替向鼎求情:向老爺是個大才子,寫過很多有名的戲,二十年才掙到一個知縣,求情放過他。
  •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為什麼讀起來很費勁?讀者:有點枯燥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是古典章回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在看完了四大名著之後,如果你還想看古典小說,那麼一般人都會推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比如魯迅評價《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 淺說《儒林外史》中的神秘文化
    第二,《儒林外史》提到了一種神秘文化「扶乩」,最早知道這兩個詞是在《紅樓夢》中,上初中時,語文教材裡節選了葫蘆僧亂斷葫蘆案的故事,其中提到了這個詞;後來,讀《紅樓夢》時,又見到妙玉扶乩。二者一真一假遙相呼應,煞是好看。《儒林外史》中會扶乩的人是陳禮陳和甫,第七回中他主動拜見新中進士王惠與荀玫,向二人推銷自己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