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範進、可惡的匡超人,卻都有令人感動的母親

2020-12-23 閒聊名著

《儒林外史》以諷刺見長,重在描摹儒林百態,塑造了一批或可笑、或可嘆、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敬的讀書人和官場人形象。

但書中有些著墨不多的普通百姓的形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說說其間幾個令人感動的慈母。

範進的母親

大家對範進故事耳熟能詳,但估計多數人對其母印象模糊。相比範進、胡屠戶,這個老太太幾乎沒存在感,但書中有個關於她的細節很傳神。

範進中舉發瘋後,眾人攛掇胡屠戶去把他打醒。

於是,胡屠戶連喝兩碗酒,「將平日的兇惡樣子拿出來,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眼看兒子就要挨打,範進母親追了出來,對胡屠戶說——

「親家,你這可嚇他一嚇,卻不要把他打傷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子已經五十四歲,可在母親心裡仍是被記掛、不能受傷害的孩子!

這時的範進母親,就是個普通的慈母,但正是如此,她的形象更讓人覺得可敬。

可以說,範進故事裡,範進、胡屠戶、張靜齋等一眾人物形象都是可笑的,作者在他們身上落筆多是諷刺,但唯有這個母親形象,作者不帶半點調侃戲謔,只用一顆感恩之心在塑造。

匡超人的母親

由質樸孝順的鄉村青年變成虛偽狡詐、毫無廉恥的惡劣之徒,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壞蛋之一。

但他的母親卻是個典型的慈母。

匡超人變壞前,先是在城裡艱難謀生,後得馬二先生資助,才有盤纏回鄉奉養父母。

剛到家,母子見面,書中出現溫情一幕——

母親聽見是他的聲音,開門迎了出來。……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見他穿著極厚的棉襖,方才放心,向他說道:「自從你跟了客人去後,這一年多,我的肉身時刻不安!一夜夢見你掉在水裡,我哭醒來。一夜又夢見你把腿跌折了。一夜又夢見你臉上生了一個大疙瘩,指與我看,我替你拿手拈,總拈不掉。一夜又夢見你來家望著我哭,把我也哭醒了。一夜又夢見你頭戴紗帽,說做了官。我笑著說:『我一個莊農人家,哪有官做?』傍一個人道:『這官不是你兒子,你兒子卻也做了官,卻是今生再也不到你跟前來了。』我又哭起來說:『若做了官就不得見面,這官就不做他也罷!』就把這句話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爹也嚇醒了。」

看,見了兒子先摸一摸身上冷不冷;做夢全是兒子的事;為了能常見兒子,寧願他不要做官……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個慈母的形象躍然紙上。

也正因如此,我們對之後匡超人的變壞,會覺得更加氣憤,因為他辜負了母親的養育、疼惜、教育之恩。

楊執中的老伴

楊執中是個糊塗蛋,而且有個蠢笨的酗酒賭博兒子。

婁府兩個少爺來楊家拜訪,鄒吉甫知道楊家沒什麼東西可招待,便買了雞、肉、菜來楊家提前準備。

誰想,楊家二兒子楊老六吃醉了酒從外面闖回家,到廚房裡翻出雞肉就要吃,被老爺子一頓罵,拿火叉一頓打。

人人都就覺得楊老六確實該打,不過,唯有當母親的仍然心疼兒子——

「撕了一隻雞腿,盛了一大碗飯,泡上些湯,瞞著老子遞與他吃。」

這樣的母親,很平凡,卻也很感人,並沒有因為兒子的蠢笨就嫌棄他。

王三姑娘的母親

《儒林外史》中有個可恨的父親,名叫王玉輝。

其女三姑娘在死了丈夫後,聲稱為了不拖累家人,要自殺追隨亡夫而去。

對這樣的人間悲劇,連三姑娘的公婆都反對,聲稱願意養活兒媳婦,但王玉輝卻讚許女兒做法——

「我兒,你既如此,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你竟是這樣做罷。」

好在,三姑娘還有個正常的母親。

聽聞女兒要尋死,老太太「痛哭流涕」,趕來苦勸女兒。無奈女兒不聽,她「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幾天後,女兒終於絕食而亡,老太太「哭死了過去,灌醒回來,大哭不止」。

如此人家悲劇,讓一個老母親如何當得!

王冕的母親

《儒林外史》的楔子,作者專寫了一個讀書人的理想形象——王冕。

他讀書清修,不以名利為懷。而他的成長,離不開自己母親的教導。

王冕自幼喪父,寡母先是盡力供養兒子讀書,直待家裡東西「當的當了,賣的賣了」,靠她「替人家做些針指生活」實在無能為力了,才讓兒子輟學給人放牛,算是讓孩子有條活路。

後來,王冕讀書作畫有成,而且有了大名聲,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母親大限之年卻到了。

令人意外的是,臨死的老人給兒子留下這樣的遺言——

「我眼見得不濟事了。但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了,該勸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閉!」

母親死後,王冕也確實遵從母教,一生並不為官,最終隱居會稽山中,隱姓埋名終了一生。

應該說,作文塑造王冕這個讀書人理想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形象。她是整部書中,少有的對社會有深刻認識的女性之一。

這就是《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深刻的五位母親的形象了,她們都平凡,卻也都很偉大。

相關焦點

  • 你會覺得範進中舉很可笑嗎?讀《儒林外史》第三回
    又過了一會,心裡不忍,又拿起看了一遍,覺得有些意思,等到看第三遍,才覺得範進寫的字字珠璣,是天地間至文,把範進提了第一名。謁見的時候,周學道又讚揚了範進一番,鼓勵他去參加鄉試,說他文字火候已到,一定會發達。範進感激不盡,磕頭謝了。範進中了秀才回家,妻子母親都歡喜不盡,他的丈人胡屠戶也提了副豬大腸和一瓶酒來慶賀女婿。
  • 1985年《儒林外史》系列劇之一:《範進中舉》
    80年代中期,國內掀起將古典名著搬上電視螢屏的熱潮,中央臺有《西遊記》、《紅樓夢》,山東臺有《武松》、《魯智深》等水滸人物劇,福建臺有《
  • 儒林外史:當善良的馬二先生,遇上心機少年匡超人,結局令人惋惜
    《儒林外史》中的讀書人,絕大部分都在漫漫科舉之路中逐漸墮落與迷失,像周進、範進這樣的還算好的,雖然有些迂腐、麻木,但本心還是善良的;像匡超人、牛浦郎這樣的就徹底完蛋了,禮義廉恥全然不顧,一門心思只想升官和發財。
  • 《範進中舉》三重笑
    《儒林外史》的突出成就在於對現實作喜劇性的諷刺揭示,表現假惡醜的可笑可鄙可悲。《儒林外史》是一部喜劇交響樂,只要我們仔細品味、細心聆聽,就可以聽出「笑的多重奏」。第三回《範進中舉》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學課本裡有,其中出現了三種不同音調的笑,組成了笑的三重奏。胡屠戶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從喜劇藝術角度看,他是滑稽的典型;從精神氣質角度看,他是勢利的典型。倨,傲慢。
  • 匡超人,今晚有人盯上你了
    不要說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只是有本事進了學,中了舉人、進士,即刻就榮宗耀祖。這就是《孝經》上所說的'顯親揚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語道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慄,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今甚麼是書?就是我們的文章選本了。賢弟,你回去奉養父母,總以做舉業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養不周,也不必介意,總以做文章為主。」這樣的一番教誨在匡超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 孝子匡超人,讀《儒林外史》第十五、十六回
    匡超人曉行夜宿,兩步並做一步趕回家,他母親在家想他都想痴了,做噩夢,眼睛都要哭壞了。他父親匡太公癱瘓臥床,大兒子是個混帳人,經常惹氣,在房裡聽說老二匡超人回家了,立刻病就輕鬆些。匡太公癱瘓臥床,屎尿都在床上墊塊布結局,匡超人想辦法,用一個瓦盆盛上灰,把父親扶到凳子上,他跪著夾著父親兩腿幫助父親出恭,父親不燻得慌,母親也不用洗布,被窩也沒有臭氣了。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小說就通過他引出了範進。作品寫道:「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這便是這段故事的主人公範進。作者通過周進的眼睛寫範進形象的可憐和悲苦,是很有諷刺意味的。
  • 儒林人物丨匡超人
    在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 中, 對匡超人有這樣的評價:「作者用5回篇幅描寫了匡超人如何從一個純樸的青年而墮落成無恥的勢利之徒。匡超人出身貧寒, 在流落他鄉時, 一心惦記著生病的父親……但是他逐步發生了變化。
  • 立德與樹人——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衣食無憂後,精神安撫越來越更加需要,因為有代溝,故也更加難能可貴。古人就說孝道難在「色養」———對父母經常的和顏悅色。臉色是內心感情的外在表露,真心愛父母、時時心存感恩,孝敬之色才能成為常態。  匡超人能夠做到孝敬父母,凡有好吃的都先要盛一碗送予父母先吃。「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親,念文章」,父親要折騰到四更鼓,他就陪到四更鼓才睡。
  • 得知中舉的範進
    範進根本不相信,被鄰居硬拉到家來。他看到高高地張貼了他中舉人的報帖的時候,他範進終於相信了,他在信和不信猶疑的時候,他突然痰迷心竅,自己把兩手一拍,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家人把他灌醒以後,他還是迷迷登登地,不由分說,笑著就往外飛跑。小說寫道「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池塘裡,爬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 葉楚炎:匡超人原型人物考論
    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家裡有個帳,共是九十五本」76,這裡的共是九十五本,也與前面所舉汪思迴的著作有「凡百餘卷」在數量上差相仿佛,而無論是將數量可觀的科舉書都搬來凸顯自己的「文名」,還是《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與《四書存說》、《周易存說》、《古文質義》等書題名之間的關聯,汪思迴和匡超人都如出一轍
  • 農家小子匡超人的蛻變之路
    匡超人雖然一開始貧窮、孝順,但「知子莫若父」,他有蛻變的基因,於是匡父在去世之前就告誡聰明伶俐的他「德行是要緊的」,不要當勢利的小人。但失去了父親的管教後,匡超人就由著自己的本性做事了。對於他的蛻變,書中早有交待,說他:「婚姻締就,孝便衰於二親;科第取來,心只系乎兩榜。」
  • 《儒林外史》:胡屠戶勢利可笑的背後,藏著多少成年人的辛酸蒼涼
    胡屠戶看起來很可笑姿態很難看,可他的身上藏著的是每一個成年人的世故與人生:有一份庸俗勢利,有一份刻薄兇暴,卻也有一份樸素的善良。人到中年再讀胡屠戶,我們其實感同身受。所以,範進不能不對胡屠戶畢恭畢敬,那也是一向仰仗於人、始終有求於人的必然態度。胡屠戶繼續教訓範進:「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了體統來。比如我這行事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跟前裝大?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
  • 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墮落,除了交友不慎,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匡超人為什麼會墮落的如此迅速而且徹底,原文中是有答案的,無非就是錯交了兩類朋友。匡超人被迫背井離鄉,到杭州城裡討生活,就結識了他的第一類朋友,幾個學問不足且品行不端的儒生。匡超人自認為從農村來到城裡,應該多向城裡的朋友學習,於是處處學他們,好的東西沒有,反倒學會了一身的惡習。
  • 匡超人結交鬥方名士,讀《儒林外史》第十六,十七回
    匡超人深夜在庵裡讀書打動了無意中經過此地的知縣大人,李知縣通過潘裡正得知他不僅勤勉讀書,還是個可敬的孝子,十分欣賞他,讓他去考童生試。裡正告訴匡超人知縣的話,匡太公和匡超人都很欣喜,不久匡超人去縣裡考試,果然童生被選為第一,知縣對他很讚賞,又贊助他銀子,讓他去考秀才。
  • 中國六大名著之一少有人知,翻拍成電視劇有大腕也過不了審
    匡超人傳》、《秦淮名士》、《風流才子》、《市井奇人》、《馬二先生》10集系列劇。該劇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改編,也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以範進為主線,解釋範進屢次考不中的主要原因是受人排擠,更有鬥強權、談戀愛的情節。
  • 《範進中舉》: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胡屠戶
    範進中舉人之後,胡屠戶匆匆忙忙的從集市上趕來賀喜,這次拿的是五六千錢和七八斤肉。其實這次胡屠戶是有備而來的。眾人問報錄的,已是家裡把屠戶送來的幾千錢打發他們去了。範進拜了母親,也拜謝丈人。胡屠戶再三不安道:「些須幾個錢,不夠你賞人。」說明胡屠戶已經預料到範進需要打發報錄的差人,需要賞別人錢,還擔心女婿不夠心裡很不安。帶肉來應該也是為了招待這些報喜的人們。
  • 真正的「懂王」:範進丈人胡屠戶
    大家都知道,美國有個懂王,沒有人比他更懂科技,沒有人比他更懂貿易,沒有人比他更懂病毒……《儒林外史》也有個懂王,他就是範進的丈人——胡屠戶!沒有人比他更懂科舉五十四歲的範進久考不中,胡屠戶罵他——「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