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胡屠戶勢利可笑的背後,藏著多少成年人的辛酸蒼涼

2020-12-28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讀《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一段,我們除了為發瘋的範進感到可悲可憐之外,更被胡屠戶的勢利功利可笑可嘆。胡屠戶是這段故事中一個最具喜感的人物,他的形象無比鮮活生動,絲毫不輸於主角範進。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範進更典型,他代表了人群中的大多數,以誇張的方式再現了人性的真相。

胡屠戶看起來很可笑姿態很難看,可他的身上藏著的是每一個成年人的世故與人生:有一份庸俗勢利,有一份刻薄兇暴,卻也有一份樸素的善良。人到中年再讀胡屠戶,我們其實感同身受。

胡屠戶的驕傲

那一天,已是54歲、花白鬍鬚的範進考中秀才回到家——他已經連考了30年,實在是辛苦不易。這時他的嶽父胡屠戶登場了。他「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走了進來。」範進一見,連忙向老丈人作揖。胡屠戶一邊大咧咧地坐下來,一邊說道: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個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了個酒來賀你。」

胡屠戶雖然是來祝賀範進的,也確實帶了美酒佳餚。可這話說得太難聽了,罵女婿是「現世寶」「窮鬼」,並且聲稱他之所以考上了秀才,是因為自己的積德福報。

然而範進聽了,不僅並沒有表現出一點不滿,還「唯唯連聲」。除了人窮志短之外,大概胡屠戶說的是實情,在過去的幾十年歲月中,胡屠戶沒少幫襯女婿一家,他們才能過得下日子。所以,範進不能不對胡屠戶畢恭畢敬,那也是一向仰仗於人、始終有求於人的必然態度。

胡屠戶繼續教訓範進: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了體統來。比如我這行事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的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

屠戶的職業雖然也不算多高,但起碼吃穿不愁。每個時代都是嫌貧愛富的,各有鄙視鏈。能吃飽飯的胡屠戶自是看不上那些做苦力、過更窮日子的人。不過範進考中了秀才,已經算是知識分子階層了,他口中雖然不服軟,內心也是唯恐範進看不上自己的,所以才有這一番話。

不過胡屠戶雖然嘴上尖酸刻薄,可心腸還是不錯的。他沒有隻顧自己吃喝,而是招呼範進母親和自己女兒也來上桌:

「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來,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

他也是尋常百姓,別人的辛苦不易,他也是看得到、心生憐憫的。一頓飯吃完,胡屠戶很盡興,他

「喝得醉醺醺的。這裡母子兩個,千恩萬謝。胡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這番對胡屠戶的描寫實在太精彩了,簡直就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呼之欲出,實在可以與《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登場相媲美。

胡屠戶的冷靜

範進考了三十年秀才,才一朝得中,頓時增添了無窮自信心。不久便到了鄉試的日子,範進又打算去考舉人。因為沒有盤纏,便來找胡屠戶商議。所謂「商議」,就是借錢——看來此前範進沒少找過嶽父幫忙。無奈,剛剛還來祝賀他的嶽父一聽便大怒,給他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他罵範進是「癩蛤蟆想吃天鵝屁」,不要不自量力,他能考中秀才不過是因為考官看他老——胡屠戶說得沒錯,主考官周進還真是被範進年邁潦倒的樣子打動,想到了當年屢試不第的自己,才一念惻隱,多看了幾遍他的文章才錄取的。

他罵範進不看看自己長得什麼模樣,「尖嘴猴腮」,怎麼可能有當老爺、做舉人的命?胡屠戶一通謾罵、過足了嘴癮之後,還是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

「明年在我們行事裡替你尋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磕西北風!」

胡屠戶雖然日子比範進過得好,但掙的也是辛苦錢,他覺得範進要去考舉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完全是浪費錢財的行為——我們不能怪胡屠戶,明清時代考舉人確實不容易,比現在考上985大學還難百倍。胡屠戶是冷靜清醒的,他不願意範進好高騖遠,承諾幫他找個私塾教師的工作,安心過尋常百姓的日子。我們的胡屠戶雖然嘴損了些,其實還是有人情味,還是顧念女兒女婿一家的。

胡屠戶的謙卑

萬萬沒有想到,不聽話的範進再次應考,竟然福星高照中舉了。

得知範進中舉,正在賣肉的胡屠戶忘記了自己之前對範進狗血噴頭的大罵,不忘也沒關係,那畢竟是自己的親女婿是不是?他又一次高高興興來了,身後帶著夥計,「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來慶賀女婿中舉。

誰料範進受不了這喜訊刺激,竟而發瘋,千辛萬苦即將到手的富貴眼看就要成空,實在是太讓人崩潰了。幸好,有人出了個主意,最終還是胡屠戶解決了問題,他的一巴掌終於將這位新科舉人打回了清醒狀態。

範進已經實現了階層逆襲,打完範進的胡屠戶害怕了,「只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隨後越想越疼,覺得自己打了天上的文曲星,菩薩降罪了。他開始在旁人面前不住口地誇範進,他再也不是那個尖嘴猴腮的模樣了,而是「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吹噓自己慧眼識人,為女兒選中這麼一個好女婿。

在範進面前,從前趾高氣揚地胡屠戶立刻變得謙卑討好起來。眼見範進的衣服皺了,他「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時回。」張鄉紳來拜訪範進,胡屠戶立刻「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生怕自己的形象上不了臺盤,給女婿現眼。

胡屠戶臨走,有了錢的範進送給他六兩銀子,胡屠戶口中推遲,動作卻是:「把銀子擱在手中,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範進不肯,他「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然後又恭維了範進好幾句,拿著銀子,「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這番前倨後恭、勢利功利的對比實在是太鮮明、太有趣了,胡屠戶簡直就是一隻中國古代的「變色龍」。

同是市井凡俗人

胡屠戶的表現固然可嘆可笑,卻也一個凡俗小人物真實的人生。他雖然對落魄的範進頤指氣使,但還是真心幫助女兒一家人的。所謂「刀子嘴,豆腐心」。相比範進這樣的「偽君子」(範進中舉不久母親去世,在一次宴席上,他看著人家「銀鑲杯箸」的餐具,遲遲不動,說是自己要守孝,讓主人很發愁,擔心飲食也不吃怎麼辦。不過很快,範進便「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裡」),胡屠戶是「真小人」。他喜怒隨心,並不矯情虛偽,也不怕前後矛盾,其實也是挺可愛的。

胡屠戶對範進前倨後恭,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可以稱為「世態炎涼」,其實,又何嘗不叫「人情世故」?

胡屠戶的形象有著戲劇性的誇張,可其他人也差不多。得知範進中舉,不用人招呼,他的鄰居們都主動跑來幫忙,「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我們相信,這些鄰居們是真心為範進高興,真誠表達賀喜之意,可同樣也存了一份趨炎附勢的心思吧?誰知道呢?萬一以後能用得上呢?

胡屠戶如此,範進的鄰居如此,便是我們,也是這般吧?

嫌貧愛富、趨利避害、功利現實,是人性,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隱秘心思。同是市井凡俗人,相比胡屠戶,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從古至今,範進中舉不常有,中舉後發瘋更是罕見,而平庸可笑的胡屠戶,才是我們人生的大多數。

相關焦點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也有學者盛讚《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義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或英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此外,堂堂學道大人,居然不知蘇軾為何人,寫盡八股之徒的無知可笑。 我們讀《儒林外史》,會體會到什麼是諷刺。揭露醜惡並不等於諷刺。只有假、惡、醜而自以為真、善、美的時候,本來是無價值的東西,卻自以為很有價值,自我感覺非常之好的時候,它們才成為諷刺的對象。《儒林外史》的諷刺,和魯迅對諷刺的看法是如此合拍,難怪魯迅如此欣賞它了。魯迅從《儒林外史》中得到很多的啟發。
  • 儒林百態——《儒林外史》讀後感專輯
    7、張杰層樓終究誤儒子,自由早晚亂餘生 《儒林外史》說白了,諷刺了那些麻木的,只顧私利的讀書人,嘴上說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8、王思遠觀世間百態讀了《儒林外史》,遊了一趟「儒林」,見了眾多「士人」——那些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們,以及眾多官紳百姓,只覺得他們可笑又可悲。
  • 沒必要嘲笑胡屠戶,他不過是大多數中年人的真實寫照
    中學時代讀《範進中舉》,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胡屠戶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長大後重新捧讀《儒林外史》,發現胡屠戶只不過是大多數中年人的真實寫照。在女婿範進考中舉人之前,胡屠戶辱罵他為「現世寶」「窮鬼」「沒用的人」。範進想借路費去參加鄉試,胡屠戶不無尖酸地罵他:「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肉吃!」
  • 可笑的範進、可惡的匡超人,卻都有令人感動的母親
    《儒林外史》以諷刺見長,重在描摹儒林百態,塑造了一批或可笑、或可嘆、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敬的讀書人和官場人形象。但書中有些著墨不多的普通百姓的形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今天,說說其間幾個令人感動的慈母。相比範進、胡屠戶,這個老太太幾乎沒存在感,但書中有個關於她的細節很傳神。範進中舉發瘋後,眾人攛掇胡屠戶去把他打醒。於是,胡屠戶連喝兩碗酒,「將平日的兇惡樣子拿出來,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 胡屠戶小傳
    胡屠戶便整日換著花樣損他、罵他。剛進範進家門,罵句:「你個現世寶窮鬼。」坐下後腆臉又加一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幫你中了個相公。」就連吃口大腸也不忘損道:「我女孩兒自從進了你家門,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這範進竟也還有膽朝這般人借錢,最終果然落了個狗血噴頭:「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一、填空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小說,全書共回。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據《文藝研究》雜誌2006年的統計,從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陳美林所撰分別佔據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如今的陳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時光倒流六十年,卻很難看出他將與《儒林外史》結緣一生。文|堯育飛1950年秋,考入浙江大學的陳美林一心想搞創作,想當一名作家。那時,他與「詩孩」孫席珍、王西彥等老師接觸不少。
  • 把《聊齋》拍成《儒林外史》會好嗎?
    直到電影行進到一多半,當書生王子進來到貢院考場,終於見到自己的啟蒙老師劉道然時,猛地叫人心頭大驚:你以為講的是《聊齋》,誰知道講的是《儒林外史》!這樣來看電影中那些書院、青樓和貢院裡幻夢一般的奇境,就全部解釋得通了,因為那是一代又一代書生們的清秋大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作
    前輩對科舉的熱衷追求,對經史特別是《詩經》的備加推崇,都對吳敬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從小就讀經習文,準備走科舉仕進之路。但是,他幷沒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縛,對詩詞歌賦以至野史雜書都饒有興趣,這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敬梓在少年時代過了幾年安逸的讀書生活,13歲「喪母失所恃」,14歲隨父到贛榆任所。
  • 真正的「懂王」:範進丈人胡屠戶
    沒有人比他更懂嫁女範進中舉前,胡屠戶罵他——「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我女孩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呵呵,把女兒嫁給個窮鬼,原來是算準了女婿五六十歲會發達。這可真是懂王!
  • 《範進中舉》: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胡屠戶
    雖然作者在刻畫胡屠戶這個形象的時候,想通過這個人物展現科舉制度下的社會風氣,表現世態炎涼。但是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胡屠戶身上也有很多暖心的細節,不能用一個趨炎附勢就一言以蔽之。兩次賀喜,拿的禮物不一樣,完全是根據實際需要範進54歲考中秀才,胡屠戶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來賀喜。
  • 《儒林外史》:當你落魄之時,豺狼最兇,世情最薄
    有一本小說就將這個道理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本小說的名字叫做《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用極為精彩的文字,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描寫的淋漓盡致,諷刺的潑辣獨道。就像《儒林外史》之中的周進,在沒有中舉之前,不過是一個教書先生,但是幾乎所有的僱主都對他不滿意,嫌棄他呆頭呆腦。
  • 楊冪懟人背後,是成年人世界的辛酸,人與人之間的最好關係是啥?
    確實,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容易。當你半夜醒來,看見別人家凌晨亮著的燈光,或者聽到樓下街道傳來的摩託聲,你自然會體會楊冪說這番話的道理。知乎上有個提問:人與人之間的最好關係應該是怎樣的?有個高贊的回答:成年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少些訴苦,做好自己。
  • 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書裡的故事有些近似《儒林外史》的翻版
    我雖然看《儒林外史》並不是那麼多,對書裡的故事了解的並不是十分透徹,但我分明在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裡面看到許多故事情節十分近似似曾相識!當然,張恨水先生看書很多,寫順手了,從別的書上扒下幾個人物典型,諷刺挖苦民國時期的某些人,也許我就知道一些《儒林外史》裡面的故事,也許別的什麼書裡的故事在《春明外史》裡也少不了,因為我看書少,不知道了而已。張恨水先生寫了許多的章回小說,號稱章回小說大家。而我看他的書也就只有《春明外史》一套書,就崇拜的五體投地,遑論他還有別的經典著作。
  • 鳩茲故事|鳩茲人物之十六——吳敬梓《儒林外史》與蕪湖
    被魯迅稱為「中國最早而又最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作品。然而,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身為安徽全椒人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卻有著頗多蕪湖街景、人物和風俗的描述。甚至人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範進中舉》,其原型也是蕪湖人。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我國十八世紀堪與曹雪芹齊名的偉大小說家。
  • 《儒林外史》:你窮的時候,沒有朋友
    從前看周進大哭,只覺這個老人實在懦弱可笑。現在再讀,周進的老淚,落在每一個中年人肩上,全是生活的洪水。最後,眾人看不下去了,決定每人拿出幾十兩銀子,借給周進納監進場。就這樣,周進有了參加鄉試的資格。臥閒草堂曾寫過一句很深刻的評語:「慎毋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不管是周進,還是範進,其實都是在生活中努力向上爬的我們。
  • 《儒林外史》裡一名少年,開始還是位孝子,考取功名後卻無惡不作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對周進這種形象的「科舉狂人」十分鄙視,把此人描繪得十分可笑,跟著商隊路過了貢院,就要痛哭,就要嘔血。除了這種人以外,吳敬梓對另一種人也非常鄙視。